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永宪录卷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圣祖仁皇帝御极之康熙六十有一年。岁在壬寅。

    上讳玄烨。章皇帝第二子。以前辛丑春正月即皇帝位。时年八岁。逾年改元。计践祚已六十二年。 按享国之久。自帝尧以下。惟商太戊七十五年。余未有越六十者。

    春正月丁亥朔。

    上御殿受朝贺。

    校尉举亭。教坊司鼓乐前导。自礼部进东长安门。由天安门至午门外两旁陈设毕。礼部官从亭内捧表。由午门东旁门入。至太和殿前置黄案上。鸿胪寺官引王、贝勒、贝子、公等于太和殿前丹陛上立。引文武各官由东西两掖门入。至太和殿前丹墀内分左右翼排立。引朝鲜、蒙古诸使臣由西掖门入。于西班末立。纠仪御史二员于殿西檐下东向立。又四员于丹陛上立。又四员于丹墀内立。俱东西相向。又八员于东西班末立。鸿胪寺鸣赞官四员于殿檐下立。又四员于丹陛上立。又四员于丹墀内立。俱东西相向。銮仪卫鸣鞭官于丹陛南三层阶之西。每层各二员。俱东向立。钦天监官于干清门报时。礼部、鸿胪寺官奏请上升殿。上具礼服出宫。御中和殿。内大臣、侍卫、内阁、礼部、理藩院、都察院、鸿胪寺执事各官于殿前排班。行三跪九叩头礼毕。各官趋赴外朝执事。驾兴。出中和殿。内大臣十员两翼前导。内大臣二员、执兵器侍卫等后护。午门鸣锣鼓。教坊司作中和韶乐。奏元平之章。上御太和殿升座。乐止。内大臣十员于御座前东西立。后护二员于御座后佥立。执兵器侍卫于御座后佥立。大学士、学士于殿檐下之东西向立。左都御史、副都御史于殿檐下之西东向立。銮仪卫官赞鸣鞭。丹墀内三鸣鞭。鸣赞官赞排班。内外诸王率文武百官各就拜位立。赞进表赞跪。王以下俱跪。赞宣表。宣读官从案上捧表诣殿檐下御道之中。北向跪。宣毕。教坊司丹陛大乐作。奏庆平之章。鸣赞官赞跪叩乐。王以下各官俱行三跪九叩头礼毕。乐止。各复原班立。鸿胪寺官引朝鲜等国使臣。理藩院官引蒙古等国使臣。以次就拜位立。鸣赞官赞进赞跪叩兴。各使臣俱行三跪九叩头礼。教坊司作丹陛大乐。奏治平之章。礼毕乐止。各复原班立。銮仪卫官赞鸣鞭。丹墀内三鸣鞭。驾兴。教坊司作中和韶乐。奏和平之章。上还宫。乐止。王以下各官以次出。康熙八年定制。元旦上具礼服乘舆率诸王以下诣堂子行礼。再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行礼。然后升殿受朝贺。凡朝仪必传制。查明制。正、至皆不用。今同。中和韶乐。东班领乐官二人。歌工一人。乐工十四人。乐器。麾一。柷一。应鼓一。金钟十六。琴二。瑟二。笙二。箫一。笛一。埙一。篪一。排箫一。搏拊一。西班官工同。乐器。玉磬十六。琴二。瑟二。箫一。笛一。埙一。篪一。排箫一。搏拊一。敔一。丹陛大乐。东西班领乐官各三人。共执杅看节次俳长四人。各歌工二人。乐工二十八人。乐器。各大鼓二。方响二。笙四。管四。笛四。云锣四。二架拍板一。杖鼓一。 按凡上出。先有导迎大乐。人数乐器未详。拊以韦为之。实以穅。鼓属也。以手搏之。故名。方响上圆下方。以铜为之。磬属也。%官预设卤簿仪仗于太和殿前。陈步辇于太和门外。大驾于午门外。驯象于大驾之南。仗马于丹墀中道之左右。俱东西相向。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太和殿檐下之东西丹陛。大乐于太和门内北向。礼部官设黄案于太和殿东檐下。诸王、贝勒、贝子、公等俱朝服齐集太和门。未入八分公以下文武各官俱朝服齐集午门外。礼部官捧王以下文武各官及直省文武各官并朝鲜各国所进表文各置表亭内。銮仪%国家大朝贺三。元旦、冬至、万寿。每当朝贺。銮仪

    辛卯。赐千叟宴于干清宫。以忧勤诚敬之旨遍谕群臣。

    大学士集部院大臣年七十以上十五人合成千岁。为上献寿。因召六十以上八十以下大学士、九卿、翰林、科道七十人。文武有职官及致仕之员、近畿之民又六百六十人。宴于干清宫。御制瑶章。命诸臣各依韵赋诗。诗成。名千叟宴诗。并绘图以传。是日宴毕。上御东暖阁。命大学士以下诸大臣进。皆赐众坐。谕曰。今日天气晴和。又值无事。朕躬亦甚安豫。与尔等闲谈旧事。从来帝王任大责重。最为劳苦。享祚绵远者甚少。他人不知为君难。辄崇奉佛释。溺信仙道。荒湎酒色。朕自即位以来。实能绝此三者。故临驭十年不意至二十年。二十年不意至三十、四十、五十年。五十年之后断不存到六十年之想。今已六十一年矣。史册所载人君寿至七十者不过三人。此皆朕之幸也。人君以一身临天下。前后左右皆足荧惑其心。或大臣擅权。或妇女豫政。或阉寺专命。甚至偏听私人。如天子门生之类。此非有英断之才不能独持纲领。杜绝弊端。然每见英断之主往往果于杀戮。使朝臣不能保其朝夕。朕则待下宽恕。于诸大臣务期保全。故尔等俱耄耋安享富贵。得以功名终始。君臣相对。须发苍然。致足乐也。朕年少时自恃膂力过人。三百斤石上复置一石。手能举之。马上驰骋如飞。即马或颠蹶。身跃立于地。未尝沾泥土。今则雄气已除矣。去年刻一图书。用戒之在得四字。盖深自知足耳。朕临政年深。于军务尤有灼见。往岁西陲用兵。传言朕欲亲征。以致刘荫枢上折劝阻。人臣批鳞直谏。原属美事。不知兵有虚实。不可拘泥。如西贼骚扰边外诸番。议者咸谓祗宜守边。夫我兵不能救援诸番。则边外部落势必为贼所掩。此时而议守边。庸有济乎。去年台湾反叛。人颇惊疑。朕知一时穷民激变。即当平定。并未令九卿议剿议抚。及督抚提督报捷奏至。克复之期不过七日间耳。先年朕亲征噶尔丹时。曾作诗以志胜敌之略。大学士张英奏俟大捷后宣示于人。后噶尔丹授首。张英叹服豫算之神。朕于河务尤极留心。先年高、宝一带地方俱被水淹。朕凡六次阅视河工。知之甚悉。谕张鹏翮云。尔但遵朕指示。河工自成。

