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今诗话 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杜诗愈疾

    杜少陵因见病疟者,谓之曰:"诵吾诗可疗。"病者曰:"何?"杜曰:"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之句,疟犹是也。又曰:"诵吾'手提髑髅血模糊。'"①其人如其言,诵之,果愈。〔言感鬼神亦不妄。〕②(《总龟》前四十六、《类说》本)

    案:《西清诗话》所引《树萱录》亦有此说,语句少异。葛立方《韵语阳秋》引子美诗中"患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攻战"及"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诸句,谓子美亦尝病疟,是杜诗愈疾说之妄固不待辨矣。

    ----------------

    ①案此杜甫《戏作花卿歌》中句,应作"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韵语阳秋》十七引《古今诗话》,亦如此。此文当脱误。

    ②《类说》无末一句。又以上诸语,《类说》本亦较删简。

    二、诗泣鬼神

    李太白初自蜀到京师,贺知章闻其名,见之,请为文,出《蜀道难》示之。知章曰:"公非人间人,岂太白星精邪?"于是解金貂换酒醉而归。及见《乌夜啼》曰:"此诗可以泣鬼神。"其词曰:"姑苏台上乌飞①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②山欲衔半边日。金壶丁丁③漏水多,起看秋月坠④江波,东方渐明⑤奈乐⑥何。"又曰:"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横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向人问故夫,⑦欲说辽西⑧泪如雨。"(《类说》本、《总龟》前四、《竹庄》五、《乐趣》七、《施注苏诗》二十引此作《古诗话》、《诗林》一引此作《古今词话》)

    案:此则出孟棨《本事诗》。《类说》及《施注苏诗》所引仅贺知章见李白《乌栖曲》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二语。

    ----------------

    ①《太白集》、《本事诗》、《竹庄诗话》"飞"作"栖"。

    ②《本事诗》"青"作"西"。

    ③《诗林》"金壶丁丁"作"银水金壶"。

    ④《诗林》"坠"作"莹"。

    ⑤《本事诗》、《诗林》"明"作"高"。

    ⑥《诗林》"乐"作"尔"。

    ⑦《诗林》"向人问故夫"作"怅然忆远人"。

    ⑧《诗林》"欲说辽西"作"独宿孤房"。

    三、明皇题诗

    薛令之,闽之长溪人,尝为右庶子,时开元东宫官僚清冷,令之作诗,题于壁曰:"朝日①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②宽。无以③谋朝夕,何由保④岁寒〕!⑤"明皇⑥行东宫见之,题于其傍曰:〔"啄木觜距⑦长,凤凰毛羽⑧短〕。⑨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令之〕⑩遂谢病归。(《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九)

    案:吴曾《能改斋漫录》四《闽人登第不自林藻》条亦引此事,谓出《唐摭言》,在今《雅雨》本《摭言》卷八中。又《太平广记》四九四卷载此事,谓出《闽川名士传》。

    ------------------

    ①何乔远《闽书》引作"明月"。

    ②《太平广记》"箸易"作"箸多"。

    ③《玉平广记》、《闽书》"无以"作"只可"。

    ④《太平广记》"保"作"废"。

    ⑤《类说》本无饭涩云云四句,据《总龟》增。

    ⑥《类说》"明皇"作"上"。

    ⑦《唐诗纪事》二十"觜距"作"口觜"。

    ⑧《摭言》及《唐纪》"毛羽"作"羽毛"。

    ⑨《类说》无此二句,据《总龟》增。

    ⑩《总龟》无"令之"二字。

    四、王贞白诗

    王贞白《寄郑谷诗》曰:"火鼠重烧①布,冰蚕独茧②丝,直须天上手,裁作领巾披。"(《类说》本)

    案:此则出《摭言》卷十二。

    ----------------

    ①《唐纪》六十七"烧"作"牧"。

    ②《摭言》、《唐纪》"独茧"作"乍吐"。

    五、无声诗

    〔白乐天以诗名,与元微之同时,号元白。诗词多比图画,如重屏图,自唐迄今传焉,乃乐天《醉①眠诗》也。诗曰:"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老爱寻思睡,②慵便取次眠。妻教卸乌帽,婢与③展青毡。便是屏风檬,何劳画古贤。"且诗之所以能尽人情物态者,非笔端有口未易到也〕④。诗家以画为无声诗,⑤〔诚哉是言〕。⑥(《类说》本、《总龟》前二十、《施注苏诗》十一)

    案:此事亦见《研北杂志》。

    ----------------

    ①《研北杂志》"醉"作"偶"。

    ②《研北杂志》"睡"作"事"。

    ③《研北杂志》"与"作"为"。

    ④《类说》及《施注苏诗》无以上诸语,据《总龟》增。

    ⑤《施注苏诗》"家"作"人",又此句后更有"诗为有声画"五字。

    ⑥《类说》、《施注苏诗》均无此四字,据《总龟》增。

    六、春日得春衣

    柳公权从驾,①文宗谓②曰:"有一喜事,边〔上赐〕③衣久不〔及〕④时,今年二月已给,公可贺我以诗。"公权进诗曰:"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⑤日得春衣。"(《类说》本、《总龟》前十七)

