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三 善行 妇人之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妇人者,伏①于人者也。温柔卑顺,乃事人之性情;纯一坚贞,则持身之节操。至于四德②,尤所当知。妇德尚静正,妇言尚简婉,妇功尚周慎,妇容尚闲雅。四德备,虽才拙性愚,家贫貌陋,不能累其贤。四德亡,虽奇能异慧,贵女芳姿,不能掩其恶。今采古人之贤者,分为八类,得六十三人。

    一、兼德。妇人备有众善,一长不足以尽之也,故列诸首,凡五人:

    明德马后 鲁季敬姜 晋羊叔姬 乐羊子妻 张氏求夫

    二、孝妇。万善百行,惟孝为尊,故孝妇先焉,凡六人:

    陈寡孝姑 唐氏乳姑 庞氏感泉 赵妇感火 俞新之妻韩太初妻

    三、死节之妇。身当凶变,欲求生必至失身,非捐躯不能遂志。死乎不得不死,虽孔孟亦如是而已。惟越姬可以不死,而以死明信,以正成死,所以愧徇情苟死者也。凡十三人:

    楚昭越姬 杞梁之妻 皇甫规妻 荀采归阴 京妇代夫周迪之妻 梁氏重生 谭氏八砖 撒合辇妻 潘氏投火赵运使妾 翠哥代死 善歌妇人

    四、守节之妇。视死者之难,不啻十百,而无子女之守为尤难。余列之死者之后,愍死者之不幸也。天地常经,古今中道,惟守为正。余甚重之,凡十人:

    共世子妻 卫宣夫人 梁寡割鼻 令女毁形 行义桓嫠房氏截耳 李氏断臂 王氏毁容 李氏恨梦 江文铸妻

    五、贤妇。爱夫以正者也,成其德,济其业,恤其患难,皆正之谓也。凡八人:

    晋文齐姜 晋伯宗妻 齐相御妻 陶答子妻 盖将之妻高睿之妻 晋弓工妻 汉冯昭仪

    六、守礼之妇。谨勅身心,慎修名节,一言一动,必合于礼而不苟。凡五六人:

    楚昭贞姜 宋恭伯姬 齐孝孟姬 荆信公主(二人)

    韩氏家法

    七、明达之妇。见理真切,论事精详,有独得之识,有济变之才,亦妇人之所难也。凡十人:

    齐桓卫姬 晋圉怀嬴 楚野辩女 齐女徐吾 狄仁杰姨符承祖姨 徐氏诛妫 鲁妇守砦 余洪敬妻 淮帅仆妻

    八、文学之妇。文学之妇,史传所载,班班脍炙人口。然大节有亏,则众长难掩,无论蔡文姬③、李易安④、朱淑贞⑤辈,即回文绝技⑥,咏雪高才⑦,过而知悔,德尚及人,余且不录焉,他可知矣。然亦有贞女节妇,诗文不录者,彼固不以文学重也。凡五人:

    班氏婕妤 班氏惠姬 徐妃疏谏 秦宣文君 管仲妾婧

    ┃ 吕语今译 ┃

    所谓妇人,就是服从别人的意思。温和阴柔、谦卑和顺,这是妇人事奉家人时应有的性情;纯洁专一、坚定贞正,这是妇人持守己身时应有的节操。至于四德,妇人尤其应该知道。妇人的德性崇尚娴静中正,妇人的言语崇尚简洁委婉,妇人的事功崇尚周密谨慎,妇人的容貌崇尚安闲文雅。女子若是具备这四种德行,即使她的才华拙劣、天性愚钝,家境贫穷、相貌丑陋,也不会拖累她的贤惠。若没有这四种德行,即使她有令人称奇的才能、异于常人的智慧,或是富贵人家的闺女、有绝代芳华的姿色,也不能掩盖她的不足。现在采录古代贤惠的妇人,分成八类,共六十三人。

    一、兼德。下列的妇人具有众多长处,仅说其中一种长处的话不足以概括总体的德行,因此把她们列在首位,共五人:

    明德马后 鲁季敬姜 晋羊叔姬 乐羊子妻 张氏求夫

    二、孝妇。万种善事、百种善行之中,以孝顺为最尊贵,因此孝妇也列在前面,共六人:

    陈寡孝姑 唐氏乳姑 庞氏感泉 赵妇感火 俞新之妻 韩太初妻

    三、死节之妇。面对凶险变故,想保存生命的话必然会失去自身的节操,(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之下)不舍弃身躯不能遂顺心志。在必须死的时候不得不去死,即使是孔子、孟子遇到同样的情况也会选择就义。而楚昭越姬在不必送死的情况下,却以死亡来表明自己的忠信,以正道而死,她的做法可以让狥于私情、苟且送死的人感到惭愧。共十三人:

    楚昭越姬 杞梁之妻 皇甫规妻 荀采归阴 京妇代夫 周迪之妻

    梁氏重生 谭氏八砖 撒合辇妻 潘氏投火 赵运使妾 翠哥代死

    善歌妇人

    四、守节之妇。(守节)比死节的难度要大得多,不仅是十倍百倍,而没有子女的守节妇人尤为困难。我把守节妇人列在死节妇人之后,是怜悯死者的不幸。天地之间的恒常之规,古今以来的中庸之道,惟有坚守节操是正确的。我甚为重视守节的妇女,共十人:

    共世子妻 卫宣夫人 梁寡割鼻 令女毁形 行义桓嫠 房氏截耳

    李氏断臂 王氏毁容 李氏恨梦 江文铸妻

    五、贤妇。(贤妇即懂得)以正确的方式敬爱丈夫,成就他的德性,辅助他的事业,体恤他的患难,这都是所说的“正”。共八人:

    晋文齐姜 晋伯宗妻 齐相御妻 陶答子妻 盖将之妻 高睿之妻

    晋弓工妻 汉冯昭仪

    六、守礼之妇。(守礼之妇)能诚谨地整饬自己的身和心,敬慎地修持自身的名节,一言一动,必定合于礼法而不苟且。共五、六人:

    楚昭贞姜 宋恭伯姬 齐孝孟姬 荆信公主(二人) 韩氏家法

    七、明达之妇。(明达之妇)真切地明白事理,谈论事情的时候精到详尽,有独到的见识,有懂得应变的才华,也是一般妇人所难做到的。共十人:

    齐桓卫姬 晋圉怀嬴 楚野辩女 齐女徐吾 狄仁杰姨 符承祖姨

    徐氏诛妫 鲁妇守砦 余洪敬妻 淮帅仆妻

    八、文学之妇。文学之妇,史传有所记载,事迹显著、脍炙人口。然而大节有所亏损的话,则长处虽多也难以掩盖,不要说蔡文姬、李易安、朱淑贞那些人,即使有回文诗的绝技、咏雪诗的高才,有过错而知悔改,(改过后)德行比得上别人,我尚且不摘录,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然而也有些贞正的女子、守节的妇人,她们的诗文没被著录,她们本来就不以文学而为世所重也。共五人:

    班氏婕妤 班氏惠姬 徐妃疏谏 秦宣文君 管仲妾婧

    ┃ 简注 ┃

    ①伏:服。《白虎通义·三纲六纪》:“妇者,服也,以礼屈服。”

    ②四德:即下文所说的妇德、妇言、妇功、妇容。

    ③蔡文姬:蔡邕之女,名琰,字文姬。她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才女。她一生经历坎坷,先是嫁给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后又被胡人骑兵所获,在胡人之地生活了十二年,给南匈奴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孩子。曹操素来与蔡邕关系很好,不想看到他没有子嗣,于是派遣使者将蔡文姬赎回,并把她改嫁给董祀。

    ④李易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先是嫁给了赵明诚,才子佳人,天作之合,可惜赵明诚早死。其后,据说李清照又改嫁给张汝舟,不久之后又离了婚。

    ⑤朱淑贞:又作朱淑真、朱淑珍,号幽栖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她与丈夫的婚姻生活不如意,抑郁不得志,作诗多忧怨之思,以写其心中不平之愤,最终抱恚而死。

    ⑥回文绝技:回文,即以一定形式排列、回环往复均可诵读的诗文。据王士祯《池北偶谈·谈艺五》,朱淑贞撰有《〈璇玑图〉记》,是解读回文诗《璇玑图》的作品。

    ⑦咏雪高才:朱淑贞曾写咏雪诗:六出花飞四面来,连山接水皓皑皑。玲珑天地苍茫合,的皪园林烂漫开。庾岭腊梅寒散乱,章台风柳絮萦回。自言空有孤吟癖,览竟惭无谢氏才。

    ┃ 实践要点 ┃

    上文的“夫妇之道”主要摘录模范夫妻的事迹,彰显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而“妇人之道”则摘录模范妇人的事迹,侧重展示为人妇者所应具有的品行。在古代社会,妇人的职责主要在于掌管家庭事务,侍奉丈夫舅姑、照料孩子,要遵循“三从四德”的教诲。“三从”在上文中已多有涉及,在现代社会谈不上有任何实践指导意义。然而,若抛开对“三从四德”桎梏妇女的刻板印象,重新审视“四德”(妇德尚静正、妇言尚简婉、妇功尚周慎、妇容尚闲雅),现代读者仍然能从中得到有益启发。在现代社会,若女子能做到德性娴静中正、言语简洁委婉、做事周密谨慎、容貌安闲文雅,她必定会被认为是一名气质优雅、大方得体的淑女佳人。因而吕坤所说的“至于四德,尤所当知”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依然是适用的。

    若说“四德”是所有女性(无论未婚已婚)都应当追求的基本品行,那么对于已婚妇女而言,她们作为妻子所体现出来的独特品行又体现在行孝、守节、相夫、守礼等方面。吕坤在此把模范妇人的事迹分成了八类,其中兼德、孝妇、贤妇、守礼之妇、明达之妇、文学之妇的事迹对现代读者而言有指导实践的意义。至于死节之妇、守节之妇,对现代读者而言其义可鉴、其心可悯,但其行偏颇,不宜照例而行。

    妇人之道

    明德马后

    ◎明帝①后马氏,伏波将军援②之女也,能诵《易》,善读《春秋》《楚辞》,尤善《周官》。初为贵人③,后正位中宫④,谦抑节俭,不私所亲。肃宗⑤即位,欲封⑥诸舅,太后不听。明年夏,大旱,言事者以为不封外戚之故。太后乃下诏曰:“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希恩⑦耳。昔王氏同日五侯⑧,其时黄雾四塞⑨,不闻澍[音住,甘雨]雨之应。田、窦[田蚡⑩、窦婴?]贵宠横恣,倾覆之祸,为世所传。故先帝慎防舅氏,不令在枢机之位。诸子之封,裁[才同]令半楚、淮、扬诸国,尝谓‘我子不得与先帝子等’。今有司奈何欲以马氏比阴氏?乎?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粗熟绢帛],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布帛,无香熏之饰者,欲以身率下也,以为外戚见之,当伤心自敕。但笑言太后素好俭。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马氏]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苍头衣绿褠?[音沟,裈衣],领袖正白,顾视御者[马后侍从],不及远甚。故不加谴怒?,但绝岁用而已。冀以默愧其心,而犹懈怠无忧恐心。知臣莫若君,况亲属乎?吾岂可上负先帝之命,下亏先人之德,重袭西京败亡之祸?哉?”帝省诏,悲叹。

