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增上心学分第八[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原典

    如是已说增上戒殊胜,增上心殊胜云何可见?略由六种差别应知:一、由所缘差别故,二、由种种差别故,三、由对治差别故,四、由堪能差别故,五、由引发差别故,六、由作业差别故。

    所缘差别者,谓大乘法为所缘故。

    种种差别者,谓大乘光明[2]、集福定王[3]、贤守[4]、健行[5]三摩地,种种无量故。

    对治差别者,谓一切法总相缘智[6],以楔出楔道理,遣阿赖耶识中一切障粗重故。

    堪能差别者,谓住静虑乐,随其所欲即受生故。

    引发差别者,谓能引发一切世界无碍神通[7]故。

    作业差别者,谓能振动,炽然,遍满,显示,转变,往来,卷舒,一切色像皆入身中,所往同类。或显或隐,所作自在,伏他神通,施辩念乐,放大光明,引发如是大神通故。

    注释

    [1]增上心学分第八,《藏要》本校注称:“以下藏本第四卷,不分品,魏本同,陈本作依心学胜相第七,隋本作增上心学胜相胜语第七。”

    [2]大乘光明:初地至三地菩萨修习大乘光明定,能够从定发出无分别慧光,照了大乘佛教的教、理、行、果。

    [3]集福定王:四地至七地菩萨在禅定中,修集无量福德,自由自在,犹如国王。

    [4]贤守:“贤”意谓仁慈,“守”意谓守护,八地、九地菩萨修习贤守定,能够深入慈悲心,守护利乐有情众生。

    [5]健行:即首楞严三摩地,十地菩萨所修的禅定,非常刚健,所以称为健行。

    [6]总相缘智:即无分别智。

    [7]神通:梵文的意译,另译神通力、神力、通力等,通过禅定所得到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佛、菩萨、罗汉有五神通或六神通。

    译文

    这就讲完了增上戒殊胜,增上心殊胜云何可见呢?简略来说,由六种差别应当知道:一、由所缘差别,二、由种种差别,三、由对治差别,四、由堪能差别,五、由引发差别,六、由作业差别。

    关于所缘差别问题,意谓大乘教法都是菩萨定心的所缘。

    关于种种差别的问题,意谓大乘光明、集福定王、贤守、健行三摩地,种种无量。

    关于对治差别的问题,意谓一切事物的总相缘智,这种无分别智就像以楔出楔的道理一样,遣除阿赖耶识中的二障粗重。

    关于堪能差别问题,菩萨安住于静虑之中,就是进入第三禅之乐,也能随其所欲而受生。

    关于引发差别的问题,即能引发世界上的无碍神通。

    关于作业差别问题,就是能够振动一切世界,放出光明炽然的烈焰,其光明遍十方,使幽暗处也显示可见,神通力使四大体性互相转变,又能往来十方世界,又能卷须弥入一芥子,舒一芥子纳须弥,一切有情无情的色像都可以摄入身中,随所往而化身,与之同类。或者显示出来,或者隐藏起来,一切所作都自由自在。菩萨的神通,能够蔽伏其他一切凡小的神通,加被说法者,施与辩才无碍;加被听法者,能施念乐,为了摄化他方一切有情众生来集会听法,大放光明,引发如此广大神通。

    原典

    又能引发摄诸难行十难行故[1]。十难行者:一、自誓难行,誓受无上菩提愿故;二、不退难行,生死众苦不能退故;三、不背难行,一切有情虽行邪行而不弃故;四、现前难行,怨有情所现作一切饶益事故;五、不染难行,生在世闲,不为世法所染污故;六、胜解难行,于大乘中虽未能了,然于一切广大甚深生信解故;七、通达难行,具能通达补特伽罗法无我故;八、随觉难行,于诸如来所说甚深秘密言词能随觉故;九、不离不染难行,不舍生死而不染故;十、加行难行,能修诸佛安住解脱一切障碍,穷生死际不作功用,常起一切有情一切义利行故。

    注释

    [1]十难行故,《碛砂藏》本没有这四个字,《藏要》本根据藏本及《高丽藏》本加。

    译文

    还能引发总摄各种很难实行的十种难行,所谓十难行即是:一、自誓难行,发誓受无上菩提大愿;二、不退难行,生死众苦不能使之退屈;三、不背难行,一切有情众生,虽然行邪行,菩萨却不弃舍他们;四、现前难行,即使是与菩萨有大怨仇的有情众生,菩萨仍现作一切饶益他们的事情;五、不染难行,菩萨生于世间,却不为世间法所染污;六、胜解难行,对于大乘教法,虽然还没有明了,但于广大甚深处却生坚固的信解;七、通达难行,菩萨能够具足通达补特伽罗与法无我;八、随觉难行,对于诸佛所说的甚深秘密言词,菩萨能够随其正义而觉了;九、不离不染难行,菩萨能够不舍生死,又不为生死所染污;十、加行难行,菩萨能够像诸佛一样,安住于解脱一切障碍,能穷生死际而不作功用,经常生起度脱一切有情众生的一切义利行。

    原典

    复次,随觉难行中,于佛何等秘密言词彼诸菩萨能随觉了?谓如经言:云何菩萨能行惠施[1]?若诸菩萨无少所施,然于十方[2]无量世界广行惠施。云何菩萨乐行惠施?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3]。云何菩萨于惠施中深生信解[4]?若诸菩萨不信如来而行布施。云何菩萨于施策励?若诸菩萨于惠施中不自策励。云何菩萨于施耽乐?若诸菩萨无有暂时少有所施。云何菩萨其施广大?若诸菩萨于施惠中离娑洛[5]想。云何菩萨其施清净?若诸菩萨殟波陀[6]悭[7]。云何菩萨其施究竟?若诸菩萨不住究竟。云何菩萨其施自在?若诸菩萨于惠施中不自在转。云何菩萨其施无尽?若诸菩萨不住无尽。如于布施,于戒为初,于慧为后,随其所应,当知亦尔。

    注释

    [1]惠施:能够广作身内、身外一切的布施,称为惠施。

    [2]十方: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

    [3]欲乐:意谓五欲之乐,五欲是色、声、香、味、触五种外境,因为这五种外境能够引起人们的心欲,所以称为五欲。

    [4]信解:听闻佛说法,最初信之,然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