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花间集评注卷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孙光宪四十八首

    菩萨蛮五首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镮碎撼门初闭。寒影堕高檐,钩垂一面帘。碧烟轻袅袅,红颤灯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校〕“红颤”句,王本“颤”字作“战”。

    〔评〕“颤”“笑”字新。(《雨村词话》)

    其二

    花冠频鼓墙头翼,东方澹白连窗色。门外早莺声,背楼残月明。薄寒笼醉态,依旧铅华在。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

    〔评〕情事历历如绘。(《栩庄漫记》)

    其三

    小庭花落无人扫,疏香满地东风老。春晚信沉沉,天涯何处寻。晓堂屏六扇,眉共湘山远。争奈别离心,近来尤不禁。

    其四

    青岩碧洞经朝雨,隔花相唤南溪去。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天。扣舷惊翡翠,嫩玉抬香臂。红日欲沉西,烟中遥解携。

    〔校〕“岩(巖)”字毛本作“岩”。

    “船”字王本作“舡”。

    “舷”字王本作“舡”。

    “携”字王本作“”。

    其五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客帆风正急,茜袖偎樯立。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注〕《本草释名》:孔雀一名越禽。

    《翻译名义集》:劫贝即木棉也。状如土葵。有壳,剖以出花,如柳絮,可纫为布。

    “茜”字一作“蒨”,音倩,草也。根可染绛。又绛色也。

    〔校〕“樯”字王本作“墙”。

    “偎”字王本作“隈”。

    〔评〕南国风光,跃然纸上。(《栩庄漫记》)

    河渎神二首

    汾水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翠华一去不言归,庙门空掩斜晖。四壁阴森排古画,依旧琼轮羽驾。小殿沉沉清夜,银灯飘落香灺。

    〔注〕《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注云,天子之旗,以翠羽为饰也。

    〔校〕“翠华”句,王本“华”字作“蛾”。毛本作“娥”。

    〔评〕原题本旨,直书祠庙中事,自无借□空影习气。(汤显祖)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起笔仿佛似之。(《白雨斋词评》)

    其二

    江上草芊芊,春晚湘妃庙前。一方卵色楚南天,数行征雁联翩。独倚朱阑情不极,魂断终朝相忆。两桨不知消息,远汀时起鸂鶒。

    〔注〕《词品》:唐人诗有“薄日烘云卵色天”之句。花间词“一方卵色楚南天”后人多沿用。东坡诗“相逢卵色五湖天”或讹为“柳”,又疑为“卯”,并非。

    〔校〕“一方”句,“卵”字王本作“柳”。吴本于“卵”字下注云“卵”作“夘”,“夘”,古“柳”字。作“泖”,泖,水名。

    虞美人二首

    红窗寂寂无人语,暗澹梨花雨。绣罗纹地粉新描,博山香炷旋抽条,暗魂销。天涯一去无消息,终日长相忆。教人相忆几时休,不堪枨触别离愁,泪还流。

    〔校〕“暗魂销”句,“暗”字毛本王本均作“睡”。

    “教人”句,“教”字毛本王本均作“交”。

    其二

    好风微揭帘旌起,金翼鸾相倚。翠檐愁听乳禽声,此时春态暗关情,独难平。画堂流水空相翳,一穗香摇曳。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

    〔校〕“一穗”句。“摇”字吴本作“遥”。

    “教人”句,“教”字毛本王本均作“交”。

    〔评〕《益州方物图赞》,“虞”作“娱”。集中诸调,都不及虞姬事,想以此故。(汤显祖)

    后庭花二首

    景阳钟动宫莺啭,露凉金殿。轻飙吹起琼花绽,玉叶如剪。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

    〔注〕《国策》:后庭数十,皆择稚齿。

    《南史》:陈后主每引宾客对张贵妃等游宴,使诸贵人及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相赠答。采其尤丽者为曲调。其曲有《玉树后庭花》。

    〔校〕“轻飙”句,“绽”字茅本作“旋”。

    “轻飙”句,吴本小注云一作“鲜飙”。

    其二

    石城依旧空江国,故宫春色。七尺青丝芳草绿,绝世难得。玉英凋落尽,更何人识,野棠如织,只是教人添怨忆,怅望无极。

    〔注〕《吴纪》:建安十七年,城石头,省称石城。

    《陈书》:陈后主妃张丽华,容色端丽。常靓妆临轩,宫中遥望,飘若神仙。隋兵入京,后主与丽华俱入井。隋军出之,斩于青溪。

    〔评〕起笔挺。触景生情,有不期然而然者。“只是教人”四字,真乃达得出。(《白雨斋词评》)

