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4.2吊=710枚

    1893年————14吊=700枚

    1894年————13.5吊=675枚

    1895年————13.6吊=680枚

    1896年————12.8吊=640枚

    1897年————12吊=600枚

    1898年————11.5吊=550枚

    从1892年都1898年,在上海每两白银可兑换钱币数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市场中可能流通了很多假铜钱;按铜钱与白银的比值来算,市场中铜钱的价格,远远低于它的实际价值。就像前面讲过的情况那样,一两白银所能购买的黄铜,只能铸造388枚北京大铜钱,然而,在开放的市场上,一两白银可以购买550枚。这就是白银比值上涨25%的原因所在。”

    “原因在于:首先,过去五六年间,许多地方不再铸造铜钱了,致使铜钱短缺;第二,铜制用品,被非法融化,用来制造大量假币;第三,人口增长,而铜钱流通量没有增长,导致铜钱短缺。”

    “第三个问题————粮食价格和工资,是否随着铜钱价格的上涨而降低?”

    “铜钱对白银的比值一直在上涨,我们自然希望看到,铜钱对粮食和工资的比值,也能有类似的上涨。换句话说,我们期望看到日用品价格的降低。然而,当同样数量的铜钱,能比以前购买更多的白银时,它能购买的日用品反而少了。铜钱的购买力,在白银方面增加了,在日常用品方面减少了。下面的表格,通过中国两种主食的价格变化,反映了这种波动。”

    北京面粉(本地生产)的平均价格

    上海大米的平均价格

    “上面的数字,尽管只是选取了两个城市的数字,但是,它可以代表一个趋势。格罗夫纳先生在《1896年中国贸易报告》中讲,整个中国的物价在上涨。现在看来,他的结论很正确。”

    “剩下来的问题,我们怎样来解释一个矛盾————随着铜钱价值的提升,物价也在上涨————为什么铜钱越值钱,而购买力越差?”

    “去年,英国皇家亚洲协会已经就这个问题,以及与此相似的问题,致信它在中国各地的成员,征询他们的意见。协会收到了13份来自中国各地的回复。其中有泰勒先生的一份报告,泰勒是中国海关总司统计科的秘书,他对这些问题做了详尽的解释,下面是报告的摘要:

    ‘中国的人口大幅增长,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然而,白银兑黄金比值下降,刺激了白银的出口,因此就缩减了国内白银的流通量。流通领域内大量的假币,促使物价上涨。一些地方农作物歉收,一些地方大量种植鸦片,这是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据说,许多山东农民移民到了西西伯利亚,导致当地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四川人对粮食歉收、鸦片种植和粮食出口有怨言。我们从福州获悉,由于茶叶贸易衰落,税收繁重,福建省比以前更穷了。一些人对这种晦涩而复杂的现象的解释,非常有意义,但是他们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铜钱的价值对白银的比值在增长,而对日用品却在贬值,对这一问题,唯一真实的逻辑推测,是泰勒先生的意见:作为一种商品,白银比铜钱贬值得更厉害,这导致了铜钱购买力的下降。’

    “这里仍有一个问题,需要再谈论一下————什么东西降低了中国白银的价格。”

    “总之,很抱歉,上面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这里引用的数据,并没有完全接近事情的真相。在像中国这样的国家里,没有任何官方的统计数字,对于这些少量的信息,必须考虑一下它们的价值。希望这些数字,在作为比较手段方面有些价值。”

    斯托尔曼博士在关于中国铜钱的报告中,提到的北京的铜板,艾迪斯先生也讲到了:

    “最近几年,不仅是白银相比于黄金的价格在持续下降,而且与此同时,白银与铜币相比,在某种程度上也在贬值。换句话说,一个人今天拿一两白银,所能兑换的铜钱,要比几年前少。例如,按兑换比例来说,北京一两白银,在1893年能兑换13.5到14吊铜钱,此后逐渐减少到10吊。尽管如此,铜钱的价值反而一直保持稳定,以至于一吊钱能买到的粮食等产品的数量,比以前要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白银将来还要贬值。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从下面图表对各地钱币的分析比较中,可以看出白银的价值。我预先说明一下,图表中的第一栏和第二栏,说的是北京的大铜钱,还有光绪年间铸造的铜钱。这些铜钱上面,刻有文字————‘通宝’或‘元宝’。无论它们来自这里的哪一个造币厂,这些铜钱在北京市场上的流通量都很大。图表中的第三栏和第四栏,说明那种叫作小钱的成分,它们是在同一个时期制成的钱币,而且它是这个地区唯一的一种小钱。这种小钱,在以前的北京非常流行。”