    既济为分修官。督修者九月撤回。以张鹏翮代于成龙为河督。专任其事。至壬午四月。河工以次告成。康熙乙丑作延禧、永和、景阳三宫于宫内。是年满汉大臣。其名见卷内者不载。外则吏部左侍郎勒什布、户部左侍郎李永绍、礼部左侍郎萨哈布、王思轼、右侍郎罗瞻、景日笏、兵部左侍郎查克旦、右侍郎王度昭、刑部左侍郎阿锡鼐、右侍郎刘相、工部左侍郎郝林、右侍郎常寿、王懿、都察院副佥都御史牛钮、伊忒满、张大有、江蘩、邹汝鲁、通政司使傅善、陆经远、左右通政党古礼、潘锦、陈九恭、魏方泰、大理寺卿常泰、左右少卿顾尔泰、郭徽祚、任奕弥金。一时人物。特备志。%张鹏翮果恪遵朕训。黄、淮安澜二十余年。令人不知泛溢之事。去秋河南武陟县黄河口决堤。滥至山东张秋镇。运道阻隔。朕绘图指示。遣官堵塞。不日成功。张伯行议引沁水济运。与朕意适合。后张鹏翮奏。地形高下。若引之。恐有遗患。遂停前议。朕以至公处事。初无成见。惟言之是耳。尔诸大臣从穷苦中来。今已富贵。或不能记忆。朕从富贵中来。惟恐小民艰难。故令各省督抚于地方事务不时奏闻。凡闾阎疾苦。莫不周知。又于他省来人。问以经过地方雨晴米价。令臣下时存一惟恐上闻之念。百姓地方受益不浅矣。朕教养天下六十余年。官吏兵民感恩戴德。疆场之上武职拚命。绿旗兵一皆奋勇争先。与满洲无异。此本朝最好事也。朕今所治之天下即明代之天下。所居之宫殿即明代之宫殿。朕登极时。明代遗臣尚多能言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事甚详。明时宫监多至数万人。宫女至二万人。今朕所使内侍及诸王所用太监不过七百人。宫眷妃嫔年长者已七十余岁。所使之人总不过五百人而已。宫中如永寿、景阳等宫皆空闲无人居也。书生评论帝王每多苛刻。惟朱子最为公平。言金世宗行政果如此人言即尧舜矣。又朱子言读书不要被书欺了。此言最妙。尝见诗赋有鳌山百尺。今太和殿高不过百尺。鳌山安可置乎。大凡读书人多尚虚文。又高自位置。前代诸儒惟朱子学问最大。性理内载朱子论鬼神性命。实能囊括释道全藏。其云。为人须尽这个人的道理。此言所包者广。朕平日习闻赞颂之词。地方每遇丰登。必归美于朕。若遇荒歉。又谁诿乎。此皆虚套。朕所不取。总之。诚敬二字尽之最难。无论大事小事。能尽诚敬。必无差误。为人能尽无欲害人之心。自然有福有寿。诸大臣年俱七十八十。在古虽为悬车之年。但朕同事日久。上下俱不忍相舍。诸大臣勿以年老求退。今日谈深坐久。可各回安息。诸臣以次起。令内侍扶掖出宫。 按汉武帝、唐高祖、明太祖皆寿七十一。圣谕或谓此。沁水出上党。至荥阳入黄河。自高而下也。康熙己巳、己卯、壬午、癸未、乙酉、丁亥上六次阅河。加以甲子祭孔林。南幸凡七至江浙。己卯春河高家堰以及邵伯镇。屡堵屡溃。庚辰春命兵部尚书范承勋、工部尚书王鸿绪、吏部侍郎王掞、户部侍郎田雯、兵部侍郎布雅努、刑部侍郎喻成龙、工部侍郎顾藻、副都御史寿鼐、王绅为督修官。起原任户部尚书王日藻、左都御史董讷、兵部侍郎杨雍建、内阁学士李应荐、广督朱弘祚、漕督马世济、安抚高承爵、陈汝器、浙抚金鋐、线一信、福抚宫梦仁、广抚江有良、西抚王抚元、云抚

    甲午。上幸畅春苑。 【一作园。】

    苑在京师西北。上时驻跸。计一岁之中幸热河者半。余驻畅春又三之二。内有澹宁居、渊鉴斋、露华楼。皆临政所。韵松轩皇子读书处。佩文斋贮书画地。他如苍然亭、清远亭等处。未能悉详。

    命吏部科道考察六十年大计职官。

    者革职。年老有疾者休致。不及浮躁者降调。贪酷者革职审拟。各官解任一年与到任未一年者免。军政分操守、才能、功绩、年貌四项。八法。龙钟衰迈比老疾。轻佻率妄比浮躁。庸怯无能比不及罢免。赃私狼藉比贪。恣睢虐下比酷。败伦伤化、行止有亏比不谨。至纵寇殃民、杀良冒功、淫掳焚掠、事干重大者特疏列参。另请处分。大计三年一次。军政五年一次。其非届大计军政之期。每二年加举劾一次。无则奏停。京察六年一次。雍正元年改为三年。Q成例。凡大计之年。各省于十月内具疏到京。十一月初一日赴通政司汇奏。吏部、吏科、都察院河南道御史各于次年正月十七日封门阅大计册。册内分四项。曰才、守、政、年。各填一字。而总列考语及功过于后。准卓异者引见。赐蟒服即升。不谨罢

    户部进编审户口。

    康熙四十五年总计直省旧管人丁共二千四百九十八万五千四十八丁口。丁徭银三百二十九万五千一百六两零。米豆二万三千七百六十六石零。每十年编审一次。除逃亡抵补外所增加赋。五十二年万寿恩诏后来增丁永不加赋。祗编户口入会典。是年之数未悉详。雍正改元后编审遂未举行。 按有粮则有丁。粮去而丁存。故编审则粮多者加丁。无粮者可以抵免。自摊丁之法立。穷民免累。而国赋无亏。此编审所以缓行。然不能十年一摊。后来穷者不尽免累。富者反多无丁。法当过粮则代丁摊于受粮之人。是在持筹者变通之耳。

    始命满汉监察御史巡察台湾。

    御史专稽察非常。整饬营务。不干预地方事。如有条奏。照本衙门例行。一年而替。如巡盐例。后巡察同。乾隆元年后多省。而台湾如故。凡巡察与督抚皆平行。

    封皇三子和硕诚亲王胤祉子弘晟、皇五子和硕恒亲王胤祺子弘升为世子。

    今上登极。礼臣奏诸王子名应避同御讳一字。旨。此皆皇祖所赐名。不必避。臣民亦仍之。只去一点。

    丁未。上行幸霸州。讲春搜。驻跸南苑。

    凡上巡幸。自亲王以下各衙门派随驾扈从官员。是日。卤簿大驾乐器陈设。上出宫。午门鸣钟。王以下公以上于金水桥两旁排立。民公以下文武各官于午门外两旁排立。驾至皆跪。候过随行。不随驾王以下都统以上送驾。候旨方回。随驾护军统领等统领兵马。照旗次序分队随行。凡乘舆经过之地。先鸿胪寺传谕。百里以内地方官率领本地乡绅士民接于十里之外。本地镇守满汉官军亦整齐队伍接于十里之外。分文东武西。驾至跪迎。送驾亦如之。京师四面皆有海子。山水绕汇。建行宫为豫游地。南苑一名南海子。在京师南二十里。方一百六十里。苑东晾鹰台旁有三海子。元之旧也。明增治之。设四门。绕以周垣。畜养禽兽。籍海户千余守视。即上林苑也。今为门五。墙垣一万九千八十五。每长一丈。每门设看守官兵太监。内粮庄五所。叶园五所。瓜园二所。马馆三处。牛圈四处。海户一千六百人。属奉宸院官职掌。上林官属裁。其中宫殿未详。上时驻跸。多讲武于晾鹰台。自红门而来。驰骋可五十里。红门。苑之门也。帝王宫苑皆朱户。 按明苑地东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北至居庸。西南至浑河。皆禁不许围猎。中有德寿寺。今为喇嘛结习地。玉皇阁供奉上帝。五帝陪列。皆禁地。五帝。周礼之青、赤、黄、白、黑五方帝也。羽流奉之。汉儒训诂其号曰灵威仰、赤熛怒、白招拒、叶光纪、舍枢纽。其实一上帝耳。今不在祀典。

