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纳兰词卷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作者于康熙十六年九月扈驾巡边,二十二年九月扈驾赴五台山,时间都比较短,此词题云“塞上得家报”,可能离家日子较长,姑系于二十一年八月至十二月赴梭龙侦察时。

    又 卢龙大树

    雨打风吹都似此,将军一去谁怜。画图曾记绿阴圆。旧时遗镞地,今日种瓜田。

    系马南枝犹在否?萧萧欲下长川。九秋黄叶五更烟。止应摇落尽,不必问当年。

    ◎此词有“九秋黄叶”之语,当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八月至十二月赴梭龙侦察时。

    ◎东汉冯异协助光武帝刘秀争天下,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坐大树下,军中号为大树将军。(见《后汉书·冯异传》)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北周庾信《哀江南赋》)

    ◎“旧时”句,卢龙明朝称永平府。为连接山海关和京师的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明末,皇太极因屡攻宁城不克,就是从这一带的隘口突袭得手,从而兵临北京城下的。

    又 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余最爱其《临江仙·寒柳》云:“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容若词亦以此篇为压卷。(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缠绵沉着,似此真可伯仲小山,颉颃永叔。(清陈廷焯《词则·大雅集》)

    又

    带得些儿前夜雪,冻云一树垂垂。东风回首不胜悲。叶干丝未尽,未死只颦眉。

    可忆红泥亭子外,纤腰舞困因谁?如今寂寞待人归。明年依旧绿,知否系斑骓?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唐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又 孤雁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明高启《孤雁》)

    ◎只影随惊雁,单栖锁画笼。(唐杜牧《寄远》)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奈钟情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荀奉倩(粲)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世说新语·惑溺》)

    ◎春丛定是双栖夜,饮罢莫持红烛行。(唐李商隐《偶题二首》之二)

    ◎“春丛”句谓希望自己死后能与妻子一系化为蝴蝶,在花丛中双宿双飞。

    又

    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

    惆怅玉颜成间阻,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

    ◎有底风光留不住,烟波万顷春江橹。(宋辛弃疾《蝶恋花》)

    ◎春风如客,可是繁华主?(宋杜旟《蓦山溪》)

    ◎柳枝,洛中里娘也。……余从昆让山,比柳枝居为近。他日春曾阴,让山下马柳枝南柳下,咏余《燕台》诗,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让山谓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断长带,结让山为赠叔乞诗。(唐李商隐《柳枝五首序》)

    ◆此词可能作于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参阅下阕注。

    又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宋秦观《满庭芳》)

    ◆此词可能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去梭龙时。作者于当年三月曾扈驾东出山海关至盛京,这次奉命往觇梭龙,仍走去山海关之老路,故曰“又到绿杨曾折处”也。参见前《长相思》词注。

    又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

    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兰成:北周诗人庾信小字。此处借以自指。)

    ◆势纵语咽,凄淡无聊,延巳、六一而后,仅见湘真。(清谭献《箧中词》)

    又 夏夜

    露下庭柯蝉响歇。纱碧如烟,烟里玲珑月。并着香肩无可说,樱桃暗吐丁香结。

    笑卷轻衫鱼子缬。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瘦断玉腰沾粉叶,人生那不相思绝。

    又 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数。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幽怨从前何处诉。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词中有“牧马频来去”、“西风”及“青冢黄昏路”之语,青冢离龙泉关较近,因此可能作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驾至五台山、龙泉关时。

    又

    尽日惊风吹木叶。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去去丁零愁不绝,那堪客里还伤别。

    若道客愁容易辍。除是朱颜,不共春销歇。一纸寄书和泪折,红闺此夜团栾月。

    ◆据《瑶华集》题,此词当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十月十五日赴梭龙侦察时。

    ◎丁零:古民族名。汉代丁零主要分布于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这里代指梭龙。

    又

    准拟春来消寂寞。愁雨愁风,翻把春担搁。不为伤春情绪恶,为怜镜里颜非昨。

    毕竟春光谁领略。九陌缁尘,抵死遮云壑。若得寻春终遂约,不成长负东君诺。

    ◎春梦草茸茸,愁雨愁风。(宋张榘《浪淘沙》)

    唐多令 雨夜

    丝雨织红茵,苔阶压绣纹。是年年肠断黄昏。到眼芳菲都惹恨,那更说,塞垣春。

    萧飒不堪闻,残妆拥夜分。为梨花深掩重门。梦向金微山下去,才识路,又移军。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唐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又

    金液镇心惊,烟丝似不胜。沁鲛绡湘竹无声。不为香桃怜瘦骨,怕容易,减红情。

    将息报飞琼,蛮笺署小名。鉴凄凉片月三星。待寄芙蓉心上露,且道是,解朝酲。

    ◎昔秦少游赠营妓陶心儿《南歌子》,末云“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盖暗藏心字。东坡见之,笑曰:“此恐被他姬厮赖耳。”(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

