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今诗话 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九一、许洞赠潘阆诗

    潘逍遥与许洞钱易为友,狂放不覊。尝作诗云:"散拽禅师来踘蹴,醉拖①游女上秋千。"此其自序之实也。后坐卢多逊党,亡命,捕之甚急,乃易姓名为僧,入中条山。许洞赠诗曰:"潘逍遥,平生志意②如天高。仰③天大笑无所惧,天公嗔尔口呶呶,罚教临老投④补衲,归中条。我愿中条山神镇长在,驱雷逐⑤电〔依前〕⑥赶出这⑦老怪。"后会赦,以四门助教招⑧之,送信州安置,复舞于市,曰:"出砒霜,价钱可,赢得拨灰兼弄火,畅杀我。"以此士人不齿,放弃终身。(《总龟》前三)

    案:此则出《梦溪笔谈》二十五,亦见《中吴纪闻》一、《墨客挥犀》一。

    ----------------

    ①《梦溪笔谈》二十五"醉拖"作"乱抛",《墨客挥犀》"乱拖"。

    ②《梦溪笔谈》、《中吴纪闻》一"志意"作"才气"。

    ③《梦溪笔谈》、《墨客挥犀》、《中吴纪闻》"仰"作"倚"。

    ④《梦溪笔谈》、《墨客挥犀》、《中吴纪闻》、《宋纪》七"投"作"头"。

    ⑤《墨客挥犀》、《梦溪笔谈》、《中吴纪闻》、《宋纪》"逐"作"叱"。

    ⑥《宋纪》无此二字。

    ⑦《宋纪》"这"作"者"。

    ⑧《梦溪笔谈》"招"作"召"。

    九二、杨允元未预曲宴诗

    杨允元,〔年二十一岁〕,①为光禄寺丞,〔太宗极爱之〕。②三月后苑曲宴,未得贴职,不得与,以诗〔贴〕③寄馆中诸公曰:"闻说④宫花满鬓红,上林丝管侍重瞳。蓬莱咫尺无由⑤到,始信仙凡迥不同。"⑥诸公进呈,太宗讶有司不召,左右以未得贴职为奏。即日直集贤院,与晚宴。(《总龟》前四、《宋纪》五)

    ----------------

    ①《宋纪》无此语。

    ②《宋纪》无此语。

    ③"贴"字当衍,《渑水燕谈录》作"贻",但无"寄"字。

    ④《玉壶清话》、《渑水燕谈录》"说"作"戴"。

    ⑤《玉壶清话》、《渑水燕谈录》"由"作"因"。

    ⑥案:《渑水燕谈录》七、《玉壶清话》四均作杨亿诗。

    九三、范杲献凯旋诗

    太宗收并门,凯旋日,范杲①叩回銮,进诗曰:"千里版图来浙右,一声金鼓下河东。"赐一官。(《总龟》前四)

    案:此则亦见《玉壶清话》卷二、《渑水燕谈录》卷七。

    ----------------

    ①"杲",《总龟》误作"果"。

    九四、何蒙朔野云飞诗

    宋①太宗征辽,师还,途中御制诗,有"銮舆临紫塞,朔野阵②云飞"之句。遂宁令何蒙③进《銮舆临塞赋》,《朔野云飞诗》,召对嘉赏,授赞善大夫。诗有"塞日穿痕断,边鸿④背影飞。缥缈浮⑤黄屋,阴沉护御衣"之句。(《总龟》前四)

    案:此则见《玉壶清话》卷八。

    ----------------

    ①《诗话总龟》误作"唐"。

    ②《玉壶清话》"阵"作"冻"。

    ③"蒙",《总龟》误作"象",据《玉壶清话》改。

    ④《玉壶清话》"鸿"作"云"。

    ⑤《玉壶清话》"浮"作"随"。

    九五、沈韬文思乡诗

    吴越司宾使沈韬文,湖州人,有《游西湖》诗云:"□□□□□□□①,菰米蘋花似故乡。不是不归归未得,好风明月一思量。"武肃悯其思乡,授以湖州刺史。(《总龟》前四、王校《王五代》六、《郑五代》五)