    吕氏曰:士庶人女,莫不私其所亲,况太后耶?明德惩田、窦、五王之横,裁抑外家,不令封侯。身为天下母,而衣大练之衣,无三味之膳,敦节俭以为天下先,非甚盛德,何能割恩任怨,约己率人若此哉?吾首录之,以为妇道倡。

    ┃ 吕语今译 ┃

    出身于士庶人家庭的女子,没有不偏私袒护自己的亲戚的,更何况是太后呢?明德马皇后担心会出现田、窦、五王等外戚专横的局面,于是削减抑制外家的势力,不让他们封得侯爵。她身为天下人的母亲,却穿着朴素的大练之衣,不吃美味的饭食,笃行节俭的行为以倡导于天下,若不是有高尚的德性,怎能做到割舍亲戚的恩情而任由他们怨恨,约束自己去作为天下人的表率呢?我首先摘录她的事迹,来作为妇道的倡导。

    ┃ 简注 ┃

    ①明帝:东汉孝明帝刘庄,光武帝之子,年号永平。

    ②伏波将军援:伏波将军马援,字文渊,东汉著名将领。

    ③贵人:女官官职名,地位次于皇后。

    ④正位中宫:即成为皇后。

    ⑤肃宗:东汉孝章皇帝刘炟,汉明帝第五子。

    ⑥封:分封土地爵位。

    ⑦希恩:希望得到恩宠。

    ⑧王氏同日五侯:汉成帝在同一日册封太后的弟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为关内侯。从此,外戚势力日益强大,其后更有王莽篡汉称帝,颠覆刘氏政权。

    ⑨黄雾四塞:黄色的雾气充塞四方。古人以之为天降异象,是人君有所过错的征兆。

    ⑩田蚡(fén):汉景帝王皇后同母弟武安侯,官至丞相。

    ?窦婴:汉文帝窦皇后从兄之子魏其侯,官至丞相。

    ?阴氏: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

    ?濯龙:汉宫苑名。

    ?褠:据《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注,同“韝”,臂衣、臂套。吕坤解为“裈衣”,即裤子,未知何据。

    ?谴怒:谴责。

    ?西京败亡之祸:西汉因外戚专权而遭受了王莽篡汉的祸乱。

    ┃ 实践要点 ┃

    本条主要讲述了马皇后不私所亲、为天下社稷着想的事迹。对于现代妇女而言,本条的启发在于在日常生活中应妥善处理好自己与夫家人以及娘家人(外戚)之间的关系,不能偏私娘家人。尤其在涉及家族成员的事务上,要平衡好两方的关系,对两方的成员都要有同样程度的用心。例如,妇人在给自己父母庆祝生日的同时,也要想到给公公婆婆庆祝生日;娘家人找自己帮忙时尽力而为,夫家人找自己帮忙时同样也要尽力而为;给娘家的小孩准备礼物时,也要想到为夫家的小孩准备礼物。当然,这并非是简单地给予两方完全一致的对待,而是综合平衡好自己与两方的关系,避免因为过分偏心其中一方而引起另外一方的非议。尤其不要因为过分偏心娘家人而引起夫家人的非议,因为这会影响到自己和丈夫的关系,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影响和伤害。

    鲁季敬姜

    ◎敬姜者,鲁大夫穆伯①之妻,文伯②之母,季康子③之从祖叔母④也,博达知礼。穆伯先死,敬姜守志,文伯出学⑤而还,敬姜侧目盻之⑥,见其友上堂而从后,降级而却行⑦,奉剑而正履,若事父兄,文伯自以为成人⑧矣。敬姜召而数之曰:“昔者桓公⑨,坐友⑩三人,谏臣五人,日举过者三十人,故能成霸业。周公一食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所执贽而见于穷闾隘巷者,七十余人,故能存周室。今子年少位卑,而所与游皆为服役?,子之不益,亦已明矣。”文伯谢罪,乃择严师贤友而事之。

    文伯相鲁,退朝,敬姜方绩?,文伯曰:“此歜[音出,文伯名]之家而主[大夫之妻称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敬姜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于民也,择瘠[音即]土而处之,劳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音屋]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公、侯、王后、夫人,莫不旦暮忧勤,各修其职业[省文]。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虔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敢怠耶?”

    文伯卒,敬姜戒其妻妾曰:“吾闻之,好内,女死之;好外,士死之?。今吾子夭死,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毋瘠面,毋挥涕,毋陷膺[捶胸],毋忧容,有降服,毋加服?,从礼而行,是昭吾子。”敬姜之处丧也,朝哭穆伯,暮哭文伯?。仲尼闻之曰:“季氏之妇,可谓知礼矣。”

    敬姜尝如季氏,康子与之言朝,不应。从之及寝门,不应而入?。康子拜曰:“肥[康子名]也不得闻命,无乃罪耶?”敬姜曰:“天子诸侯,合?民事于内朝,自卿大夫以下,合官职于外朝,合家事于内朝。寝门之内,妇人治其职焉,上下同之。夫外朝,子将业官职;内朝,子将庀[音敝,治也]家政,皆非吾所当言,又何应焉?”康子尝至,敬姜?[音委,斜开]门而与之言,不踰阈[音域,门限]。仲尼谓敬姜别于男女之礼矣。

    吕氏曰:敬姜之内教备矣,无一而不善,可为妇人持身之法。

    ┃ 吕语今译 ┃

    敬姜在闺门之内的教化很完备,没有一件事情是处理不好的,敬姜的做法可作为妇人修持己身的法则。

    ┃ 简注 ┃

    ①鲁大夫穆伯:公父穆伯,季悼子之子。

    ②文伯:季悼子之孙,公父穆伯之子,鲁国大夫。

    ③季康子:名肥,季桓子之子,为鲁国大夫,专掌国政。

    ④从祖叔母:祖父兄弟的妻子。

    ⑤出学:卒业。《礼记正义·王制》注云:“出学,谓九年大成,学止也。”

    ⑥侧目盻(xì)之:侧目,斜眼。盻,看。

    ⑦降级而却行:降级,下阶级。却行,倒退而行,以表示敬意。

    ⑧成人:成年。

    ⑨桓公: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

    ⑩坐友:坐,对理、对质。坐友,即互相辩论质疑的朋友。

    ?服役:服劳仆之役。

    ?方绩:方,正在。绩,把麻揉成线,泛指纺织之事。

    ?干季孙之怒:干,干犯。季孙,据《国语·鲁语下》韦昭注,季孙指季康子。论辈分,文伯辈分较季康子高,但季康子身居尊位,又为季孙氏的大宗,因而文伯惧怕会惹怒季康子。

    ?事主:主,指敬姜。意谓事奉自己母亲。

    ?不材:不能成材。

    ?“好内”句:好于闺门之内的女色,则女子愿意为之而死。好于家门之外的政事,则有识之士愿意为之而死。

    ?有降服,毋加服:古代礼法对于守丧期间的服饰有相应的规定,若轻于礼法所规定的为“降服”,重于礼法所规定的为“加服”。

    ?朝哭穆伯,暮哭文伯:《礼记·檀弓下》有云:“穆伯之丧,敬姜昼哭;文伯之丧,昼夜哭。”《礼记正义》注云:“丧夫不夜哭,嫌思情性也。”意谓寡妇不在晚上痛哭思念亡夫,用以远离情欲。

    ?“敬姜尝如季氏”句:《国语·鲁语下》:“公父文伯之母如季氏,康子在其朝,与之言,弗应,从之及寝门,弗应而入。”敬姜到季康子家里,季康子正在朝堂之上与家臣讨论政事,见到从祖叔母敬姜来了,就和她说话。但由于男女内外之别,敬姜在朝堂之上没有应答季康子,而是直接进入寝门之内。这里体现的是男主外、女主内,女子不预政事的礼法精神。

    ?合:考合,即研究讨论。

    ┃ 实践要点 ┃

    本条展示了敬姜教化家人的几个场景,充分展现了敬姜家教有方、持身有道,因此吕坤认为“无一而不善,可为妇人持身之法”。现代读者从中可汲取以下智慧:

    一是引导孩子结交良朋益友。看到儿子文伯的朋友阿谀奉承(若事父兄),滋长了文伯骄傲自满之心(自以为成人),敬姜用齐桓公、周公的事例教导他,使之“严师贤友而事之”。在现代社会,子女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较长,老师、同学对子女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注重选取学风优良、师生素养较高的学校。此外,也要引导子女在课余时间谨慎交友,尤其要警惕预防子女在网络上结交不良的损友。这里的关键是,让子女知道那些能促进自身进步、规劝自身改过的朋友才值得结交。

    二是教育孩子要努力工作,不要好逸恶劳。敬姜以身作则,辛勤纺织,告诫文伯不能淫逸怠工。在现代社会,有的人好逸恶劳,幻想不劳而获,最终容易落入不法分子诈骗、传销等圈套,甚至自己也走上了犯罪道路。因此,现代家长也要从小教育子女美好的生活不是免费午餐,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必须通过勤劳奋斗才能创造幸福的人生。

    三是严守男女有别之礼。敬姜处文伯之丧,告诫其妻妾从礼而行、不要过于悲痛,目的是为了让文伯远离“好女色”的不良名声。她丈夫去世时,不在晚上痛哭思念亡夫,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远离男女之情。这些都是谨守男女有别之礼的体现。如上文已多次述及,男女有别之礼对现代社会也有积极的作用,读者可以借鉴敬姜以礼守身的精神,践行男女有别之礼。

    晋羊叔姬

    ◎叔姬者,羊舌子①之妻,叔向[名肹]、叔鱼[名鲋]之母也。羊舌子好正,不容于晋,去而之三室之邑②。三室邑人,相与攘羊③而遗之,羊舌子不受。叔姬曰:“夫子居晋不容,去之三室之邑,又不容,不如受。”羊舌子受之,曰:“为肹与鲋享之。”叔姬曰:“不可。南方有鸟,名曰‘干吉’,食其子不择肉,子常不义。今肹与鲋,童子也,随大人而化,不可食以不义之肉,不若埋之。”于是乃盛以瓮,埋垆[灶也]阴。后二年,攘羊之事发,吏至,羊舌子曰:“吾受之,不敢食也。”发而视之,羊舌尚存,吏曰:“君子哉羊舌子,不与攘羊之事矣。”

    申臣氏④之女美,夏姬生也,叔向欲娶之。叔姬曰:“子灵[巫臣]之妻,杀三大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国、两卿矣⑤。且吾闻之,有奇福者,必有奇祸;有甚美者,必有甚恶。是郑穆少妃姚[姓]之子,子辂之妹也⑥。子辂早死无后,而天钟爱于是人,将必大有败也已。昔有仍氏⑦生女,发黑而甚美,光可鉴[照人]人,名曰玄妻。乐正夔⑧娶之,生伯封,实有豕心⑨,忿戾无期⑩,贪婪[音兰]无餍,谓之‘封豕’?。有穷后羿[音异]灭之,夔用不祀?。且三代之亡,共太子之废,皆是物也?,汝何以为哉?夫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叔向惧,不敢娶。平公强使娶之,生杨食我?。叔姬往视之,闻其号[音毫,哭也]也,而还,曰:“豺狼之声也。狼子野心,灭羊舌氏必矣。”遂不见。及长,与祁胜为乱,晋人杀食我,羊舌氏以亡。

    叔鱼之生也,叔姬曰:“是虎目而豕喙[音惠,嘴也],鸢眉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赂死。”长,为国赞理,邢侯与雍子争田,雍子入其女于叔鱼以求直,邢侯杀叔鱼与雍子于朝?。韩宣子患之?,叔向曰:“三奸同罪?,请杀其生者,而戮其死者。”乃杀邢侯,而尸叔鱼、雍子于市?。

    吕氏曰:叔姬之识,卓乎不可及矣。受盗遗,惧祸也;不以食子,教义也;埋之以瓮,怀刑也。惩夏姬之女,知不善之余殃也。甚美必有甚恶,明气化之无全盛也。惟是叔鱼食我之前知,则不可解矣。岂善恶前定于声容,教化不能转移耶?