    ----------------

    ①《总龟》"驾"字作"事未央宫"四字。

    ②《类说》此三字作上。

    ③《类说》无此二字。

    ④《类说》、《唐纪》四十有"及"字。

    ⑤《唐纪》"春"作"今"。

    七、探骊获珠

    元稹、刘禹锡、韦楚客,同会乐天舍,各赋《金陵怀古》。刘诗先成。白曰:"四人探骊,子先获珠,所余麟角,何用!"三公乃遂罢作。(《类说》本)

    案:此出《鉴诫录》卷七。惟《鉴诫录》所引刘诗乃《西塞山怀古》,非《金陵怀古》,当有误。

    八、诗 瓢

    〔唐末蜀州有唐求,①放旷疏逸,方外人也。吟诗有所得,即将〕②藁捻为丸,投大瓢中。后卧病,投瓢于江,曰:"兹瓢③苟不沉没,得之者方知吾苦心耳。"瓢至新渠江,④有识者曰:"此唐山人诗瓢也。"接得十才二三。《题郑处士隐居》曰:〔"不信⑤最清旷,及来愁已空〕。⑥数点石泉⑦雨,一溪霜叶风。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酌尽一杯酒,⑧老⑨夫颜亦红。"〕⑩《赠〔行〕⑾如上人》云:"不知名利苦,念佛老岷峨。⑿补衲云千片,焚香篆一窠。恋山人事少,怜客道心多。日日斋钟罢,⒀高悬泸水罗。"《题青城山范贤观》:"数里缘山不厌难,为寻真诀问黄冠。苔铺翠点仙⒁桥滑,松湿⒂香梢古道寒。画旁绿畦薅⒃嫩玉,夜开红灶捻新丹。孤钟⒄已断泉声在,风动瑶花月满坛。"(《类说》本、《总龟》前四十四、《竹庄》二十一、《乐趣》十七)

    案:此则亦见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三。又《茅亭客话》更有《赠僧诗》一首。

    ----------------

    ①《唐纪》五十作"球"。

    ②《类说》无以上诸语,仅作"唐求喜吟咏"五字。

    ③《玉屑》、《竹庄》"瓢"作"文"。

    ④《类说》"渠江"作"桥"。

    ⑤《茅亭客话》"不信"作"闻说"。

    ⑥《类说》无此二句,据《总龟》增。

    ⑦《唐纪》"石泉"作"泉石"。

    ⑧《唐纪》、《茅亭客话》"酒"作"樽"。

    ⑨《茅亭客话》"老"作"病"。

    ⑩《玉屑》二又二十均引至此。又《类说》无此二句。

    ⑾《唐纪》、《茅亭客话》有"行"字。

    ⑿《茅亭客话》"峨"作"陁"。

    ⒀《茅亭客话》"罢"作"后"。

    ⒁《唐纪》"仙"作"山"。

    ⒂《唐纪》、《竹庄》"湿"作"织"。

    ⒃《竹庄》、《茅亭客话》"薅"作"锄"。

    ⒄《竹庄》、《茅亭客话》"孤钟"作"钟声"。

    九、恋镜湖春色

    元稹廉问浙东,喜官妓刘采春。稹尝有诗①云:"因循归未得,②不是恋鲈鱼。"人③注之曰:"恋镜湖春春色耳"。谓刘采春也。(《类说》本)

    ----------------

    ①《总龟》作《题东武亭诗》。

    ②《总龟》录全诗,此句前有"役役闲人事,纷纷碎簿书,功夫两衙尽,留滞七年余,病痛梅天发,亲情海岸疏"诸语。

    ③《总龟》作"卢简夫侍御"。

    一○、郑鹧鸪梅河豚

    〔梅圣俞《河豚诗》曰:"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于此时,贵不数鱼虾。"刘原①甫戏曰:〕②"郑都官有《鹧鸪诗》,谓之郑鹧鸪。〔圣俞有《河豚诗》,当呼有③梅河豚也。"〕④(《类说》本、《总龟》前三十九)

    ----------------

    ①"原"原作"厚",疑误。

    ②《类说》无以上诸语,据《总龟》补。

    ③"有"当作"为"。

    ④《类说》无此二语。

    一一、瑞锦窠

    礼部郎中掌省中文翰,谓之瑞〔锦〕①窠。

    案:此语亦见《春明退朝录》。

    ----------------

    ①原脱"锦"字。

    一二、淮西碑帽子

    刘梦得曰:"柳八驳①韩一②八《平淮西碑》云:'左飡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之云'仰父抚③子。'"柳云:"韩《碑》兼有帽子,使我为之,便说用兵伐叛矣。"刘曰:"韩《碑》刘④《雅》,予为诗⑤云:'城中⑥早⑦鸡喔喔鸣,城头鼓角声⑧和平',美李愬入蔡贼无觉者者。落句云:'始知⑨元和十二载,四海重见升平时',⑩言十二载,以见平淮西之年。"(《总龟》前五、《类说》本)