    ◎“将息”三句谓给心上女子寄去一信,信上署了她的小名,要她明白自己一片凄凉的心意。

    又 塞外重九

    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鬓稠。是重阳何处堪愁?记得当年惆怅事,正风雨,下南楼。

    断梦几能留,香魂一哭休。怪凉蟾空满衾裯。霜落乌啼浑不睡,偏想出,旧风流。

    ◎艳笑双飞断,香魂一哭休。(唐温庭筠《过华清宫二十二韵》)

    ◆重九,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此词有“断梦几能留,香魂一哭休”之语,可能作于妻子卢氏死后不久,姑系于康熙十六年九月扈驾巡边至喜峰口时。

    踏莎美人 清明

    拾翠归迟,踏青期近,香笺小叠邻姬讯。樱桃花谢已清明,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青春恨。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说个侬憔悴可怜生。

    ◆按此调为顾梁汾自度曲。

    苏幕遮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又 咏浴

    鬓云松,红玉莹。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半晌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

    露华清,人语静。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奈星前冷。

    ◎如削肌肤红玉莹。(宋柳永《红窗听》)

    ◎昭仪夜入浴兰室,肤体光发占灯烛,帝从帏中窃望之。侍儿白昭仪。昭仪揽巾撤烛。他日,帝约赐侍儿金,使无得言。私婢不豫约,中出闱,值帝,即白昭仪。昭仪遽隐避。自是帝窥昭仪浴,多袖金,逢侍儿辄赐之。(汉伶玄《飞燕外传》)

    淡黄柳 咏柳

    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絮已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尽飘零、游冶章台客。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三辅旧事》)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唐李商隐《柳》)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唐韩翃《章台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青玉案 辛酉人日

    东风七日蚕芽软。一缕休教剪。梦隔湘烟征雁远。那堪又是,鬓丝吹绿,小胜宜春颤。

    绣屏浑不遮愁断,忽忽年华空冷暖。玉骨几随花骨换。三春醉里,三秋别后,寂寞钗头燕。

    ◆辛酉即康熙二十年。

    ◎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缕金箔为人,以帖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帖“宜春”之字。(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一枝绛蜡香梅软,宜春小胜玲珑剪。(宋李元卓《菩萨蛮》)

    又 宿乌龙江

    东风卷地飘榆荚,才过了,连天雪。料得香闺香正彻。那知此夜,乌龙江上,独对初三月。

    多情不是偏多别,别离只为多情设。蝶梦百花花梦蝶。几时相见,西窗剪烛,细把而今说。

    ◆乌龙江即黑龙江。清吴桭臣《宁古塔纪略》:“爱荤(按即瑷珲)木城四周皆山,城临乌龙江,有将军镇驻,与老枪(老羌)连界,近索龙(梭龙),出人参貂皮。”此词描写的是春天景象。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三月曾扈驾到盛京。也许其时康熙帝已有侦察梭龙的打算,故事先派性德到黑龙江一带去了解情况。姑作此猜测。

    月上海棠 中元塞外

    原头野火烧残碣,叹英魂才魄暗消歇。终古江山,问东风几番凉热。惊心事,又到中元时节。

    凄凉况是愁中别,枉沉吟千里共明月。露冷鸳鸯,最难忘满池荷叶。青鸾杳,碧天云海音绝。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道观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斋,以超渡亡魂。作者于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及二十三年五月都跟随康熙帝去古北口避暑,但二十二年的一次在中元节前回京,二十三年的一次在七月下旬回京,故本词系于二十三年七月。参见前《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注。

    又 瓶梅

    重檐淡月浑如水,浸寒香一片小窗里。双鱼冻合,似曾伴个人无寐。横眸处,索笑而今已矣。

    与谁更拥灯前髻,乍横斜疏影疑飞坠。铜瓶小注,休教近麝炉烟气。酬伊也,几点夜深清泪。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唐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二首》之一)

    ◆此首亦为悼亡之作,可能作于康熙十七年早春。

    一丛花 咏并蒂莲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菰米漂残,沉云乍黑,同梦寄潇湘。

    ◎荷花香里藕丝风。(宋洪咨夔《朝中措》)

    ◎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宋辛弃疾《卜算子·荷花》)

    ◎桃叶、桃根:姐妹两人均为晋王献之侍妾。

    金人捧露盘 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

    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此时画阁垂杨岸,睡起梳头。

    旧游踪,招提路,重到处,满离忧。想芙蓉湖上悠悠。红衣狼藉,卧看少妾荡兰舟。午风吹断江南梦,梦里菱讴。

    ◆净业寺在北京市区西北部,其南为积水潭,亦称净业湖,多植莲花。荪友即严绳孙。作者与严相识在康熙十二年春(据严绳孙《进士纳兰君哀词》:“始余以文字交于容若时,容若方举礼部为应时之文。”)十五年初夏严第一次南归(见前《浣溪沙·寄严荪友》注)。则此词当作于康熙十五或十六年夏。

