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治毗尼事义集要卷第十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古吴蕅益沙门 智旭 汇辑

    ○阿兰若法

    第三分云。清旦洗手。取衣抖擞着大衣着头上。或肩上。洗钵。放络囊中。取革屣。行露杖。持钥出房。闭户。推看牢不。若不牢。应更安扂。若牢。应推绳着内。四顾看。若无人见。应藏户钩。若有人见。应更着隐处。或持去。在道行。应常思惟善法。若见人应先问讯言善来。若欲入村。安钵置地。着大衣。以革屣打露杖寄村边。入村时。应看巷相。若空处相。市相。门相。粪聚相。入白衣家。应看第一门相。乃至第七门相。若欲正衣。应向壁。右手捉杖。左手捉钵。不应当道住。不应屏处住。不应迎取食。若唤。应往。若得饭。干饭等。不应并着一处。若是一钵。应以物隔。若树叶皮。若键??。若次钵。若小钵。麨应手巾裹。不应选大家乞。不应强乞要得。若知当得。应待。乞已。出村。下道。安钵置地。褋大衣着头上肩上。行时常思惟善法。见人应先问讯善来。至常所食处。扫洒。具水器。残食器。床座。洗脚石。水器。拭脚巾。若有余阿兰若比丘来。应起远迎。为取钵。与座。与水器等。乃至澡豆洗手已。净洁别留残食。若有贼来。应与。次授水与彼。阿兰若比丘。次授食与彼。食时应看。供给所须。盐醋菜水扇等。若日时欲过。应俱食。食已。应为取钵。与洗手。若有余食。应与人非人等。洗盛残食器。床座等物复本处。扫洒食处。若有贼来。应语。此是水。此是洗足物。此是食。为汝等故别留。净洁。欲食便食。阿兰若比丘。应善知夜时节。善知方相。善知星。不应敷好卧具安眠。应初夜后夜警心思惟。

    比丘食时。若人。若非人。应与食。乃至一抟。

    根本律云。释子出家。耽着财利资生杂物。不能见谛。佛告苾刍。我欲于此夏安居三月内。宴默而住。勿令苾刍见我。除一为我请食者。除长净日。时诸苾刍。谨受佛教。众共立制。不得辄见世尊。若违制者。令作堕罪说悔。时有苾刍名小军。于王舍城作前安居。世尊是后安居。是小军三月满已。随意事了。并作衣竟。执持衣钵。顺杜多行。与诸门徒。端严整肃。往诣佛所。徐扣门扇。佛与开门。小军入。礼佛而坐。佛慰问曰。小军。何意汝自端严。端严围绕。小军言。大德。若有人来。欲求出家。我便报言。汝善男子。当住阿兰若。当乞食。但三衣。粪扫衣。树下坐。我为赞叹如是等事。若言能者。我度出家。若言不能。令随意去。若有欲受具圆。或求依止。或求读诵。或学如理作意寂念思惟。来求我者。皆如前报。由此缘故。我身端严。门徒亦尔。佛言。善哉小军。汝能誓度无量人天。利益无边诸有情类。来求法者。令求安乐。小军当知。若能赞叹杜多功德。则为赞叹我身。若有毁呰杜多功德。即是毁呰我身。何以故。我于长夜。称扬如斯出要。然汝不应违僧制令。小军白佛。我实不知此处僧伽。作何制令。佛告之故。且曰。无问客主。僧制须遵。然阿兰若苾刍。与其饶益。免依僧制。若欲见我。无问时节。随意来见。小军闻已。欢喜奉行。礼佛而退。六众苾刍。即诣小军。诘其所犯。小军具以佛语告之。时彼释种诸出家者。各生是念。小军来见。即得承事。亲共言谈。我等在此。而不能得。由我多贪。佛摈黜我。我等宜于长衣钵等。观之如病。如痈。如箭。当持弃之。即将所有诸物。至阿难所。阿难白佛。佛令阿难受取。置一大房。语诸苾刍。若有缺乏。随意取用。释种苾刍弃衣物已。即诣佛所。佛为说法。令五百释种。即于座上。自证圆满。破无明壳。断三界惑。成阿罗汉。三明六通。八解成就。得如实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心无障碍。如手撝空。刀割香涂。爱憎不起。观金与土。等无有异。于诸名利。无不弃舍。释梵诸天。悉皆恭敬。

