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苏轼词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行香子

    过七里濑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1]。鱼翻藻鉴[2],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3]。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4]。算当年,虚老严陵[5]。君臣一梦,今古空名[6]。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7]。

    熙宁六年(1073)二月作。时作者为杭州通判,由富阳至新城,又由新城放棹桐庐。濑(lài赖),水流在沙石上,一般叫做滩,当地人又叫做泷。七里濑一名七里滩,即富春渚,在浙江桐庐严陵山下,与严陵濑相接。

    瑞鹧鸪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城头月落尚啼乌[8]。朱舰红船早满湖[9]。鼓吹未容迎五马[10],水云先已漾双凫[11]。 映山黄帽螭头舫[12],夹岸青烟鹊尾炉[13]。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14]。

    熙宁六年作。《瑞鹧鸪》词,其形式和七言律诗的平起式全首字句、平仄相同。所以苏轼这词也被收进他的诗集里。桂林王鹏运四印斋重刻元延祐云间本不载,今从归安朱孝臧《彊村丛书》本《东坡乐府》选出。此题系诗集中题,朱本作词题。太守,陈襄字述古,熙宁五年八月自陈州迁任杭州太守。两县令,据查慎行《苏诗补注》:一个是周邠字开祖,时为钱塘县令;另一个仁和县令,可能是徐(shú熟)。

    瑞鹧鸪

    观潮

    碧山影里小红旗[15]。侬是江南踏浪儿[16]。拍手欲嘲山简醉[17],齐声争唱浪婆词[18]。 西兴渡口帆初落[19],渔浦山头日未欹[20]。侬欲送潮歌底曲[21]?樽前还唱使君诗[22]。

    此词王本无题,据朱本增。钱塘江潮是举世闻名的奇观,每年旧历八月十五到十八日是观潮的盛会。作者写过好些观潮的诗。此词作于熙宁六年八月十五日。

    临江仙

    风水洞作

    四大从来都遍满[23],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24],寒藻舞沦漪[25]。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26]。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馀落日[27],草露已沾衣[28]。

    熙宁六年八月作。《咸淳临安志》:“坡在杭三年,风水洞在五十里外,游且再至。”又云:“……洞极大,流水不竭,顶上又一洞,立夏清风自生,立秋则止。”作者诗中曾称之为“风岩水穴”,“细细龙鳞生乱石,团团羊角转空岩”。

    行香子

    丹阳寄述古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销魂。故人不见[29],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30]。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31]。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32]。

    熙宁七年(1074)正月,作者自杭州赴润州(今江苏镇江),路过丹阳(今属江苏)。此词作于是时。

    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

    谁作桓伊三弄[33]?惊破绿窗幽梦[34]。新月与愁烟,满江天[35]。 欲去又还不去[36],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37],水东流。

    熙宁七年二月在润州作。金山,在润州西北长江中(今已与长江南岸相连)。柳子玉,名瑾,吴人。

    蝶恋花

    京口得乡书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38],碧琼梳拥青螺髻[39]。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40]。回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41]。

    熙宁七年春作。京口,地名,即今镇江,三国时曾为吴都。孙权自吴(今苏州市)徙治丹徒,号曰京城;赤壁战后,再徙京口;后又徙武昌(今湖北鄂城);最后徙建业(今南京市),仍于此置京口镇。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42],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43],分明照,画梁斜[44]。

    熙宁七年四月作。远,在远方的人,一般用以指在远方的丈夫或情侣。这里是作者托词,实际上是他自己有感于行役之作。王文诰《苏诗总案》:“甲寅四月,有感雪中行役作。公以去年十一月发临平(在今杭州市东北),及是春尽,犹行役未归,故托为此词。”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45]。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46],长作东南别[47]!

