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梨园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淸黄旛绰等着

    论戏统

    古时戏,始一出鬼门道,必先唱【红芍药】一词。何也?因传奇内必有神、佛、仙、贤、君王、臣宰及说法、宣咒等事,故先持一咒,以释其罪;兼利诸己————隔宿昧爽,因喉音闭塞,故齐声而扬。古制云:“太子【千秋岁】,春围【画锦堂】。一株【红芍药】,开遍【满庭芳】。”取其曲牌名为引口词。后人因其单薄,添【倒垂莲】,套其体也。

    老郎神

    老郎神卽唐明皇。逢梨园演戏,明皇亦扮演登场,掩其本来面目。惟串演之下,不便称君臣,而关于体统,故尊为老郎之称。今遗有唐帽,谓之老郎盔,卽此义也。戏中所抱小娃,谓之喜神,取其善而利于技,非卽老郎。今人供翼宿星君为老郎,其义未详。

    谢阿蛮论戏始末

    戏者,以虚中生戈。汉陈平刻木人御城退白登事,后为之效,名曰“傀儡”。至唐明皇,选良家子弟,于梨园中演习戏文,分为“生”、“旦”、“凈”、“末”、“丑”、“外”、“小旦”、“小生”,此八名为正,而后增“付凈”、“作旦”、“贴旦”、“老旦”,共十二人为全角,余皆供侍从者。现身说法,表扬忠、孝、节、义,才子、佳人,离、合、悲、欢,扬善、惩恶,此亦大美事也。至宋、元则尤盛矣。董解元有曰:“扮演古人事,出入鬼门道。”以四方之音传戏,各从土语所传,不可讹错。习者择之而取焉。

    王大梁详论角色

    角色者,言其本角之物色也。生者,主也,凡一剧由主而起,一轶之事在其主终始,故曰生。旦者,乃于寅刻之先,以男扮女,是男非男,似女非女,见时不能分,因其扮妆时在天甫黎明,故曰旦。丑者,卽丑字,言其丑陋匪人所及,撮科打诨,丑态百出,故曰丑。凈者,静也,言其闹中取静,静中取闹,故曰净。外者,以外姓人有尊崇之色者,故曰外。老旦,其所司母、姑、乳婆,亦应于黎明扮妆,老少虽不同,以其男女则一也,故曰老旦。末者,道始末也,先出场述其家门,言其始末,故曰末。小生或作主之子侄,或作良朋故旧,或作少年英雄,或作浪荡子弟,故曰小生。小旦或作侍妾,或养女,或娼妓,或不贞之妇,故曰小旦。贴旦,卽副旦也。凡男女角色,旣妆何等人,卽当作何等人自居。喜、怒、哀、乐、离、合、悲、欢,皆须出于己衷,则能使看者触目动情,始为现身说法,可以化善惩恶,非取其虚戈作戏,为嬉戏也。

    论鼓板乐式

    雷海靑传古乐器云:“瑟、管、弦、丝、竹、埙、篪、鼓,文庙祀丁之日,合全乐奏之。汉武帝时,有东方曼倩其人,能识神鸟,能解鸟语,善戏谑谈笑,帝宠为大夫。同朝之臣,恶其谄主,遣其它出。忽一日,鸟至殿,身羽五色,尾长三尺,朗鸣于庭。鸣时,双目开闭不定,昂头,立一足,伸一足,鸟尾摇摆。良久始去。帝诏朝臣问之,无一能识者。乃诏曼倩归。帝述神鸟,曼倩答曰:‘此神鸟,名十二鸿也。其鸣,乃歌也;其立,乃舞也。歌之时闭左目,出阳声;闭右目,出阴声。摆尾,乃分板眼。其尾分十二支,乃按十二月之数;加闰月生者,则十三支也。立一足、伸一足者,乃舞耳’。帝未深信。又过旬日,其鸟复至,朗鸣如前。帝使曼倩听之。倩曰:‘其所歌者,升平之词也。’帝命记其词,大悦。卽日命诸臣作歌、作词,而使曼倩作曲。于是曼倩按天文、地理、人物、宫室,分门编其牌名,依名塡词。其后有昆陵蒋维忠先生,名孝,嘉靖进士,制《十三词调谱》;又有松陵词隐先生,姓沈,名璟,万历进士,撰《九宫曲谱》,辨阴阳,为世所传。此乃曲词之始。至笙、管、笛、箫,古制有鸟头,掩孔出字,卽如十二鸿闭目出阴、阳声。笛有两垂须,盖卽鸟足之义。琴、瑟在同时就有,始三十六弦、二十四弦、二十六弦,后九弦、七弦。月琴四弦。琵琶四弦,弹出曰琵,弹进曰琶。琴、瑟调和,取‘仙翁’二字和协。弦子等调,俗曰‘堂’。诸乐器分为尺、工、五、凡、六、合、四、一、上九字,而一、凡为半音,六、合为高低合音。此外尚有鼓、板、锣。鼓之式,中心记黑、红月,分阴、阳钉,盖卽取十二鸿眼眶肉粟。古制有数尺见圆者,后来愈化愈小,故失钉数。板,古式十二块,刻羽文在上,卽如十二鸿鸟尾。锣乃点静塞闹,古制:进兵鼓、退兵锣。今人乱为敲锣,可谓非法极矣。总之,各种乐器,均仿于十二鸿神鸟,依式草创耳。”