    律摄云。非愚痴人。堪住阿兰若处。设非多闻。但明戒相。亦得住于阿兰若处。

    十诵律云。阿练若比丘。有人来。先应共语。好正忆念。和颜悦色。不应垂头。应言善来。应畜火。及火钻。食。食器。水。水器。洗脚水。水器。净水瓶。常用水瓶。盛满水。应知道。知日。知时分。知星宿。应诵修多罗。毗尼。阿毗昙应解。应知四禅四果。若未得者。应知诵读。不应畜日珠月珠无人深山可畏处。不应住。

    毗尼序云。若比丘。独处一身。听心念说戒。自恣受衣。受七日法。受七日药。与一请。及净施衣物。

    僧祇律。世尊舍众独行偈曰。若审得善伴。共行住勇健。游处在诸众。其心常欢喜。若不得善伴。独行住勇健。舍于郡国邑。无事如野象根本律。大迦叶尊者偈曰。所食无过一升饭。眠卧惟须一小床。两张氍布足遮身。自外并是愚痴物四分律。?阇子比丘警阿难偈曰。静住空树下。心思涅槃法。坐禅莫放逸。多说何所作。

    ○大众会法

    第三分云。众僧破。非法和合。应在身口不生恶处坐。如法和合。事已灭。应间阙一人坐处坐。

    第四分云。论法律时。相降三岁。听共坐木床。相降二岁。听共坐小绳床。

    比丘至僧中。有五法。应以慈心(一)。应自卑下如拭尘巾(二)。应善知坐起。见上座。不应安坐。见下座不应起立(三)。不杂论世俗事。若自说法。若请人说法(四)。若见僧中有不可事。心不安忍。应默然。何以故。恐僧别异故(五)。

    五分律云。入僧中。应以五法。一下意。二慈心。三恭敬。四知次第坐处。五不论说余事根本杂事云。年少苾刍。应唤老者为大德。老者唤少年为具寿。

    ○分物法

    第三分云。现前僧大得可分衣物。听差一人令分。白二羯磨。

    一比丘住。得可分衣物。或有客比丘来四人以上。应持衣与一比丘。令白二羯磨分。若二人三人。应彼此共三语分。若一人。心念口言。此是我分有住处。有比丘。有比丘想。欲别部分。不成分。突吉罗。有比丘疑。不成分。突吉罗。无比丘想。不成分。不犯无比丘。有比丘想。及疑。皆成分。突吉罗。无比丘想。成分。无犯。

    受衣成不成。犯不犯。亦尔。

    有多知识比丘死。有多僧伽蓝。园。田。果树。别房。及物。铜瓶。铜盆。斧。凿。灯台。重物。床褥枕等。多有守僧伽蓝人。车舆。澡罐。锡杖。扇。作器。衣。钵。坐具。针筒。不知云何。佛言。多知识。无知识。一切属僧。若衣钵坐具针筒。现前僧应分。余皆属四方僧。不应分。

    二部僧多得可分衣物。乃至唯有沙弥尼。亦应分作二分。唯有沙弥。亦应分作二分。若无沙弥尼。比丘僧应分。若无沙弥。比丘尼僧应分。

    若比丘。在无比丘处命终。彼处优婆塞。或守园人。应掌录。俟五众出家人来。与之。若无来者。送与近处僧伽蓝。

    诸比丘所舍长衣。应施僧或施佛塔。不应与白衣及外道。

    行波利婆沙摩那埵比丘。亦应与分。若被诃责等羯磨者。可置地与。或使人与。

    若有作使白衣。应计功多少。与食。与价。

    病比丘死。以衣钵坐具针筒。白二羯磨。与瞻病者。复有多三衣者。以亡人常所持者与之。应看此瞻病人。若能极上瞻病。与上三衣。若中。与中三衣。若下。与下三衣。

    负债比丘命过。听持长衣偿。或无长衣。卖三衣偿之。有余者。与瞻病人。瞻病人。应问病比丘。何者是三衣。何者是长衣。汝负谁。谁负汝。汝应与谁。若不问。如法治有比丘。在异处结夏安居已。复于余处住。住日多处。取安居物(此谓有因缘。受过七日法而往住也)。若二处俱等。听各取半(此谓有因缘故。四十日犹不能还本安居处。不名破夏也)。