    熙宁七年夏初作。

    卜算子

    蜀客到江南[48],长忆吴山好[49]。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50],共藉西湖草[51]。莫惜樽前子细看,应是容颜老。

    熙宁七年作。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据傅榦注本题作《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52]。何处飞来双白鹭[53],如有意,慕娉婷[54]。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55]。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56]。

    熙宁七年作。张先,字子野,北宋著名词人,有《子野词》。同赋,同用一调,咏同一事物之作。此词是咏听筝的。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57],一望弥千里[58]。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59],水调谁家唱[60]?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61]。

    熙宁七年七月作,时陈襄将罢任,宴僚属于此。有美堂在杭州吴山上,是嘉祐二年(1057)杭州太守梅挚所建,欧阳修曾为作记。作者在杭,屡到其处,亦屡有题咏。

    诉衷情

    送述古迓元素

    钱塘风景古今奇,太守例能诗[62]。先驱负弩何在[63],心已誓江西[64]。 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65],更问新官,向旧官啼[66]!

    熙宁七年初秋作。时陈襄卸任,杨绘新任杭州太守,作者照例要“迓(yà讶)”————迎接新官。杨绘字元素,蜀绵竹人。

    菩萨蛮

    杭妓往苏迓新守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甫。

    玉童西迓浮丘伯[67],洞天冷落秋萧瑟[68]。不用许飞琼[69],瑶台空月明[70]。 清香凝夜宴,借与韦郎看[71]。莫便向姑苏[72],扁舟下五湖[73]。

    熙宁七年初秋作。王晦,字规甫,时为苏州太守。唐宋时赴任迎任,皆有官妓为导之例,元明以后,渐被禁绝。

    江城子

    孤山竹阁送述古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74]。且尽一樽,收泪听《阳关》[75]。谩道帝城天样远[76];天易见,见君难[77]。 画堂新创近孤山。曲阑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王文诰《苏诗总案》:“甲寅(熙宁七年)七月,与陈襄放舟湖上,宴于孤山竹阁作。”

    菩萨蛮

    西湖送述古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78]。明朝愁杀人! 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不用敛双蛾[79]。路人啼更多[80]。

    此词意与上词同,人与上词同,时间当亦与上词同————熙宁七年七月作。

    清平乐

    清淮浊汴[81],更在江西岸[82]。红旆到时黄叶乱[83],霜入梁王故苑[84]。 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85]。双庙遗风尚在[86],漆园傲吏应无[87]。

    此词傅注本题作《送述古赴南都》。时陈襄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词中用典颇多,且都和南都有关,故傅题较为可信。词亦应熙宁七年秋作。

    南乡子

    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88],亭亭[89]: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90]:秋雨晴时泪不晴[91]。

    熙宁七年七月作。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92]。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93]。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94]。花谢酒阑春到也[95],离离[96]:一点微酸已著枝[97]。

    熙宁七年冬作。

    阮郎归

    一年三过苏,最后赴密州时,有问:“这回来不来?”其色凄然。太守王规甫嘉之,令作此词。

    一年三度过苏台[98],清尊长是开[99]。佳人相问苦相猜[100]:“这回来不来?” 情未尽,老先催,人生真可咍[101]。他年桃李阿谁栽?刘郎双鬓衰[102]。

    熙宁七年五月苏轼已奉调知密州(治今山东诸城),实际上直到九月他才离开杭州。此词当是离杭不久途经苏州时作。

    醉落魄

    席上呈杨元素

    分携如昨[103],人生到处萍漂泊。偶然相聚还离索[104]。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105]。 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106]。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眉[107],长羡归飞鹤。

    杨绘知杭州仅两月,即奉命内调,苏轼与之同舟至京口。此词当是熙宁七年约九月底于京口作。

    永遇乐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108],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109]。 今朝有客,来从濉上[110],能道使君深意[111]。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112],夜永露华侵被[113]。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此词熙宁七年在海州作。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楚州,今江苏淮安县。时孙巨源应召入京,任修起居注(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知制诰(替皇帝拟稿)。按傅藻(一作“”)《东坡纪年录》所载,熙宁七年十一月三日苏轼已抵密州,与此处所言不合。或以为序文“十一月”的“一”字乃衍文,实为十月十五日也。然十一月十五夜为“月当头”节日,或此夕与客会于景疏楼上赏月,词中皆有月光,傅说亦未尝可尽信。

