关灯
护眼
字体:

音辞第十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代人标注的反语,又有很多不确切,徐邈的《毛诗音》把骤的反切音注为在砪,《左传音》把椽的反切音注为徒缘,那是不可以依凭的,这种情况也是很多的了。今天的学者,语音也有不正确的,古人难道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一定要依随他们的谬误呢?《通俗文》上说:“入室求日搜。”服虔把搜的反切音注为兄侯。如果这样,那么兄应当发音为所荣反。现在北方的习惯就通行这个音,这也是古代言语中不可沿用的。玙璠,是鲁国人的宝玉,璠的反切应当发音为余烦,江南地区的人都把这个字发音为藩屏的藩。岐山的岐应当发音为奇,江南地区都把它呼为神祇的祇。江陵城陷落的时候,这两个音就流行于关中,不知道是根据什么语音来的,凭我肤浅的学识,还没有听说过。

    【原文】

    北人之音,多以“举”、“莒”为“矩”;唯李季节云:“齐桓公与管仲于台上谋伐莒,东郭牙望见桓公口开而不闭,故知所言者莒也。然则莒、矩必不同呼①。”此为知音矣。

    【注释】

    ①呼:音韵学名词。汉语音韵学家依据口、唇的形态将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合称四呼。

    【译文】

    北方人的语音,大多把“举”、“莒”读为“矩”。只有李季节说:“齐桓公和管仲在台上商议攻伐莒国,东郭牙看见齐桓公的嘴是张开而不是闭拢,所以知道齐桓公所说的是莒国。这样看来莒、矩一定有开口合口的区别。”这就是通晓音韵的人了。

    【原文】

    夫物体自有精粗,精粗谓之好恶①;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②。此音见于葛洪、徐邈③。而河北学士读《尚书》云好生恶杀。是为一论物体,一就人情,殊不通矣。

    【注释】

    ①好恶:好和坏的意思。卢文瘫曰:“好、恶并如字读。”

    ②好恶:喜爱和讨厌的意思。

    ③此音见于葛洪、徐邈:指第二个“好恶”的读音见于葛洪、徐邈的音韵学著作。

    【译文】

    器物自身有精致或粗糙的分别,这种精致或粗糙就称之为好或恶;人的感情对某样事物有所弃取,这种弃取的态度称之为好或恶。这后一个“好、恶”的读音见于葛洪、徐邈的撰著。而河北地区的读书人读《尚书》的时候却读作“好(呼皓切)生恶(乌各切)杀”。这样,读音取了评论器物精致或粗糙的读音,而意思却是表达感情弃取的意思,就太说不通了。

    【原文】

    邪者,未定之词。《左传》曰:“不知天之弃鲁邪?抑鲁君有罪于鬼神邪①?”《庄子》云:“天邪地邪②?”《汉书》云:“是邪非邪③?”之类是也。而北人即呼为也,亦为误矣。难者曰:“《系辞》云:‘乾坤,《易》之门户邪?’此又为未定辞乎?”答曰:“何为不尔!上先标问,下方列德④以折之耳。”

    【注释】

    ①以上二句见《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第二句末邪字未见。二句意思是说:“不知是上天抛弃鲁国呢?还是鲁君得罪了鬼神呢?”

    ②天邪地邪:是天呢,还是地呢?

    ③是邪非邪:是对呢,还是不对呢?

    ④列德:阐明阴阳之德。

    【译文】

    邪,是表示疑问的词。《左传》说:“不知天之弃鲁邪?抑鲁君有罪于鬼神邪?”《庄子》说:“天邪?地邪?”《汉书》说:“是邪?非邪?”这类“邪”字都是这种用法。而北方人就把它读成“也”,这是错误的。责难我的人说:“《周易·系辞》说:‘乾坤,《易》之门户邪?’这个‘邪’也是表示疑问的词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是!上面先标明疑问,下面才阐明阴阳之德的道理以作出结论。”

    【原文】

    江南学士读《左传》,口相传述,自为凡例①,军自败曰败,打破人军曰败。诸记传未见补败反,徐仙民读《左传》,唯一处有此音,又不言自败、败人之别,此为穿凿耳。

    【注释】

    ①凡例:通例,章法。

    【译文】

    江南地区的学者读《左传》,是用口相互传述,自订章法,自家军队失败说成败(蒲迈反),打败别的军队说成败(补败反)。各种传记中也未看见注音为补败反,徐邈所读的《左传》,只有一处注了这个音,又不说明自败、败人的区别,这就显得有些牵强附会了。

    【原文】

    古人云:“膏粱①难整。”以其为骄奢自足,不能克励②也。吾见王侯外戚,语多不正,亦由内染贱保傅③,外无良师友④故耳。梁世有一侯,尝对元帝饮谑⑤,自陈“痴钝”,乃成“飔⑥段”,元帝答之云:“飔异凉风,段非干木。”谓“郢州”为“永州”,元帝启报简文,简文云:“庚辰吴入,遂成司隶。”如此之类,举口皆然。元帝手教诸子侍读,以此为诫。

    【注释】

    ①膏粱:精美食物。

    ②克励:刻苦自励。

    ③保傅:古代保育、教导太子等贵族子弟及未成年帝王、诸侯的男女官员,统称为保傅。

    ④友:协助,帮助。

    ⑤饮谑:饮酒戏谑。

    ⑥飔(sī):凉风。

    【译文】

    古人说:“膏粱子弟其性难正。”是因为他们骄横奢侈自我满足,不能够克制私欲,力求上进。我看见那些王侯外戚,语音大多不纯正,也是由于内受下贱保傅的熏染,外无良师协助的缘故。梁朝有一位侯王,曾经与梁元帝一起饮酒戏谑,他自称“痴钝”,却说成“飔段”,梁元帝戏答他说:“飔不同于凉风,段也不是干木。”他又把“郢州”说成“永州”,梁元帝把此事告知简文帝,简文帝说:“庚辰日吴人进入郢都的郢,却成了后汉的司隶校尉鲍永的永。”像这一类例子,这位侯王张口就是。梁元帝亲自教授几位儿子的侍读,就以这位侯王的错讹为诫。

    【原文】

    河北切攻字为古琮,与工、公、功三字不同,殊为僻①也。比世有人名暹,自称为研;名琨,自称为臌;名硑,自称为汪;名砣,自称为碘。非唯音韵舛错,亦使其儿孙避讳纷纭②矣。

    【注释】

    ①僻:差错。

    ②纷纭:盛多、杂乱的样子。

    【译文】

    河北地区的人反切攻字为古琮,与工、公、功三字的读音不同,这是大错。近代有一个人名为暹,他自称为研;有一个人名为琨,他自称为臌;有一个人名为硑,他自称为汪;有一个人名为砣,他自称为碘。不仅音韵有错讹,也使他们的儿孙辈在避讳时纷繁杂乱,不知如何依从。

    【评析】

    《音辞》篇主要讲述了语言和音韵方面的有关内容。作者认识到各地方音、方言的差异是一种自然现象,并认为这种差异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时指出南北方语言存在的差异。颜之推要求自己的子女不要受方言的影响,从小养成正确发音的习惯,这样有助于避免出现错误。而且他告诫子女:对于知识的学习,要实事求是,没有考证的,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不要草率给出结论。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