    不应此处安居受衣分已。复于余处受衣分。

    夏安居未分衣。便去。应嘱一人取分。僧应与之。若不嘱。若漫嘱。若受嘱者忘。皆非僧过。

    比丘死。多有衣物。现前僧应分。不应留过安居。

    檀越为欲施塔。乃至作会等。现前僧大得可分衣物。不应留。此是非时衣。应分。

    一比丘住处。大得夏安居衣物。彼比丘应作心念。此是我物。若受若不受。余比丘来。不应得分。

    若大得衣物。后僧破。应分为二分。若未得时。僧破。应问檀越。随彼所语与之。若檀越言不知。或言俱与。应作二分。

    诸比丘得可分衣物。有比丘从此部往彼部。不应与分。

    有比丘往彼部。未至便死。衣钵与所欲往处。

    比丘被举已。命过。衣钵与共同羯磨举僧。

    问。僧祇治罪法中。被举人无常。衣钵不应分。应弃之。今云。被举比丘命过。衣钵与同羯磨举僧。此复何从。答。僧祇意指不舍恶见。此中通指一切举罪。两不相背。俱可从也。

    有僧破为二部。檀越请一处饭食。并施衣施缕。应随檀越所与。

    有僧得安居衣。破为二部。应数人多少分。若未得安居衣。僧破。亦应数人多少分。若得夏衣。未得夏衣。往余部。皆应与分。

    凡有八种施衣。若与比丘僧。若与尼僧。若与二部僧。若与四方僧。若与界内僧。若与同羯磨僧。若称名字与。若与一人。皆应随所施分属。

    第四分云。四方僧物。不应分。不应自入。不应卖买。亦非僧所卖。非多人乃至一人所卖。若彼自入。若分。若卖买者。不成自入。不成分。不成卖买。犯偷兰遮。何等四方僧物。若僧伽蓝。僧伽蓝物。房舍。房舍物。盆。瓨。釜镬。斧。凿。灯台。诸杂重物。绳床。木床。卧具。木。竹。皆不听分。听分果华。若华。上佛。

    僧地作私房。有上座客比丘来。应起避。更无有理以僧地入己有五法为僧分粥。入地狱如射箭。有爱。有恚。有怖。有痴。不知分未分。有五法分粥。生天如射箭。不爱恚怖痴。知分未分。乃至差沙弥。使。亦如是。

    僧祇律云。余处安居。不应此处得衣分。要是中安居。是中得衣分。除命难。梵行难。

    有五事。不应与安居衣。一被举。三见中若一一见不舍。作举羯磨(但除此不舍恶见举。则余不见罪举不忏悔举及诃责羯磨等。并可置地与。或使人与也)。二罢道。若彼依王力。大臣力。贼党力。来索。能作不饶益者。应与。三无常。若安居衣已集虽未分。命垂终时。嘱与某甲。死已。应与。四破安居。不前安居。不后安居。五去时不嘱取衣分。若比丘。虽不在此安居。檀越为彼故设供。应与分。若施家欲通与余比丘。随檀越意。应与。

    有四种物。随语应属现前僧。何等四。我施衣。衣直。物。物直。又有十种得。应属现前僧。何等十。时药。夜分药(即非时浆)。七日药。尽寿药。死比丘物。施住处。大会。非时衣。杂物。请食。

    沙弥无常。物属和尚。

    五分律云。沙弥命过。其物现前僧分。

    问。亡沙弥物。僧祇。五分。二说相违。此应安从。答。若亡沙弥。本是和尚抚育。则应从僧祇。若亡沙弥。久已同僧利养。则应从五分。盖各举一隅耳。

    十诵律云。与学沙弥。当与大比丘等分分。

    毗尼序云。比丘贷塔物四方僧物用。死后。以衣钵物。计直输还。余残。僧应分。比丘衣钵物。贷塔用。四方僧用。死后以塔僧物计直还。现前僧应分。

    根本杂事云。僧若得饼。乃至极小。犹如树叶。众共分张。若得衣。乃至极少。堪作灯炷。众亦共分。若得上价?。卖取钱贝。然后共分。

    尼陀那云。苾刍于尼寺死。衣钵应还苾刍。苾刍尼死僧寺。衣钵还尼。若处无苾刍者。尼即应受。若处无尼众者。苾刍应取。

    有四种物。皆不应分。一四方僧物。二窣堵波物。三众家病药。四寺资产物。

    设大会时。多获珍财。据合得者。随次准法平分。众若多者。应可千人与其一分。各自分之。或复百人。或三十人。乃至十人而为一分。令自分取。十人分中。若一身死。已分衣竟。亡人之分。应入僧伽。如其未分。九人合得。多亦准斯。

