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〇 道與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故孔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惟天意不欲此道之行,則雖聖人亦無如何。故非天意,則聖人不得明此道;非天意,亦無人可以使此道不行於天下。

    故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公伯寮何人,乃能沮遏天命於不行?公伯寮既不能沮遏天命於不行,又何以能沮遏大道於不行。大道即本於天命,不僅公伯寮一人之力,不能沮遏此大道與天命,即積一世人之力,亦無法沮遏此大道與天命。夫大道固將推行於世世人人而無阻,而豈一世之人之力所得而阻之。且若此一世之人,將合力以阻此大道之行,即此道者,固得謂之大道否,亦誠可得而懷疑矣。孔子固謂「道不遠人」,若道而遠人,則不得謂之道。夫既道不遠人,則人心必不欲違道。故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惟其道不遠人,故人心必不欲違夫道。換言之,固無一世之人,皆欲違此道,而此猶得謂之為道者。既謂之道,必將有當於人心,故決無有人人出力以違道之事。人人既無意於違此道,而任何一人或數人之力又不足以沮遏此道,而此道終於不得行於世,則非謂之天命而莫屬矣。

    釋迦推原此道之不行由於眾生無始之積業,耶穌溯述此道之不行由於人類原始之罪惡,而孔子獨信此道之不行,不屬於人事,亦出於天意。此乃孔子之至仁,亦即孔子之大智。然天意何以不欲此道之竟獲大行於此世,天之用意又何在?此則最為難知者。而聖人之知則必以知此為終極。故曰:「吾五十而知天命。」又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孔子既以行道於天下為己任,故曰:「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又曰:「我何以異於人。」孔子不欲異於人,故所以負有此任者,亦歸之於天命,故曰:「天之降大任於是人。」而此道又終於不獲行,亦仍歸之天命。故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何以不尤人?因孔子深知無人可以沮遏此道之遂行,亦無人願意沮遏此道之遂行者。則於人乎何尤?此道之不行,既非出於人心與人力,則必出之於天意。天意既沮遏此道,又何以不當怨?因道既本於天,而此道之所以獲明於斯世與斯人者,亦出於天意,則天意終無可怨也。若怨天,斯無異於怨道。若尤人,亦無異於尤道。今既將以行道為己任,故不怨天,不尤人。而道則終於不獲行,則必求其所以不獲行之故,又必求其所以終獲行之方,於是使聖人遂愈益明夫天,愈益明夫人。換言之,則愈益明乎命,愈益明乎道。故曰「下學而上達」。

    然此種眞理,則終難驟得世人之共信與共明,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又曰:「生而知之,上也;學而知之,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然其知一也。孔子既不欲自異於人人,自居於生知,則必為學而知之者。學必遇有困,道之不行,吾知之矣,此為孔子所遇之困之最大者。困而不廢於學,不怨天,不尤人,於是由下學而上達。所達愈高,所知愈深,而知之者愈無人。故曰「知我者其天乎」。

    然則惟孔子知天,世人因不知天,遂亦無從知孔子。

    道與命之合一,即天與人之合一也,亦即聖人「知命」「行道」「天人合一」之學之最高之所詣。故孔子雖不自居為教主,而實獨得世界人類宗教信仰中之最深的領悟,宜其世不知、道不行、而不怨不尤矣。

    (一九五四年作)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