    ┃ 吕语今译 ┃

    叔姬的见识卓绝高远,其他人恐怕难以企及。接受盗贼的馈赠,是因为畏惧祸败;不把赃物给儿子吃,是教导他们要讲求正义;把赃物埋在瓮中,是敬畏刑罚。戒止叔向迎娶夏姬的女儿,这是深知不善之物会继续带来祸害。知道甚为美好的事物必定会有甚为丑恶的一面,这是明白化生万物的天地之气的变化运行没有全盛不衰的道理。只是提前预知叔鱼、食我将以悲剧告终,这一点则让人不能理解。难道说人的善恶由他先天的声音容貌就提前确定下来了,后天的教育感化不能起到改变的作用吗?

    ┃ 简注 ┃

    ①羊舌子:羊舌职,春秋时晋国大夫。其子羊舌肹(xī)、羊舌鲋,即叔向和叔鱼,均为晋国大夫。

    ②三室之邑:三室,即祖宗三庙。三室之邑,即祖宗三庙所在的城邑。

    ③攘(rǎng)羊:偷羊。

    ④申臣氏:申公巫臣,本名屈巫,字子灵,原为楚国大夫,后携夏姬出奔晋国。

    ⑤“子灵之妻”句:子灵之妻,即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以美色而闻名,列国贵族争相聘娶,经历了多段婚姻。据《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杀三大夫”应为“杀三夫”。杀三夫、一君、一子,指夏姬的三任丈夫(陈御叔、楚襄老、巫臣)、陈灵公(与夏姬通奸,被夏徵舒射杀)以及她的儿子夏徵舒都因她而被杀害。亡一国、两卿,指陈国因夏姬与陈灵公、公孙宁(陈国大夫)、仪行父(陈国大夫)通奸的事情而覆亡,陈灵公、公孙宁也在陈灵公被射杀之后放弃卿大夫的职位而出奔楚国。相关故事详见刘向《列女传·陈女夏姬》。

    ⑥“是郑穆少妃姚之子”句:据《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是郑穆少妃姚之子”应为“是郑穆少妃姚子之子”。子辂,郑灵公。

    ⑦有仍氏:上古时代的诸侯。

    ⑧乐正夔(kuí):乐正,官职名,典乐之官。夔是帝舜的典乐之官。

    ⑨豕心:猪心,意谓贪婪而无耻。

    ⑩忿戾无期:忿怒暴戾,无有期度。

    ?封豕:封,大。封豕即大猪。

    ?“有穷后羿(yì)灭之”句:有穷后羿,夏代有穷国的君主羿,善射术。不祀,绝后。

    ?“且三代之亡”句:三代之亡,指夏以妹喜而覆亡,商以妲己而覆亡、周以褒姒而覆亡。共太子之废,指晋国申生本为太子,但遭到其父晋献公的宠妾骊姬的陷害,最终太子之位被废、自杀身亡。皆是物也,指上述的祸乱都是因为绝色美女所造成的。

    ?“平公强使娶之”句:平公,即晋平公。杨食我,叔向之子伯石,杨为叔向所封之城邑。

    ?鸢(yuān)眉而牛腹:《国语·晋语》作“鸢肩而牛腹”。鸢,鹰科猛禽。

    ?“为国赞理”句:赞理,佐理。当时晋国负责讼狱之事的官员士景伯到楚国出访,让叔鱼来代摄其官。邢侯,巫臣之子,巫臣出奔晋国时,晋君把邢(地名)赐给了巫臣。雍子,原楚国的大夫,出奔晋国。

    ?韩宣子患之:韩宣子,名起,晋国六卿之一。患之,即不知该如何判决涉及这三个人的案件。

    ?三奸同罪:叔鱼收受贿赂(雍子之女)而判决不公,雍子以女儿作贿赂妨害司法公正,邢侯非司寇之官而滥杀叔鱼和雍子,均为犯罪行为。

    ?尸叔鱼、雍子于市:把叔鱼、雍子的尸体放在市中示众。

    ┃ 实践要点 ┃

    本条体现了叔姬卓越的见识,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启发在于以下方面:

    一、处事要考虑长远的后果。叔姬劝谏羊舌子收下盗羊者的馈赠,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收下之后她又预料不义之事迟早会东窗事发,于是埋而不食,最终祸不及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理事务时也要谨慎考虑后果,尤其有的时候明知道不好的后果不可避免,那么便要提前想好应对补救的办法。

    二、娶妇时要慎重选择。一般而言,男子娶妻看重女子的美色。但正如叔姬所说:“夫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对于平庸的男子而言,娶了美貌如花的妻子,一方面可能会沉迷美色淫欲,怠于德业,甚至影响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又要时常提心吊胆,提防其他男子的勾引。因此,平庸的男子迎娶绝色的妻子并非是一件好事。而作为父母,在儿子娶妇时要提醒忠告,谨慎地选择婚嫁对象,不要仅仅因为对方长得好看就迎娶进门。

    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不知何氏女。羊子尝行路,得遗金①一饼,与其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金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于野。尝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他意也。”妻乃引刀就机②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之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成功③,废时月。夫子积学,当日有成,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还就学,七年不反。妻躬勤养姑,又远馈④羊子,俾之卒业。尝有盗入其家,欲犯之。不得,乃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曰:“速从我。不从,我杀汝姑。”妻仰天恸哭,举刀自刎颈而死。盗大惭,舍其姑而去。太守闻之,赐钱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吕氏曰:贤哉乐羊子之妻乎!遗金不受,临财之义也;乐守寂寥,爱夫之正也;甘心自杀,处变之权也。值此节孝难全之会,一死之外无他图矣。史逸其名,惜哉!

    ┃ 吕语今译 ┃

    乐羊子的妻子是多么的贤惠啊!不收受别人遗失的金子,这是对待财物的正义之举;甘于独守寂寥的闺房(而不愿影响丈夫求学),这是敬爱丈夫的正道;(面对歹徒)甘心自杀,这是应对突发情况的权宜之计。在这贞节、孝道难以两全的时刻,除了自杀以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史书没有记下她的名字,多么让人痛惜啊!

    ┃ 简注 ┃

    ①遗金:别人遗失的金子。

    ②机:织布机。

    ③捐成功:捐,放弃。成功,已成之功。

    ④远馈:给远方求学的丈夫馈送物品。

    ┃ 实践要点 ┃

    乐羊子妻以廉洁大义规劝丈夫,又甘心独守空房、让丈夫安心学习,实在是个贤惠的妻子。现代读者从中可得到以下启发:

    一、夫妻应以道义相互规劝。在日常生活之中,人们总是容易犯错误。人在小时候犯了错误,有父母和师长劝导指正。但成年之后,父母、师长不在身边,犯了错误就只能靠自己或者身边的伴侣检点指正。因此,夫妻之间要互相扶持、互相规劝,最终共同进步,成就德性。

    二、不要苟且于儿女私情。现代社会有人会把爱情看作是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东西,为了爱情可以放弃一切。然而,生命中还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东西,爱情并非当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且,真正的爱情也不是占有对方,而是希望对方能实现自我、变得更加完善。如乐羊子妻鼓励丈夫在外安心学习便是爱情的正确表达方式,而不是汲汲于朝夕相对的儿女私情。现代人容易把儿女私情当作是真正的爱,有的妻子还想方设法地占有丈夫的所有时间,如要求丈夫随时回复自己发的信息、不允许丈夫参加朋友的聚会、到外地出差时要随时视频“报到”等,如此种种无益于夫妻之间情感的增进,还会让丈夫感到厌烦,实在是有弊而无利。

    张氏求夫

    ◎李五妻张氏,济南邹平县人。年十八,夫戍福建之福宁州,死于戍①。时舅姑老,家贫无子,张蚕绩以为养。及舅姑殁,张叹曰:“夫死数千里外,不能归骨以葬者,以舅姑无依,不能远离也。今大事尽矣②,而夫骨终弃远土,妾何以生?”乃卧积冰上,誓曰:“使妾若能归夫骨以葬,即幸不冻死。”卧月余,不死。乡人异之,乃相率赠以钱粮,大书其事于衣以行。由邹平至福宁,五千余里,不四十日而至。其侄补戌在焉,张氏见之,问夫葬处,已忘之矣。张哀号欲绝,忽其夫降神,道别及死状③,且指骨所④。张如言求之,果得以归。有司上其事旌表焉。

    吕氏曰:张氏孝节,可谓审于先后矣。夫死而舅姑无依,则我身重于夫,故代夫为子,而夫死若忘。舅姑死而夫为客鬼,则夫身重于我,故忍死间关⑤而夫尸竟得,孰谓贫妇而有斯人!

    ┃ 吕语今译 ┃

    张氏孝顺舅姑、坚守名节,在处事先后方面可以说得上是精审周密了。丈夫死了而公公婆婆生活没有依靠,那么自己比丈夫更为重要,于是代替丈夫履行人子奉养双亲的义务,似乎忘掉了要处理丈夫的身后事。公公婆婆死了而丈夫的尸骨魂魄客留他乡,那么丈夫的尸骨比自己重要,于是不畏死亡、历经艰险(去寻找丈夫尸骸),最终如愿寻得,谁说贫穷的妇女当中没有像这样贤淑的人啊!

