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这种孩子在学校总是表现得懒惰、自闭,他们对外界的批评始终表现得无动于衷。他们看似没有一点追求优越感的渴望,终日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如果我们教育孩子的经验丰富,就会看出,这也是孩子追求优越感的一种方式,尽管这种方式显得极其荒唐。这样的孩子对用正当途径取得成功不抱有一点信心,所以他们就逃避所有能够使自己得到提高和改善的手段和机会。他们将自己与其他人隔离开来,给人留下一种性格冷漠的印象。这种冷漠并不是他们的全部人格特征;我们通常可以发现,藏在冷漠背后的,往往是一颗颗异常敏感、脆弱的心灵,他们的冷漠只是为了规避伤害与痛苦。他们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这样外界的事情就无法触动甚至伤害他们了。

    如果我们可以找到办法让这种孩子开口说话,那么就会发现,他们过于关注自己,每天都做着白日梦,沉浸在虚无缥缈的幻想之中,并总是把自己幻想成伟大的人物。在梦境里,我们丝毫找不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他们在梦里扮演着万众瞩目的角色,要么是仰视万物的英雄,要么是集权力于一身的君王,要么是拯救世人于苦难之中的烈士。这些孩子的救世主形象不仅展现在他们的梦境之中,在现实生活里他们也是如此。我们相信,当别人处于危险的境地时,这类孩子会挺身而出,施以援手。那些做着当救世主白日梦的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训练自己扮演这样的角色,如果他们还没有对自己完全丧失信心,一旦有这样的机会,他们将扮演这样的角色。

    有些白日梦会重复出现。在奥地利君主时期,许多孩子都做着这样一个白日梦————拯救国王或王子于危难之中。父母自然不会知道孩子有着这样的幻想。那些过于沉溺在白日梦中的孩子们不能适应现实,他们往往无法将自己发展成一个有用的人。在这种情况下,现实和想象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有些孩子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他们一面沉迷于幻想之中,一面试图在现实生活中做努力。还有一些孩子则表现得很消极,他们完全不为适应现实做任何努力,而是越发地沉迷于自己构建起来的虚幻世界中不能自拔。当然,也有些孩子对于幻想世界没有一点兴趣,而是只专注于现实,即使选择书籍,他们也只读有关旅行、狩猎和历史等方面的书。

    毫无疑问,一个孩子当然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但更应该接受现实。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于成年人,他们看待世界非黑即白。如果要理解儿童,我们就不要忘记这样一个极端重要的事实,即孩子总是把世界划分为泾渭分明或者完全对立的两个部分(上或者下;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聪明或者愚蠢;优越或者自卑;全部或者一点没有)。摆脱这种认知方式是有一定难度的。例如,从科学的角度上区分冷和热只是温度和级别上的不同。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出现在儿童身上,在哲学思考的初级阶段我们也能发现这种思维方式。早期的希腊哲学占主导地位的就是这种绝对对立的思维方式。直到今天,有些哲学家依然以对立的方式进行价值判断。在有些人心中,生与死、上与下、男与女等都是性质对立的形式。这种孩子气的认知方式和古代哲学的思考方式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可以相信,那些习惯性地将世界分为尖锐对立的两个部分的人,仍然保留着儿童时期的思维方式。

    理想化的思维方式

    对于那些按照这种完全对立的认知方式来生活的人,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格言来描述他们的思维:“不是全有,就是全无。”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在这个世界上是行不通的。不过,依然有很多人按照这种方式来生活。人类要么拥有所有,要么一无所有————这是不可能的。在这中间还存在无数的过渡层级。拥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一方面饱受自卑心的煎熬,另一方面被自卑心驱使而变得野心勃勃。历史人物恺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谋取王位的时候被他的朋友杀害了。孩子身上存在的古怪特征————偏激、固执等,都能在“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中找到根源。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具有偏执性格特征的小女孩当作事例加以说明。有一天,她的母亲将一个橙子递到了她的手上,她接过橙子之后立即将它掷在地上,并且固执地说:“你给我的,我都不会喜欢,我喜欢什么,我会自己拿!”

    那些懒惰的孩子“拥有全部”的可能性不大,于是便会沉迷于“一无所有”的、虚无缥缈的幻想之中。但是我们也不能过早得出结论,说这个孩子已经无可救药。那些内心敏感脆弱的孩子很容易逃避现实,因为这些孩子不具备适应和调试能力,他们与现实世界发生冲突时,习惯性地躲进自己筑建的虚拟世界之中,以此来获得保护。不仅作家和艺术家需要和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科学家同样如此,因为科学家也需要出众的想象力。白日梦里的幻想不过是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一种回避的手段罢了。纵观历史,人类的领袖人物正是那些想象力丰富,并且能够将想象力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人。他们之所以成功,不仅仅因为他们在学校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还因为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具有不畏挫折的意志和勇气。从众多伟人的生平事迹中我们能够看出,尽管有些人没有足够重视现实,但他们身上的勇气和卓越的洞察力就足以使他们应付周围的世界。因此,当条件成熟时,他们的勇气就足以使他们直面现实,通过努力而取得成就。当然,想将孩子培养成伟人,在这里是没有既定模式和捷径的。但是我们要记住,对待孩子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而是应该鼓励他们,千方百计地向他们解释现实生活的意义,以此拉近他们的理想和现实世界的差距。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