    镇海兵薛大有妻虞氏一产三男。

    成例。民间一产三男俱存者。给布十疋。米五石。若男女并产及三女。不准行。

    冰凌积水河决武陟马家营、荥泽秦家厂堤工。漫溢至山东东阿之张秋、直隶长垣等地。

    经筵讲官礼部尚书蔡升元免。以工部尚书陈元龙为礼部尚书。兵部左侍郎李先复为工部尚书。左都御史党阿赖罢。以正黄旗汉军都统安泰为左都御史。

    春二月丙辰朔。

    戊午。上驻跸赵北口。

    在京师之南。有东西二淀。上水猎所。

    镇守澎台总兵官陈策卒。

    策由千总为淡水营守备。朱一贵乱。力保淡水。擒获贼首范正文等。功加左都督。擢澎湖总兵。未数月卒。澎湖有三十岛。孤悬海中。官军所驻者止二十里许。一无所产。日用取资于台。一遇风涛。往返动经月余。一贵乱后。部议镇臣移澎湖。以控制台湾。督抚累言不便。是年五月得旨复还台。

    敕征西靖逆将军吏部尚书富宁安、振武将军都统祁礼德攻傅尔丹。进兵土儿番。乘机袭击泽旺阿喇蒲坦。

    上谕征西将军祁礼德折奏。泽旺阿喇蒲坦于去岁将沿界之人撤去。土儿番人移往哈喇沙儿。其阿尔泰、乌鲁木齐等处无一哨汛。传闻伊已身故。宜乘机袭击。 按泽旺阿喇蒲坦。厄鲁特噶尔丹之侄。踞波罗搭拉地。名衣立国。在云南金沙江之西。最强盛。幅员之广数千里。素与哈密为仇。以其旧臣服而后备藩于我也。遂纵兵取乌斯藏。以窥哈密。上命都统颜

    【  后作延。】

    信挂平逆将军印。统尚书富宁安、提督师懿德等。合陕西、四川、云南之师。克复藏地。继命皇十四子胤禵往视师。屯三大营。以十五万卫守之。盖哈密为通诸番之咽喉。固哈密所以拒诸番。不得已而用兵也。乌斯藏即吐番。凡百余种。散处河湟、江岷间。元时为郡县。明洪武初。诏各俟举故有官职者至京授职。自是番僧有封国师及王者。本朝皆请换敕印。修职贡。哈密古伊吾庐地。明永乐初设馆。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本朝请封贡奉朔。其地产美瓜。供御用。金沙江通丽江。懿德字秉如。陕西宁夏人。是年为銮仪使。以目翳告归。尝提督江南。有贤声。乌斯藏产异宝。其宫室、服饰、器具。中国帝王有不及也。侧闻达赖喇嘛所居皆奇材异木。座旁设黄金塔二。七宝庄严。高丈余。遭泽旺之难。失去一塔。朝廷代为修补。所费数十万。铺地以大红玛瑙。饮食器皿皆黄金。有五色蚕。吐五色丝。织成大锦。愈浣愈鲜明。中国所赐锦缎逊之。以时朝贡珍珠、珊瑚、宝石、各色氆氇、各色(毛)(毛)绵、各色(毛肖)(毛)、花褐布、花绵、慈兽皮梵袒红等贵重之物。

    甲子。上猎于材圈头。

    乙丑。上驻跸玻璃。

    琉球岁贡。

    是年入贡诸国。皆照荷兰例加增赏赐。以恤远人。成例。贡期。琉球二年。朝鲜每年有年贡、节贡。安南三年。荷兰五年。暹罗三年。土鲁番五年。西番各寺皆三年。惟西洋以地远未定贡期。顺治元年设四译馆。馆有十。曰。鞑靼、女直、回回、缅甸、百译、西番、高昌、西天竺、八百媳妇、暹罗。十五年。裁鞑靼、女直二馆。今向化日广。国名、贡期未悉详。 按明永乐初始设八馆。有女直、鞑靼。无八百、暹罗。百译作百夷。盖诸国各有字书。必加翻译乃知。如朝鲜、安南、琉球诸国。疑与中华同文。回回、天竺、高昌皆西域国。西番即吐番乌斯藏等部是。暹罗在南海。百译在滇西南。八百、缅甸皆其种类。鞑靼部落不一。即前代之匈奴、突厥、契丹。女直。盛京北奉朔之蒙古也。

    安南岁贡。

    命核两淮官商侵蚀加根课银。

    两江总督常鼐索取两淮规礼无厌。而巡盐御史张应诏清廉。不遂其欲。乃乘总商贺节赴署。以草荐卷程庭倒控之。逼令诬服。因参应诏前任运使侵蚀加根银三十二万。节仪四万八千两。上令新巡盐内阁学士魏廷珍核实。奏康熙三十四年始派余银十五万两。三十八年上南巡豁免。及织造曹寅、李煦更番历任盐差十年。又加织造铜觔等银每年二十七万余两。增至三十二万。曹、李任满。例应除之。后再命工部尚书李先复、通政司使图兰往理。雪应诏之枉。坐商人程庭等赔补。鼐寻卒。应诏内补御史。

    乙亥。上回銮。

    丁丑。上驻跸南苑。

    严顺天顶冒考试。

    籍童生亦取同乡官印结应考。五十卷取录一卷。进取难则顶冒自禁。上从之。往例。教官、典史之子准于所在地方考试进取。解官移回本籍。雍正九年并禁止。其直省凡系冒籍者皆令移回。以示廓清。%各省士子在京。以冒宛、大商等籍入学中式为快捷方式。刑部左侍郎王景曾请禁。上命移归本籍。礼部议。嗣后顺天商生员另编字号。取同乡官印结入试。一百卷取中一卷。其商及