    ┃ 简注 ┃

    ①死于戍:在戍守期间死去。

    ②大事尽矣:大事,即孝养公公婆婆。公公婆婆既已去世,则孝养的义务也完成了。

    ③道别及死状:与妻子道别,并说出了自己死时的具体情况。

    ④骨所:自己骸骨所在之处。

    ⑤间关:崎岖艰险的路途。

    ┃ 实践要点 ┃

    抛却丈夫降神的迷信情节不论,本条值得现代读者借鉴的是处事要分清本末缓急。如张氏在丈夫死后先侍奉好公公婆婆,等他们百年终老再去寻觅丈夫遗骸。现代人工作繁忙,往往把事业放在了第一位,却缺少时间去陪伴照料家人。很多人养育孩子的职责尚未做好,更遑论去侍奉双亲了。更有甚者,不仅没时间侍奉双亲,还得劳烦双亲来帮忙照料家务、接送孩子,这完全是本末倒置。我们要时刻谨记,无论工作多少忙碌,都要关怀父母和家人、关爱自己的健康,这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陈寡孝姑

    ◎孝妇者,陈①之少寡妇也。甫②嫁而夫当戍,将行,属③孝妇曰:“我生死未可知,幸有老母,无他兄弟备养,吾不还,汝肯养吾母乎?”妇应曰:“诺。”夫果死不还。妇无子,养姑,慈爱愈固,纺绩以为业,终无嫁意。居丧三年,其母将取而嫁之④,孝妇曰:“妾闻信者人之干也,义者行之节也。妾始嫁时,受严命⑤而事夫。夫行,属妾以母,妾既诺之矣。受人之托,岂可弃哉?弃托不信,背死不义。”母百计劝之,孝妇曰:“所贵乎人,贵其行也。生子而娶之妇,非以托此身乎?姑老矣,夫不幸,不得终为子,而妾又弃之,是负夫之心,而伤妾之行也。行之不修,将何以立于世?”欲自杀,父母惧而从之。养姑二十八年,姑死,终奉祭祀。淮阳太守以闻汉文帝,高其义,赐黄金四十斤,复⑥其家,号曰“孝妇”。

    吕氏曰:孝妇夫亡时,年甫十八耳。别时一诺,持以终身,既守妇节,又尽子道,艰苦几经,不二其心。设非孝妇,母也不为沟壑之枯骨乎?古孤子不从军。文帝,汉英君也,仁心宜无不及,而绝人之嗣、寡人之妻、独人之母,为勾践⑦所悲。岂非德政之累哉?盛世之民,何其幸与!

    ┃ 吕语今译 ┃

    孝妇的丈夫死亡时,年龄才刚到十八岁。对于夫妻别离时的一句诺言,孝妇终身守持,既守了妇节(不改嫁),又尽了子道(孝敬婆婆),历经艰辛,也不改变自己的心意。假设没有孝妇,她丈夫的母亲不就死去成为沟壑之中的枯骨吗?古代家中的独子不用服兵役。文帝,是汉代英明的君主,他的仁慈之心应该遍及天下,然而他却让独子参军,致使这位独子断绝了子嗣、独子的妻子守寡、独子的母亲孤独无依,越王勾践看到这种情形也会感到悲伤。这难道不是德政不周全所带来的负累吗?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下的民众,是多么的幸运啊!

    ┃ 简注 ┃

    ①陈:地名,今属河南省。

    ②甫:刚刚。

    ③属:叮嘱。

    ④取而嫁之:取夺女儿守节的心志,让她改嫁。

    ⑤严命:严父之命。

    ⑥复:免除徭役赋税。

    ⑦勾践:春秋时越国的国君,被吴王夫差击败后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终成功报仇灭吴,成为霸主。在准备复仇期间,勾践曾与越国百姓同甘共苦,归附民心。若勾践看到绝人之嗣、寡人之妻、独人之母的情况,也会为之而感到悲伤。

    ┃ 实践要点 ┃

    孝妇遵守诺言,终身守寡,孝养婆婆,这种精神实在值得赞叹。在现代社会,且不说寡妇会不会孝养婆婆,就是丈夫健在,婆媳之间也常冲突不断。更有甚者,不但自己不向婆婆尽孝,更不许自己的丈夫孝顺婆婆,强行隔断母子之情,这实在是丧尽天良。为人妇者对此应当有所注意,无论婆婆对自己好不好,她都是丈夫的母亲,要做到爱屋及乌,承担孝养婆婆的责任。

    唐氏乳姑

    ◎唐夫人者,中书侍郎崔远①之祖母也。夫人事姑孝,姑长孙夫人,年高无齿,唐夫人每旦拜于阶下,即升堂乳其姑。长孙夫人不粒食②数年,而康宁。一日疾病,长幼咸集,宣言无以报新妇恩,愿新妇有子有孙,皆得如新妇孝敬。则崔氏之门,安得不昌大乎?

    吕氏曰:妇事姑,菽水③时供,不失妇道。即以孝称者,日竭甘旨,极意承欢,母不能食,亦付之无可奈何耳。唐夫人事姑,乃夺子之乳以乳之,非真心至爱出于自然,何能思及此哉?是故有孝亲之心,不患无事亲之法。

    ┃ 吕语今译 ┃

    妇人事奉婆婆,按时供给食物,这样就算是不亏损妇道了。即使那些以孝顺而著称的妇人,每天竭诚制作美味的食物,全心全意地讨亲人欢心,若是母亲没有牙齿,不能吃东西了,她们也束手无策。唐夫人事奉婆婆,把本该用来喂养子女的乳汁用来喂婆婆,若不是对婆婆有出于自然的真心实爱,怎么能想出这种办法呢?所以说,只要有孝亲心意,就不怕没有事奉亲人的方法。

    ┃ 简注 ┃

    ①中书侍郎崔远:中书侍郎,官职名,唐宋时多以中书侍郎为宰相职衔。崔远,字昌之,在唐昭宗、唐哀帝时担任宰相,后死于白马驿之祸。

    ②不粒食:不吃谷物。

    ③菽(shū)水:菽,豆子。水,清水。《礼记·檀弓下》有云:“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后人以菽水指代孝子对双亲的奉养。

    ┃ 实践要点 ┃

    本条最发人深省的是吕坤关于“有孝亲之心,不患无事亲之法”的教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要孝顺亲人。但有时候遇到困难便容易心生退意,安慰自己说有孝心就可以了,至于孝行能不能实现则不太重要。但事实上,有纯孝的心,便会千方百计地满足双亲的需求。因此,现代读者在行孝的时候,不妨反复思考,自己是否已经尽力而为了呢?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满足双亲的需求呢?双亲的心意到底是怎样的呢?多花心思,自然可以更好地尽孝。

    庞氏感泉

    ◎广汉姜诗①,事母至孝。妻庞氏,奉顺尤笃。母好饮江水②,去舍六七里,其妻取水值风,还不及时,母渴,诗怒而遣之。妻寄止邻舍,昼夜纺绩,市珍羞,因邻母以达于姑③。久之,姑怪问,邻母具对。姑感惭,还之,恩养愈谨。其子因远汲溺死,妻恐姑哀伤,托以远学不在。姑嗜鲙④,又不能独食⑤,夫妇常力作供鲙,呼邻母共之。舍侧忽涌泉,味如江水,每日跃出鲤鱼一双,常供二母之膳。赤眉贼经诗里,弛兵而过,曰:“惊大孝,必触鬼神。”⑥其孝感如此。

    吕氏曰:孝子之事亲也,养口体易,养心志难;顺一时易,顺终身难;事慈亲易,事严亲难。庞氏小过被逐,怨怼不生,而托邻母以致养;力作求鲙,不惟供母,又养邻母以陪欢。孝无以加矣。余非人子耶?余甚愧之。安得起九泉人,复伸姜孝子一日之心耶!

    ┃ 吕语今译 ┃

    孝子事奉亲人,奉养他们的口体容易,满足他们的心思意志却很难;孝顺一时容易,孝顺一辈子却很难;事奉慈祥的亲人容易,事奉严厉的亲人却很难。庞氏因为小小的过错而被逐出家门,却没有心生怨恨,反而托邻居老妇来送食物给自己的婆婆;夫妻两人卖力劳作来买鲙鱼给母亲吃,不但供给自己的母亲,又让邻居老妇过来一起陪着吃,以欢愉母亲的心志。他们的孝心可说是无以复加了。我不也是人子吗?(看到他们的事迹)我甚为惭愧。怎么才能让九泉之下的亲人复活,让我用一天的时间来伸张像姜孝子那样的孝心呢!

    ┃ 简注 ┃

    ①广汉姜诗:广汉,地名,今属四川省。姜诗,事母至孝,东汉明帝时以孝廉举,被任命为郎中,后为江阳令。

    ②好饮江水:喜欢喝长江的水。

    ③因邻母以达于姑:通过邻居老妇把珍馐送给婆婆吃。

    ④鲙(kuài):鲙鱼。

    ⑤不能独食:不能独自一个人吃。

    ⑥“赤眉贼经诗里”句:赤眉贼,汉末农民起义军。弛兵而过,放下武器而走过,原因是害怕惊动孝子姜诗、庞氏而触犯鬼神。

    赵妇感火

    ◎赵孝妇,早寡家贫,为人织纴,得美食,必持归奉姑,自啖粗粝[音腊]。尝念姑老,后事无资,乃鬻①次子于富家,得钱百缗②,买木治棺。棺成,南邻失火,顺风而北,势迫矣。孝妇亟③扶姑出,而棺重不可移,乃伏棺大哭曰:“吾卖儿得棺,无能为我救者,天乎!天乎!”言毕,火越而北④,人以为孝感所致。

    吕氏曰:孰谓回禄⑤无知哉?止火即异,越孝妇而北,不尤异乎?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 吕语今译 ┃

    谁说火神回禄无知呢?若是停止了火势即是怪异的事情了,此处是大火越过了孝妇的家而继续往北蔓延,不是更加的怪异吗?心有至诚而不能感动上天,没有这样的事情。

    ┃ 简注 ┃

    ①鬻(yù):卖。

    ②缗:古代计量单位,通常以一千文为一缗。

    ③亟(jí):急切。

    ④火越而北:火越过赵孝妇家而继续向北蔓延。

    ⑤回禄:火神。

    俞新之妻

    ◎俞新之妻,绍兴人,闻氏女也。新殁,闻尚幼,父母虑其不能守①,欲更嫁之。闻哭曰:“一身二夫,烈妇所耻,妾可无生②,可无耻乎?且姑老子幼,妾去,当谁依也?”即断发自誓。父母知其志笃,乃不忍强。姑久病风,失明,闻手涤溷[音混]秽③,时漱口上堂舐[音是]其目④,目为复明。及姑卒,家贫无资⑤,与子亲负土葬之,朝夕悲号,闻者惨恻。

    吕氏曰:未有贞妻不为孝妇者。闻氏事姑至舐目复明,非至孝感通,孰谓舌能愈目哉?乃有欺其不见而以螬具食⑥者。

    ┃ 吕语今译 ┃

    没有哪个贞正的妻子不是孝顺的媳妇。闻氏事奉婆婆,甚至用舌头舔她的眼睛使之重获光明,若非至孝之心能感通上天,谁说只凭舌头就能治愈眼疾呢?有些人却欺负别人眼睛看不见东西,而以金龟子幼虫做成食品喂给失明者吃的。

    ┃ 简注 ┃

    ①守:守寡。

    ②无生:没有生命,即送死。

    ③溷秽:肮脏污浊。

    ④舐其目:用舌头舔婆婆失明的眼睛。

    ⑤无资:没有钱财。

    ⑥欺其不见而以螬(cáo)具食:螬,金龟子的幼虫。具食,准备食物。据《晋书·列传第五十八》所载,广陵人盛彦的母亲王氏因病失明,其婢怀恨王氏,趁盛彦不在家的时候,把螬炙熟给王氏吃。

    ┃ 实践要点 ┃

    “庞氏感泉”“赵妇感火”“俞新之妻”三条大意相同,都讲述了孝子孝妇以真诚的孝心感动了上天鬼神,因而发生了神异之事。抛却故事当中的怪力乱神不论,庞氏、赵妇、闻氏的孝心实在让人敬佩。这三条对现代读者最有价值的启发是以下三点:

    一是既要满足双亲的物质需求,也要关怀他们的精神生活。如“庞氏感泉”条,夫妻二人不仅辛勤劳作以满足母亲的口体之欲,同时还考虑到母亲喜欢和别人一起分享美食,于是叫上邻居来陪吃。让老人家心生欢喜,这是孝敬双亲的最高追求。

    二是双亲生病时要尽力照料,不要嫌脏嫌累。如“俞新之妻”条,闻氏亲手为婆婆清理排泄污秽之物,并亲自用舌头为婆婆舐目。

    三是侍奉双亲要有恒常的耐心。尽孝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如吕坤所说“顺一时易,顺终身难”,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要把孝顺双亲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韩太初妻

    ◎韩太初妻刘氏,新乐人。太初仕元①为显官,洪武七年,家徙和州,刘氏奉姑宁氏以行。至南宫,姑仆[音付,跌也]地伤腰,刘氏祷天,刺[音七]臂血,和药以进,遂愈。至瓜洲,姑复病,再进,再愈。至和州,一年,姑患风疾,不能起便[大解]溺[音尿,小解],刘氏亲手扶拭[音失,刷洗]。时盛暑,刘氏日夜挥逐蚊蝇;蛆[取,平声]生枕席,刘氏啮[音涅,口咬]之,蛆不复生。姑病寻愈。一日姑忽病危,啮刘氏手指,意欲永诀[死别之言]。刘氏不悟,刺指血和汤以进,姑病骤愈。越月而卒,五年未得归葬,刘氏哀伤如一日。

    吕氏曰:子妇事亲,无过分之事。至于割股②、刺臂、啮蛆、尝粪③,皆一念迫切至情,足以动天地、感神明。然而圣贤未尝为者何,道不出于中庸,在人子自尽④则可,以之示训,则不可也。若刘氏者,绳⑤孝不可及矣。吾录之,以愧世之薄于舅姑者。

    ┃ 吕语今译 ┃

    儿子媳妇事奉亲人,没有什么事情是过分的。至于说割股、刺臂、啮蛆、尝粪等事情,都是出于在紧急关头流露出的至孝之情,足以感动天地、神明。然而圣贤之人为何不曾这样做呢?因为事亲之道不外乎行合中庸,(对于超乎中庸之道的孝行)为人子者可以尽自己的心意去做,但用来示训天下的话则不可行。像刘氏所拥有的这般无穷无尽的孝心,一般人很难比得上。我摘录她的事迹,是想让薄待公公婆婆的妇人感到惭愧。

    ┃ 简注 ┃

    ①仕元:在元朝做官。

    ②割股:割下大腿上的肉入药以为亲人治疗疾病。如《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五》载云:“刘孝忠,并州太原人。母病经三年,孝忠割股肉、断左乳以食母;母病心痛剧,孝忠然火掌中,代母受痛,母寻愈。”

    ③尝粪:《全相二十四孝诗选》载有“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愈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④自尽:自尽其心,意谓割股刺臂、啮蛆尝粪等超乎中庸之道的孝行不能勉强去做,要视乎情况,由孝子自觉为之。

    ⑤绳:延绵不绝。

    ┃ 实践要点 ┃

    本条讲述刘氏侍奉婆婆极尽所能,再次证明了上文所说的“有孝亲之心,不患无事亲之法”。值得注意的是,吕坤指出了“子妇事亲,无过分之事。”在现代读者看来,古人有很多孝行是不可思议的,如割股、刺臂、啮蛆、尝粪等。然而这些行为都是孝子在迫切的关头不得不做的事情。这体现出孝子把孝亲这件事情放在了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其他事情与之相比也微不足道,因而做出了让人不可思议的行为。这并非鼓励现代读者也去践行割股、刺臂、啮蛆、尝粪等孝行,而是要体会古人孝顺双亲的那份深切的感情,当双亲遇到疾病和困难时,也要奋不顾身地照料双亲,为他们排忧解难。

    楚昭越姬

    ◎越姬者,勾践之女,楚昭王之姬也。昭王燕游,蔡姬在左,越姬参右①。既欢,乃问二姬曰:“乐乎?”蔡姬对曰:“乐。”王曰:“吾愿与子生若此,死又若此。”蔡姬曰:“昔敝邑寡君,不能以黎民之役,事君王马足,故以婢子之身,为苞苴玩好②。今比③于妃嫔,幸矣。愿生俱乐,死同时。”王顾谓史④:“书之。蔡姬许从孤死矣。”复谓越姬,越姬对曰:“昔者我先君庄王,淫乐三年,不听政事,终而能改,卒霸天下。妾以君王为能法我先君,将改斯乐而勤于政也。今则不然,而要婢子以死⑤,其可得乎?且君王以束帛乘马,纳婢子于敝邑,寡君受之太庙也,不约死。妾闻之诸姑,妇人以死章君,若苟从于邪,以益君之过,而笑诸侯,妾不敢闻命。⑥”于是王悟,敬越姬之言,而犹亲嬖⑦蔡姬也。居二十五年,王救陈,二姬从,王病军中,有赤云夹日如飞鸟。王问周史,史曰:“是害王身。然可移⑧,移于将相。”王曰:“将相之于孤,犹股肱也。”不听。越姬曰:“大哉君王之德!以是,妾愿从死矣。昔日之游,淫乐也,故不敢许。今君王复于礼,国人皆将为君王死,而况妾乎?请先驱狐狸于地下⑨。”王曰:“昔之游乐,吾戏⑩耳。若将必死,是彰孤之不德也。”越姬曰:“昔者妾虽不言,心既许之矣。妾闻信者不负心,义者不虚语。妾死王之义,不死王之好也。”遂自杀。王病甚,卒薨?于军中,蔡姬竟不能死。王弟子闾,与子西子期谋曰:“母信者,其子必仁。”乃伏师闭壁?,迎越姬之子熊章,立,是为惠王。

    吕氏曰:贤哉越姬,不可及矣。柔情昵好,生死为轻,此淫邪者之童心耳。越姬不死于情而死于义,不死于言而死于心,岂不贞信君子哉?惜也,可以无死矣。

    ┃ 吕语今译 ┃

    越姬是多么的贤惠啊,一般人无法企及。柔情似水、亲昵所好,把生死看得很轻,这是淫邪好色之人的幼稚想法罢了。越姬不为儿女私情而死却为了道义而死,不为言语而死却为了心中的信念而死,她难道不是贞正守信的君子吗?可惜的是,她本来可以不送死。

    ┃ 简注 ┃

    ①参右:参乘,在右边陪乘。

    ②苞苴(bāo jū)玩好:馈赠。蔡姬意谓自己本是蔡国用以馈赠楚王的玩物,以博得楚国对蔡国的眷顾,想不到楚王竟然这么喜欢自己。

    ③比:并列。

    ④史:史官。

    ⑤要婢子以死:婢子,越姬对自己的谦称。要婢子以死,即约我同死。

    ⑥“妾闻之诸姑”句:诸姑,父亲的众姐妹。本句大意是,妇人应该以死亡来彰显君主的仁善,若没有正当的理由而苟且与君主相约送死的话,只会增加君主的过错,让君主遭受其他诸侯的耻笑,因此越姬不愿意与楚昭王约死。

    ⑦嬖(bì):宠幸。

    ⑧移:转移。意谓可以把楚昭王遭受的灾害转移到其他人的身上。

    ⑨请先驱狐狸于地下:意思即是越姬愿意以己身替楚昭王攘灾,先赴黄泉。

    ⑩戏:说笑。

    ?薨(hōng):诸侯逝世名为“薨”。

    ?伏师闭壁:伏师,潜伏军队。闭壁,关闭围墙。伏师闭壁是为了防范外敌趁机伐楚,同时预防楚国国内诸公子为夺位而发起的内乱。

    杞梁之妻

    ◎齐庄公袭莒①,杞梁②死于战。其妻迎尸,庄公将吊之③。妻曰:“殖[杞梁名]之有罪,君何辱焉?若免于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妾不得与于郊吊④。”庄公吊诸其家而去。梁家于城下⑤,妻枕尸哭十日,城为之崩。既葬,叹曰:“上无父母,下无子女,中无兄弟,人生之苦,亦至是乎?吾何归矣?”乃仰天恸哭,赴淄水⑥而死。

    吕氏曰:夫终正寝,而妇自杀以殉,余不录。录殖之妻者何?郊吊有辞,重节义之礼也;国俗为变⑦,极哀痛之诚也。自伤无依而投淄水,非世俗儿女子情矣。余哀其贤而数奇,非以节也。临难不夺之谓节,茹苦不变之谓节,持一念以终身之谓节。

    ┃ 吕语今译 ┃

    丈夫自然死亡,而妻子自杀以殉情的,我不摘录。为何要摘录杞梁殖的妻子呢?她辞绝齐庄公在野外吊唁杞梁的想法,这是重视节义的礼法;齐国的风俗因为她而改变,这是极尽哀痛的诚心。她因为无依无靠而独自伤悲,最后投淄水而死,这不是出于世俗的男女私情。我哀叹她贤惠而命途多舛,不是因为她的气节。面临大难不改心志,这叫做有气节;经历苦楚而初心不变,这叫做有气节;终身坚守同一个信念,这叫做有气节。

    ┃ 简注 ┃

    ①莒(jǔ):地名,今属山东省。

    ②杞梁:杞梁殖,齐国大夫。

    ③“其妻迎尸”句:杞梁的妻子在迎接丈夫尸首的路上,遇到了齐庄公。齐庄公想在路上吊唁杞梁,但这种行为是不符合礼法的,因而杞梁的妻子说了下面的话来拒绝。

    ④“殖之有罪”句:大意是,杞梁若是有罪过,则君上何必屈尊吊唁呢?若是无罪,则应该在杞梁的家中(先人之敝庐)进行吊唁,因为杞梁的妻子作为女子不得参与在外举行的丧吊之事(郊吊)。

    ⑤梁家于城下:杞梁的家位于城墙之下。

    ⑥淄(zī)水:河川名。

    ⑦国俗为变:据刘向《列女传·齐杞梁妻》记载,杞梁的妻子枕尸而哭,路上的行人看到了也都为之挥泪。

    皇甫规妻

    皇甫规①妻,不知何氏女,美姿容,能文,工书②,时为规答书记③,人怪其工,后乃知之。规卒,妻年方少,董卓④为相,聘以辎軿⑤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充路⑥。妻乃缞服诣卓门⑦,跪自陈请⑧,辞甚酸怆⑨。卓使侍者拔刀围之,谓曰:“孤之威令,四海风靡,乃不行于一妇人乎?”妻知不免,乃起骂卓曰:“君羌胡之种⑩,毒害天下,犹未足耶?妾先人清德奕世?,皇甫氏文武上才,为国忠臣。君其趣[与趋义同]走吏?,敢行非礼于尔君夫人耶!”卓乃引车庭中?,以其头悬轭?,鞭扑交下?。妻谢?杖者曰:“重加之,令我速死。”遂死车下。后人图画?,号曰“礼宗”云。

    ◎吕氏曰:哀哉皇甫妻也,有色、有文、有行,而天不祚其身。义哉皇甫妻也,诱之以利,怵之以兵,而竟不夺其志。至于跪卓乞免,积诚意以感动之,可谓从容不迫矣。不爱死,不求死,不得已而后死,其善用死者哉!

