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 与表弟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sp;   1524年秋,钱蒙从余姚到绍兴看儿子,阳明先生的弟子魏良政几个人陪着这位盲人老大爷游览会稽山,在山里玩了十来天。钱蒙过意不去,说道:“你们几位照顾我一个盲人十来天,真怕耽误你们准备科举考试呀。”魏良政说:“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准备呀。”结果来年的秋试中,弟子魏良政考取了江西省的第一名,弟子钱楩考取了浙江省的第一名。得知这个结果,钱蒙感慨道:“用良知学来准备科举,真是打蛇打七寸呀!”

    寄闻人邦英、邦正(二)·不忘初心,经世致用 正德十三年(1518)

    得书,见昆季用志之不凡,此固区区所深望者,何幸何幸!

    世俗之见,岂足与论?君子惟求其是而已。“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①,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然谓举业与圣人之学相戾者,非也。程子云:“心苟不忘,则虽应接俗事,莫非实学,无非道也。”②而况于举业乎?谓举业与圣人之学不相戾者,亦非也。程子云:“心苟忘之,则虽终身由之,只是俗事。”③而况于举业乎?忘与不忘之间,不能以发,要在深思默识,所指谓不忘者果何事耶,知此则知学矣。贤弟精之熟之,不使有毫厘之差、千里之谬,可也。

    【注释】

    ①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出《孟子》,意为:做官不是因为贫穷,但有时候也是因为贫穷。

    ②③程子云:“心苟不忘,则虽应接俗事,莫非实学,无非道也。”程子云:“心苟忘之,则虽终身由之,只是俗事。”:此处有误,这不是程子的话,是张子的话,并且有几个字的差异。《张载集》中有:“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朱熹和吕祖谦合编的《近思录》也将其记载在张载的名下。张载(1020-1077),字子厚,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学者称横渠先生。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他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历代传颂。

    【译文】

    接到两位贤弟的信,知道两位贤弟志向不凡,这本来就是我对二位贤弟的深切期望。我怎么会这么幸运呀!

    世俗那些见识,怎么值得和他们争论?君子只追求那些值得追求的。“做官不是因为贫穷,可是有时候却也是因为贫穷”,古人都这样做,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这样做呢?但是说准备科举考试与圣贤学问互相冲突也是不对的。程夫子说过:“如果心中时刻不忘圣贤学问,那么即便接待的是俗人、经办的是俗事,这无不是经世致用的学问,这无不是道德学问。”更何况是准备科举考试?说准备科举考试与圣贤学问不互相冲突,也不对。程夫子说过:“心中如果丢弃了圣贤的存心,那么即便一辈子听圣贤学问、说圣贤学问,仍然只是干了一辈子俗事。”更何况是准备科举考试呢?不忘圣贤学问,与丢弃了圣贤的存心,这二者之间的差别容不得一根头发丝,必须深深地思考,默默地分辨:这里说不能忘记的圣贤学问究竟是什么内容,明白了圣贤学问的内容也就知道怎么学了。二位贤弟要精益求精,要熟能生巧,不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样才行。

    【点评】

    立志坚定,才能不被世俗左右

    此信与前信写于同一年,是对前信的进一步说明。前信劝表弟说,既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就要好好准备科举考试,将来出来做官挣工资奉养老人。表弟接信后,心里想准备科举考试,却顾虑世俗人言,怕别人不理解。阳明先生就劝表弟,世俗之见,别去管他。这也是劝我们,我们很多时候不是在为自己活着,而是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内心不坚定,很难成就事业。但是,志向坚定的前提是志向正确。

