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今滑稽联话十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金陵琐事》云:顾东桥巡抚湖广时,衙斋菊开,邀数门生赏之。一狂生拣花之好者摘两三枝,戴于头上。东桥不悦,因出对曰:“赏菊客来,两手擘残彭泽景。”张太岳对云:“卖花人过,一肩挑尽洛阳春。”东桥曰:“此语已佳,不必更对矣。”遂酌酒尽欢而罢。

    《稗史类编》云:长乐马状元铎,少时梦一人语之曰:“雨打无声鼓子花。”不省所谓。后与同郡林志同举进士,志乡会皆第一,殿试时忽梦马踏其首,以是怏怏,争于上前。上曰:“朕有一对,对佳者状元也。”曰:“风吹不动铃儿草。”马即对以梦语,而志思竭不能对,铎于是得状元。

    祝枝山《猥谈》载:梁文康公储髫龄时,随父浴于小沼中,父出对曰:“晚浴池塘,涌动一天星斗。”公对曰:“早登台阁,挽回三代乾坤。”

    《晓山堂外纪》云:徐晞既贵,传乘归,守令率诸生郊迎。诸生以其不由科甲出身,玩忽不成礼节,守令因出对云:“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诸生思久不能对,晞代答云:“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诸生惊服,遂相率请罪。

    又载陆浚明一对云:“棗棘为薪,截断劈开成四束;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双间。”构思固巧,而笔画间遂不免稍有假借矣。

    黄印《梁溪识小录》云:莫天佑绰号老虎,守无锡时,残忍嗜杀,每出入,人皆走匿。有稚子沈龙者,负笈趋塾,误冲节幢,为所执。天佑曰:“汝为学生,能对乎?”曰:“能。”天佑曰:“有人称我为:‘至勇至刚,能文能武,无上将军’者,汝能对则赏,不能对,断汝头。”龙略不畏惧,整容对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音菩萨。”天佑喜,赏银一锭,为之止杀者累月。

    又云:明嘉靖间,一内珰衔命入浙,与司北关南户曹、司南关北工曹,及工部郎中某君等饮宴。珰欲侮缙绅,乘酒酣为对云:“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面八方商商贾贾,辛苦东西。”此珰故卑微,曾司内阊,工部君所素识者,因答云:“我须相报,但勿嗔乃可。”遂云:“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珰怒愤攘臂,至欲自戕,二司力劝乃止。

    《野获编》云:贾宪使实斋以名儒里居,一日雪后披貂裘立门前,有一邻舍少年号倪麻子者,颇少慧,好侮人。贾见其着屐弄雪,呼前曰:“我有一对,汝能属句否?”因曰:“钉鞋踏地泥麻子。”倪曰:“对则能之,但不敢耳。”贾曰:“吾不汝罪。”倪乃对曰:“皮袄披身假畜生。”贾面赤,咄嗟诟詈而入。

    又一则云:楚中耿天台定向,为南直提学御史。初莅任,即遣牌往松江山欲观海。时徐文贞少湖为首相,耿其讲学至交,实借此往拜其先祠也。云间士子为之语曰:“名虽观海,实则望湖,耿学使初无定向。”久而未有对者。适河南刘自强为应天尹,以户曹隶不逮,奋拳殴之。刘多力,至折隶齿几死。乃得对曰:“京卿攘臂,衙役折齿,刘府尹果能自强。”同时松江有郡丞潘大泉,名仲骖,以名翰林谪外,傲睨侮人;华亭尹倪先荐者,谦和下士,松江士人又为之对曰:“松江同知恣肆,合得重参;华亭知县清廉,允宜先荐。”各取姓名同音也。

    《文行集》云:郑洛书,莆田人,正德丁丑进士,为上海知县。同时永丰聂豹为华亭知县,并有政声。一日同坐察院门,适人来报上海秋试脱科。聂笑曰:“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洛书。”郑应声曰:“华亭百姓遭灾,皆因孽报聂豹。”

    陈眉公《见闻录》云:西涯李公善谑,居政府时,庶士进见,公曰:“今日诸君试属一对,句曰:‘庭前花始放。’”众哂其易,各漫应之。公曰:“总不如对‘阁下李先生’也。”众一笑而散。

    长洲韩慕庐先生菼为秀才时,曾落四等。后登会状,故其家有“四等秀才;一甲进士”门联。当未第时,尝授读蒙馆,而馆主人识丁不多,复强作解事,往往干与馆政,将经书句读点破。韩偶与争,即谓“汝是四等秀才,能得甚事”?韩亦忍受而已。一日,生徒读《曲礼》“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毋”字误读作“母”字。有吴中名下士适过门,闻而窃笑,不知是主人所授,非先生意也。遂高声作七字讥之曰:“曲礼一篇无母狗。”令作对语。韩应声曰:“春秋三传有公羊。”其人大服,询姓名而去。或云吴士即健庵先生也。

    相传钱虞山有一杖随身,自制铭刻其上云:“用之则行,含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及入清朝,此杖失去已久,一日忽得之,已有人续铭其旁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钱为之惘然。

    对句有以文字分合见巧者。某书载陈元孝与梁药亭诸公夜饮唱酬,以“夕夕多良会”对“人人从夜游”。又某公为巡河道,即景云“少水沙即露”对“是土堤方成”。又:“此木成柴山山出;因火为烟夕夕多。”“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人从门内闪;公向水边古今滑稽联话(范笵) <wbr>[11]。”

    某君徘徊溪畔,得一对云:“独立小桥,人影不随流水去。”久无对句。一友闻之,欣然曰:“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古人对句,有用口头常语而对仗极工稳者,如:“兔走乌飞,地下相逢评月旦;雁来燕去,途中偶遇说春秋。”又:“杨柳花飞,平地上滚将春去;梧桐叶落,半空中撇下秋来。”

    乾隆某年,工部署被火,金尚书简奉命督修。一朝士出对曰:“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久无能对者。适有新选中书科中书某君,状貌魁梧,自负为南人北相。纪文达闻之,冁然曰:“‘南人北相,中书科甚么东西’,可借伊属对矣。”

    又,河间某道士娶妻,有作贺联者,先得出句云:“太极两仪生四象。”下句不属。时纪晓岚尚幼,从旁诵苏句足之曰:“春宵一刻值千金。”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