    命内阁学士阿克敦、一等侍卫宗室佛伦往朝鲜。册封国王李的弟延成君昑为世弟。

    国王无子。奏本身甚弱。遂允所请。海外诸国惟朝鲜奉朔。凡诏诰与各省一体颁发。当太宗时。朝鲜先归顺。故职贡比于藩王。其国即高丽。明初国王王颛昏迷。众推门下侍郎李成桂参国事。诏更号朝鲜。幅员东西二千里。南北四千里。从西北长白山发脉。南跨全罗。与中国蓟辽对峙。辽渖亦其故地。鸭绿江东之平壤城即箕子始封地也。相传衣冠文物不异中华。论语而外。别有颜子。五经少易。往来携带者舟必覆。即熟复者归必忘。特不解复圣之教何以独流于海外。凡册封出使外国正副使。给以蟒缎披领、麒麟补长褂、一品顶带。以与国王敌体。回时仍用原品顶带服饰。朝鲜音昭先。世多误呼。附志之。因近东方日出处得名。史记注以其国有汕水。故名汕水。未详。又云鲜亦水名。古有三韩、百济、新罗诸国。自宋、元后。朝鲜皆而有之。其国始大。按论语中止载颜子答问语。从未记其一言。竟另有其书欤。

    台湾叛逆贼首朱一贵等伏诛于京师。

    一贵与胁从李勇、吴外、陈印、翁飞虎、王玉全、朱阿三等俱凌迟。杜会三与自行就抚之杜君英、陈福寿等减等立。其同宗有服之亲。照叛逆例分别治罪。六十年四月二十二日。台湾南路木岗山后坑底地方匪类朱一贵等聚众为乱。竖立大旗。上书大明讨清大元帅朱。镇臣欧阳凯闻变。遣兵扑灭。于南北二路失利。守备马定国自刎。余杀伤过半。凯亲督兵往援。连败贼众。五月一日。贼四面蹂躏。凯力不支。没于阵。副将许云等皆歼焉。遂陷府治。厦门提督施世骠统大兵于十一日飞赴澎湖。以扼其吭。十六日攻进鹿耳门安平镇。贼众披靡。二十二日克复府治。贼走凤山。世骠分遣署参将林秀、王万化、游击边士伟等追入。南北二路贼多降附。闰六月初八日。凤山居民获一贵、勇等献于林秀。台湾复平。用兵之际。总督满保驻师厦门。以为声援。调遣将士。接济军需。故速成功。林秀时官游击。世骠报功抑之。雍正三年。引见各省保举武职。始慰前劳。擢参将。至总兵。台湾东倚山。西薄海。北界红毛鸡笼城。与福州对峙。南则河沙矶近小琉球。周袤三千里。水陆之产咸备。明末海寇郑芝龙出没其中。归明后。地为红彝所据。及芝龙辅伪隆武。王师下浙闽。芝龙降。少子成功窜入海。集兵寇闽、粤。侵江、浙。顺治十八年围台。败荷兰。遂有其地。伪永历遣人封成功为延平郡王。至子经自称招讨大将军。传孙克塽。康熙癸亥入我版图。封克塽汉军公。三世僭乱三十八年。荷兰一曰和兰。即红毛。其国船高三十丈。铳长二丈余。发之洞石城。震数十里。中国传其制。号大将军。相传之为用。石则震之而开。若入土一尺即不行。故行阵之间。机每向上。骑兵多受伤。而元史载西域人亦思马因造炮攻襄阳。入地可七尺。两存其说。以俟辨。余详后卷。

    春三月丙戌朔。

    上回宫跳神。

    跳神。国制也。凡远出者回。必享牲酬神。病愈亦然。满洲之行此者。咸具馔以招亲友。尽醉饱乃已。或云。即祀堂子所奉之邓将军者。邓将军相传明镇辽总兵。戕建州部而保护我太祖于孤幼中。故祀之等祖庙。一曰。其神主疾疠。疑用喇嘛治其事。 按跳神之举。明亦有之。神宗时宫中每跳步。番经厂内官司之。英华殿、隆德殿、钦安殿皆供西番佛像。遇做好事则悬扬幡榜。内官皆戴番僧帽。红袍黄领黄护腰。于隆德殿跳步。以其地加宽厚也。执经诵念者十余人。装韦驮像向北立一人。御马监牵活牛、黑犬围侍者十余人。学习番经跳步者数十人。各戴方顶笠。穿五色大神袍。身披缨络。一人在前吹大法螺。一人在后敲大锣。余持有柄员鼓。执弯槌击之。缓急疏密各有节奏。按五色方位鱼贯而进。视五方五色伞盖下诵经跳舞焉。所供食皆用素。以奉佛故也。立监齐神如人大。盔甲器械皆真者。于本殿门安之。事毕收本厂库。凡跳步或一昼夜。或三昼夜。圆满扫砂。钦安一名玄极。前宫中大享天地所。英华在宫西北隅。奉九莲菩萨御容。九莲。神宗生母慈圣李太后也。素好佛。有言九莲菩萨化身者。宫中遂以佛事之。因事类跳神。附载焉。本酌中志。酌中志明内监不合于魏忠贤罪谪者所作。纪宫禁事及忠贤出身与乱政诸恶最详。世传之。

    丁亥。上幸畅春苑。

    兵部议奏荡平郭罗克善后事宜。设长司守之。

    。堪领其职。籍其番蛮户口姓名所管地方界址。并取永保无虞印甘各结。请旨从之。郭罗克内通陕之西宁、川之松潘。外连西海。为口外往来必由之地。其部落番人惟以掠夺为事。历年受其荼毒。上令发兵进剿。一举而归命焉。锺琪。陕西临洮人。故四川督升龙之子。以候选同知改授松潘游击。升永宁协副将。复藏有功。超擢今职。#四川提督岳锺琪前领兵抵郭罗克交界。贼番伏兵对敌。败之。追至中郭罗克纳务等寨。连克一十九寨。斩首三百余级。擒贼首酸他儿(虫豊)索布六戈。复督兵至上郭罗克等寨。该头目旦增等将不法贼番首恶假磕、贼从格罗等二十二人缚献军门正法。率阖寨男妇老幼八百户匍匐归诚。朝议设土长官司管辖。以杂谷土司板第儿吉亲叔囊索沙加布老成服

    福建水师提督姚堂奏台湾善后事宜。

    一、澎湖总兵仍驻台湾。一、台湾镇协标兵难以裁汰。一、台湾道标兵宜归台镇。一、台湾府治宜建城郭。部议。澎湖总兵令其不时稽查台湾。厦门道标兵裁归台协。分设南北要路。其台镇协标所裁兵丁仍旧设立。至台湾在海外。无庸建城。台湾镇标三营及南北二路淡水等营共步兵四千九百九十名。安平副将水师兵二千五百名。雍正三年准巡台御史禅济布、景考详奏。各营设马兵三百名以备缓急。五年又准文武绅士捐立府治木栅周千八百丈。

    天旱。命户部开仓平粜。

    派八旗官兵驻札汤山马圈。

    浙闽总督觉罗满保题荐征台奏绩职官。

    水师千总董方赴厦门领饷。遇朱一贵倡乱。随提臣施世骠与澎湖守备林亮为头队先锋。于六十年五月十六日先夺险攻入鹿耳门。二十三日又于西港仔苏历甲地方大败贼众。克复台湾。题补水师守备。又南澳镇标守备吕犹麟、千总陈瑞俱于十九日在昆身奋勇杀贼。二十二日在西港仔大败贼众。克复台湾。题补南澳游击、守备。台湾之北沿海。沙积为堤。名昆身。自大昆身至七昆身止。

