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治家第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治家之事,道德为先。道德无端①,起于日用。一日作之,日日继之,毋怠惰而常新焉,如是而已。吾为汝试言其概。如行一事,必思于道无妨,于德无损,即行之。如出一言,必思于道无妨,于德无损,即出之。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②凡一视一听、一出一入③,皆不可苟。又要处处圆融,尘尘方便。凡遇拂逆,当闭门思过,反躬自责,则闺门④之内,不威而肃矣。古人谓齐家以修身为本⑤,岂虚哉?

    ┃ 今译 ┃

    ╱

    治理家庭这件事,要以道德为首要。道德无始无尽,源于日常生活。一天依从道德,要天天坚持,不要懒惰而应天天有所进步,只是如此而已。我试着给你说个大概。你每做一件事,都要想想是否对道德有所损伤,如果没有,就去做。你每说一句话,都要想想是否对道德有所损伤,如果没有,就去说。要考虑好了再说,想清楚了再做,凡是耳闻目见、言谈举止,都不可马虎草率。同时又要注意处处破除偏执,圆满融通,随机行事。凡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要闭门思过,自我反省,那么家门之内,不用发威就可以使人肃敬了。古人说治家以修身为本,岂是一句空话?

    ┃ 简注 ┃

    ╱

    ① 道德无端:出自《管子·幼官》:“始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道也,卒乎无穷,德也。”

    ②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语出《易·系辞上》:“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③ 一出一入:出入,出门和进门,代指日常言谈举止。

    ④ 闺门:古代称内室的门。也指家门、城门。

    ⑤ 齐家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云“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又云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要矣,御人①急焉。群仆中择一老成忠厚者管家,推心②任之,厚廪③养之。其余诸仆,亦不可使无事而食,量才器使,人有专业,田园仓库、舟车器用各有所司,立定规矩,时为省试,因其勤惰而赏罚之,则事省而功倍矣。至顽至蠢,婢仆之常,须反复晓谕④,不可过求。纵有不善,亦宜以隐恶扬善之道⑤宽厚处之,一念伤慈,甚非大体。我性不喜责人,故家庭之内,鞭朴⑥常弛,僮仆多懒。汝宜稍加振作。

    ┃ 今译 ┃

    ╱

    修身当然重要,管理仆人也是急务。你可从众多的仆人中挑选一位老实稳重、忠诚厚道的人当管家,以诚心对待他,信任他,给他以丰厚的薪酬。其余仆人,也不可让他们无所事事,要量才使用,按照每个人的特长划定职责范围,使田园仓库、舟车器用各方面都有负责的人,立定规矩,经常检查,根据他们的勤惰情况而施行赏罚,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十分顽固或者愚蠢,这在婢仆也是常有的事,要反复耐心地开导他们,不可苛求。即使他们有不对的地方,也应当以隐恶扬善之道宽厚处置,如果有一念不慈之心,就会违背我们做人的根本。我秉性不喜欢责罚他人,因此家里鞭打之类的体罚荒废已久,导致僮仆们习于懒惰。你要适当使用体罚,使他们振作起来。

    ┃ 简注 ┃

    ╱

    ① 御人:管理仆人。

    ② 推心:以诚相待。

    ③ 厚廪:厚,丰厚。廪,本义指米仓,也代指粮食或者粮饷、薪水。厚廪即丰厚的薪酬。

    ④ 晓谕:明白地告诉,告知。

    ⑤ 隐恶扬善之道:传说大舜能够隐恶扬善,并以此为治政之道。《礼记·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夫子说:“舜帝真是有大智慧的人啊!他爱好学习求教并善于审察身边人的话语,能够包涵并隐忍别人的缺点而宣扬他们的长处,能够把握事情的好坏轻重,而选择适度的政策来引导民众,这正是他之所以成为他的原因啊!”)

    ⑥ 鞭朴:亦作“鞭扑”。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亦指用鞭子或棍棒抽打的刑罚。

    齐家之道,非刑即礼。刑与礼,其功不同。用刑则积惨刻①,用礼则积和厚②,一也。刑惩于已然之后,礼禁于未然之先③,二也。刑之所制者浅,礼之所服者深,三也。汝能动遵礼法,以身率物④,斯为上策。不得已而用刑,亦须深存恻隐之心⑤,明告其过,使之知改。切不可轻口骂詈⑥,亦不可使气怒人。虽遇鸡犬无知之物,亦等以慈心视之,勿用杖赶逐,勿抛砖击打,勿当客叱斥⑦。我家戒杀已久,此最美事,汝宜遵之。

    ┃ 今译 ┃

    ╱

    治理家庭的方法,不外乎刑罚或者礼教。二者的功用有所不同。其一,用体罚就会积累凶狠刻毒的念头,用礼教就会积累融洽深厚的情谊。其二,刑罚用于过失已经形成之后,礼仪禁忌则防患于未然之先。其三,刑罚的作用流于表面,而礼教却令人口服心服。你如果能一举一动都遵守礼法,以身作则,这就是高明的选择。如果不得已而动用刑罚,内心也要怀有同情悲悯之心,明白告诉别人他的过失在哪里,让他知道如何改过。切不可随便骂人,更不可意气用事,随便对人发怒。即使遇到鸡狗等低级的生灵,也应当以慈悲心来看待,不要用棍棒驱赶,不要扔砖头去击打它们,也不要在客人的面前大声叱骂它们。我家戒除杀戮的行为已经很久了,这是非常好的事,你要遵行之。

    ┃ 简注 ┃

    ╱

    ① 惨刻:凶狠刻毒。

    ② 和厚:融洽深厚。

    ③ 刑惩于已然之后,礼禁于未然之先:化用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④ 以身率物:以身作则。率物:做众人的榜样。

    ⑤ 恻隐之心: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恻,悲伤;隐,伤痛。

    ⑥ 骂詈:亦称“詈(音lì)骂”,用恶语侮辱人。

    ⑦ 叱斥:喝斥,责骂。

    人各有身,身各有家。佛氏出家之说,亦方便法门①也。家何尝累人,人自累耳。世人认定身家,私心太重,求望无穷,不特贫者有衣食之累,虽富者亦终日营营②,不得清闲自在,可惜也。须将此身此家放在天地间平等看去,不作私计,无为过求,贫则蔬食菜羹可以共饱,富则车马轻裘可以共敝③。近日陆氏义仓④之设,其法甚善,当仿而行之。田租所入,除食用外,凡有所余,不拘多寡,悉推之以应乡人之急。请行谊老成者主其事。陆氏不许子孙侵用,我则不然。家无私蓄,外以济农,内以自济,原无彼我。凡有所需,即取而用之,但不得过用亏本。仍禀主计者,应用悉凭裁夺,不得擅自私支。

    ┃ 今译 ┃

    ╱

    人各有自己的身体,身体各自有自己的家。佛教关于出家的说法,其实只是诱导其领悟佛教真义的方法。其实家何曾拖累人,只是人自己给自己增加负担罢了。世人纠缠于身和家,私心太重,奢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