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庸说卷第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中庸

    子曰:无忧者,其唯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则无适而不在中和,中和则无忧也必矣。古之人有享斯效者,其惟文王乎?夫中和之中,自当有贤父圣子,文王其见之矣。以王季为父,是父所作者中和也。以武王为子,是子所述者中和也。文王处贤父圣子之间,夫何忧哉!中和之见于人者,即文王可知矣。然则舜以瞽?为父,以商均为子,则中和将何处乎?曰:中和之见于人,当如文王之无忧。至于大舜父子,斯天伦之不幸也。不幸,岂可以为常乎!学者当知此意,中和之道无所疑矣。此不可不辩明焉。

    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绪即中和也。天命巳逼,民心久遏,乃一戎商而有天下,呜呼,岂得巳哉。戎商宜若,非中和也,是何言欤。子思不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乎。武王一怒而安天下,此怒之中节也,此中和也,此太王王季文王之绪也。然而武王之举危道也,圣人之不幸者也。其曰不失天下之显名,与必得之言相并,则知武王之举危道也,圣人之不幸也。然而又不失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者,则以出于中和,故其理当如是也。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夫武王之中和,岂止行之于克殷一事而已哉?又于追王之事见之。夫追王乃中和所当然也。周公承文王、武王之中和,以行追王太王、王季之礼,与夫推追王之心,以行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又推追王之礼,以下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如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以大夫是也。夫士而受大夫之??,此追王之意,下达于大夫也。使父为庶人,子为大夫,亦将葬以庶人,??以大夫矣。此深察人子之心以致意于其先也。审如是,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以士,抑吾贬吾亲就士之礼耶?追王之意安在哉?曰:事各有称,葬以大夫,是丧从死者之义。??以士,是??从生者之义。以己之禄??其先人,此意与追王之心一等也。惟深思者见之。傥以世俗之心,以荣辱吾亲,非中和之道也。至于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皆喜怒哀乐已发之中节者也。此天理之自然者,不可加损焉。惟事事隐之于心,如追王,如??以,天子如达乎?诸侯达乎?大夫,达乎天子,无贵贱一也,皆轻重中节,天理自然,无一毫私意偏倚于其间。中和之形见于作用者如此,不可不致精以求之也。至于论名数之意,吕与叔辩之甚详,此不复叙。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祖庙宗器。裳衣时食、昭??贵贱,辨贤逮贱,序齿践位,行礼奏乐,敬尊爱亲,事死事亡,虽施设隐显未详,然皆文王中和之所发见,寓于心志事为之间者如此。此文王之志,文王之事也。继志述事者无他,第于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处,致其察,以养中和之理,然后深见文王之所为,一一皆天理中发见者,随时损益而不忘其中和之大,此文王之志,文王之事所以望于武王、周公者,而武王周公所以为达者,亦正以是也。此所以反复具载于此篇,则以中庸之德当如是也。若夫名数之学,精微之义,则吕与叔龟山先生辩之甚详,此不复叙。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郊社之礼,宗庙之礼,皆自中和中出,岂私智所为哉。夫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此先王深知天神地示人鬼之心,而即国外之郊以祀天,国中之社以??地,禘尝之礼以享鬼神。不知先王居于何地,知天神自郊求,地示自社求,人鬼自禘尝求哉?夫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天下国家,直推此而为之耳。然而礼义径自何而明哉?惟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以养中和,则天神地示、人鬼之心,皆见于此矣。且天地位于此,万物育于此,治国岂能出此理哉?是以君子慎其独也。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文武之政,即中和也。布在《方策》书,此中和也。有中和之君子,则见文武之心,故其政举无中和之人。虽如《方策》所言,一一行之,若《王莽传》中所载井田赋禄之政,无不依三代制作。然篡逆之臣,岂尝梦见中和?是以一切颠倒,天下大乱,适以资笑具而巳。则其政息。复何疑哉。夫使人诚得中和之道。则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颦笑之间。天下巳丕??矣。人道敏政。犹之地道焉。布种下实。未及顷刻日夜之息。一经雨露之润。则勃然而生。为萌为芽。为??为枝为叶。以至为华为实。向来荒虚之地。一旦青葱秀润,可揽可掬矣。以地道敏树观之,则人道敏政可见也。盖地道亦巳得中和故也。然政之??化,何止如地道哉?系乎其人如何耳。尧舜率天下以仁,则人人如尧舜,而比屋可封;桀纣率天下以暴,则人人如桀纣,而比屋可诛,真如蒲卢取螟蛉祝之曰:类我类我久,则皆似之矣。使以中和布之于政,发起天下之中和,则江汉之女无思犯礼,兔置之人莫不好德,人人有士君子之行,不难到也。此所以载此章于《中庸》焉。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政如蒲卢,蒲卢祝螟蛉,则螟蛉??为蒲卢矣。为政岂不在中和之人乎?有中和之人,则有中和之政。取中和之人,则当以身为则。身中和,则取人亦中和矣。然则何以致身之中和哉。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以率性可也。率性之谓道。故修身以道。即中和见矣。然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隆杀等降。有品节焉。一出于仁义而巳矣。仁。人心也。义人路也。义自仁中出。路自心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