    癸卯。上万寿圣节御殿受朝贺。

    凡万寿朝贺进表行礼如元旦例。遣官祭太庙后殿及东岳、真武、城隍之神。不言前殿。上亲祀于奉先也。各省大臣皆进方物。而江西巡抚王企靖所献其名甚异。因备录之。罗纹纸二十张。格尔莫斯一瓶。歌尔德济德辣一瓶。德哩哑嘎一瓶。巴木撒木香避凤巴尔沙摩一瓶。番红花一瓶。巴尔白露一瓶。哑挂济拿摩摩三瓶。金济纳一包。衣巴油二瓶。安利摩牛一包。苏济尼二瓶。甘佛蜡一座。巴尔加德哩一瓶。阿都尔则一瓶。西洋斑毛一匣。波啰额德一瓶。色路撒一包。沙璸香一瓶。达尔默的歌一瓶。翁文多哩歌一瓶。武玛武一包。撒勒步路蜡一瓶。西洋琉璜一包。苏尔佛助一盒。哑挂辣喜纳一瓶。白辣济多露我乐二瓶。皆异域之产。名仍国语。或传写误错。莫能详译矣。

    设四川铜梁、岳池文庙儒学师生。

    川省自明张献忠之乱。国初人民雕散。爰有归并之县。重庆之定远、铜梁、安居归并合州。顺庆之岳池归并广安州。幅员延亘至四五百里。今户口繁滋。知州难于总理。六十年。总督年羹尧请以定远仍归合州。安居则归铜梁。与岳池各设知县、典史。因令二县更设教职一人。入学各八名。此外归并者。成都附郭之华阳归并成都。双流归并新津。彰明归并绵州。重庆之璧山归并永州。大足归并荣昌。武隆归并涪州。夔州之大宁归并奉节。大昌归并巫山。新宁归并梁山。潼川之安岳归并乐至。嘉定之成远归并荣县。其成都之彭县、崇宁。眉州之彭山、青神。未详所并。雍正七年后多复设。前岁乙酉。张献忠谋袭西安。尽杀川人。以绝顾望。会计杀卫军七十五万。兵二十三万。士民三十余万。丙戌元日。命孙可望、刘文秀、李定国、艾能奇分路捱户草杀。五月上功。计杀男妇六千余万。其御营及二十一营总兵数无考。又杀己兵数十万。川人殆尽。贼平。移湖广民以实之。百年始将复旧。亦从古未有之杀戮。详具毛西河后鉴录。

    兵部奏。征泽旺阿喇蒲坦阵亡将士前湖广总督额伦特、侍卫色楞、副都统查理、四川提督康泰、凉州总兵康海、宣化总兵司九经。各予赠荫有差。

    嘉祥生员梁心始百岁。

    丙午。上诣西山祈雨。

    戊申。京师得大雨。

    上幸皇四子和硕雍亲王园。

    自六十年两遇万寿。雍亲王皆奏请驾临。奉觞演剧。以祝无疆。天颜每霁。向妃嫔称孝养焉。

    开军前运米捐纳例。

    海宁海塘成。

    塘以障海潮。前年崩溃。海盐沙地将四十里。自是为东南巨工。

    署总督河道陈鹏年请定河工铨补官弁之制。以杜钻营。

    每道员、同知、通判、守备等官缺出。择合例三员具题引见。候上钦点。千总杂职等官缺出。亦择合例三员咨部验看掣签。从前河官缺出。督臣即保题莅任。鹏年一切示公。后遂为例。河营兵用以防河。江南十河营。后增至二十。兵丁战二守八。桩手下埽签桩。力作更苦。得食战饷也。先时每营统以守备。后紧要地亦设参、游。乾隆元年。准河南、山东河兵亦以战二守八为制。 按河兵。食粮之河夫无所谓弓马技勇者。隶总河标。

    夏四月乙卯朔。

    丙辰。复祈雨。

    吏部尚书张鹏翮查勘河工。报堵塞张秋决口工竣。

    诏增历代帝王崇祀功臣配享。

    上谕大学士等。朕披览史册。于前代帝王每加留意。书生但知讥评往事。前代帝王虽无过失。亦必刻意指摘。论列长短。无一人为帝王公言者。朕见每朝崇祀不过一二位。或庙享其子而不及其父。或配食其臣而不及其君。甚未允当。今宋、明诸儒尚以为宜祔孔庙者甚多。自古帝王从未有人奏请崇祀者。朕意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弒亡国之主。此外尽应入庙。即一二年者亦然。并应增从祀功臣。详开奏闻。大学士马齐等将历朝帝王并功臣与入正统不入正统及被弒亡国者各开一折。请上钦定。按明洪武四年。始命参考历代圣帝贤王在中华赡养人民者立庙合祀。共三十六主。六年。礼臣言内有父子祖孙相继合祭。未安。应别立庙。故止祀创业之主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武王、汉高祖、光武、隋文帝、唐高祖、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寻去周文王、唐高祖。又去隋文帝。止十六主。其余二十主令有司春秋祭于陵寝。则商中宗、高宗、周文王、成王、康王、汉文帝、景帝、武帝、宣帝、魏文帝、隋文帝、唐高祖、宪宗、宣宗、周世宗、宋太宗、真宗、仁宗、孝宗、理宗。嘉靖二十四年。从给事中陈棐议。撤元世祖庙祀及侑飨木华黎五人。本朝顺治二年增辽太祖、金太祖、世宗、元太祖、世祖、明太祖。共二十一位。而顺治中。礼部尚书王崇简曾建议更定庙祀。如商之中宗、高宗、周之成王、康王、汉之文帝、宋之仁宗、明之孝宗七君。宜百世祀。不当以成见格。部覆未行。庙凡五室。三皇一室。五帝一室。三代两汉帝王一室。唐辽金四帝一室。宋元明四帝一室。每逢遣官致祭陵寝。二十一帝外与明略同。但有女娲氏。无汉武、唐宣、宋孝、理及隋文也。

    诏恤故大学士熊赐履幼子志契、志夔。

    上谕。大学士如李蔚、王熙、杜立德、张玉书、李光第、王顼龄等之子孙皆为职官。惟熊赐履居官清正。学问优赡。朕每念旧劳。不忘于怀。其长子有疯疾。次子尚幼。熊赐履为试官。所取门生不下千人。身后竟无顾恤其家者。令诸臣扶助。以望成就。于是门生尚书王鸿绪等。非门生大学士王掞、王顼龄等助银三千余两。命交江宁织造曹俯生息。给予用度。赐履字素九。号青樵。江南上元籍。湖广孝感人。顺治戊戌孙承恩榜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在相位最久。甲戌、丁丑、庚辰、癸未屡典会闱。卒谥文端。蔚号垣园。直隶高阳人。顺治丙戌傅以渐榜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加太子太傅。立德字纯一。直隶宝坻人。明崇祯癸未杨廷鉴榜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太子太傅。玉书字素存。江南丹徒人。顺治辛丑马世俊榜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貌不及中人。一生恬退和缓。在相位二十余年。庚寅随驾热河卒。上为诗吊之。赐谥文贞。余见后。志契字敷五。乾隆初。录用为翰林院孔目。其长兄志伊近騃。文端殁后曾特旨召见。奏对含糊。命授编修归里。凡科目例列榜首名。后不重载科分。两朝同者系年貌。余亦省。

