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关于道德观念的思辨(断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关于人类心灵本质和关于人类心灵活动的那一门伟大科学,通常被分为道德学和形而上学这两门学问。后者研究的是一种正确的分类,并给予其各种观念以不同的名称;前者却单纯在于确定和排列能够产生最大限度和最实在的幸福的那些思想。人们都承认,所谓有德的或符合道德的行动,即是就其一切后果和附带因素而论,适合于产生对最大多数有情之物的最大幸福的行动。由于一切有情之物对于一切幸福,在感受程度上有所不同,因而必须通过一种自愿方式来实现这种幸福;这是有一定法则的,关于这些法则,将专辟一章阐述之。

    这一篇小小论文的计划是限于论述基本道德原则的发展。考虑到这个目的的话,那么,形而上学的科学将会被仅仅当作反面真理的源泉来看待;而道德学则将被当成一门我们依靠它来得出正面结论的科学。

    由于人们的幻想迷失了方向,就使人以为形而上学科学对于道德科学所能起的主要直接作用,只是在于确定什么“不是真的”。道德科学本身是一种学说,说明作为有感知力和社会性存在的人类的自愿行为。这些行为要看人们心灵中的思想而定。但是世上有大量的流行意见,这些流行意见制约着我们,迫使我们去探究其真伪,而然后我们才能对于我们应采取哪种行动以符合我们自己心灵的规律,或采取什么行动对待我们的同类,作出切实的结论;或者确定那些基本法则,根据这些法则,这些思想以及随之而来的这些行动最初结合了起来。而对于上述那种所谓大量的流行意见,即使是那些最开明的人物也很难能全部超脱。

    人类社会的不同治理方式的目的,就是有关的人类集体中的每一个人的幸福;这些治理方式完善或不完善的程度,是同它们促进人类幸福这一目标的成效如何成比例的。

    这一目标并不仅仅在乎作为有感情的生物的个人们所享受的幸福的数量,而且也在乎这种幸福在作为社会存在的人们之间如何分配的方式。如果可能同时存在这样的现象:某一个个人或者某一类人能享受到最大的幸福,而另一类人却遭受着程度不同的痛苦;这样是不行的。由全体人们共同产生的幸福以及由共同的关怀来保障的这种幸福,必须根据每一个人的公平要求而加以分配。如果不如此的话,尽管社会所生产出来的幸福在数量上还是原样,但这个社会的目标仍然没有达到。目标就是使社会产生的幸福在数量上以及分配方式上,符合作为社会存在的人们的基本感情,使之保持复比例。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如何促成这一目标,即谓之道德。道德由两个部分组成:慈善和公正,这两个伟大部分是每一个人的所有自愿行为的唯一真正目标的两个互相关联的部分。慈善就是行善的愿望;公正是对于如何实现善的方式的理解。

    公正和慈善是人类心灵基本法则的产物。

    第一章 论道德的本质

    第一节:概论道德的本质和目的。第二节:以心灵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道德的起因和根据。第三节:出自心灵本质并制约着人类行动原则运用的根本法则。第四节:道德,人的具有可能的特性。

    我们生存在大群和我们自己一样的生物中间,我们的绝大多数行动,对于大家的幸福,发生着某些显著的,而且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这种影响的制约调节就是道德科学的目的。

    我们知道我们人类是能产生痛苦或欢乐之感的,这种感受当然有分量轻重和时间长短之别。凡能产生欢乐者被称为善;产生痛苦者则称为恶。这些只是笼统的名称,适用于每一类原因,在这些原因中,由于痛苦或欢乐的比重一方大大压倒另一方,而造成痛苦或欢乐。但是当一个人成为产生或传播幸福的工具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工具性的原则,就叫作道德。慈善,也就是愿意为善的愿望;公正,则是对于行善的方式的理解。这二者构成的就是道德。

    但是,一个人又为什么要慈善或公正呢?按他本性的直接感情,特别是在其最不加文饰的状态中,他的感情会促使他使别人痛苦,并硬要骑在别人头上。他想在他自己的仓库里积聚的东西越多越好,尽管有其他人快要饿得死去。他企图保卫他自己的自由,使之不受一丝一毫的侵害,尽管他同时在逼使别人陷入最惨酷的奴隶境地。他爱报复,傲慢,自私自利。他又为什么要克制这些倾向呢?

    我们要问,由于什么原因,一个人会从事于为人谋幸福,或者不使旁人受痛苦?当必须有某种理由来证明制定某一种行动体系为必不可少的时候,在反对者方面会提出怎样的要求来呢?他就会提出,你必须证明这种行动体系将能够最有效地促进人类的幸福。要证明这一点,那就要说明一种道义上的理由。这就是道德的目标。

    有一种经常听到的诡辩论,它跟其他许多诡辩论一样,靠了滥用某种比喻,死抠字眼,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包括道德理论方面的混乱在内。据他们说,没有一个人是能约束自己成为公正或善良的,只要稍一疏忽,他就会犯错误而受到责罚。义务就是责任。如果没有一个督责者,也就无所谓责任。道德是一种法律,我们应该把法律看作法律制定者的意志;我们绝不会甘愿服从法律制定者的意志,除非不服从者要受到严厉的惩罚。上述这种说法就是奴隶制哲学或者迷信哲学。

