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增上慧学分第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原典

    增上慧学分第九[1]

    如是已说增上心殊胜,增上慧殊胜云何可见?谓无分别智,若自性,若所依,若因缘,若所缘,若行相,若任持,若助伴,若异熟,若等流,若出离,若至究竟,若加行、无分别、后得胜利,若差别,若无分别、后得譬喻,若无功用作事,若甚深。应知无分别智名增上慧殊胜。

    注释

    [1]增上慧学分第九,《藏要》本校注称:“藏本、魏本不分品,陈本作依慧学胜相第八,隋本作增上慧学胜相胜语第八。”

    译文

    这就讲完了增上心殊胜,增上慧殊胜云何可见呢?增上慧就是无分别智,或自性,或所依,或因缘,或所缘,或行相,或任持,或助伴,或异熟,或等流,或出离,或至究竟,或加行、无分别、后得胜利,或差别,或无分别、后得譬喻,或无功用作事,或甚深。应当知道,无分别智名增上慧殊胜。

    原典

    此中无分别智,离五种相以为自性:一、离无作意故,二、离过有寻有伺地故,三、离想受灭寂静故,四、离色自性故,五、离于真义异计度故。离此五相,应知是名无分别智。于如所说无分别智成立相中,复说多颂:

    诸菩萨自性,远离五种相,是无分别智,不异计于真。

    诸菩萨所依,非心而是心,是无分别智,非思义种类。

    诸菩萨因缘,有言闻熏习,是无分别智,及如理作意。

    诸菩萨所缘,不可言法性,是无分别智,无我性真如。

    诸菩萨行相,复于所缘中,是无分别智,彼所知无相[1]。

    相应自性义,所分别非余,字展转相应,是谓相应义。

    非离彼能诠,智于所诠转,非诠不同故,一切不可言。

    诸菩萨任持,是无分别智,后所得诸行,为进趣增长。

    诸菩萨助伴,说为二种道[2],是无分别智,五到彼岸性[3]。

    诸菩萨异熟,于佛二会[4]中,是无分别智,由加行证得。

    诸菩萨等流,于后后生中,是无分别智,自体转增胜。

    诸菩萨出离,得成办相应,是无分别智,应知于十地。

    诸菩萨究竟,得清净三身,是无分别智,得最上自在。

    如虚空无染,是无分别智,种种极重恶,由唯信胜解。

    如虚空无染,是无分别智,解脱一切障,得成办相应。

    如虚空无染,是无分别智,常行于世闲,非世法所染。

    如痖求受义,如痖正受义,如非痖受义,三智[5]譬如是。

    如愚求受义,如愚正受义,如非愚受义,三智譬如是。

    如五求受义,如五正受义,如末那受义,三智譬如是。

    如未解于论,求论受法义,次第譬三智,应知加行等。

    如人正闭目,是无分别智;即彼复开目,后得智亦尔。

    应知如虚空,是无分别智,于中现色相,后得智亦尔。

    如末尼[6]天乐[7],无思成自事,种种佛事成,常离思亦尔。

    非于此非余,非智而是智,与境无有异,智成无分别。

    应知一切法,本性无分别,所分别无故,无分别智无。

    此中加行无分别智有三种:谓因缘、引发、数习生差别故。根本无分别智亦有三种:谓喜足、无颠倒、无戏论,无分别差别故。后得无分别智有五种:谓通达[8]、随念[9]、安立[10]、和合[11]、如意[12],思择差别故。

    注释

    [1]无相:真理绝诸相。涅槃称为无相,因为涅槃无十相: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相、住相、坏相、男相、女相。

    [2]二种道:从布施到精进是资粮道,禅定是般若所依止,是依止道。

    [3]五到彼岸性:即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4]二会:即佛的受用身和变化身。

    [5]三智:即根本智、加行智、后得智。

    [6]末尼:梵文Mani的音译,意译为宝珠。

    [7]天乐:即天上的音乐,不用击奏,就可以发出微妙悦耳的声音。

    [8]通达:后得无分别智,带相缘如,通达真如的体相。(参阅印顺法师著《摄大乘论讲记》,下注[9]、[10]、[11]、[12]同)

    [9]随念:即能忆持而不忘失过去诸事之智慧。为菩萨后得无分别智之一。从根本无分别智,或带相缘如的后得智后,随即追念无分别智所契证的。

    [10]安立:将自己所证见的境界,用名相讲出来,为人宣说。

    [11]和合:将一切事物,作总合的观察。

    [12]如意:随顺自己的欲求,能够变地为水,变水为火等,如意而转。

    译文

    这里所说的无分别智,要离五种相,才是它的自性:一、因为要离无作意,二、因为要离过有寻有伺地,三、因为要离想受灭寂静,四、因为要离色自性,五、因为要离真义异计度。离开这五相,应当知道,这就称为无分别智。如前所说无分别智的成立相中,又说很多偈颂:

    诸菩萨无分别智的自性,远离五种相,不异计于真。

    诸菩萨无分别智的所依,非心非非心,非思议种类。

    诸菩萨无分别智的因缘,是有名言的闻熏习,又是如理作意。

    诸菩萨无分别智的所缘,是不可言说的法性,又是人无我和法无我性的真如。

    诸菩萨无分别智的行相,又于所缘中,它的所知是无相。

    与名字相应的自性之义,是所分别,并不是其余的什么东西,名字的展转相应,这就是名义相应的义相。

    并不是离开那能诠的名言,有智慧于所诠的义相上转起,并不是能诠与所诠不同,一切事物的实性都是不可言说的。

    诸菩萨的摄持,就是无分别智,使后得的各种菩萨行,进趣到一切智海,渐渐地增长。

    诸菩萨无分别智的助伴,据说有二种道,就是其余五度。

    诸菩萨无分别智的异熟识,于佛的二会中受生,由加行证得。

    诸菩萨无分别智的等流果,在后后生中,智体更为增胜。

    诸菩萨无分别智,出离二障,要有得相应和成办相应,应当知道,在十地当中。

    诸菩萨无分别智的究竟,是得清净三身,得最上自在。

    这种如虚空一样无染的无分别智,能转各种各样的极重恶业为轻,这是由于对无分别智的相信和胜解。

    这种如虚空一样无染的无分别智,解脱一切障,在初地得相应,初地以上称为成办相应。

    这种如虚空一样无染的无分别智,常行于世间,不为世间法所染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