    “解鸟语”,原脱一“语”字。

    “九宫曲谱”,原作“九宫详曲”。

    论曲原

    王伯良曰:“曲者,乐之支也。自《康衢》、《击壤》、《黄泽》、《白云》以降,于是《越人》、《易水》、《大风》、《瓠子》之歌继作,声渐靡矣。乐府之名,仿于西汉,其属有鼓吹、横吹,相和及淸商杂调诸曲。入唐而以绝句为曲,《淸平调》、《欝轮袍》、《梁州》、《水》之类;又创为《忆秦娥》,《菩萨蛮》等曲,盖太白、龟年辈实为作俑。入宋而词始大振,周侍御、屯田其最也。入元而益漫衍其制,北声北曲,遂擅一代,顾未免滞于弦索,且多染胡语。迨明季又变为南曲,婉丽妩媚,一唱三叹,于善、美兼至,极声调之能事。始犹南、北画地相角;近年以来,燕都之歌童舞女,咸弃其捍拨尽效南声,而北调几废。何元朗谓:‘更数世后,北曲必且失传矣。’”

    “横吹”,原作“簧吹”。

    明心鉴

    词曰:闲来仔细看端详,关心音韵论几庄:三仄还应分上去,两平要辨阴阳。辨一番形状、腔、白、情、文理,揣摩曲意词合章。要将关目作家常,宛若古人一样。乐处颜开喜悦,悲哉眉目怨伤,听者鼻酸泪两行,直如眞事在望。个个点头称赞,人人拍手声扬,余前多受良方,今日始知无恙。

    夫除恙者,非除人染病之恙,乃除梨园艺病之恙也。人病用药疗之,艺病岂可不求疗治之法。求疗治之法如何?必须于书中求之。可叹人不知自己之艺病,不肯虚心,遂染成各种难改之艺病。病根一深,则虽欲再治,但恐不易耳。我梨园子弟务须愼之谨之。不必求其有功,只求无有艺病,日久技术必精,则可成为上好之角色。卽如人,不必求身体何等强壮,如能善养,使其永久无病,则自然日见强壮矣。技艺之道亦然。

    艺病十种

    曲踵腿湾也。白火说白过火。错字认字不眞。讹音将字音念讹。口齿浮口齿无力。强颈项颈不动。扛肩耸肩。腰硬腰不活动。大步行步太忙。面目板脸上不分喜怒。

    曲踵

    无论踢腿、抬腿、坐时、立时,必须将腿伸直,不可曲湾。而行走时更须腿直、身不动,方能合乎台步。万不可如平人随便走路,曲直不定也。

    白火

    说白固须字字淸楚,不可含混,然而要分出阴阳、轻重、急徐,按其文之缓急,查当时之情形,应念急则急,应缓念则缓,方为上乘。若一意急念,用力过猛,必致不合乎戏文;日久习惯,则成过火之病也。

    错字

    每读剧本之时,必须字字斟酌。如有不认识者,或领教于人,或查阅字汇,必使其字音、字义全然了了,然后出口。总之,虚心好问,卽无此病矣。

    讹音

    讹音者,似是而非也。比如“遗诏”念成“一道”,“舞蹈”念成“无道”,均系以讹传讹,不但其音不对,听者无从解释,而其义亦无法讲解也。

    口齿浮

    唱曲、说白,凡必须口齿用力,一字重千斤,方能达到听者之耳;不然,广园旷地,人数众多,未必能人人听淸。

    强颈

    凡唱念之时,总须头颈微摇,方能传出神理;若永久不动,则成傀儡矣。

    扛肩

    耸肩则觉项短,于台下视之,尤不美观。

    腰硬

    腰硬则全身不灵活。文则如上马、下马,武则如舞弄刀、枪,皆仗腰间之灵活,方能出色。

    大步

    台步须大、小合宜。大则野,小则迟。行走过忙,势必全身摇动,冠带散乱,殊不雅观。

    面目板

    凡演戏之时,面目上须分出喜、怒、哀、乐等状。面目一板,则一切情状俱难发挥,不足以感动人心,则观者非但不啼不笑,反生厌恶也。

    以上十病,皆系平素怠惰而得,切宜早日医治。有诗如下:艺病浑身染,多因旧日惰。虚心当药饵,病则立除却。

    曲白六要

    音韵。句读(音逗)。文义。典故。五声。尖团。

    音韵

    每发一字,先审其唇、齿、喉、舌、鼻,或半唇、半喉,或半舌、半齿,或半齿、半鼻,均须辨明。各有一定部分,不可强使归于他部。特制出一表列下。按表类推,则不致有悞矣。

    唇————————非夫奉微

    齿————————至耻是射

    喉————————号奥靠欧

    舌————————黎楼亮列

    无纯乎鼻音,皆系

    鼻————————西一令进

    与他音相辅者。如:

    按上表所列类推之,则发出之音,自然字正音圆,不致有唱者为“天”听者为“焉”,唱者为“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