    通政司使明安罢。以盛京刑部理事官图兰为通政司使。

    丁卯上幸热河避署。

    热河行宫在古北口外哈喇和屯。译语曰乌城。属永平府。治内有山曰磬锤。行宫之东偏为避暑山庄。进左门西行至万壑松风。遥望磬锤。石壁插天。西岭有亭曰锤峰落照。循石磴而下为晴碧亭。倚栏可以观鱼。循磴复上。夹水为堤。则芝径云堤也。北行折而东。长廊广厦。门匾曰无暑清凉。则山庄之总称也。前行一室。其形似舟。为云帆月舫。再前一处。庭植金莲花。榜曰金莲映日。北有趵突泉。依山为湖。长桥卧波。曰双湖夹镜。曰长虹饮练。湖角皆植莲花。又东北行。诸山泉水汇为大湖。湖中一岛突兀。峰顶层楼则上帝阁。其下回廊曲折。室宇清旷。颜曰天宇咸畅。循石磴而下。有泉泻于石间。味如沆瀣。为风泉清听。此外如沧浪屿。如环碧。及后所载诸胜。大致仿杭州西湖。而湖中五十余风景雅过之。奇花异木。幽谷悬崖。莫能尽述。王公大臣偶一赐游。称异数焉。再伏读上御制集有三十六景诗。每诗有韵。与耕织四十六景诗。皆绘图以传。时以赐诸王大臣。其三十六景十错见于御者不一。盖分之各为一景。合之则共为一景。于四分皆相联络也。因汇载以志山庄之全胜。与云汉天章照耀千古焉。热河地既高厂。气亦清朗。无蒙雾霾氛。柳宗元记所谓旷如也。四周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云山胜地之南有屋七楹。遂以烟波致爽颜其额焉。

    【  右烟波致爽。】

    夹水为堤。逶迤曲折。径分三枝。列大小洲三。形若芝英。若云烟。复若如意。有二桥通舟楫。

    【  右芝径云堤。】

    循芝径北行。抄而稍东。过小山下。红莲满渚。绿树缘堤。面南夏屋轩厂。长廊联络。为无暑清凉。山爽朝来。水风微度。泠然善也。

    【  右无暑清凉。】

    入无暑清凉。转西为延熏山馆。楹宇守朴。不琢不雕。得山居雅致。启北户引清风。几忘六月。

    【  右延蕙山馆。】

    水清则芳。山静则秀。此地泉甘水清。故择其所宜。邃宇数十间。于焉诵读。几暇静养。可以涤烦。可以悦性。作此自戒始终之意云。

    【  右水芳岩秀。】

    在无暑清凉之南。据高阜。临深流。长松环翠。壑虚风度。如笙镛迭奏声。不数西河万松岭也。

    【  右万壑松风。】

    进榛子峪。香草遍地。异花缀崖。夹岭虬松苍蔚。鸣鹤飞翔。登莲瀛。临昆圃。神怡心旷。洵仙人所都。不老之庭也。

    【  右松鹤清越。】

    万壑松风之西。高楼北向。凭窗远眺。林峦峰水。一望无极。气象万千。洵登临大观也。

    【  右云山胜地。】

    澄泉绕石。迤西过泉源。盘冈纡岭。有亭翼然出群山之巅。诸峰罗列。若揖若拱。天气晴朗。数百里外峦光云影。皆可远瞩。亭中长风四达。伏暑时萧爽如秋。

    【  右四面云山。】

    环山庄皆山也。山形至北尤高。亭之西北一峰峻出。势陂陀而逶迤者。金山也。其东北一峰拔起。势雄伟而崒嵂者。黑山也。两峰翼抱。与兹亭相鼎峙焉。

    【  右北枕双峰。】

    杰阁凌波。轩窗四出。朝霞初焕。林影错绣。西山丽景入几席间。始登阁若履平地。急缘梯而降。方知上下楼也。

    【  右西岭晨霞。】

    平冈之上。敞亭东向。诸峰横列于前。夕阳西映。红紫万状。似展黄公望浮岚暖翠图。有山矗然倚天。特作金碧色者。磬锤峰也。

    【  右锺峰落照。】

    山庄之南。复岭环拱。岭上积雪。经时不消。于北亭遥望。皓洁凝映。晴日朝鲜。琼瑶失素。蛾眉明月。西昆闾风。差足比拟。

    【  右南山积雪。】

    入梨树峪。过三岔口。循涧西行。可里许。依崖架屋。曲廊上下。层阁参差。翠岭作屏。梨花万树。微云淡月时。清景尤绝。

    【  右梨花伴月。】

    碧溪清浅。随石盘折。流为小池。藕花无数。绿叶高低。每新雨初过。平堤水足。落红波面。贴贴如泛杯。兰亭觞咏。无此天趣。

    【  右曲水荷香。】

    两峰之间。流泉潏潏。微风披拂。滴石作琴筑声。与鹤鸣松韵相应。泉味甘馨。怡神养寿。恰合章孝标松下泉诗。注瓶云母滑。睹石茯苓香。

    【  右风泉清听。】

    清流素练。绿岫长林。好鸟枝头。游鱼波际。无非天适。会心处在南华秋水矣。

    【  右濠濮间想。】

    湖中一山突兀。顶有平台。架屋三楹。即上帝阁也。仰接层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台上。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  右笑宇咸畅。】

    曲水之南。过小阜。有水自宫墙外流入。盖汤泉余波也。喷薄直下。层石齿齿。如漱玉液。飞珠溅沫。犹带云蒸霞蔚之势。

    【  右暖溜晴波。】

    狮径之北。冈岭蜿蜒数里。翠崖如壁。下流泉。水静溪深。寻源徙倚。咏朱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句。悠然有会。

    【  右泉源石壁。】

    北岭多枫。叶茂而美荫。其色油然。不减梧桐、芭蕉也。疏窗掩映。虚凉自生。萝茑交枝。垂挂崖畔。水似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奇境在户牖间矣。