    “然而,这些钱的重量和成色,一般来说,几乎完全相同。最后,图表的第五栏,分析的是乾隆时期的铜钱。之所以做这个分析,是因为中国人普遍认为,这个时期的铜钱中含有许多黄金。就我所分析的这些铜钱来说,中国人的观点不正确,这可以从图表中看出来。我还增加了一些数据,以说明现在和那个时代铜钱的差异,到了何种程度。”

    “很自然,每个分析都用到了许多钱币,这里引用的数字,是几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出,两家造币厂的铜钱,在分量和成分上差别很小。如果我们取这两者的平均值,那么大铜钱50枚=1吊,每枚重430.08克=11.526库两(1库两或1两=37.31256克=575.82格令;铜的含量占52.59%,重6.062库两;锌的含量占38.55%,重4.443库两。如果我们按每担(1担=1600两)铜钱中含铜28两,锌8.25两来计算,省略其他成分————50枚铜钱中含0.1289两。因此,1两白银所能购买的铜和锌,只能铸造388个或者7.8吊大铜钱。然而,实际上像前面所讲,现在一两白银能兑换10.5吊,所以,尽管过去五年来白银的价格在下降,但它的价格,要比人们预期的要高。现在1两银子所能购买的铜钱,其中含有的铜和锌,政府要花费1.354两,何况还有铸造成本。与此相似,尽管不会令人吃惊:按上表中的数字来计算,每100枚小钱,可以兑换0.115两白银,结果就是,一两白银所购原料,仅能铸造870枚小钱。而现在1000两白银能购买价值1150两的铜和锌。就我所知,其他各地和北京一样,也出现了这种有意思的事情————与铜钱相比,白银的价格多多少少都有虚构的成分。这就导致:一方面,最近几年,白银对黄金快速贬值;另一方面,铜的价格稳步上升。不过在外国的金属交易市场上,这两种趋势表现得不明显。虽然最近几年,与铸造钱币相关的原材料,主要来自欧洲和日本。”

    “因此,人们预期钱币兑换比率会有波动,但实际上这种波动非常有限,并且其他一些考虑也被排除,那是因为,生产钱币的成本决定了这些事情。白银价格下降,一两白银的购买力在350——400个大铜钱(7——8吊),或850——900枚小钱之间。这个复杂的问题,还掺杂有其他因素,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大铜钱和小钱的兑换,另一个是————京津铁路导致的需求增长。”

    对一般的货币和交易问题,我询问了两个问题,并得到了专家的回复。这个问题非常难,因此我对专家的看法也就不做评论。我问的问题是:

    1.能否以黄金为标准?

    2.兑换率的变化,怎样影响商品的价格?

    我将专家们的回答简介如下:

    1.不能。因为中国存在贸易逆差,黄金不大可能留在中国。

    2.在进口的六种主要商品中,从1890年1月到1898年10月(我到达中国的日期),有五种商品的价格涨幅在30%到40%,其余一种下降了42%。一两白银,在1890年能兑4先令6便士,到1898年才能兑2先令8便士。这使中国商人成了收佣金的代理商,而不是真正的商人。

    有人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我把一些回复的详细内容,附录在此:

    “中国的货币主要有两种,一是白银,二是铜钱;前者有固定价值,后者与此相近。由于最近几年白银购买铜的能力下降,白银和铜钱之间的兑换比率,多多少少也有相应的调整。主要有两种情况导致了这种现象:

    a.铸造铜钱会导致亏损,所以,缩减了铸造铜钱的数量。

    b.一枚铜钱中所含的金属,比铜钱本身还贵。”

    “一直以来,中国人习惯以白银作为价值参考标准,他们不会信任任何虚构的货币价值;由于黄金和白银的比值在不断波动,因此不可能构建一个以黄金为主币,以白银为辅币的非虚拟的货币体系。当这些辅币能在所有重要的交易中心,与黄金相兑换时,它们才能随着它们的内在价值,增值或贬值。”

