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诗三百首卷八五言绝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韵译】: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评析】: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韵译】: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评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韵译】: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评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韵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

    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

    《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解】:

    1、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韵译】: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

    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

    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评析】: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语言虽浅白,含意却颇为深远。

    =============================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解】: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韵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评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评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解】:

    1、春晓:春天的旱晨。

    【韵译】: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评析】:

    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注解】:

    1、深坐句:写失望时的表情。颦蛾眉:皱眉。

    【韵译】:

    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

    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

    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评析】:

    这是写弃妇怨情的诗。若说它有所寄托,亦无不可。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人幽怨的情态。着重于“怨”字落笔。“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至于怨谁?恨谁?作者铺下了无限的空地,解诗人可以自解。

    =============================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韵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评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解】:

    1、杳杳:深远貌。

    2、荷:负。

    【韵译】: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

    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

    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评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