    案:《全五代诗》七十三引此则作《西清诗话》。

    ----------------

    ①首句缺。

    九六、何涓潇湘赋

    何涓,襄阳①人,少为《潇湘赋》,为时所称。潘纬以《古鉴》②诗著名。或曰:"潘纬十年吟《古鉴》,何涓一夜赋《潇湘》。"《零陵总记》载何涓《潇湘赋》云:"镜敛残色,霞披晓光。"亦无全篇。③(《总龟》前四、《乐趣》五)

    案:此则出《摭言》卷十。

    ----------------

    ①《摭言》"襄阳"作"湘南"。

    ②《摭言》及《唐纪》六十三"鉴"作"镜",下同。

    ③《摭言》无"零陵总记"云云数语。

    九七、杨大年陈恕读李义山诗

    杨大年同陈恕读李义山诗,酷爱一绝,云:"珠箔轻明覆①玉墀,披香新殿斗腰肢。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叹曰:"古人措〔辞寓〕②意如此深妙。"各叹服。(《总龟》前四)

    案:《竹庄诗话》十三引此则作《谈苑》。《全闽诗话》二引此则作《诗话总龟》。

    ----------------

    ①《义山集》、《竹庄》"覆"作"拂"。

    ②据杨文公《谈苑》及《唐纪》五十三补。

    九八、和亲诗

    宪宗时,北虏数寇边,大臣〔奏〕①议〔古者〕②和亲,有五利而无千金之费。宪宗曰:"比闻一士人,能为诗,而姓字稍僻。其诗曰:'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举世③尽嫌羸④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姓,⑤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慨,⑥寸心还是报恩人。'"侍臣曰:"此戎昱诗也。京兆〔尹〕⑦李銮欲以女妻之,令改姓,昱辞焉。"宪宗悦,曰:"又记得《咏史诗》云:'汉家青史上⑧,计拙是和亲。社稷归⑨明主,安危托妇人。若⑩能将玉貌,便欲⑾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宪宗笑曰:"魏绛何其懦也。此人如在,可与鼎州,武陵桃源足称其吟咏⑿。"士林荣之。又苏郁有诗云:"关月夜悬青冢鉴,塞云愁薄汉宫罗。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总龟》前四)

    案:此则出《云溪友议》。

    ----------------

    ①《云溪友议》、《全唐诗话》二、《唐纪》二十八有"奏"字。

    ②《云溪友议》、《全唐诗话》、《唐纪》有"古者"二字。

    ③《云溪友议》、《唐纪》"举世"作"世路"。

    ④《云溪友议》、《全唐诗话》、《唐纪》、《全唐诗》"羸"作"良"。

    ⑤《全唐诗话》、《唐纪》、《全唐诗》"姓"均作"性"。

    ⑥《云溪友议》、《全唐诗话》、《全唐诗》"慨"均作"激"。

    ⑦《云溪友议》、《全唐诗话》、《唐纪》有"尹"字。

    ⑧《太平广记》一九八引《云溪友议》"上"作"内"。

    ⑨《云溪友议》、《全唐诗话》、《唐纪》"归"作"因",《全唐诗》作"依"。

    ⑩《云溪友议》、《全唐诗话》、《唐纪》、《全唐诗》"若"均作"定"。

    ⑾《云溪友议》、《全唐诗话》"欲"作"拟"。

    ⑿《云溪友议》作"便与朗州刺史,武陵桃源足称诗人之兴咏"。

    九九、裴庆余咏侍女衣湿诗

    裴庆①余,咸通末佐李北门为淮南幕,尝同游船②,舟师误以舩篙水溅侍女衣,公③变色。庆余请为诗,曰:"满额鹅黄金缕衣,翠翘浮动玉钗垂。从教水溅罗裙④湿,知道⑤巫山行雨归。"公喜,令歌者传之。⑥(《总龟》前四)

    案:此则出《摭言》卷十三。又《说诗乐趣》引此则作《王直方诗话》。

    ----------------

    ①《唐纪》六十"庆"作"虔"。

    ②《摭言》"船"作"江"。

    ③"公"原作"上",据《摭言》改。

    ④《摭言》"裙"作"衣"。

    ⑤《唐纪》"道"作"是"。

    ⑥原注:"唐贤杼情谓李蔚守淮南日,布衣孙处士作。"案孙诗见208条。

    一○○、胡恢上韩魏公诗

    胡恢坐法失官,困于京师,上韩魏公诗曰:"建业江①山千里远,长安风雪一家寒。"得复官。(《总龟》前五)