    就外国海关的统计数字来看,中国是贸易逆差。中国的出口贸易分为两类,一类是海路:货物从中国港口出口到朝鲜、日本、暹罗和海峡;一类是陆路,货物从中国出口到西藏、中亚和西伯利亚。没有数据表明,有多大的逆差等着这些贸易去弥补。中国最近的借款,又扩大了贸易逆差。因此,黄金不可能会留在国内。除非中国能把贸易逆差扭转过来,否则,黄金不可能会成为中国的货币。

    “商品价格与汇率关系问题,自然地就可以用两个标题来说明:

    a.从金本位国家进口的商品

    b.中国自己生产的商品”

    “进口商品的价格,必须符合金汇兑,这就给贸易带来了风险,原因很明显,在货物从国外运到国内之前的几个月内,汇率会有很大波动。下面一些数字,表明了金汇兑对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

    白银 1890年1月 1898年10月 下降百分比

    1两 4先令6便士 2先令8便士 42%

    “当然,汇率不是影响价格的唯一因素。商品在国内的购买价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反过来说,这个价格取决于原材料的价格。例如,1890年国内棉毛商品的主要成本价,比现在高出20%。”

    “至于说到汇率变化对贸易的整体影响。毫无疑问,汇率变化对外国商人的影响很大,商人们想尽力从贸易中把它消除,它可能会导致商业投机行为。据说,真正的商人在中国已经消失了,他们退化成了佣金代理商。原因在于,由于汇率的变化,真正的商人的生意变成了投机生意,以至于一些谨慎的商人,自然会努力去减小贸易的风险,他们找到一个第三方来规避汇率风险。结果,商人们的主业,就是在购买货物之前先去推销它们,至于是出口还是进口,由委托贸易来决定。然而,由于贸易总量持续增长,这种事就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了。就进口贸易而言,我们国内的工厂,从不关心我们做的是货物买卖,还是佣金代理。在中国,我们也很难看到对这种堕落的谴责。”

    “另一点是这样:现在的生意,很大程度上是委托或订单贸易。我们供应中国确实需要的东西,不供应我们认为中国应该需要的东西。我们的工厂也遵守这个原则,他们接受订单,按照市场需要制造产品。这种考虑,对英国制造商缺少适应能力的状况有很大影响,至少,我们所采用的商业手段迫使他们用陈旧的理念,以满足我们目前的需要。”

    “关于第二个问题————中国自己制造的商品。当前,随着白银的贬值,中国产品的价格必定随之上涨。对中国人来说,白银的贬值,与出口商品没什么关系。聪明的中国人,反而充分利用这一点,赚取更多的白银,因为外国人购买中国商品,需要比以前支付更多的白银。当然,中国商品价格的上涨,包括生活必需品、工资、生活成本,主要因为相比于铜钱,白银贬值了。现在的中国工人,无论是从事农业还是工业,工资都是现金;1890年,1两白银(1/3盎司白银)能兑1400个铜钱,而现在只能买1200个。因此,随着白银的贬值,工资和物价也相应地上涨了。”

    前面引述的观点中讲道:海关数据表明,中国现在是贸易逆差。这个观点完全正确。但是其他专家的一些观点————如果陆路贸易,黄金价格的波动计入贸易统计数字中,那么1898年中国就有600万两贸易余额。对此看法,专家们意见不一。

    关于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我所能做的,也就是把这些观点汇集起来,呈报给联合商会,作为做决定的参考。然而,我相信,那些对的中国财政和货币问题感兴趣的人,看到这一章,会很高兴;我带到英国去的中国货币,对普通生意人来说,也是一堂有益的实物教学课。

    毫无疑问,中国的财政和货币体系,还有很大改善空间。货币妨碍了贸易,给每个人都带来了麻烦。例如,天津和北京相距不过80公里,流通的货币却不少于五种。再举个例子,火车票,北京到天津是1元40分,但是从天津到北京却是1元30分。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为联合商会提出如下建议:

    1.设立一个财政局,由外国人主持,作为中国政府的财政顾问。

    2.建立公共财务和审计制度,改革国内的各种征税制度。

    3.建立一个政府银行,或者从现有的、设在中国的银行中选一个。

    4.设立一个国家铸币厂,统一钱币规制,所铸钱币作为合法的货币推行到全国。

    5.设立一个专家委员会去调查这些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

    我相信,如果联合商会能采纳这些建议,并落到实处,那么商贸将会受益良多。

    在我考察的时候,中国有这几家银行:

    注解:

    [1]  无论如何,黄金含量每吨超不过0.25盎司。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