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一、闽浙总督崔应阶折(奏报搜捕台匪黄教情形 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一二、提督福建水师总兵官吴必达折(奏报贼匪实在情形及筹办情节 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一三、福建巡抚鄂宁折(奏明台匪现在情形 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一四、福建巡抚鄂宁折(奏明连日风信不顺,未接台郡确实消息 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一五、福建巡抚鄂宁折(奏报按察使余文仪登舟赴台 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一六、福建巡抚鄂宁折(奏明台湾贼匪蔓延实情并添调陆路官兵赴台 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

    一七、提督福建水师总兵官吴必达折(奏明现在截捕贼匪并劝谕闽粤庄民各情形 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

    一八、福建巡抚鄂宁折(奏报台湾贼匪现在情形 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

    一九、提督福建水师总兵官吴必达折(奏明近日捕贼情形 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二○、福建巡抚鄂宁折(奏报擒拿凤山县逸犯陈宗宝 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二一、闽浙总督崔应阶折(奏报移行查办台匪缘由 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二二、福建巡抚鄂宁折(据实参奏台湾总兵王巍,请旨遵行 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二三、提督福建水师总兵官吴必达福建按察使余文仪折(遵旨审办已获各犯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二四、福建巡抚鄂宁折(奏报台湾现在情形并与镇臣商办事宜 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一一、闽浙总督崔应阶折

    闽浙总督臣崔应阶跪奏为奏闻事:窃照台匪黄教聚众一案,臣接准抚臣来札,业经三次奏蒙圣鉴。兹于十一月十五日,连接台湾镇道四次具禀。据称:十月初三日,在城盘获贼犯刘恭、张笑二名,讯据系黄教招为同伙,欲往冈山会齐,今闻官兵捕拿严紧,来城探听消息等语。复又据府厅营县佐杂陆续拿获贼犯洪答、洪礼、余本、余灿、陈朋、蔡程、欧珍、胡文、陈皆、陈斌、方杏、陈团、王科、黄定、黄理、黄振、张五、唐宗贤、徐芳、陈进、程炭、戴荣起、颜祖、陈榜、郭石、陈虎、毛凯、庄桧、蔡德、蔡两、郑茂、方随、韩笔,并寮主杨汉,及从前拿获之黄宗、黄岭、吴众、郑冯、许断、王祥、王尧等各犯。内方随系第八名正犯,韩笔系第九名正犯,黄宗系黄教族弟。据该道府等讯据各犯供称:黄教等竖旗聚众,原想抢夺村庄财物,并无谋为不轨之意。为首系黄教,称呼「大哥」。有头目十二人。其余随招随入,约共七、八十人。初二日晚,杀伤冈山汛兵,打抢军械。初三日,因被官兵捕杀,杀死林赐、林图二人,枪伤数人;内黄除、黄冒、吴寻、柯固四人认识,余俱不知姓名;众人惊慌,逃匿山内,现在四处奔窜。各犯所供情节大概相同。现在黄教及随从余党依山凭险,东窜西越;而别处匪类见贼势已穷,兵役四出,不敢上山入伙。该贼匪等又因各处大庄皆自守甚固,不能抢劫骚扰,但凭险潜藏。惟是该处层峦峻岭,兵役攀登非易。现于各处要隘分布兵将,驻札堵御,截其去路。一面挑选年力精壮、熟识山径之人,改装进山,探听贼踪。并悬重赏,激励兵役、熟番,买通生番,召募惯走山径之义民、乡勇,尾随其后,鼓勇直上山岭,逐一搜捕等情到臣。

    伏查据禀情节,贼首现在虽未就擒,而贼众惊皇,势已瓦解。他处贼匪,难以会合。况提臣领兵亲往,臬司余文仪又奉旨前往查办,则贼众自可即日全获。臣现遵奉朱批谕旨,暂缓驰往。俟提臣到台后,情形若何,再行酌办。除批饬台湾镇道协同提臣臬司上紧严拿贼匪,毋使一名漏网,以彰国法外,所有据禀情形,理合恭折奏闻,由驿递六百里驰进,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朱批:另有旨谕。