    目得迦云。不应持此处物与余住处。应随定处而受用之。若私与者。应全偿直。若不还者。得重越法罪。

    僧不应受病比丘三衣。设受。不应分散。见缺。应还。

    施僧尼二众财物。应问施主。随语而分。

    二众利物。应共平分。求寂男女。三分与一。学戒女。及欲受戒人。二分与一。

    请食施物。苾刍与尼。计人分施。不应中半。

    设法会时所获施物。亦应分与尼众。

    若施主本意。惟供此处住寺之人。不通余人者。若有来食。并须计物酬价。

    律摄云。若安居人。有缘出行。嘱授而去。应取其分。若不嘱授。则不应取。若受嘱人不为取者。应以己物准数酬还。苾刍命过。若苾刍来。及五时者。应与分。一打犍椎时。二诵三启无常经时。三礼制底时。四行筹时。五作白时。若众不和集。或无秉法人。应为初后法。谓取亡人少财许物。或两钱等。于众首上座。及最下座。各行与之。用为定记。然后现前僧如常共分。更不须作法。若作初后法竟。有人来者。不应与分。若前四时有。后二时无。亦应与分。若作自己。现于界内应合得者。皆应受利。若不作白不作初后法者。但是世尊声闻弟子。所有现在瞻部洲中。或住余处。悉皆有分。所有经论。并不应分。当贮经藏。四方僧共读。其外书卖之。现前应分。所有券契之物若能早索得者。即可分之。如未得者。卷贮僧库。后时得充四方僧用。若苾刍病。作如是语。我死之后。可持此物与彼人者。是俗人法。不成嘱授。此物应分。对面授者。便为善与。其死尸。应焚烧供养。诵经事了。然后分物。若亡人寄物。即于物所在处。众共分之毗尼母经云。比丘存时所有经律。应处分与能读诵者。若不及处分。现前僧应与能读诵者。不应分卖。

    问。亡比丘经律论。律摄。母论。二说不同。此应安从。答。经论贵在流通读诵。但除分卖。余可随时斟酌。

    ○说法法

    第二分云。听说义。不具说文句。不应二比丘共一高座说法。不应相近敷高座说义互求长短。不应共相逼切。不应同声合呗。不应过差歌咏声说法。歌咏声说法。有五过失。一自生贪着。爱乐音声。二闻者生贪。三闻者习学。四长者讥嫌生慢。五静寂之处。缘忆音声以乱禅定。

    第四分云。若比丘。说相似文句。违法毗尼。此比丘令多人不得利益。作诸苦业。以灭正法。若随顺文句。不违法毗尼。此比丘。利益多人。不令作众苦业。正法久住。乃至若比丘。非制而制。是制便断。如是渐渐令戒毁坏。令多人不得利益。作众苦业。以灭正法。若比丘。非制不制。是制不断。如是渐渐令戒成就。利益多人。不作苦业。令正法久住。是故汝等。非制不应制。是制不应断。当随佛所制戒而学。

    问。今观五百问经。典众部律。多有相违。又观百丈清规。亦甚与律不同。后人遵行。得无坏正法不。答正法灭坏。全由律学不明。五百问经。的约后人附会增添。昭彰可识。即百丈清规。久失怀悔禅师本意。并是元朝流俗僧官住持杜撰增饰。文理不通。今人有奉行者。皆因未谙律学故也。

    佛告比丘。有四种广说。何等四。若比丘。如是语。诸长老。我于某甲某城。从佛闻受持。此是法。是毗尼。是佛教。若闻彼说。不应便生嫌疑。亦不应诃。应审定文句已。寻究修多罗毗尼。检校法律。若不相应。违背于法。应语彼比丘。汝所说者。非佛所说。或是长老不审得佛说。何以故。我寻究法律。不与相应。长老不须诵习。亦莫教余比丘。今应弃舍。若寻究法律相应。应语言。长老所说。是佛所说。审得佛语。何以故。我寻究法律相应不违背。长老应善持诵习。教余比丘。勿令忘失。此是初广说。复次若言。我于某村城和合僧中上座闻。此是法等。亦复寻究检校。若不相应。应语言。此非佛所说。是彼僧及上座不审得佛语。长老亦尔。乃至今当弃之。若相应。应语言。是佛所说。彼僧上座及长老亦审得佛语。乃至勿令忘失。此是第二广说。三者若言从知法毗尼摩夷多比丘所闻。亦应如是。四者若言从知法毗尼摩夷一比丘所闻。亦应如是。

    根本律云。于上座处。置师子座。若是定处。砖为蹋道。若处不定。应为木梯。法师弃唾。应安唾器。

    悭法。招五过失。一得生盲。二无智慧。三远离佛法。四室有怨家。五不入圣位。命终堕地狱。

    杂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