    孙孟文词疏朗婉丽,近于韦相。其《后庭花》第二首吊张丽华,词意蕴藉凄怨,读之使人意消。(《栩庄漫记》)

    生查子三首

    寂寞掩朱门,正是天将暮。暗澹小庭中,滴滴梧桐雨。绣工夫,牵心绪。配尽鸳鸯缕。待得没人时,偎倚论私语。

    〔校〕末句,“偎”字王本作“隈”。

    〔评〕上半阕极写寂静,下半阕写幽怨。怨而不怒,足耐回味。(《栩庄漫记》)

    其二

    暖日策花骢,亸鞚垂杨陌。芳草惹烟青,落絮随风白。谁家绣毂动香尘,隐映神仙客。狂杀玉鞭郎,咫尺音容隔。

    〔注〕汤校本:“亸”音“朵”,垂下貌。

    〔评〕六朝风华而稍参差之,即是词也。唐诗尽出《选》诗。兹体犹未入。(汤显祖)

    其三

    金井堕高桐,玉殿笼斜月。永巷寂无人,敛态愁堪绝。玉炉寒,香烬灭。还似君恩歇。翠辇不归来,幽恨将谁说。

    〔注〕《列女传》:姜后脱簪珥,待罪永巷。谓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过者。

    临江仙二首

    霜拍井梧干叶堕,翠帷雕槛初寒。薄铅残黛称花冠。含情无语,延伫倚阑干。杳杳征轮何处去,离愁别恨千般。不堪心绪正多端。镜奁长掩,无意对孤鸾。

    其二

    暮雨凄凄深院闭,灯前凝坐初更。玉钗低压鬓云横。半垂罗幕,相映烛光明。终是有心投汉珮,低头但理秦筝。燕双鸾耦不胜情。只愁明发,将逐楚云行。

    〔注〕《风俗通》:“筝”,秦声也。或言蒙恬所造。

    《诗》:“明发不昧,有怀二人。”注云“明发”,将旦也。

    酒泉子三首

    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注〕《元和志》:阳关居玉门关之西,为出塞必经之地。

    《秦州记》: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山下有陇关,即大震关,为秦雍喉咽。

    其二

    曲槛小楼,正是莺花二月。思无聊,愁欲绝。郁离襟。展屏空对潇湘水,眼前千万里。泪淹红,眉敛翠。恨沉沉。

    〔校〕“潇湘”,吴本作“萧相”。

    “泪淹红”句,毛本王本“淹”字均作“掩”。

    其三

    敛态窗前,袅袅雀钗抛颈。燕成双,鸾对影。耦新知。玉纤澹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

    〔注〕何逊诗:雀钗横晓鬓。

    清平乐二首

    愁肠欲断,正是青春半。连理分枝鸾失伴,又是一场离散。掩镜无语眉低,思随芳草萋萋。凭仗东风吹梦,与郎终日东西。

    〔注〕《晋中兴祥征记》:连理,仁木也。或异枝还合,皆两树共合。

    〔评〕柔情密意,思路凄然。(《白雨斋词评》)

    东风吹梦,与郎东西,语极缠绵沉挚。(《栩庄漫记》)

    其二

    等闲无语,春恨如何去。终是疏狂留不住,花暗柳浓何处。尽日目断魂飞,晚窗斜界残晖。长恨朱门薄暮,绣鞍骢马空归。

    〔评〕“终是疏狂留不住”,无限伤怨。不嫌其说得尽。(《栩庄漫记》)

    更漏子二首

    听寒更,闻远雁,半夜萧娘深院。扃绣户,下珠帘,满庭喷玉蟾。人语静,香闺冷,红幕半垂清影。云雨态,蕙兰心,此情江海深。

    〔注〕《栩庄漫记》:唐人诗词尝用萧郎萧娘字以代少年及少女。如《全唐诗话》云,崔郊有婢鬻于连帅。郊有诗曰,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杨巨源《崔娘诗》云,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又如词中之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又半夜萧娘深院,皆是。但不知惯以萧氏为代,其意何在,岂以萧为望族故耶。

    其二

    今夜期,来日别,相对只堪愁绝。偎粉面,捻瑶簪,无言泪满襟。银箭落,霜华薄,墙外晓鸡喔喔。听付嘱,恶情悰,断肠西复东。

    〔校〕“偎”字王本作“隈”。

    〔评〕得情深江海,自不至断肠东西。其不然者,命也,数也。人非木石,那得无情。世间负心人,木石之不若也。(汤显祖)

    女冠子二首

    蕙风芝露,坛际残香轻度。蕊珠宫。苔点分圆碧,桃花践破红。品流巫峡外,名籍紫微中。真侣墉城会,梦魂通。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