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趙公西候新亭頌[1] 并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惟十有四載[2],皇帝以歲之驕陽,秋五不稔,乃慎擇明牧,恤南方凋枯[3]。伊四月孟夏,自淮陰遷我天水趙公作藩于宛陵,祗明命也[4]。

    【注釋】

    [1]題下原無“并序”二字,據他本補。趙公,即宣城郡太守趙悦。李白另有《贈趙太守悦》詩及《為趙宣城與楊右相書》,與本文同為天寶十四載(七五五)所作。西候新亭,亭名。趙悦所建,原址在今安徽宣城市西。

    [2]“惟十”句:惟,句首助詞。十有四載,指玄宗天寶十四載(七五五)。

    [3]“皇帝”四句:謂皇帝因為考慮到去年的旱災,使秋收時五穀不豐,於是謹慎地選擇賢明的郡太守,來體恤救濟南方百姓的貧困饑餓。驕陽,猛烈的陽光,指長期不雨而旱災。秋五不稔,秋收時五榖不豐。稔(rěn),穀子成熟;不稔,即歉收。慎擇,謹慎地選擇。明牧,精明强幹的地方長官。恤,體恤,周濟。凋枯,貧困衰敗。

    [4]“伊四月”三句:伊,句首助詞。孟夏,夏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四月。淮陰,唐郡名。即楚州。天寶元年改名淮陰郡,治所在今江蘇省淮安市。天水趙公,即指趙悦;天水為趙氏郡望,在今甘肅天水市。作藩于宛陵,到宣城郡當太守。藩,指封建王朝的諸侯國或屬國。唐代州(郡)刺史(太守)所管轄之地相當於古代諸侯國,故稱當刺史或太守為“作藩”,宛陵,指唐宣城郡。按唐宣城縣本漢宛陵縣,宣城郡治所在宣城縣,此沿用舊稱。祗明命,尊奉詔命。祗,恭敬,尊奉。

    此為序的第一節,叙天水趙公自淮陰郡調任宣城郡太守的原因。

    惟公代秉天憲,作程南臺。洪柯大本,聿生懿德[5]。宜乎哉!横風霜之秀氣,鬱王霸之奇略[6]。初以鐵冠白筆,佐我燕京[7],威雄振肅,虜不敢視。而後鳴琴二邦,天下取則[8]。起草三省,朝端有聲[9]。天子識面,宰衡動聽[10]。殷南山之雷[11],剖赤縣之劇[12]。強項不屈[13],三州所居大化,咸列碑頌[14]。至於是邦也,酌古以訓俗,宣風以布和[15]。平心理人,兵鎮唯静[16]。畫一千里,時無莠言[17]。

    【注釋】

    [5]“惟公”四句:謂趙悦世代執掌天子法令,在御史臺任職樹立準則。積累成大樹深根,於是生下了具備美德的趙悦。天憲,帝王的法令。作程,樹立法度和準則。程,宋本作“保”,據他本改。南臺,指御史臺,因在宫闕西南,故名。洪柯,大樹。大本,深根。聿,句首助詞,懿德,美德。

    [6]“横風霜”二句:謂趙悦充溢着嚴厲肅穆的秀拔之氣,藴藏着王霸之道的奇妙韜略。横,充溢。鬱,藴藏。

    [7]“初以”二句:謂趙悦起初以監察御史的憲銜在幽州節度使幕中為僚佐。鐵冠白筆,指御史臺官員。鐵冠,即法冠。以鐵為柱,以纚為展筒,御史臺官員執法時所戴之冠。白筆,御史臺官員隨身攜帶之筆。《三國志·魏志·辛毗傳》裴松之注引《魏略》:“殿中侍御史簪白筆,側階而立。上問何官,辛毗曰:‘御史簪筆書過以奏。’”燕京,指唐河北道幽州節度使治所幽州。

    [8]“而後”二句:謂趙悦此後歷任兩縣縣令,使天下各縣取法作為榜樣。鸣琴二邦,任過兩個縣的縣令。《吕氏春秋·察賢》:“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後即以鳴琴代指縣令。《金石萃編》卷八七《趙思廉墓誌》:“二子:悦,坦之。悦,揚歷監察御史,江陵、安邑二縣令。”證知“鳴琴二邦”乃指為江陵、安邑二縣令。天下取則,各地取法作為榜樣。

    [9]“起草”二句:謂趙悦在中央三省起草文書,朝廷上很有聲望。三省,指唐代中央機關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朝端,朝廷三省長官。亦泛指朝廷。

    [10]“天子”二句:謂趙悦為天子所認識,為宰相所聽聞。宰衡,即宰相。《漢書·平帝紀》:“加安漢公號曰‘宰衡’。”顔師古注引應劭云:“周公為太宰,伊尹為阿衡,采伊、周之尊以加(王)莽。”

    [11]“殷南山”句:《詩·召南·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陽。”毛傳:“殷,雷聲也。山南曰陽。”鄭玄箋:“雷以喻號令,於南山之陽,又喻其在外也。召南大夫以王命施號令於四方,猶雷隱然發聲於山之陽。”