    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到,阳明先生很会鼓励年轻人。年轻人确实需要鼓励。

    【拓展性知识链接】

    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

    家书中,阳明先生竟然赞成“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

    变换说法,就成了圣贤赞成“千里来做官,为的吃和穿”。再进一步演绎,就可能成了阳明先生赞成“升官发财”了。真是这样,阳明先生也就成了俗人了,甚至成了坏人了。

    这句话有它的时代背景。古代社会是一个农耕社会,朝廷重农抑商。社会各阶层被粗分成四民,即士、农、工、商。士、农、工、商,这个排序反映了各阶层的社会地位。读书人社会地位最高,典型的说法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排第二位的是农民;排第三位的是工匠;最末位的是商人。明代朝廷的礼制明确规定了各阶层的住房、服饰、婚丧等生活方方面面的规格,比如什么级别住几开间的房屋,用什么瓦,大门什么颜色等等。比如服饰,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做的衣服,商人只能穿绢和布做的衣服。在朱元璋时代,乱穿衣裳会要命的。

    所以,经商虽然可以发财,读书人并不看重。明代的户政管理把人划分成民籍、军籍、匠籍、乐籍等,这个划分是世袭和继承的。所以,读书人要生存,既不愿意做商人,匠人和艺人又不能做,如果再没有田地,剩下的路就一条,当私塾先生和做官。

    明代的科举制度还是相对公平的。

    寄闻人邦英、邦正(三)·所谓立志,持此不懈 正德十五年(1520)

    书来,意思甚恳切,足慰远怀。持此不懈,即吾立志之说矣。“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①立志者,其本也。有有志而无成者矣,未有无志而能有成者也。贤弟勉之!“色养”②之暇,怡怡切切③,可想而知。交修罔怠,庶吾望之不孤矣。地方稍平,退休有日,预想山间讲习之乐,不觉先已欣然。

    【注释】

    ①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出《孟子》,意为:有源头的泉水滚滚奔流,日夜不停,注满了洼地以后才向前进,一直流到大海去。有本源的就像这个样子。

    ②色养:语本《论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意为:子夏问孔子怎样才是孝。孔子说:“在侍奉父母时能和颜悦色,这才是很难的。”)

    ③怡怡切切:语本《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意为:朋友之间互相批评勉励,兄弟之间和顺愉悦。)

    【译文】

    信收到了,写得非常诚恳殷切,给身在远方的我带来了很大的安慰。持之以恒,不要懈怠,就是我说过的立志。“源泉里的水滚滚涌出,日夜不息,注满一处处坑洼后继续前进,最后汇入大海,有本源的事物都是这样。”立志,就是根本。有人树立了志向却没有实现,没有人根本就没有志向却取得成功。二位贤弟努力呀!奉养父母满意后的闲

    暇时间,你们兄弟和和睦睦,这是可想而知的。学问上的交流和自修不要松懈,这样我的愿望就不再孤单了。辖境内基本上安定了,不久就可以退休了,预先想象一下在山中讲学研习带来的快乐,不由得已经很愉快了。

    【点评】

    立志者,其本也

    此信写于1520年江西巡抚任上,前一年平定了宁亲王朱宸濠叛乱,立下了举世功勋,但是却被宠臣诬陷为叛党,阳明先生的心被一系列变故越磨越明。

    前两封信一直劝表弟立定做圣贤的志向。从此信可以看到,表弟的志向已经树立了。阳明先生劝他们要坚定志向。信中说,立志是人生成功的根本。

    表弟闻人诠,1516年中举,1526年进士及第。做官有政绩,被敬奉到乡贤祠。可以说,无愧于表哥的一片苦心。

    【拓展性知识链接】

    “色养”最难

    《孟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这个“几希”中就包含孝。电视中经常播放《动物世界》,这类节目广泛地介绍了各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说到母爱的真诚,动物丝毫不比人类做得差。但是动物中却没有孝敬和养儿防老这一说。有时候看着动物老年的孤独和挨饿,看到有的动物与爹娘争地盘互相厮杀,令人唏嘘。至于“羔羊跪乳”这一自然现象,本能罢了,不跪吃不到奶;至于“乌鸟反哺”这一传说,没见有什么证据。这个时候想想,做人真是幸福!

    能孝养长辈,就已经脱离了禽兽的阶层。

    百善孝为先。一般人都能孝养老人,但是能做到和颜悦色地孝养老人就又上升了一步,能做到始终如一地和颜悦色就更不容易了。所以孔子才说“色难”。正是因为“色养”不容易,所以能做到“色养”才更见孝心和人品。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