    案:此则亦见《梦溪笔谈》卷十五。

    ----------------

    ①《梦溪笔谈》"江"作"阑"。

    一○一、南唐烈祖咏灯诗

    南唐烈祖在徐温家,作①《灯诗》云:"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总龟》前五、《郑五代》一、王校《王五代》一)

    案:此则亦见《雅言杂载》及《诗史》。

    ----------------

    ①《五代诗话》"作"作"咏"。

    一○二、杜甫诗胜严维

    梅圣俞爱严维诗,有"柳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善矣;夕阳迟则①系花,而春水慢不系柳也。如杜诗"北②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此了无瑕颣。又曰,"萧条九州③内,人少虎④狼多,人少⑤慎莫投,多信虎所过⑥。饥有易子食,兽犹畏虞罗",如此等句,含蓄深矣,殆不可模仿。(《总龟》前五)

    案:此则出《中山诗话》。

    ----------------

    ①"则"原作"用",据《中山诗话》改。

    ②《少陵集》、《中山诗话》"北"作"深"。

    ③《少陵集》"九州岛"作"四海"。

    ④《少陵集》"虎"作"豺",《中山诗话》"虎狼"作"豺虎"。

    ⑤《少陵集》、《中山诗话》"人少"作"少人"。

    ⑥《中山诗话》作"虎多信所过"。

    一○三、欧江论韩诗

    凡诗以意义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世人见古人语句平易,仿效之而不得其意义,便入鄙野可笑。卢仝有云:"不唧溜钝汉",非其篇前后意义可取,自可掩口矣,宁可效之耶!〕①退之②古诗高卓,至律诗虽可称善,要之未有工者。③〔而好韩之人,句句称述,未可尽谓然也。〕④有云:"老翁真个似童儿,汲井⑤埋盆作小池",此直谐语耳。⑥永叔⑦江邻几评退之⑧"随车翻缟,带逐马散辊杯"为⑨工,而谓"凹中初盖底,凸处遂成堆"为胜,未知真得〔韩〕⑩意否?〔永叔云:"知圣俞者无如修。尝问圣俞平生最好句,圣俞所自负者,皆修所不好;圣俞所卑下者,皆修所称赏。盖知音之难如是!"其评古人诗得无似之乎?〕⑾(《总龟》前五、《鉴衡》一)

    案:此则出《中山诗话》。

    ----------------

    ①以上数语据《鉴衡》及《中山诗话》补。

    ②《鉴衡》"退之"作"韩吏部"。

    ③《鉴衡》作"要自有不工者"。

    ④据《鉴衡》及《中山诗话》补。

    ⑤《昌黎集》、《中山诗话》"井"作"水"。

    ⑥《鉴衡》作"此真谐语以为戏耳"。

    ⑦《鉴衡》"永叔上"有"欧阳"二字。

    ⑧《鉴衡》"评退之"作"论韩雪诗以"。

    ⑨《鉴衡》、《中山诗话》"为"下有"不"字。

    ⑩《鉴衡》、《中山诗话》"得"下有"韩"字。

    ⑾"永叔"云云至此据《鉴衡》及《中山诗话》补。

    一○四、杜韩颠倒句法

    杜子美诗云:"红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此语反①而意奇。②退之诗云:"舞鉴鸾窥沼,行天马度桥。"亦效此理。③(《总龟》前五、《草堂诗话》二、《乐趣》二、《名言》三)

    案:此则出《梦溪笔谈》卷十四。

    ----------------

    ①《名言》"反"作"倒装"。

    ②《梦溪笔谈》"奇"作"全"。

    ③《梦溪笔谈》、《名言》"理"作"体"。

    一○五、韩诗竹影

    退之《城南联句》云:"竹影金鏁碎",乃日光,非竹影也。(《总龟》前五、《乐趣》十一)

