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前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我们的时代不仅仅是在商业的世界里,并且也是在理念的世界里推行着一种真正的清仓大甩卖[1]。一切都能以这样一种低廉得可笑的价格来获得,以至于到最后“会不会有人愿意还价”都成为一个问题。每一个认真仔细地为“现代哲学的意义重大的行进步伐”算点数的思辨记分员[2],每一个私人讲学博士[3]、助教[4]、学生,每一个哲学中的外出者和居守者都不是就“怀疑一切”而停留着不动,而是继续向前[5]。也许,去问一下他们“他们到底要到什么地方去”,这做法是不恰当而且不合时宜的,但是,将“他们对一切都作了怀疑”看成是确定的事实,这做法则无疑是礼貌而谦恭的,因为否则的话,这所谓的“他们继续向前”就会是一个古怪的说法了。这样,他们全都已作出了这一暂时的运动,并且,估计是那么轻而易举地作出的,以至于他们觉得,在“怎样作出这运动”的问题上,他们根本无须丢出任何言辞来做解说;因为,甚至即使你焦虑而忐忑不安地寻求着哪怕一小点解释说明,你也无法找到这样的解说,关于“一个人面临这规模庞大的工作时怎么办”,你找不到任何引导性的小小暗示,也找不到任何饮食保健上的小小秘方。“但笛卡儿不是做过这事了吗?”笛卡尔,一个值得尊敬的、谦恭的、正直的思想者,无疑,任何人读了他的文字都无法不被深深的情感打动,他做了他所说的事情,并且说了他所做的事情。啊!啊!啊!在我们的时代这是一种极大的稀罕事件!笛卡儿,正如他自己所经常反复说的,不曾在相对于信仰的关系中怀疑过。(“正如之前所述,我们还是必须记住,只有在上帝自己不开示出任何与之相悖的东西时,一个人才可以去信任这道自然的光,……但是,一切之上最首要的是,我们必须将这一点作为最重要的规则来铭记于心:我们必须把上帝的启示作为最确定的东西来信仰。哪怕理性的光在向我们显示别的东西时看来是那么地明了而显然,我们也必须只相信上帝的权威,而不是去相信我们自己的判断。”引自笛卡尔的《哲学原理》第一部分[6],§ 28 和 § 76)。他没有大喊“着火”,并且也没有将“去怀疑”弄成所有人的义务,因为笛卡尔是一个沉默而孤独的思想者,而不是一个大吼大叫的巡街人[7];他谦恭地承认,他的方法只对他自己有意义并且部分的是基于他早年错乱的知识。因此,我并不打算在这里教给大家一种方法,以为人人都必须遵循它才能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我只打算告诉大家我自己是怎样运用我的理性的。……可是等到学完全部课程(就是说,青年时代的课程),按例毕业,取得学者资格的时候,我的看法就完全改变了。因为我发现自己陷于疑惑和谬误的重重包围,觉得努力求学并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越来越发现自己无知。————引自笛卡尔《谈谈方法》第二页和第三页。[8]

    正是这个,那些古希腊人们(他们多多少少也是知道一点哲学的)将之视作是一生的任务,因为这种怀疑的技能不是在几天几个星期里获得的,那个退役的老辩论家[9]所达到的就是这个,他穿过所有陷阱保存了怀疑之平衡,无所畏惧地拒绝了感觉的确定性和思想的确定性,毫不妥协地抵制了自爱心的恐惧和同情心各种讨好的暗示。而在我们的时代,则每一个人都以这个作为开始。

    在我们的时代,每一个人都不在“信仰”这里停留着,而是继续向前走。一个关于“他们到底要到什么地方去”的问题也许会是鲁莽无礼的,相反,如果我假设每一个人都有信仰,那么这无疑就会是一种有文化有教养的标志,因为否则的话,这所谓的“继续向前”就会是一个古怪的说法了。在那些古老的日子里则完全不同,那时信仰是一生的任务,因为人们设想,那信仰的技能既不是在几天里也不是在几星期里获得的。这样,饱经沧桑的老人走近了自己的终结,打过了漂亮仗[10],保存了信仰,这时,他的心灵很年轻,年轻得足以不曾忘却那种恐惧和颤抖,那种训责少年人的恐惧和颤抖,成年男人固然控制住这恐惧颤抖,但没有人成长得到能够完全脱离它程度————除非是借助于“尽可能早地继续向前”而得以成功脱离。这个值得尊敬的形象所达到的地方,却是我们时代里每个人“开始继续向前”的地方。