    事实上,谁也不能是受约束或负责任的,除非有某种力量事先把他约束住或施加责任于他。如果我看到一个人手足被束缚住了,那我自然就知道这是因为有另一个人把他捆缚起来的。但是如果我看到一个人做好了一件事回来自己感到很心满意足,因为他自觉自愿地为他人谋了利益,我却不能推论说,他之所以要自愿办这件好事,是因为他预想到落了地狱是多么痛苦,或者他预想到办了点好事将来有希望在天国里得到报酬。…… [1]

    还需要说明的是人类心灵中如何产生一些感情,从而构成了道德的基础;道德在心灵中的法则究竟又是如何;心灵的原则又在多大程度上让道德成为人类的一种属性;以及,最后,说服人类确定道德作为行动的普遍而系统的动机,这种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有一类感情,我们是本能地躲避的。一个人,就拿人之初来说,一个刚生下一个月的孩子,对于在他以外存在着与他自己类似的生物,是只有极其朦胧的感觉的。这孩子的全部能力是被集中在消灭不断向他袭来的痛苦。过了一段长时期,孩子才会发现在他四周有着许多能同他一样感受的生灵。孩子们获得这种知识总是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如果一个孩子看到他的保姆或他的母亲遭到极深重的痛苦,而孩子无动于衷,这与其说是孩子无情,倒不如说孩子还无知。一旦象征痛苦的语音、手势、脸部表情等等同它们所表示的感情联系了起来,它们就立刻会引起观察者心头盼望对方的痛苦应该消除的意愿。所以,痛苦之被认为恶,就是因为它是痛苦,而不需要任何其他对于心灵的提示,使其感知有痛苦的存在,除了使心灵知道别人痛苦的必不可少的一些感觉以外。诚然,我们最简单的感觉的倾向,都是以保存我们的个体存在为目的的。但是,这些倾向都是被动的,而且是无意识的。随着心灵逐渐获得积极的能力,上述这些〔保存自己的〕倾向的王国疆域也就按比例地缩小下去。所以,一个婴儿、一个野蛮人和一个独处的野兽,都是自私的,因为他们的心灵没有能力接受他们的同类所受痛苦的准确模拟。一个有高度文明的社会集团中的居民们,较之文明程度低的社会的居民,就能更敏锐地同情他人的痛苦和欢欣。熟悉诗歌和哲学的最高尚作品因而培养了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人,较之从事于体力劳动的比较不细致的工作的人,往往更善于产生同情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一种事实经验:当你同情别人的苦难时,就会暂时忘却自己的痛苦。

    心灵就这般靠了锻炼,仿佛形成一种习惯,能够感知和憎厌事,不管这种恶事离开个人心灵熟知的直接感觉范围多远。幻想,或者说,心灵能预先幻想出未来的景象,那是人类本性的一大特长;人类心灵的每一寸进步,不,应该说是人类心灵的一丝一毫的转变,都是有赖于这一特长的。如果细加分析起来,我们就会发现,痛苦或者欢乐,完全取决于眼界的宽窄。自私者和有德者之间的唯一区别,就在于前者的幻想局限于一种极狭隘的范围之内,而后者的幻想却有着广阔的天地。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智慧和道德二者可说是不可分的,而且是互相制约的标准。自私自利之心就是无知无识和错误认识的产物。自私是婴儿的无知、野蛮人的独处的后果,或者劳苦和不幸的职业使人变得麻木不仁的后果。不考虑个人利害的慈善则是有教养的幻想的产物,它同一切艺术、学问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而艺术和学问又使人类的社会状态增添美丽的色彩,或者使社会更加高尚、更加有力量,或更加安定。所以,道德纯粹是文明生活的一种成就;人类心灵的一个创造;或者不如说,心灵根据其自己内涵的基本规律,把一些感情结合了起来,这些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引起的。

    所有使得人类完善和崇高的理论,或者为了减免人类错误和不幸而创立的理论,无不以不顾个人利害的这种根本感情为基础。这种不计个人利害的感情,我们觉得正是它构成了我们人类本性的崇高伟大。古代一些共和国中存在过的爱国主义,就像人们所假定的那样,那是从来不计算个人利益的。莫第乌斯·斯凯伏拉把他的手摔向熊熊的煤火中去,雷古拉斯回到迦太基,艾披夏里斯宁静地承受酷刑,她明明知道这种刑罚立刻会使她死亡,而绝不肯向暴君出卖她的同谋者。 [2] 这些出色的人物当然把自己的私利看得极轻。如果有人说,这些人是为了博取身后之名;那么,历史上并不缺少例子,足以证明许多人为了行善,甚至连担当恶名也不在乎。当然也可能一个人要名望,以此满足个人的激情。但是人们对名誉的爱好,也往往无非是希望别人的感情能肯定、证明和同情我们自己的感情。从这个角度来看,好名之心就会把我们自己从我们自己身中拉出去。这是“崇高心灵的最小的弱点”。骑士精神也同样是建立在自我牺牲的理论基础上的。爱对于人心能产生如此异乎寻常的力量,也仅仅是因为忘我之心同自然的欲求倾向结合了起来。这些欲求的倾向会成为没有什么力量的东西,如果不估计到幻想的因素:即幻想自己给人的幸福和从对方接受的幸福。爱国主义也好、骑士精神或感伤的爱情也好,都是造成巨大不幸的祸根;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