    案:此出《梦溪笔谈》卷十四。

    一○六、唐人作富贵诗

    唐人作富贵诗,多纪其奉养服器之盛,乃贫眼所惊耳。如贯休云"刻成筝柱雁相挨",此下里鬻弹者皆有之。章楚老云"十幅红绡①围夜〔玉〕②",十幅红绡为帱③不及四五尺,如何伸足,所谓不曾近富家儿。(《总龟》前五)

    案:此则出《梦溪笔谈》卷十四。

    ----------------

    ①《唐纪》五十六作"十轴轻绡"。

    ②"玉"字原脱,据《唐纪》补。

    ③《梦溪笔谈》"帱"作"帐"。

    一○七、东野诗蹇涩

    李习之诗称东野诗:"食斋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可谓知音矣。今世传郊诗五卷,百余篇,又有《咸池集》三百篇,其语句尤多蹇涩,疑前五卷曾经名士删改也。(《总龟》前五)

    案:此出《中山诗话》。

    ----------------

    ①《中山诗话》"斋"作"荠"。

    一○八、刘梦得论诗

    刘梦得〔对宾友〕①每吟张籍诗云:"靳②酒欲开期好客,朝衣才脱见闲身。"又③王维诗云:"兴阑啼鸟唤,坐久落花多。"尝言乐天苦好余《秋水吟》曰:"东屯沧海阔,南漾洞庭宽";〔又《石头城下作》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④自知不及韦苏州"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⑤又杜少陵《过洞庭》上云:"白蘋愁杀白头人。⑥"鄙夫之言,亦愧杜公。(《总龟》前五、《乐趣》二)

    ----------------

    ①《全唐诗话》三、《唐纪》三十九有此三字。

    ②《唐纪》、《全唐诗话》、《全唐诗》十四"靳"作"药"。

    ③《全唐诗话》、《唐纪》作"对花木则吟"。

    ④《全唐诗话》、《唐纪》无此数语。

    ⑤《乐趣》引至此。

    ⑥案杜诗《过洞庭》无此句,惟《月诗》有"若无青嶂月,愁煞白头人"之句。《全唐诗话》、《唐纪》引均作"尝过洞庭,虽为一篇,思杜员外,落句云'年去年来洞庭上,白蘋愁杀白头人。"然则此为梦得句,当是指不如少陵"愁煞白头人"之句耳。

    一○九、诗用茱萸字

    刘梦得言茱萸〔二字〕①更三诗人道之,而有能否。②杜子美云:"醉③把茱萸子细看。"王右丞云:"遍插茱萸少一人。"朱仿④云:"学他年少插茱萸。"子美⑤为优。⑥(《总龟》前五)

    案:刘凤诰《杜工部诗话》引此则谓出《刘禹锡嘉话》,但不见今传各本《嘉话录》中,不知其所据。洪业先生告余:"刘氏殆传录钱谦益之杜集诸家诗话耳。钱所录附《钱注杜诗》卷首。"则咎在钱氏不在刘氏矣。或钱氏犹及见当时足本欤?《修辞鉴衡》卷一引《蒲氏漫斋录》亦有此则。又洪迈《容斋随笔》卷四诗中用茱萸字条,更举唐人七言用此者十余家。

    ----------------

    ①《蒲氏漫斋录》、《杜工部诗话》有"二字"。

    ②《漫斋录》作"互有工拙",《杜工部诗话》作"经三诗人皆已道亦有能否焉"。

    ③《漫斋录》、《杜工部诗话》"醉"作"更"。

    ④《唐纪》二十六、《漫斋录》、《全唐诗》十一"仿"作"放"。

    ⑤《漫斋录》"子美"作"杜句"。

    ⑥《杜工部诗话》作"杜公为最优也"。《漫斋录》此句后有"逮东坡有酒阑何必看茱萸之句,则又高出工部一筹"诸语。

    一一○、僻字须有来处

    刘梦得云:"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宋①考功云:'马上逢寒食,春来不见饧'。尝疑之。吾重阳欲押一糕字,思索《六经》无糕字,遂不敢为之。尝讶老杜诗有'巨颡拆老拳',无出处,及读《石勒传》云:'卿既遭孤老拳,孤亦遭卿毒手'。岂虚言哉?"(《总龟》前五、《全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