    浣溪沙

    赠陈海州。陈尝为眉令,有声。

    长记鸣琴子贱堂[114],朱颜绿发映垂杨[115]。如今秋鬓数茎霜[116]。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仲卿终不忘桐乡[117]。

    熙宁七年十月作。陈海州,名字不详,是时接替孙巨源为海州太守。题中“陈尝为眉令,有声”,似为题注。

    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118],晨霜耿耿[119];云山摛锦[120],朝露团团[121]。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122],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123],似二陆初来俱少年[124]。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125],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126],袖手何妨闲处看[127]。身长健,但优游卒岁[128],且斗樽前[129]。

    熙宁七年十月,作者赴密州途中,作此词以寄其弟苏辙。作者至海州前走的是水路,由海州至密州行的是陆路,此词当作于离开海州之后。辙字子由,时在齐州(今济南市)。作者原拟绕道去看他的弟弟,不果,故词前阕有感伤语,后阕换意,语转旷达。

    蝶恋花

    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130],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131]。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132]。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133]。

    旧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称上元。时为熙宁八年(1075),作者到密州不久。词前半阕追怀钱塘上元的繁华,后半阕写在密州过节的寂寞。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134],不思量[135],自难忘[136]。千里孤坟[137],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138]。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139]。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40]。

    熙宁八年(乙卯)悼亡之作。作者梦见他的亡妻王弗。

    雨中花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飏茶烟[141]。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142],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樽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143],清商不假馀妍[144]。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熙宁八年作。古代遇有旱、蝗等灾较大,地方官例须斋戒吃素,表示虔诚请“上天”免灾,为“下民”祈福。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145],右擎苍[146],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147]。为报倾城随太守[148],亲射虎,看孙郎[149]。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150],何日遣冯唐[151]?会挽雕弓如满月[152],西北望,射天狼[153]。

    熙宁八年冬作。

    望江南

    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154]。休对故人思故国[155],且将新火试新茶[156]。诗酒趁年华。

    熙宁九年(1076)春作。《望江南》一般是单调;这是双调。下首同。超然台在密州,作者“稍葺而新之”,以为登览游息之处,“超然”是他的弟弟苏辙所题名。作者有《超然台记》。

    望江南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157],舞雩风软纻罗轻[158]。酣咏乐升平[159]。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160]。百舌无言桃李尽[161],柘林深处鹁鸪鸣[162]。春色属芜菁[163]。

    熙宁九年春作。

    满江红

    东武会流杯亭[164],上巳日作[165]。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邞淇水入城[166]。

    东武南城,新堤就,邞淇初溢[167]。微雨过,长林翠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试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168],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169],当时座上皆豪逸[170]。到如今修竹满山阴[171],空陈迹[172]!

    熙宁九年三月三日作。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17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174]?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175]。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76]。

    熙宁九年中秋夜作。这首词是九百年来人民所最喜欢的歌词之一。据宋蔡絛《铁围山丛谈》:作者原是写给当时名歌手袁绹唱的。

    江城子

    东武雪中送客

    相从不觉又初寒[177]。对尊前,惜流年。风紧离亭,冷结泪珠圆。雪意留君君不住[178],从此去,少清欢。 转头山上转头看[179]:路漫漫[180],玉花翻[181]。银海光宽[182],何处是超然[183]?知道故人相忆否:携翠袖,倚朱栏。

    熙宁九年冬作。据《东坡纪年录》,所送之人是章传。章传,字传道,闽人。

    南乡子

    席上劝李公择酒

    不到谢公台[184],明月清风好在哉[185]?旧日髯孙何处去[186]?重来:短李风流更上才[187]。 秋色渐摧颓,满地黄英映酒杯[188]。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189]。

    李公择,名常,建昌人,神宗朝他初为右正言,因反对新法,被贬。苏轼于熙宁九年十二月移知河中府,离密州。此词是熙宁十年(1077)年初作者路过齐州时作。时李常方任齐州守。