    本书作者绝不是什么哲学家,他没弄明白过体系,关于它是否存在、关于它是否完成,他都不明白,对于他虚弱的头脑,这样的一种想法就已经让他够受了:既然我们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种如此宏大的思想,那么每一个人必定是有着怎样的巨大头脑啊。尽管一个人能够将整个信仰的内容转译成概念的形式,但由此却并不就能够推断出一个人具备“信仰”这概念,“一个人怎样进入这信仰”或者“这信仰怎样进入一个人”的概念。本书作者绝不是什么哲学家,他是,以诗意和精美的方式[11],一个既不写体系也不写关于体系的许诺[12],既不去作体系的客户也不将自己典当给体系[13]的编外写作者[14]。他写作是因为这对于他是一种奢侈,购买和阅读他所写东西的人越少,这奢侈就越令人欣悦并且理所当然。他很容易地预见到自己在一个时代里的命运;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人们为了要为科学服务而删除激情,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一个作家如果想要获得读者,他就必须小心地这样写作,他写出来的书必须能够让人在午睡时刻舒适地翻阅,并且要小心地摆弄出一种外在表象,完全就像《地址报》上的那个彬彬有礼的年轻园丁[15],手里拿着帽子和以前的工作场所为他写的推荐信,向一批极受尊敬的观众作自荐;就是说,他很容易地预见到自己在这样的时代里的命运。他预见到自己的命运就是“完全彻底地被忽略”,他隐约地感觉到可怕的事实:苛刻猜忌的批评界会让他多次得到严厉的教训;他惧怕更可怕的事实:某个雄心勃勃的档案文书,一个段落的吞咽者(这样的人,为了拯救科学,总是有心去对别人的文字做出一些特罗普为了“挽救口味”而大度地对《人类毁灭》所做的事情)会把他切割开,切割成各个“§§”[16],并且,就像那个为了符合标点符号科学[17]而分割自己的讲演的人那样(那人数着单词,以五十个词一个句号、三十五个词一个分号来为自己的讲演分出句段)以同样的不可通融性来这样做。

    我以最深刻的诚惶诚恐跪拜每一个体系的包袋检查者[18]:“这不是体系,这和体系彻底没有关系。我呼求一切对体系和对在此全体[19]中的丹麦兴趣所在的祝福;因为,这估计是成不了一座塔[20]的。对于他们全部和每一个,我都祝他们好运气和至福[21]。”

    最大的恭敬

    约翰纳斯·德·希伦提欧

    题解

    书名“畏惧与颤栗”

    前人有翻译此书的,包括90年代时的我自己,都把书名中的Frygt翻译成“恐惧”。如果我们参看圣经中《腓利比书》(2∶12)保罗的信中所写的文字,“于是,亲爱的,你们这些一贯顺从的人:为你们的拯救而心怀着敬畏与颤栗去努力吧,不仅仅是我在场时如此,而现在我不在场时更当如此”。在中文版的圣经中也是用“恐惧”一词的:“这样看来,我亲爱的弟兄你们既是常顺服的,不但我在你们那里,就是我如今不在你们那里,更是顺服的,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

    然而,这里的惧是对上帝的敬畏之惧,是一种有对象的惧怕,而不是那不具对象的恐惧。所以,Frygt一词在我这里被翻译为“畏惧”或“敬畏”。

    作者名“约翰纳斯·德·希伦提欧”

    或译作“沉默之约翰纳斯”。拉丁语de silentio,音译为“德·希伦提欧”,意译为“出自沉默”或“关于沉默”。

    所引哈曼的话原为德语:“Was Tarquinius Superbus in seinem Garten mit den Mohnköpfen sprach, verstand der Sohn, aber nicht der Bote.”

    引自《哈曼文集》(Hamann's Schriften, F. Roth出版, bd. 1——8, Berlin 1821——43, ktl. 536——544; bd. 3, 1822, s. 190.)

    塔克文·苏佩布(Tarquinius Superbus)的儿子,塞克图斯·塔克文(Sextus Tarquinius),努力将盖比伊(Gabii)城推进自己的父亲的统治,通过使用诡计,他在城里获得了一个重要位置,于是,他派遣一个信使去罗马他父亲那里询问下一步该怎么办。塔克文·苏佩布信不过信使,一句话不说,而是把信使带进花园。在花园里,他用拐杖敲打掉那些最高大的罂粟花的花冠。信使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