    洞仙歌 咏黄葵

    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问取旁人入时否。为孤情淡韵,判不宜春,矜标格、开向晚秋时候。

    无端轻薄雨,滴损檀心,小叠宫罗镇长皱。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便零落蜂黄也休嫌,且对倚斜阳,胜偎红袖。

    ◎秋花最是黄葵好,天然嫩态迎秋早。染得道家衣,淡妆梳洗时。(宋晏殊《菩萨蛮》)

    ◎檀心自成晕,翠叶森有芒。(宋苏轼《黄葵》)

    剪湘云 送友

    险韵慵拈,新声醉倚。尽历遍情场,懊恼曾记。不道当时肠断事,还较而今得意。向西风约略数年华,旧心情灰矣。

    正是冷雨秋槐,鬓丝憔悴,又领略愁中送客滋味。密约重逢知甚日,看取青衫和泪。梦天涯绕遍尽由人,只樽前迢递。

    ◆按此调为顾梁汾自度曲。

    ◎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五代顾夐《虞美人》)

    东风齐着力

    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欲谱频年离恨,言已尽、恨未曾消。凭谁把、一天愁绪,按出琼箫。

    往事水迢迢。窗前月,几番空照魂销。旧欢新梦,雁齿小红桥。最是烧灯时候,宜春髻、酒暖蒲萄。凄凉煞、五枝青玉,风雨飘飘。

    ◎鸭头新绿水,雁齿小红桥。(唐白居易《新春江次》)

    满江红 茅屋新成却赋

    问我何心,却构此、三楹茅屋。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

    尘土梦,蕉中鹿。翻覆手,看棋局。且耽闲殢酒,消他薄福。雪后谁遮檐角翠,雨馀好种墙阴绿。有些些欲说向寒宵,西窗烛。

    ◎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列子·周穆王》)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唐杜甫《贫交行》)

    ◎闻道长安似奕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唐杜甫《秋兴八首》之四)

    ◎“尘土”四句谓人生不过一场春梦,而世事翻覆多变,犹如下棋一般。

    ◆作者另有《寄梁汾并葺茅屋以招之》诗,诗中有“三年此离别,作客滞何方。……聚首羡麋鹿,为君构草堂”之句。梁汾离京在康熙十七年初,则构草堂当在十九年末或二十年初。

    又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况夜乌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消不尽,悲歌意;匀不尽,相思泪。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悲哉,秋之为气也。(战国宋玉《九辩》)

    ◆代:山西;燕,河北。此词有“悲哉秋气”之语,当作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驾去山西五台山时。

    又

    为问封姨,何事却、排空卷地。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叶尽归鸦栖未得,带垂惊燕飘还起。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搅一霎,灯前睡;听半晌,心如醉。倩碧纱遮断,画屏深翠。只影凄清残烛下,离魂缥缈秋空里。总随他泊粉与飘香,真无谓。

    ◎封姨:传说中的风神。唐郑还古《博异记》记崔玄微春夜遇诸女共饮,席间有封家十八姨。诸女为花之精,封家十八姨为风神。

    满庭芳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庄子·则阳》。后称因小事而引起的争端为蛮触之争。)

    ◎《大清一统志·吉林》一:“混同江,在吉林城东,今名松花江。源出长白山,北流会嫩江、黑龙江等江入海,即古粟末水也。”按满族在明代分为三大部族: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纳兰氏属于海西女真的叶赫部。各部族之间经常互相残杀。后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剪平各部族,作者的高祖金台什战败,自焚而死。叶赫部世居混同江畔,因此这首词不是一般的怀古;还包含着对自己的祖先在部族战争中被残杀的隐痛。参考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又 题元人芦洲聚雁图

    似有猿啼,更无渔唱,依稀落尽丹枫。湿云影里,点点宿宾鸿。占断沙洲寂寞,寒潮上、一抹烟笼。全不似、半江瑟瑟,相映半江红。

    楚天秋欲尽,荻花吹处,竟日冥蒙。近黄陵祠庙,莫采芙蓉。我欲行吟去也,应难问、骚客遗踪。湘灵杳、一樽遥酹,还欲认青峰。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楚辞·渔父》)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楚辞·远游》)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唐钱起《湘灵鼓瑟》)

    ◎“湘灵”二句谓湘水之神杳不可见,只能以杯酒遥祭。忽然想起钱起的《湘灵鼓瑟》诗来,所以又向画上认看。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