    【  右青枫绿屿。】

    甫田丛樾之西。夏木千章。浓阴数里。晨曦始旭。宿露未晞。黄鸟好音。与熏风相和。流声逸韵。山中一部笙簧也。

    【  右莺啭乔木。】

    曲水之东开凉轩。前后临池。植重迭千叶诸名种。翠盖凌波。朱房含露。流风冉冉。芳气竟谷。

    【  右香远益清。】

    广庭数亩。植金莲花万本。枝叶高挺。花面圆径二寸余。日光照射。精彩焕目。登楼下视。直作黄金布地观。

    【  右金莲映日。】

    北为趵突泉。涌地觱沸。西为瀑布。银河倒泻。晶帘映崖。微风斜卷。珠玑散空。前后池塘。白莲万朵。花芬泉响。直入庐山胜境矣。

    【  右远近泉声。】

    临水仿舟形为阁。广一室。袤数倍之。周以石栏。疏窗掩映。宛如驾轻云。浮明月。上有楼。可登眺。亦如舵楼也。

    【  右云帆月舫。】

    二里许。苍苔紫藓。丰草灌木。极似范图画。

    【  右芳渚临流。】μ亭临曲渚。巨石枕流。湖水自长桥泻出。至此折而南行。亭左右岸石天成。

    关口之南。有室东向。缘波下望。绿树为田。青峰如渚。川流溶溶。白云冶冶。不知孰为云孰为水也。由长桥而渡。疑入四明山中。一径分过云南北。

    【  右云容水态。】

    亭南临石池。西二里许为泉。源源自石罅出。截架鸣筜。依山引流。曲折而至。雨后溪壑奔注。各作石堰。以遏流泥沙。故池水常澄澈可鉴。

    【  右澄泉绕石。】

    如意洲之后。小亭临湖。湖水清涟澈底。北面层峦重掩。云簇涛涌。特开屏障。扁舟过此。辄为流连。正如韦应物诗云。碧泉交幽绝。赏爱未能去。

    【  右澄波迭障。】

    远近泉声而南。渡石步。有亭东向。倚山临流。溪水清澈。修鳞衔尾。荇藻交枝。历历可数。溪边有平石。可坐以垂钓。

    【  右石矶观鱼。】

    后楹依岭。三面临湖。廊庑周遮。随山高下。波光岚影。变化烟云。佳景无边。令人应接不暇。

    【  右镜水云岑。】

    山中诸泉。从板桥流出。汇为一湖。在石桥之右。复从石桥下注。放为大湖。两湖相连。阻以长堤。犹西湖之里外湖也。

    【  右双湖夹镜。】

    湖光澄碧。一桥卧波。桥南种敖汉荷花万枝。间以内地白莲。锦错霞变。清芬袭人。苏舜钦垂虹桥诗谓如玉宫银界。徒虚语耳。

    【  右长虹饮练。】

    流杯亭之北。瓜圃之西南。平原如掌。丰草茂木。麇麂雉兔。交牣其间。秋凉弓劲。合烝徒行步围试猎场选地。

    【  右甫田丛樾。】

    云无心而出岫。水不舍而长流。造物之无尽藏也。杜甫诗云。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斯言深有体验。

    【  右水流云在。】

    按古北口外至哈喇和屯。其初行六十里方达桦榆沟。再两程乃至热河。上特开天桥岭。两地相距只十余里。沿途皆有行宫。乾隆五年今上复修秋狝之制。以练军容。慎郡王扈从作诗纪程。大驾历怀柔、密云、九松山、石匣、遥亭、南天门。出古北口。历两间房、青石梁、长山谷、噶喇和屯。至喀喇和屯。则热河也。再北历小莹、波罗和屯、张三营、十八儿台、准乌喇岱、杜默特乌喇岱、波罗哈司台、巴颜呵落、鄂罗绰克、哈达孙即图、哈达朱纳哈岱等地。及回銮则圣祖昔日行围处也。当圣祖时。诸王扈跸皆有园。在热河行宫旁。慎郡王。圣祖二十一子。名允禧。雍正八年封贝子。晋贝勒。乾隆初至郡王。与今上同庚。少同学。为人尚风节。乐交寒素。号紫琼

    【  岩名】

    道人。常作陈恪勤

    【  鹏年】

    、赵端毅

    【  申乔】

    、沈绎堂

    【  荃】

    、王阮亭

    【  士祯】

    、查二瞻

    【  士标】

    、王石谷

    【  翚】

    六君咏。盖王兼诗书画三长。故咏及沈、王诸人。陈、赵为名臣。首致慕向意。其热河恭纪云。珠宫翠馆似瑶池。曾记当年避暑时。沼殿遥分温谷水。山花都作上林枝。风云拱极皆呈瑞。鱼鸟衔恩亦自嬉。秋狝回銮来驻跸。太平游幸颂重熙。过恒王故园云。紫霞朱帐喷香猊。歌舞频看落月低。废井水干黄叶满。危楼人去白云栖。风流一歇成长往。花何堪见旧题。系马空庭清泪洒。残衰艹两凄其。过诚隐郡王故园云。碧泉丹障白云隈。竹阁松楼取次开。灯月光中看妙伎。风花香里送春杯。千山猎骑貔貅阵。五夜歌钟锦绣堆。翡翠不来鹦鹉去。横塘烟雨长蒿莱。今昔之殊。感慨系之。则二王物故久矣。恒王袭爵子曰弘旺。诚王降爵见后。

    皇十四子抚远大将军胤禵随驾至清河太平庄。辞赴甘州军。

    大将军于六十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陛见至京。上命诚亲王、雍亲王领内大臣郊迎。当时诏旨奏章悉称大将军王。凡大将军印收贮内阁。命将则授以行。如所征与印文名义不符。另撰铸给。师旋缴内阁。清河由关外入开原。合诸水以达关内。通武清、三河等地。在京城北境。

    戊辰。上驻跸马圈。

    己巳。上驻跸汤山。

    庚午。上驻跸南石槽。

    易州民徐德金妻张氏一产三男。

    命再议历代帝王崇祀、功臣配享。

    上以大学士等所议应崇祀之处尚有未详。复降谕。明代甚近。朕少时尝闻故旧宦官云。愍帝无大过恶。万历、泰昌、天启时国势已坏。至于愍帝虽励精图治。终无能补救。故愍帝不可与于亡国之列。万历、泰昌、天启不应崇祀。至于配享之功臣。大概开国元勋居多。如明之徐达不过一草莽武夫。刘基乃元之进士。皆遭遇其时。得以成功。遂居配享之列。或治世之臣辅佐太平有功君国者。反不得列于配享。此皆未为允当。大学士会同九卿等从容分别确议具奏。明崇祯帝甲申五月。我朝以明臣中允李明睿为礼部左侍郎。议故君后谥号。议上曰怀宗端皇帝。后曰烈皇后。以与朝谥前代之君理不称宗。后礼臣具奏。改为庄烈愍皇帝。至思宗烈皇帝则伪弘光所谥。国初人文集多误称。或曰庄烈陵固名思陵也。

    始令漕运总督亲催粮艘赴通。

    往例。府佐贰、卫千总领运。今定例。粮道押运过淮。总漕督运交通。使沿途员弁不得侵蚀。旗丁不致生事。世宗登极后专其事于粮道。而每年遣御史分巡沿途漕务。着为令。 按粮运之费。每年治理河工。修造船只。雇募水手纤夫一切官役俸工。论者谓约粮一石。当费银六两余。而后达仓。凡官禄兵粮皆取于此。其供御膳曰御稻米。出京师西山。颗粒长巨味香。更有一种可长成树。每年结实。其色鲜红。品又在御稻上。是年冬曾以示大臣分赐之。则往籍所闻者。乃种于御苑。一云树上天生者。白如粘米。与朱红分两种。