    ┃ 吕语今译 ┃

    皇甫规的妻子多么悲哀啊!她有美色、有文才、有德行,而上天却不福荫其身。皇甫规的妻子多么守义啊!董卓用利益去引诱,让官兵去恐吓,而她最终也没有被夺去自己不屈从的心志。至于说她向董卓下跪去乞求免于改嫁,想用诚意来感动他,可说是从容不迫的做法。不喜欢死亡,不求取送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就义而死,这便是善于运用死亡。

    ┃ 简注 ┃

    ①皇甫规:字威明,东汉著名大将,被封为护羌校尉。皇甫规为将门之后,其祖父皇甫棱为度辽将军,其父皇甫旗为扶风都尉。因而下文说皇甫家族是文武上才、国之忠臣。

    ②工书:擅长于书法。

    ③答书记:答,回复。书记,书牍。

    ④董卓:字仲颖,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擅朝政,后为其麾下大将吕布所杀。

    ⑤辎軿(zī píng):辎车、軿车。泛指有帷盖的车子。

    ⑥充路:充塞道路。形容物品的数量很多。

    ⑦缞(shuāi)服诣卓门:穿着丧服前往董卓家门。

    ⑧跪自陈请:下跪自述却聘的请求。

    ⑨辞甚酸怆:言辞甚为酸楚悲怆。

    ⑩羌胡之种:羌族和胡族,均为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清德奕(yì)世:清德,清高的德行。奕世,代代相传。

    ?君其趣走吏:此即辱骂董卓是为皇甫家族奔走效劳的小官吏。

    ?引车庭中:把车拉到庭院中间。

    ?轭(è):车前横木,用于驾车时挂在牛马的脖子之上以牵引车辆。

    ?鞭扑交下:鞭,鞭子。扑,用于行刑的棍棒。交下,交相而下。

    ?谢:以言辞相告。

    ?图画:绘画。

    荀氏归阴

    ◎阴瑜妻荀氏,名采,颍川爽女①也,聪明有才艺。适阴氏,产一女而瑜卒。同郡郭奕丧妻,爽以采许②之,因称病笃召采③。采归,怀刃自誓。爽令侍婢夺其刃,扶抱载之。既到郭氏④,乃伪为喜色,令女仆列侍,明灯盛饰,请奕相见,共谈达曙⑤。奕敬重之,狎昵不生。既而命左右办浴⑥,浴至,尽出侍者,掩户,以彩笔书扉上曰:“尸还阴氏。”遂以衣带自缢,时人伤之。

    吕氏曰:采求死不得,而委曲以成仁,花烛共谈,而此心不少变,可谓贞矣。吾独怪爽为荀氏人龙⑦,抵死以非义强其女。大节如此,细行可知矣,恶得贤?

    ┃ 吕语今译 ┃

    荀采求死却不得遂愿,故而通过曲折的计谋来杀身成仁,与郭奕花烛之下共谈达旦,而她守节的心意丝毫没有改变,这可说得上是贞正了。我只是觉得奇怪,荀爽是荀氏家族的精英,却终究要用不合道义的事情来强迫自己的女儿。他在大节之上是如此的不义,其为人的细节也可以知道了,他怎么会是一个贤明的人呢?

    ┃ 简注 ┃

    ①颍川爽女:颍川,地名,今属河南省。爽,荀爽,字慈明,一名谞,战国时儒学宗师荀子的后人,东汉末年经学大师,在董卓掌政时,被任命为司空。

    ②许:许配。

    ③因称病笃召采:通过谎称自己病重来叫荀采回娘家。

    ④既到郭氏:已经到了郭奕的家里。

    ⑤达曙:直至天明之时。

    ⑥办浴:准备沐浴的用具。

    ⑦荀氏人龙:人龙,人中之龙,即精英人才。荀爽的父亲荀淑共有八个儿子,每个人都很有名声,当时的人把他们八兄弟称作“八龙”,其中又以荀爽最为出名,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美誉。

    京妇代夫

    ◎京师节妇,长安大昌里人之妻也。有欲杀其夫而无因者,乃劫节妇之父,使要①其女以为内应。父呼女告之,女念:不听,则杀父;听之,则杀夫。乃许诺曰:“明日在楼上新沐②东首卧③,是吾夫也。妾请开户待之。”还家,乃告其夫,使卧他所,因自沐居楼上,东首,开户而卧。夜半,仇家果至,断头持去。明日视之,乃大惭痛,释其夫不杀。

    吕氏曰:敢于劫父以要其女,此大豪也,何不公杀其夫于白日相遇之时?得于先闻以告其夫,此泄事也,何不共逃父夫于不可迹迹之处?呜呼节妇,可哀也已。

    ┃ 吕语今译 ┃

    敢于劫持父亲来要挟女儿作谋杀的内应,这个人应该是个大恶人,为何他不在白天与她丈夫相遇的时候公然下手呢?这个节妇能够提前知道杀人计划并告诉了自己的丈夫,这已经是泄露了秘密,为何不和父亲、丈夫一起逃遁去别人找不着的地方呢?呜呼!这个节妇的遭遇也太悲哀了。

    ┃ 简注 ┃

    ①要:要挟。

    ②新沐:刚洗完头发。

    ③东首卧:头向东边躺卧。

    周迪之妻

    ◎迪,洪州商人,携妻之扬州。唐末,杨行密①围扬州,掠劫已尽,军士食乏,市肆②杀人卖肉。迪妻曰:“穷蹙③如此,势不两全,君有老母,不可不归,请卖妾以备行资。”遂自诣屠肆,得白金④与迪。迪袖以行,门者诘之⑤。迪告其故,不信,还至屠肆验实⑥,妻之首已在案上矣。众悲叹,以帛遗迪,收骸骨而归。

    吕氏曰:劝夫归以养母,杀其身以资夫,义哉迪之妻也。设有余策,宁至是乎?乱世人情,可为恸哭。谁为君相?而使赤子遭祸如此之惨哉!有天下者,可以深长思矣。

    ┃ 吕语今译 ┃

    劝说丈夫回家奉养母亲,献出自己的性命来换得钱财资助丈夫,周迪的妻子是多么有义气啊!假设有其他的方法,怎么会落得这种地步呢?祸乱之世体现出来的人间真情,可以让人为之痛哭。谁是当时的人君国相呢?使得怀有赤子之心的人遭受这么悲惨的祸乱啊!治理天下的人,看到这个故事可以深刻地反思一下。

    ┃ 简注 ┃

    ①杨行密:字化源,唐末时起兵作乱,其后成为五代时吴国的创建者。

    ②市肆:市场。

    ③穷蹙(cù):穷迫。

    ④白金:白银。

    ⑤门者诘之:守门的人看到周迪的袖子之中藏有东西,便对之进行诘问。

    ⑥验实:查验情实。

    梁氏重生

    ◎梁氏,临川①人,归王氏家,才数月,会元兵至,与夫约曰:“吾必死兵,若更娶,当告我。”顷之,夫妇俱被执。有军千户②欲纳③梁氏,梁绐④曰:“同行而事两夫,情礼均病。乞归吾夫而后可⑤。”千户从之。夫去,计不可追矣,即拒搏⑥怒骂,遂被杀。越数年,夫谋更娶,议辄不谐⑦,因告妻。夜梦妻云:“我死后,生某氏家,后当复为君妇。”明日遣人聘之,一言而合。询其生,与妇死年月日正同云。

    吕氏曰:梁氏全夫之智,临变不迷,从一之贞,再生不易。事不必其有无,然金石之操,两世犹事一夫。世顾有事一夫而怀二心者,梁氏传不可不读。

    ┃ 吕语今译 ┃

    梁氏有保全丈夫性命的智巧,在紧急关头没有迷失,她有专从一夫的贞节,要投胎再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投胎再生的事情不必追究是真是假,可是梁氏金石一般坚贞的节操,体现在她希望能在两辈子中都事奉同一个丈夫。世上有事奉一个丈夫而心里还想着其他男人的妇人,对于这些人而言,梁氏的传记不可以不读。

    ┃ 简注 ┃

    ①临川:地名,今属江西省。

    ②千户:元代官职名,为掌兵千人防卫地方的武官。

    ③纳:娶。

    ④绐(dài):同“诒”,欺骗。

    ⑤“同行而事两夫”句:大意是说若同意了嫁给千户大人的话,他们一行人当中会出现梁氏一个女子而同时事奉两个丈夫的情况,于情于礼都说不过去,于是梁氏请求先放走她的丈夫,之后再事奉千户大人。

    ⑥拒搏:搏,搏执。拒搏,即反抗。

    ⑦议辄不谐:辄,总是。商议婚事的时候总是不如意。

    谭氏八砖[音专]

    ◎谭烈妇赵氏,吉州永新①人。元兵破城,赵氏抱婴儿随其舅姑,同藏乡校②中,为悍卒所执③,杀其舅姑,又执赵,欲污④之。不从,恐之以刃,赵骂曰:“吾舅死于汝,吾姑又死于汝,与其不义而生,宁从吾舅姑死耳!”遂与婴儿同遇害,血渍⑤文庙⑥两楹⑦之间八砖,宛然妇人抱婴儿状。磨以沙石,不去,鍜以石炭⑧,其状益显。

    吕氏曰:舅姑之血,岂不溅染砖石,然已泯没。而烈妇婴儿血状宛然,磨而益著,贞心为血,贯彻金石,理固然耳。

    ┃ 吕语今译 ┃

    烈妇公公婆婆的血,难道不也溅染到砖石之上吗?然而已经消失掉了。而烈妇和婴儿的血还保留她们遇害时的形状,越磨而越显著,烈妇贞正的心化为了血,透彻于金石之中,(永不磨灭)也是理所当然的。

    ┃ 简注 ┃

    ①吉州永新:地名,今属江西省。

    ②乡校:乡里的学校。

    ③为悍卒所执:被凶悍的士兵捉住了。

    ④污:奸污。

    ⑤渍:沾染。

    ⑥文庙:孔庙。

    ⑦两楹:堂上前部正中的两根柱子。

    ⑧鍜(xiá)以石炭:用煤炭一类的东西去涂抹。

    撒合辇妻

    ◎撒合辇①妻独吉氏,金平章政事千家奴②之女也,动遵礼法,闺门肃如③。元兵围中京,辇时为留守,疽发背④,不能军。独吉度城必破,谓辇曰:“公本无功能,徒以国宗得至高爵。君恩良厚,今城在围而身病,命也夫!城旦夕亟矣,当率精兵力战而死,幸无以我为虑。”辇力疾巡城,独吉取平日衣饰玩好,布之卧榻⑤,家赀⑥悉以分人。乃盛饰,谓女使⑦曰:“我死,则舁⑧之榻上,覆面以衾,闭户举火,无令军士见吾尸也。”言讫而缢。辇归,恸哭曰:“夫人不辱我,我肯辱朝廷乎!”因命家人焚之。俄而城陷,辇力战不克,投水而死。

