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导 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作为一位史学家,涂尔干的才华与普菲斯特 注7 难分伯仲,后者十分熟悉涂尔干关于加洛林文化复兴的两次讲演,认为这些演讲无懈可击。涂尔干的史料证据也尽可能确凿充分:大部分讲演所包含的征引文献都足以证明他博览群书。当然,这些文献现在都已过时,我们在此没有照搬出来。

    无论如何,最关键的莫过于理解涂尔干的初衷。当他同意开设这门课程时,就已经清楚地表明,自己并不打算效仿心理学家或道德家的做法,用说教的方式来探讨教育问题。相反,他会阐明,在情势与社会环境的压力下,这些问题是如何在事件发生的进程中出现的,究竟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获得了成功,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又该从中汲取什么样的教益。他的做法是以古鉴今。既然历史以这样的方式呈现给他,也就为反思某些大规模的教育实验提供了素材,而这些教育实验的结构和轮廓也恰恰是由历史呈现出来的。他需要去重新唤起这些实验,想象它们,在思想中重新赋予它们生命,最重要的是在它们的关系和发展中理解它们,解释它们。就像孔德在论述实证主义时所说,社会学完全能够恰如其分地处理先前的种种观点,处理它相信自己注定取而代之的种种观点。涂尔干固然认识到了此前种种教育思想体系中的裂痕、过度以及根深蒂固的缺陷,但他也敏锐地看到了这些体系富有创见、成果卓然的一面,完全有理由据此说明这些体系何以能取得多少算是持久的成功。

    这一切都体现在覆盖了千年历史的巨大而清晰的壁画上,体现在关于人类心智在法国的进步的论述中,唯有涂尔干才有能力构筑这种历久弥新的论述。

    我们相信,能够昭示涂尔干思想和知识活动的这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获得有关他的记忆。他的敌手有时候会把他表现成一个眼界狭隘的学究,满脑子抽象概念,一旦越出他那套体系的局限,也就没有能力对任何东西有所洞见。尽管他的整个著述涉猎极广,形式多样,但有些人依然只盯着某一部分不放,攻击他关注的焦点过于单一,没有注意到野蛮社会和古代社会。然而,对本书的读者来说,涂尔干将会呈现出他真实的面貌:他的头脑不受任何先入之见的局限,而是首先把事实奉为圭臬,在巨大的画布上运笔自如。读者还将看到,在他的眼里,一千多年以来,法国和欧洲的思想史是如何始终启发着法国教育史的。还能有什么比这更具体,更切题,更接近我们当前的关怀吗?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在这特定的时刻,敦促我们不能让这部作品沉入昏睡状态,像许许多多被人忘却的文稿那样,被人丢弃一边,落得散落的下场。事实上,本书直接回答了我们今天本着前所未有的急迫心情为自己提出的问题。因此,唯一恰当的做法,就是将它重新引入当代生活的主流,引入论说与争辩的领域,这是它唯一的栖居之地。

    就在开课之前不久,议会对教育领域开展了大规模考察,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各种党派和学校的资深代表纷纷举证,并最终促成了1902年的改革。当时,中等教育或我们今天所说的“中级”教育领域也恰恰酝酿着另一场改革。涂尔干在最后一轮演讲中,有一次曾描述了19世纪课程安排的变化,而在20世纪的前三四十年,情况依然如故。这套体系和那套体系,这种观念同那种观念,这个极端与那个极端,任凭它们怎么混乱不堪,相互抵触,终归是修来改去,没个尽头。对此,涂尔干想来也不会感到诧异。不过在另一方面,他也认为,这种状态所构成的不确定局面不可能无尽地延续下去,危机状态不久就会到来,谨小慎微的局部改革是不能深入事态的核心的,必须彻底重组我们的教育体系。在那样的时刻,很有必要回顾教育思想整体上的问题,而涂尔干所希望完成的任务,正是充分指明问题的方方面面、指出寻找解决方案的途径。他在这部长篇历史研究的结尾处,写下了长长的两章规范性论述。在这两章里,他区分了教育的两大对象,即人与物,成功地考察了由此出发应该从有关科学、历史和语言的研究中得出怎样的教益。这些篇章包含了一套全面的教育理论,兼具实证性和系统性,也非常切合当时的需要。无论是各级学者和教师,还是我们的中小学校与大学体系的古老大厦,都同样需要结构性的改革。我们满怀信心地将此书献给那些担负改革重任的人,尤其是各级学者与教师。如果他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迄今所走过的那一段演进轨迹,将更有能力为促成这些改革做出贡献。即便他们由此依然无法认识到他们所属的学术有机体究竟往何处去,从针对法国教育思想史这一漫长时期所开展的充分研究中最终会得出什么样的原理;他们也至少将会了解到,这个学术有机体是如何一步步构成的,又是从何处而来的。

    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