    蝶恋花

    暮春别李公择

    簌簌无风花自堕[190]。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191]。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192]。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193]。凭仗飞魂招楚些[194]。我思君处君思我。

    熙宁十年春末作。

    阳关曲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

    暮云收尽溢清寒[195]。银汉无声转玉盘[196]。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熙宁十年中秋在徐州作。是年四月作者调知徐州。此词亦载诗集,题“阳关词”,共三首。另二首是“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时作阳关肠断声。”“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前古战场。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于词集中则分见,有二三字的出入。

    临江仙

    送李公恕

    自古相从休务日[197],何妨低唱微吟。天垂云重作春阴。坐中人半醉;帘外雪将深。 闻道分司狂御史,紫云无路追寻[198]。凄风寒雨有骎骎[199]。问囚长损气[200],见鹤忽惊心[201]!

    熙宁十年冬作。时李公恕为京东转运使,被召赴京。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照日深红暖见鱼[202]。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203]。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204]。

    元丰元年(1078)作,是年春旱,灾情严重,从作者的诗中“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可以窥见。一州的地方官照例要向天求雨;下了雨,又要谢雨。当时作者去求雨和谢雨的地方是石潭,作者求雨时曾有《起伏龙行》诗;这五首《浣溪沙》是谢雨途中所作,极写农村得雨后的人民欢乐,风光好。

    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205]。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茜罗裙[206]。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麻叶层层苘叶光[207]。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208]。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软饥肠[209]。问言豆叶几时黄?

    其四

    簌簌衣巾落枣花[210]。村南村北响缲车[211]。牛衣古柳卖黄瓜[212]。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谩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213]。

    其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214]? 日暖桑麻光似泼[215],风来蒿艾气如薰[216]。使君元是此中人[217]。

    浣溪沙

    惭愧今年二麦丰[218]:千歧细浪舞晴空[219]。化工馀力染夭红[220]。 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221]。甚时名作锦熏笼[222]?

    此词作于元丰元年,时在徐州。朱本据毛本题:“徐州藏春阁园中。”

    浣溪沙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223]。 废沼夜来秋水满[224],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元丰元年在徐州送人之作。朱注据《东坡纪年录》,疑是送颜复、梁吉。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225],铿然一叶[226],黯黯梦云惊断[227]。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228]。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229]。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230],为余浩叹[231]!

    元丰元年作。彭城,即徐州。燕子楼相传是唐代张建封守徐州时所筑。张建封娶了当时有名的歌妓关盼盼为妾,让她住在燕子楼上。张死,盼盼守楼十馀年不嫁。这故事在封建社会长期传为“美谈”,见于诗歌,播于戏曲,不外借美人情事来称颂封建道德。作者此词略无此种心眼。说“夜宿”,说“梦”,当是借托之辞。

    江城子

    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232]。背归鸿,去吴中[233]。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元丰二年(1079)三月作,时作者将调湖州。

    南歌子

    带酒冲山雨[234],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235]。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236]。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237]。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238]。

    元丰二年在湖州作。

    南乡子

    晚景落琼杯[239],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240],初来,万顷蒲萄涨绿醅[241]。 春雨暗阳台[242],乱洒歌楼湿粉腮[243]。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此词的编年,傅藻《东坡纪年录》谓“甲寅润州作”,朱彊村注本据之编于熙宁七年。傅榦注本题作“黄州临皋亭作”。龙榆生《东坡乐府笺》附考云:“傅注本既作黄州临皋亭作,则当编辛酉,时先生年四十六,方寓居临皋亭也,朱刻既从纪年,编入甲寅,姑仍之,以待更考。”按此词设意遣词,与下首近似,或以傅注编年为是。又,苏轼元丰三年(1080)二月贬官来黄州,五月即迁居城南临皋亭,实为庚申而非辛酉。然此词乃写春景,故以编在元丰四年(1081)春作为是。

    满江红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江汉西来[244],高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