    吕氏曰:独吉氏,胡妇女也,恐辱于兵,乃能从容就死。忠臣节妇,各蹈水火之仁。彼生于华夏礼义之乡者,当亦愧矣。

    ┃ 吕语今译 ┃

    独吉氏是北方少数民族妇女,怕被元兵污辱,于是从容不迫地自杀。忠臣撒合辇和节妇独吉氏,夫妻二人各自赴汤蹈火杀身成仁。那些出生于华夏礼义之邦的人,看到他们的事迹也应当感到惭愧了。

    ┃ 简注 ┃

    ①撒合辇:完颜撒合辇,字安之,女真族,金国宗室、将领。正大九年(公元 1232 年)二月,蒙古兵进攻洛阳,完颜撒合辇带领三四千残兵守城。城破之后,突围不成,最终自杀殉国。

    ②金平章政事千家奴:金,金国。平章政事,官职名,元代的平章政事为丞相之副。千家奴,即独吉思忠,千家奴为其本名。

    ③闺门肃如:身居闺门之内庄严肃整。

    ④疽(jū)发背:疽,毒疮。疽发背,即毒疮发作于背上。

    ⑤卧榻:睡觉的床。

    ⑥家赀:家中的财产。

    ⑦女使:女仆。

    ⑧舁(yú):抬。

    潘氏投火

    ◎潘氏,字妙圆,山阴①人,适同邑徐允让。甫三月,值元兵围城,潘同夫匿②岭西,贼得之。允让死于刃,执潘,欲辱③之。潘颜色自若,曰:“我一妇人,家破夫亡,既已见执,欲不从君,安往?愿焚吾夫,得尽一恸,即事君百年,无憾矣。”兵从之,乃为坎燔柴④,火正烈,潘跃入烈焰而死。

    吕氏曰:济变以才,含情以量,使妙圆骂贼不屈,岂不获死?而夫骨谁收?又安得同为一坎之灰耶?哀惧不形,安详以成其志,圆也可为丈夫法矣。

    ┃ 吕语今译 ┃

    用才智来应对事变,用气量来含蓄情感,假使妙圆不愿屈服大骂恶贼,难道不会马上被杀死吗?这样的话,她丈夫的尸骨由谁去收拾呢?又怎么能和丈夫的骨灰同埋一穴之中呢?刚开始时她心中的哀伤恐惧没有表现出来,后来又安详从容地投火以完成自己的心志,妙圆的做法也可以被天下间的男子所效法。

    ┃ 简注 ┃

    ①山阴:地名,今属浙江省。

    ②匿:藏匿。

    ③辱:污辱。

    ④为坎燔柴:挖坑烧柴。

    赵运使妾

    ◎赵淮①,长沙人,德祐②中,携妾戌银树埧③。元兵至,俱执。至瓜州,元将使淮招李庭芝④降,淮不从,为所杀,弃尸江滨。妾入元军,泣曰:“妾夙事赵运使⑤,今尸弃不收,情不能忍,愿得掩埋,终身事公无憾。”元将怜之,使数兵舆⑥至江上。妾聚薪焚淮骸骨,置瓦缶⑦中,自抱持,操小舟至中流,仰天恸哭,跃水而死。

    吕氏曰:淮之忠,妾之节,读之,俱堪泪下。使妾也骂贼而死,则淮骨终无人收矣。哀言感动,元将为怜,淮葬江心,妾全首领⑧,处变不当如是耶?

    ┃ 吕语今译 ┃

    赵淮的忠心以及他的妾侍的节义,读了让人感动流泪。假使赵淮的妾侍也大骂贼兵而被杀死,那么赵淮的尸骨最终便没人去收拾了。赵淮妾侍说出的那番悲哀的言语实在让人感动,使得元军的将领也为她感到可怜,最后赵淮能葬身在江水之中,他的妾侍能自投江中保存全尸,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不就应当这样去处理吗?

    ┃ 简注 ┃

    ①赵淮:字元辅,号靖斋,南宋抗元将领。

    ②德祐:德祐(公元 1275 ~ 1276)为宋恭帝使用的年号。

    ③银树埧(jù):地名,今属江苏省。

    ④李庭芝:字祥甫,南宋抗元将领。

    ⑤运使:即转运使,官职名。赵淮曾为淮东转运使,因而此处称之为赵运使。

    ⑥舆:载。

    ⑦瓦缶(fǒu):小口大腹的瓦器。

    ⑧首领:首,头。领,颈。此处意谓赵淮妾侍投江自尽能保存全尸。

    翠哥代死

    ◎李仲义妻刘氏,名翠哥。至正①二十年,房山县②大饥③,元兵乏食,执仲义欲烹之。刘氏闻之,遽往④,涕泣伏地,告曰:“所执者吾夫也。乞免其死,吾家有酱一瓮,米一斗五升,窖[音教,地藏也]于地中,可掘取之。”兵不从,刘氏曰:“吾夫痩小不可食。吾闻妇人肥黑者味美。吾肥且黑,愿就烹以代吾夫。”兵乃释其夫而烹刘氏,闻者莫不哀之。

    吕氏曰:妇人肥黑者味美,我未之前闻。节妇求死,惟恐不得,故为之辞耳。百世而下,其骨犹香,何止肉美哉!

    ┃ 吕语今译 ┃

    妇人长得又肥又黑的吃起来味道比较鲜美,我之前从来没有听过这种说法。节妇刘氏为了求得代夫而死,只恐不得遂愿,因此伪造了这些话而已。刘氏的节义足以流芳百世,百年之后,她的骨头依然是香的,又何止肉是甜美的呢!

    ┃ 简注 ┃

    ①至正:至正(公元 1341——1368)为元顺帝使用的年号,是元朝末年的最后一个年号。

    ②房山县:地名,今属北京市。

    ③大饥:大型的饥荒。

    ④遽(jù)往:遽,立即。往,前往。

    善歌妇人

    ◎南中①有大帅②,贵而骄侈,有善歌妇人颇有色,帅爱之,召与私,不从。帅以他故③杀其夫,而置妇于别室④,多具金珠绮绣以悦之。逾年,帅入其室,妇亦欣然接待,情甚婉恋⑤。及就榻,妇忽出白刃于袖中,斫⑥帅,帅绝裾而走⑦,遣人执之,已自断其头矣。

    吕氏曰:善歌妇人,贫贱者流也。大帅贵矣,矧⑧踰年之久,珠绣之多,何节不变?何念不移?而妇人报夫之心坚如一日,刺仇不克,竟自断其首焉。烈哉节妇!事虽不克,而心则已尽矣。彼慷慨杀身于须臾者,得无遗恨乎。

    ┃ 吕语今译 ┃

    善于唱歌的妇人,大概是贫贱人家。大帅是富贵人家,况且经过了好几年,他送上了这么多的珠宝锦绣,有哪个女子的贞节能依旧不变呢?有哪个女子的想法能依旧不改呢?而这个妇人为丈夫报仇的心意却坚定不移、多年如一日,后来刺杀仇人没有成功,最终砍断了自己的头。这个节妇是多么的刚烈啊!虽然报仇的事没有成功,但心意却已经尽到了。她在顷刻之间慷慨自杀,心中应该没有什么遗恨了吧。

    ┃ 简注 ┃

    ①南中:今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一带。

    ②大帅:军队的主将。

    ③他故:其他的理由。

    ④别室:正室以外的房间。

    ⑤婉恋:缠绵依恋。

    ⑥斫(zhuó):砍。

    ⑦绝裾而走:裾,衣服的下摆。弄断衣服下摆而逃走。

    ⑧矧(shěn):况且。

    ┃ 实践要点 ┃

    “楚昭越姬”“杞梁之妻”“皇甫规妻”“荀氏归阴”“京妇代夫”“周迪之妻”“梁氏重生”“谭氏八砖”“撒合辇妻”“潘氏投火”“赵运使妾”“翠哥代死”“善歌妇人”等十三条是死节之妇的事迹,其中大部分为了守节而死,也有部分为了丈夫而死,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其节烈而其行僻。如吕坤所说,“临难不夺之谓节,茹苦不变之谓节,持一念以终身之谓节”,现代读者可以借鉴学习她们临难不夺、茹苦不变、持一念以终身的精神。

    共世子妻

    ◎卫共姜者,卫世子共伯①之妻也。既嫁,而共伯蚤死,共姜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共姜不许,作《柏舟》之诗,曰:“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音胆]彼两髦,寔维我仪[匹也]。之[至也]死矢[誓也]靡[无也]他[别心]。母也天[恩我如天]只,不谅[体察]人只。”至死守节,不复再嫁。

    吕氏曰:从一,妻道也。守志不更夫,中道也。自杀以殉[音巽],则贤者之过耳。余故表共姜以为嫠妇②之法。

    ┃ 吕语今译 ┃

    专从一夫,这是人妻之道。持守心志不更换丈夫,这是中正之道。若丈夫死后自杀以殉情,这便是贤惠妇人的过当做法了。为此,我表彰共姜,把她作为寡妇们的榜样。

    ┃ 简注 ┃

    ①卫世子共伯:名余,卫僖侯之子。

    ②嫠(lí)妇:寡妇。

    ┃ 实践要点 ┃

    在古代社会,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却要求女子从一而终,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礼法要求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不值得现代读者借鉴。从诗中可以看出共姜不复再嫁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种发自内心的真切情感实在让人赞叹。此外,正如吕坤所指出的,“自杀以殉,则贤者之过耳”,切勿因为爱人的离去而自寻短见、迷失自我。真正的爱情并不需要用死亡作证,思绪不灭,安度余生,这反而能让逝者安息。

    卫宣夫人

    ◎夫人者,齐侯之女也,嫁于卫。至城门,而卫君死。保母曰:“可以还①矣。”不听,遂入。持三年之丧毕,弟立,请曰:“卫,小国也,不容二庖②,请愿同庖。”不听,卫君使人愬③于齐,齐兄弟从之,使人告女。女终不听,乃作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异爨④独居,洁守终身。

    吕氏曰:王侯之女不再聘,齐女以礼嫁卫宣公,卿士送之,媵妾从之矣。既至卫门,归将安往?守于齐,不若守于卫之有名也。是时诸侯嬻礼,上烝⑤下淫,恬⑥不为异,甚有子顽不烝宣姜而齐侯强之者⑦。况此女之来,未成为妇,可与少主同室乎?卒之异爨终身,不失令誉,女也贤乎哉!

    ┃ 吕语今译 ┃

    王侯的女儿不能改嫁,齐侯的女儿以合乎礼法的方式嫁给卫宣公,齐国的卿士去送她,媵妾们也陪嫁过去。已经到了卫国的城门,要返回的话去哪里好呢?在齐国守寡,不如在卫守寡那样有贞节的名声。当时各国诸侯亵渎礼法,上下通奸,大家安然处之,不认为有什么奇怪的,甚至还有子顽不愿与宣姜通奸,却被齐侯强制施行的事例。况且这个女子刚来卫国,还没有失去童贞成为人妇,难道可以和新继位的少主同处一室吗?她最终一辈子都坚持分开炉灶吃饭,没有失去好的声誉,这个女子是多么的贤良啊!