    案:此则见《唐语林》二。《类说》本原文云:"柳子厚谓韩退之《平淮西碑》犹有帽子,仆若为之,便说用兵伐叛事。"又云:"'左飡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之'仰父俯子'。"

    ----------------

    ①《总龟》"驳"误作"骏"。

    ②《唐纪》"一"作"十"。

    ③《类说》、《全唐诗》十三"抚"作"俯"。

    ④案"刘"当作"柳"。

    ⑤《唐纪》"予为诗云"作"余诗有云"。

    ⑥《刘宾客集》"城中"作"汝南"。

    ⑦《唐纪》"早"作"晨"。

    ⑧《刘宾客集》"声"作"音"。

    ⑨《唐纪》"知"作"于",《集》"始知"作"忽惊"。

    ⑩《集》及《唐纪》作"重见天宝承平时"。

    一三、捉语意合处

    元和中,长安有沙门善病人文章,①尤能捉人语意相合。张籍喜之。②一日③得句曰:"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谓似应不与前辈合也。④僧曰:"此有人道来。"籍曰:"何人?"僧曰:"见他桃李树,⑤忆着⑥后园枝。"⑦籍大笑。(《总龟》前六、《类说》本)

    案:此则出《摭言》卷十三。又《乐趣》二引此则作《珊瑚诗话》。

    ----------------

    ①《类说》作"唐诗僧善论诗"。

    ②《摭言》作"颇恚之"。

    ③《总龟》"一日"作"或",据《类说》改。《摭言》作"因",因上有"冥搜愈切"四字。

    ④《类说》作"自谓古人未道"。

    ⑤《太平广记》一九八引《摭言》"树"作"发"。

    ⑥《类说》、《摭言》"忆着"均作"思忆"。

    ⑦《摭言》"枝"作"春"。

    一四、乐天之宫

    有商客过海值①风,〔俄抵一所,门宇耸秀,珍器烂然,〕②云是乐天之宫。③乐天闻之,作二绝云:"近有人从海上回,海山深处见④楼台。中有仙龛藏⑤一室,皆言⑥此待乐天来。"又云:"吾学空门不⑦学仙,恐君此语⑧是虚传。海山不是吾归⑨处,归则须⑩归兜率天。"(《类说》本、《总龟》前四十五、《乐趣》十七)

    案:此则见《太平广记》四十八引《逸史》。

    ----------------

    ①《总龟》"值"作"遇"。

    ②《类说》此数句作"抵一阙"三字。

    ③《总龟》"宫"作"居"。

    ④《总龟》"见"作"是"。

    ⑤《总龟》"藏"作"开",《香山集》作"虚"。

    ⑥《香山集》"皆言'作"多传"。

    ⑦《香山集》"不"作"非"。

    ⑧《香山集》"语"作"说"。

    ⑨《总龟》"归"作"居"。

    ⑩《总龟》"须"作"惟",《太平广记》、《香山集》"则惟"作"即应"。

    一五、诗中虎

    咏牡丹诗甚多。罗邺云:"落尽春红始见①花,幄笼轻日护香②霞;③买栽池馆恐无地,看到子孙能几家?"人皆谓之诗中虎。④(《类说》本、《总龟》前六、《竹庄》十三、《乐趣》十)

    ----------------

    ①《竹庄》"见"作"著"。

    ②《乐趣》"香"作"幽"。

    ③案《全唐诗话》五、《竹庄》十三、《唐纪》六十八、《全唐诗》二十四此句均作"花时比屋事豪奢",幄笼句为此诗第六句。

    ④《总龟》作"此诗中之虎也"。

    一六、宋之问口过

    宋之问,天后朝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明河篇》以见其意,云:"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临邛卖卜人。"天后曰:"吾非〔不〕①知其才调,但以其有口过耳。"之问有齿疾,口臭故也。《本事诗》已载。(《类说》本)

    案:此则出《本事诗》。《类说》本此条与上条合,疑当为另一条。

    ----------------

    ①"不"字据《本事诗》补。

    一七、迷 楼

    ①浙人项升进新宫图,〔隋炀帝〕②览之大悦。令扬州依图营建,③经岁而成,帑库为之一空。幸之,喜谓左右曰:"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楼。"④〔每一幸即经月,宫女无数,后宫多不得进。有侯夫人者,有美色,忽自缢于栋下。臂悬锦囊,左右取进,有《自感诗》三首。其一曰:"庭绝玉辇进,芳草渐成窠。隐隐闻箫鼓,君恩何处多?"其二曰:"欲泣不成泪,悲来翻强歌。庭花方烂熳,无计奈春何!"其三曰:"春阴正无际,独步意如何?不及闲花草,翻承雨露多。"又云:"妆成多自恨,⑤梦好却成悲。不及杨花意,春来到处飞。"又《遣意》云:"秘洞扃仙卉,雕房⑥锁玉人。毛君真可戮,不肯写昭君。"炀帝见诗,反复伤感,视其尸已死,颜色尚尔,厚礼葬之。〕(《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五)

    案:此则出《迷楼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