    辛巳。上至热河行宫驻跸。

    江苏巡抚吴存礼题免上元等处六十年旱灾地丁银七十五万四千五百两有奇。米豆一万一千七百余石。

    军前效力詹事府正詹事王奕清奏捐银万两回京省亲。兼以老病乞恩。不报。

    大学士王掞于六十年冬请上复立废东宫胤礽为太子。诸御史连名陈奏。上怒。严旨切责。俱谪军前。奕清代父效力。御史知名者陶彝。任坪、范长发、孙绍曾、高玢、吴镐、高怡、范允、陈嘉猷、王允晋诸人。东宫再废。疏请复立者。始则大理寺劳之辨忤旨。发刑部杖四十削籍。时年逾七十。继之编修朱天保处极刑。父坐枷示。家口籍没。在己亥年。于是知圣意殆不可回。之辨字书升。号介严。浙江石门人。康熙甲辰严我斯榜进士。天保奉天正红旗人。康熙癸巳王敬铭榜进士。

    起前大理寺卿李敏启以原官。

    诏安南国王黎惟祹照旧听各商往贩黄铜。

    定督抚提镇保题官弁之制。

    上谕。在京职官皆易知贤否。外省保题之官非所深悉。其河工、台湾、广西、云南极□之道府以下杂职教官以上仍旧保题。至增添之缺并条奏交与督抚。保题之缺永行停止。武职副参游都守各官。仍遵中枢考定例拣选叙缺相当题补。其余督抚提镇请增请调补永行停止。广西庆、思、南、太诸府地处烟瘴。凡出缺。取附近之员莅任已久服习水土者调补。此定制也。

    京师山东得雨。

    敕征西副将军阿尔纳统领官兵自哈喇河

    【  黑河番语哈喇果尔。】

    移驻阿克塔斯。谨加防范。

    夏五月乙酉朔。

    上驻跸热河。

    定捐纳郎中道府以下官初任试俸三年方实授升转。着为令。

    丁亥。总督漕运施世纶卒。

    世纶号浔江。福建晋江人。由荫生授泰州牧。晋扬州守。历顺天府尹。总督仓场。至今职。皆由圣心特简。不假荐举。所在清介着声。貌甚寝。耳缺其半。父烺字琢公。少为海寇郑成功将。来归。官至太子太保靖海将军。平台湾。封靖海侯。世袭罔替。卒谥襄壮。子八人。世范袭爵在京。世骠镇厦门。平朱一贵乱。六十年八月卒。赠太子少保。世纶遗本乞归葬厦门。依烺墓旁。从之。

    癸巳。夏至。有事于方泽。

    暹罗岁贡请通海。

    上命伊国用夹板船往交贸易。准粜米十万石于广东、浙、闽。免其抽税。民船仍禁阻。 按海禁因台湾之变而严。

    礼部尚书赖都罢。

    督学浙江翰林院侍讲马豫题旌遂安监生方引决妻毛氏贞烈。

    氏适引决。结褵五日夫亡。登楼坠地、吞金皆不死。迨扶柩而南。爰立后嗣。守节十载。夫柩既葬。绝粒九日卒。 按康熙六年。准民妇三十岁以前守节至五十岁以后照例旌表。十四年。准节妇已经核实在部者虽病故亦得旌表。二十九年停夫亡死节旌表。五十五年。正红旗护军六格聘绝色之女。夫故。往夫家守节三年。以身殉。礼臣请旨。诏照例旌表。迨雍正九年又准守节合例。巳亡故者概得补旌。乾隆初。更准青年守节未至五十亡故者并予旌表。每年八月汇题。窃意烈由一时血性。节属一世幽贞。烈易而节难。烈显而节隐。集中所载。从其显者。若守志不嫁。不胜详矣。

    己酉。命京师祈雨。

    诏轻罪人犯循例宽释。以待秋凉。

    夏六月甲寅朔。

    上驻跸热河。

    京师再祈雨。

    癸亥。总督直隶世袭一等精奇尼哈番赵弘燮卒。御制诗吊之。赐谥肃敏。

    泪零。不畏刁顽事反复。欲图锁钥务精明。官方无愧怆怀切。钺节空悬揽辔情。命七王世子往奠茶酒。行三叩首礼。举哀而出。弘燮字公亮。陕西定边县人。故勇略将军良栋之嫡子。遍历文武。至总督。在任逾十年。子之璧袭世职。#御诗。四十余年辅近京。旗民称善政和平。保全终始君恩重。奄逝彷徨

    定陷台逃职各官罪。

    厦门道梁文烜、同知王礼、台湾令吴观域、诸罗令朱夔立决。知府王珍已故。戮尸。台湾丞冯迪、典史王定国、诸罗典史张青远秋后处决。

    令盛京沿海毋禁民贩。

    盛京所辖。东至海四千三百余里。西至山海关八百余里。南至海七百三十余里。北至蒙古边二百六十余里。东南至希喀塔山二千余里。界朝鲜。西南至海八百余里。东北至飞牙喀四千余里。西北至九官台边门四百五十余里。界蒙古。约东西广五千一百余里。南北袤一千余里。而东南西北其数倍于西。本朝发祥建州。及得沈阳。遂定都焉。开原之东为长白山。横亘千里。高二百里。上有潭。周八十里。其水南流为鸭绿江。北流为混同江。山下四时泥泞。阻人往来。岁时遥祭而已。乌喇在盛京东北八百二十余里。顺治十年。改卫置郡邑。以辽阳为府。置辽阳、海城二县。十四年。除辽阳府名。以沈阳为奉天府。康熙元年。改镇守奉天与宁古塔章京为将军。三年。锦州改为锦县。又于奉天设承德、盖平、开原、铁岭四县。辽阳改为州。混同江在宁古塔北六百里。界蒙古。其水北流五国城。合松花江入海。五国城在开原之极北。鸭绿江在盛京东南。界朝鲜。其水西南入海。从前奉天将军所辖。东至兴京边二百八十余里。界乌喇。西至山海关八百余里。南至金州沿海界七百三十余里。北至边二百六十余里。界蒙古。东南至镇江城五百四十余里。界朝鲜。东北至开原之威远堡二百三十余里。界乌喇。其西南、西北同前盛京。宁古塔在盛京东一千三百五十余里。船厂东五百四十余里。从前将军所辖。东至海三千余里。西至开原之威远堡五百九十余里。界奉天。南至长白山一千三百余里。界朝鲜。北至法忒哈边

    【  即混同江】

    六百余里。界蒙古。后又增设黑龙江、归化城二将军。以分奉天、宁古之任。黑龙江一名爱浑城。在乌喇东北。自黑龙江东北至牙尔萨城有二千余里。自牙尔萨城至老鎗地方名泥木七城有一千五百余里。折中为额勒姑纳地。系于蒙古分界。立碑于此。 按金史云。混同江亦号黑龙江。俗所谓白山黑水。以在长白下也。归化城则在盛京西南。与蓟镇、宣府边外接壤。属今山西朔平府。侧闻北海之滨有国名鱼皮。庐舍服食皆资于鱼。不产五谷。亦难畜牧。每至冬月。海水亦冰。居人乏食。则冰忽迸开。鱼跃于岸。变为獐鹿等物。以济食用。去奉天尚数千里。则蒙古以北往籍所不见者正多也。附志之。一云于兴京为近。见明黄道周奏疏。

    浙江巡抚屠沂病免。

    沂字艾山。湖广孝感人。甲戌胡任舆榜进士。戊子江南庚子顺天两主乡试。称得士。

    临川民冯一元百岁。

    广西道监察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