    ┃ 简注 ┃

    ①还:归还。

    ②庖:厨房。此处说“不容二庖、请愿同庖”为托辞,实际上是想让卫宣夫人改嫁给新继位的卫君。

    ③愬:同“诉”,诉说。

    ④异爨(cuàn):爨,炉灶。异爨,即分开炉灶做饭,不使用同一个庖厨。

    ⑤烝:上淫,下与上通奸。

    ⑥恬:安然。

    ⑦子顽不烝宣姜而齐侯强之者:子顽烝宣姜之事见上文“善言”部分“古语”中“女有五不取”条简注。

    ┃ 实践要点 ┃

    本条讲述卫宣夫人新婚之日遭逢噩耗,却仍恪守妇节,守洁终身。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其义可敬,其情可悯,然而其事难行。值得现代读者借鉴学习的是她坚守礼节、严防男女之别的精神。

    梁寡割鼻

    ◎高行者,梁①之寡妇也,荣于色,美于行。夫早死,不嫁。梁贵人②争欲取之,不能得。梁王闻之,使相聘焉,再三往③。高行曰:“妾夫不幸,先狗马填沟壑④,妾养其幼孤,势难他适。且妇人之义,一醮不改⑤,忘死而贪生,弃义而从利,何以为人?”乃援镜持刀割其鼻,曰:“妾已刑矣,所以不死者,不忍幼弱之重孤也。且王之求妾者,非以色耶?刑余之人,殆可释矣。”相以报王,王乃免其丁徭⑥,号曰“高行”。

    吕氏曰:王侯不能夺其守,况卿大夫乎?坚于金石,凛若冰霜,吾于梁寡见之。

    ┃ 吕语今译 ┃

    王侯也不能改变她的操守,更何况卿大夫呢?(守节之心)比金石还要坚硬,(拒绝再婚)比冰霜还要寒冷,我从梁寡妇身上能看到这些义行。

    ┃ 简注 ┃

    ①梁:梁国。

    ②贵人:贵族子弟。

    ③再三往:前往了三次。

    ④先狗马填沟壑:古人挖沟壑来填埋处理尸体,“填沟壑”即死亡的婉转说法。而所谓“先狗马填沟壑”,本来狗马的寿命比人的寿命要短,而比狗马死得还早,即短命早夭。

    ⑤一醮(jiào)不改:醮,古代婚礼中的敬酒仪式,此处指代婚礼。即进行婚礼嫁人之后便不再改嫁他人。

    ⑥丁徭:徭,徭役。古代每户人家要选派壮丁参与劳役。

    令女毁形

    ◎魏①夏侯氏,名令女。方②适曹文叔③,而文叔死。令女年少无子,父母欲嫁之,令女乃断发为信。后曹氏灭族,父母以其无依,必欲嫁之。令女又截其两耳,断其鼻,以死自誓,蒙被而卧,流血满床席。家人叹而谓之曰:“人生世间,如轻尘栖弱草④耳,何辛苦如是?且夫家夷灭已尽,守此欲谁为哉?”令女曰:“吾闻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曹氏前盛之时,尚欲保终,况今衰亡,何忍弃之?禽兽之行,吾岂为乎?”

    吕氏曰:曹爽之族赤矣⑤,独令女在,父母是依,盖朝夕以必嫁为心者也。设令女不毁其形,使不可嫁,宁免夺志之谋乎?令女苦节,盖不得已耳。后之守义者,倘亲志可回,则全面目以见亡人,安用自残为哉!

    ┃ 吕语今译 ┃

    曹爽的族人几乎被诛杀一空,只剩下夏侯令女幸免于难,她只能依赖她的父母,因此她父母早晚都想着让她一定要改嫁。假设令女不毁坏自己的身体容颜使得不能改嫁,难道有其他方法能免除父母让她改嫁的图谋吗?令女为了守节而遭受毁坏形体之苦,这是不得已的做法。以后的守义妇女,倘若父母双亲逼婚的心志可以改变的话,则应当保全自己的面目以待死后再会亡夫,用不着自残形躯啊!

    ┃ 简注 ┃

    ①魏:魏国。

    ②方:刚刚。

    ③曹文叔:曹爽的堂弟,早卒。

    ④轻尘栖弱草:轻微的尘土栖身于孱弱的小草之上,比喻人生轻薄,经不起风吹雨打般的艰辛。

    ⑤曹爽之族赤矣:曹爽,字昭伯,曹真之子。魏明帝时,曹爽历任散骑侍郎、武卫将军。明帝病重时,拜曹爽为大将军,与司马懿共辅政事。其后,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爽被迫免官让权,随即被杀、灭族。赤,空尽无物,指曹爽的族裔被灭绝一空。

    行义桓嫠

    ◎刘长卿,妻桓氏,生男五岁,而长卿卒。桓氏防远嫌疑,不肯归宁,儿年十五,夭死,桓氏虑不免①,乃割其耳以自誓。邻妇相与愍之,谓曰:“夫亡子死,无以养节,何贵义轻身若此哉?”对曰:“昔我先君五更②,学为儒宗,尊为帝师。五更以来,男以忠孝显,女以贞顺称,《诗》云:‘无忝尔祖,聿修厥德③。’是以预自刑剪,以明我情④。”沛相王吉上奏,高行,显其门闾⑤,号曰“行义桓嫠”。

    吕氏曰:桓氏寡居守礼,十年不归宁,可谓远嫌之至矣。礼有“大归女,丧与在室同”之文⑥。桓也即依父母家,何害哉?胡⑦天不福有德,竟令不嗣?至所称不辱先人,则锡光乃父,家教所从来矣。

    ┃ 吕语今译 ┃

    桓氏独居守礼,十年不回娘家,可以说是把远离嫌疑做到了极致。礼法条文规定,妇女遭父丧后被出休返回娘家,其所遵守的丧服制度与在家未嫁的女子相同。据此,桓氏即使回去父母家里住,又有什么问题呢?为什么上天不福荫有德之人,最终让桓氏没有子嗣呢?至于她所说的不能让祖先受辱,则能让她的父亲感到光荣,这是桓氏家族重视家庭教育的结果。

    ┃ 简注 ┃

    ①不免:不能免于被劝改嫁。

    ②先君五更:指桓氏的高祖父桓荣。桓荣,字春卿,汉代经学大师。桓荣在光武帝时入宫教授太子刘庄,其后被任命为太常。刘庄(汉明帝)即位后,对桓荣尊以师礼,其后拜之为五更。古人把德高望重的长者尊奉为三老、五更。据《白虎通义·乡射》,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用以宣扬孝悌之德。三老,指“明于天地人之道而老”,五更,指“明于五行之道而更事”。

    ③无忝(tiǎn)尔祖,聿(yù)修厥德:忝,辱。聿,述。诗句的大意是,不要有愧于你的祖先,应当传承、修持祖上传下来的德行家风。《诗经·大雅·文王》作“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④预自刑剪,以明我情:在没有被逼婚之前剪割自己的耳朵,以表明自己誓不改嫁的情志。

    ⑤显其门闾:即旌其门闾,见上文“杨香搤虎”条简注。

    ⑥礼有“大归女,丧与在室同”之文:大归女,即返回娘家、永不回夫家的女子。根据古代礼法,妇女遭父丧后被出休返回娘家,其所遵守的丧服制度与在家未嫁的女子相同。详见《仪礼注疏·丧服》关于经文“子嫁,反在父之室,为父三年”的注疏。此外,明代律例也规定已嫁被出而返回娘家的女子,要为父母服斩衰三年,与在室的女子相同(见《明代律例汇编》)。换言之,女子被出之后返回娘家居住,是礼法所允许的,而且其地位和在家未嫁之女相若。此处吕坤说礼有“大归女,丧与在室同”之文,或是指礼法文献中有意思相关的条文,而非确引其文。

    ⑦胡:疑问词,为什么。

    房氏截耳

    ◎魏溥妻房氏,贵乡①太守②房湛之女也。幼有烈操,年十六而溥疾,且③卒,谓之曰:“死不足恨,但母寡家贫,赤子未岁,抱恨于黄垆④耳。”房垂泣对曰:“幸承先人余训,出事⑤君子,义在谐老,有志不从⑥,命也。今夫人在堂,弱子襁褓,不能以身相从,而多⑦君长往⑧之恨,何以妾为?君其瞑目。”溥卒,将大敛,房氏操刀割左耳,投之棺中,曰:“鬼神有知,相期泉壤⑨。”流血淋漓。姑刘氏,辍哭而谓曰:“何至于此?”对曰:“新妇年少,不幸早寡,寔⑩虑父母未谅至情,持此自誓耳。”闻者莫不感怆。竟守志终身。

    吕氏曰:房氏年才十六耳,抚孤养母,守节终身,岂不难哉?割耳投棺,一以成永诀之信,一以息夺嫁之谋,贞妇之心,金石同砺矣。

    ┃ 吕语今译 ┃

    房氏的年龄才十六岁,要抚养孩子、奉养婆婆,一辈子持守贞节,岂不很难吗?她割下自己的耳朵投入丈夫棺材之中,一来用以为与丈夫死别的信物,二来用以止息父母逼迫她改嫁的图谋,贞节妇人的心志坚定不移,可以和金石互相磨砺。

    ┃ 简注 ┃

    ①贵乡:地名,今属河北省。

    ②太守:官职名,秦置郡守,汉景帝时改名为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③且:将。

    ④黄垆:黄泉。

    ⑤出事:出嫁奉事。

    ⑥有志不从:有与子偕老的志向却未能从愿。

    ⑦多:增加。

    ⑧长往:死亡的委婉说法。

    ⑨相期泉壤:死后相约在黄泉之下。

    ⑩寔(shí):同“是”,指代割耳之事。

    李氏断臂

    ◎王凝家青、齐①间,为虢州司户参军②,以疾卒于官。家素贫,一子尚幼。妻李氏,携其子,负凝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于旅舍,主人不纳。李氏顾天色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李氏仰天恸曰:“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所执耶!”即引斧自断其臂,见者为之叹惜。开封尹③闻之,白其事于朝,厚恤李氏,而笞④其主人。

    吕氏曰:男女授受不亲,故嫂溺始援之手,苟不至溺,两手不相及也。李氏以引臂为污,遂引斧断之,岂不痛楚?义气所激,礼重于身故耳。可为妇人远别之法。

    ┃ 吕语今译 ┃

    礼法规定男女之间授受不亲,因此当嫂子溺水时才能伸手去援救,若不到溺水的境地,男女两人的手不能相碰。李氏把男子牵引自己的手臂看作是污辱自己,于是用斧头把自己的手砍断,难道不会感到痛楚吗?这是心中的正义之气被激发,把礼法看得比自己的身体更为重要的缘故。这种严守礼法的精神可被妇人所效法,远离男女无别的境地。

    ┃ 简注 ┃

    ①青、齐:地名,青州、齐州今属山东省。

    ②虢州司户参军:虢州,地名,今属河南省。

    ③尹:行政长官。

    ④笞(chī):鞭笞。

    ┃ 实践要点 ┃

    “梁寡割鼻”“令女毁形”“行义桓嫠”“房氏截耳”“李氏断臂”五条大意相同,都是讲述守节妇女毁伤自己的身体以明心志。《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些妇女为节义而毁伤身体、遗忧父母,实在让人痛心!这些过激的行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