    [12]“剖赤縣”句:剖解全國的繁重事務。赤縣,指中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劇,繁重。以上二句謂李錫雷厲風行地治理地方的繁難事務。

    [13]強項:指秉性剛直不阿,倔強不肯低頭。《後漢書·董宣傳》:“帝令小黄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帝敕曰:‘強項以出。’”

    [14]“三州”二句:趙悦歷任三州刺史,李白《贈宣城趙太守悦》詩有“出牧歷三郡,所居猛虎奔”可證。按《金石録》卷七有《唐淮陰太守趙悦遺愛碑》,證知楚州確曾立碑歌頌趙悦,餘二州立碑頌無考。

    [15]“酌古”二句:謂斟酌古訓以勸勵風俗,發揚和樂融洽的民風。

    [16]“平心”二句:謂以公平的心態來治理人民,用兵只是為了維護安定平静。理,治。唐人避高宗李治諱,改治為理;人,民。避太宗李世民諱,改民為人。

    [17]“畫一”二句:謂州境千里之内整齊一致,當時没有人説過表示不滿的話。畫一,整齊,一致。《漢書·曹參傳》:“蕭何為法,講若畫一。”顔師古注:“畫一,言整齊也。”莠言,壞話。《詩·小雅·正月》:“莠言自口。”毛傳:“莠,醜也。”

    此為序的第二節,叙趙悦的宦歷及其政績。

    退公之暇,清眺原隰[18]。以此郡東塹巨海,西襟長江,咽三吴,扼五嶺[19],輶軒錯出,無旬時而息焉[20]。出自西郭,蒼然古道。道寡列樹[21],行無清陰。至有疾雷破山,狂飇震壑,炎景爍野,秋霖灌途[22]。馬逼側於谷口,人周章於山頂[23],亭候靡設,逢迎闕如[24]。

    【注釋】

    [18]“退公”二句:謂處理完公事之後的空閑之時,眺望清明的原野。退公,指公餘休息時間。《全唐文》作“公退”。原隰,高原與低濕之地。《詩·小雅·皇皇者華》:“皇皇者華,于彼原隰。”毛傳:“高平曰原,下濕為隰。”

    [19]“以此郡”四句:形容地勢重要。謂東以大海為護城河,西以長江為衣襟,是三吴的咽喉地區,控制着五嶺的要道。塹,護城河,壕溝。三吴,指吴郡、吴興郡、丹陽郡。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扼,控制。五嶺,即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五嶺之總稱。在湘、贛和粤、桂等省區邊境。

    [20]“輶軒”二句:謂使者之車交錯進出,無短暫歇息之時。輶軒,輕車。常為古代使臣所乘坐,後因以輶軒稱使者之車。《文選》卷三五張協《七命》:“語不傳於輶軒,地不被乎正朔。”李善注:“《風俗通》曰:‘秦、周常以八月輶軒使采異代方言,藏之秘府。’”旬時,十日為一旬。此處泛指很短時間。旬,宋本作“自”,據他本改。

    [21]道寡:寡,郭本作“寬”。

    [22]“至有”四句:形容環境惡劣。謂甚至有迅雷打破山頂,狂風震動山谷,烈日熔燒原野,連綿的秋雨淹没道路。炎景,炎熱的日光。爍,熔化。秋霖,連綿的秋雨。

    [23]“馬逼側”二句:逼側,又作“逼仄”,狹窄而相逼。郭本作“之側”。周章,驚懼貌。《文選》卷五左思《吴都賦》:“輕禽狡獸,周章夷猶。”劉良注:“周章夷猶,恐懼不知所之也。”一説周章為周流,到處奔跑。

    [24]“亭候”二句:亭候,亦作“亭堠”,古代用作偵察、瞭望的崗亭。靡設,不設。逢迎闕如,接待工作欠缺。闕,通“缺”。

    以上為序的第三節,叙宣城郡的形勢重要及自然條件的惡劣,説明設置西候新亭的必要。

    自唐有天下,作牧百數[25],因循齷齪,罔恢永圖[26]。及公來思,大革前弊[27]。實相此土,陟降觀之[28]。壯其迴崗龍盤,沓嶺波起[29],勝勢交至,可以有作[30]。方農之隙,廓如是營[31]。遂鏟崖坦堙卑,驅石剪棘[32],削污壤,堦高隅[33],以門以墉,乃棟乃宇[34]。儉則不陋,麗而不奢。森沉閈閎,燥濕有庇[35]。若鼇之涌,如鵬斯鶱[36]。縈流鏡轉,涵映池底[37]。納遠海之餘清,瀉連峰之積翠[38]。信一方雄勝之郊,五馬踟躕之地也[39]。

    【注釋】

    [25]“自唐”二句:謂自從唐朝建立以來,來宣州當刺史的人數以百計。作牧,擔當州郡地方長官。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建麾作牧,明德攸在。”

    [26]“因循”二句:謂沿襲局狹的舊規,没有恢宏長遠的計劃。因循,沿襲墨守舊規不改。齷齪,器量局狹。罔,無;没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