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附录二 教儿诗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示宪儿 (赣州期间)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①。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②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注释】

    ①孝弟:又作“孝悌”,意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②毋:不要,不可以。

    【译文】

    孩子们啊,要听教诲:勤奋读书,好好学习;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接人待物,学会相处,做人谦虚,待人恭谨;言行举止,遵守礼仪;节制饮食,别迷游戏;不要说谎,不要贪利;不要任性,不要斗气;不指责人,只管自己。能忍让人,是有志气;能容纳人,才显大气。做人好坏,全在心地;心地善良,是真贤良;心地恶劣,定是恶人。打个比喻:树上果实,心是果蒂;果蒂坏了,连累果实,必然落地。我教你的,全在这里。你要听记,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点评】

    家训要从幼儿教起

    正宪是阳明先生的叔父王衮的孙子,8岁过继给阳明先生做儿子。在赣州期间,年龄应该是10岁至11岁。阳明先生因为在山中剿匪的时间长,就让正宪师从来自湖广的弟子冀元亨,冀元亨举人出身。

    1518年四月,剿匪工作结束后,开始进行地方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社学。社学类似于官办小学,先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名为《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作为社学的教学纲领,并为社学制定了校规性质的《教约》。训蒙,就是启蒙教育,目的是从孩子教育做起,小则涵养德性,大则移风易俗。

    《示宪儿》因为是教育儿童的,内容简单易懂。我们可以结合先生的“训蒙大意”和“教约”一起阅读。

    另外,阳明先生为什么要请举人冀元亨做儿子的老师?还有,晚年在绍兴讲学时,另一位杰出弟子王艮领着自己儿子王璧到绍兴求学,阳明先生安排另一位弟子王畿给9岁的王璧做老师,为什么呢?目的是“易子而教”[互相交换孩子进行教育(《孟子》)]。

    亲戚给儿子认了一位干亲,目的是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认亲仪式上,我们强调说认干亲的重要意义是易子而教。

    【拓展性知识链接】

    能容人 是大器

    题记

    ————《尚书》:“有容,德乃大。”

    身心学问,有人称为内圣外王的学问,比如孔子,在世时的最高官衔是鲁国司寇(相当于明代的刑部尚书,不过鲁国很小),身后却被称为“素王”。

    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是为了内圣,安人和安百姓就是外王。内圣的人,没权位的话,以德化人;有权位的话,以德治国。《论语》中孔子说:“以直报怨。”这个“直”没有否定法治。 阳明先生1528年在广西横县拜访马援庙时赋诗《谒伏波庙》,诗中有一句“神武由来不杀难”。

    修己的标准是克己复礼,克去心中的自私自利,恢复心的本然状态(至善),这是成圣。要成圣,就容不得丝毫的自私自利。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成就“大器”,心上是容不得东西的。阳明先生在《大学问》中说到“大人”时解释得很清楚。

    外王时,不容人就成不了王。阳明先生先后做过庐陵知县、南赣汀漳等处地方的巡抚、江西巡抚和两广巡抚,地盘最大时提督江西、湖广和两广四省的军队,属下和治下的官吏、百姓形形色色,形形色色中自然是圣贤君子少,平庸小人多,如果按自己的德行标准来衡量人和用人,一定没有几个可用之人。

    阳明先生刚做官时,上奏了一篇《陈言边务疏》,疏中提出了八条建议,第二条是关于选人用人,原则是“舍短以用长”。他说,人“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所明必有所蔽”。他甚至建议“使功不如使过”(意为:使用有功绩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使其能将功补过,而且这样的人往往能做到知耻而后勇)。

    阳明先生生平首次指挥剿匪战,就继续使用了刚刚在战场失利的一位指挥官;在江西平叛中也曾起用过一位被罢官的知府;在广西剿匪中又起用过一位被罢官闲居的总兵。

    有人说,人无废材,只有被用错了地方的人。

    不容私,才能成圣贤;能容人,朋友就多;能容人,才能成大器。

    书正宪扇 嘉靖四年(1525)

    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弟;为臣而傲,必不能忠。象①之不仁,丹朱②之不肖,皆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一生,做个极恶大罪的人,更无解救得处。汝曹为学,先要除此病根,方才有地步可进。“傲”之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之药。非但是外貌卑逊,须是中心“恭敬、撙节、退让”③,常见自己不是,真能虚己受人。故为子而谦,斯能孝;为弟而谦,斯能弟;为臣而谦,斯能忠。尧舜之圣,只是谦到至诚处,便是“允恭克让”④“温恭允塞”⑤也。汝曹勉之敬之,其毋若伯鲁之简⑥哉!

    【注释】

    ①象:中国古代舜帝的同父异母弟弟,曾经品行不端,多次谋害哥哥。阳明先生在《象祠记》中说,他后来被哥哥的优良品德感化了,变好了。

    ②丹朱: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尧帝的长子,因为品行不端,尧帝把帝位传给了女婿舜。

    ③恭敬、撙节、退让:出《礼记·曲礼》:“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理。”(意为:因此君子抱持恭敬、节制、退让的态度,以彰显礼。)撙节:节制。

    ④允恭克让:出《尚书·尧典》,意为:诚实恭谨,能够宽容让人。允:诚实。恭:恭谨。克:能够。让:礼让。

    ⑤温恭允塞:出《尚书·舜典》,意为:温和、恭谨、诚信、笃实。允:诚信。塞:笃实。

    ⑥伯鲁之简:春秋时期,著名政治人物赵简子准备确立接班人,他有两个儿子,长子伯鲁,次子无恤。是立长还是立幼,赵简子拿不定主意。他想出了一个考验的办法,就把家训写在两片竹简上,交给两个儿子,嘱咐他们遵守家训修身养性。三年后,考察结果时,伯鲁已经忘了家训的内容,并且连竹简也弄丢了;无恤则随口诵出了家训,并且在父亲问到竹简时随手从袖笼里掏出竹简,呈递给父亲。因此,无恤被立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

    【译文】

    现在人的疾病痛苦,根源主要是一个“傲”字。百千种罪恶,都是因为骄傲才产生的。骄傲,就会自高自大,就会自以为是,就不肯谦卑待人。所以说,作为儿子而骄傲,一定不会孝顺爹娘;作为弟弟而骄傲,一定不会爱敬哥哥;作为臣民而骄傲,一定不会忠于君上。象之所以缺少爱心善行,丹朱之所以不像他的父亲那样贤德,都是根源一个“傲”字。象和丹朱因为一个“傲”字,害了自己一辈子,堕落成了罪大恶极的人,竟然找不到解救的办法。你们读书学习,先要根除“骄傲”这个病根,只有根除了傲心,才会有进步的余地。骄傲的反面是谦虚,谦虚是根治骄傲的良药。谦虚不是外貌表现谦逊做做样子,一定要心中“恭恭敬敬,不放肆,不拘谨,守礼退让”,时常检讨自己的过失,要做到真正的谦虚,才能容纳别人。所以说,作为儿子而谦虚,一定会孝顺爹娘;作为弟弟而谦虚,一定会爱敬哥哥;作为臣民而谦虚,一定会忠于君上。尧帝和舜帝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也只是做到了谦虚,而且谦虚到了极点,真诚到了极点,这就是“既诚敬又谦让”,“既温良又恭敬,以至于温和谦逊的美德充满天地之间”。你们一定要敬听训诲,努力进步,千万不要像伯鲁对待他父亲交给他的竹简那样。

    【点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