    ————录自史料旬刊第十一期天三六六页。

    ·一二、提督福建水师总兵官吴必达折

    提督福建水师总兵官奴才吴必达跪奏为奏闻事:窃奴才因台湾贼首黄教纠党为匪一案,于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一日,带领官兵,驾船渡海督励,业经奏明圣鉴。随由辽罗放洋,于本月初八夜抵澎湖,十一晚到台湾。台湾镇臣王巍前往大穆降、猴洞口等处搜捕未回,所有调遣策应各事宜,奴才现在悉心筹办。

    查贼匪黄教等自十月内冈山竖旗伤兵之后,复于雁门关、大穆降、隆恩庄、斗六门、万丹、新园、磱■〈石寿〉等处,或焚烧汛房,或杀害弁兵,统计陆续被杀千总一员、把总一员、兵丁七十三名,营房六处,失去军器若干,现在行查,尚未覆到。其贼匪除被官兵杀死不计外,现已拿获七十余名。奴才细察贼匪猖獗情形,未易克期竣事。缘贼匪藏身,俱系层峦迭嶂;且生长其地,山路去处素所熟悉,凡东奔西窜,皆由快捷方式行走,出没靡常。且狡诈百端,到处竖旗招伙,或虚或实,或用数十人,或用百余人;忽然东突,官兵自向东追,忽又西扰,官兵复向西逐,使官兵疲于奔走,彼反得计。所以零星小汛每被其焚烧残害。若不设法筹办,徒事追逐,是贼逸兵劳,殊非善策。兹奴才会商镇道,将零星小汛归并大汛,俾免被贼杀宫,仍可资为声援;并于扼要处所,安兵札营堵御,绝其出路,然后用熟悉深山路径之熟番,引兵入山搜捕,方克有济。但山岭重迭,要口甚多,若非添兵,难以布置;且各路流寓游手之人极多,自贼匪杀害官兵之后,鼠窃乘机抢夺,亦所时有,处处亦须加兵弹压。奴才带领之兵不敷派拨,现在飞咨督抚二臣,星速添调官兵,渡海接应。一面督率文武员弁,加紧堵截防范,务保无虞。所有贼匪实在情形及筹办情节,理合缮折,由六百里驿递奏闻,仰祈皇上训示遵行。谨奏。

    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朱批:所奏未免有畏难之意。另有旨谕。

    ————录自史料旬刊第十一期天三六七页。

    ·一三、福建巡抚鄂宁折

    福建巡抚革职留任臣鄂宁谨奏为奏明台匪现在情形遵旨查办事:窃照台湾贼匪黄教等在南路冈山聚众竖旗,谋为不轨,官兵扑捕,贼匪奔散,蔓延至北路,焚毁营房,杀伤官兵各情形,并水师提臣吴必达先后调拨水师官兵分路赴台湾剿捕缘由,臣于十一月初一、初三日两次缮折具奏,均蒙圣鉴。

    臣于十一月二十日正在缮折续行奏报情形间,二十一日辰刻,臣初次在省奏进之折奉到朱批并廷寄上谕一道,臣一一跪读。圣明指示,无不洞烛隐微。臣随钦遵谕旨,将现获匪伙停其解赴厦门。至按察使余文仪,臣因建宁镇营员拿获傅元禧一犯,搜有悖逆旗信,业于二十日飞檄委余文仪赴建宁查审。今遵旨飞调余文仪来厦门,前赴台湾查办。其建宁匪犯,改委汀漳龙道孙孝愉前往办理。俟余文仪前赴厦门,臣钦遵谕旨,将应办事宜交令办理,并将台匪起事根由及台郡文武前后讳饰之处,令其据实查报,勿稍徇隐。并令俟拿获首逆黄教,即令道府派委干练文武,护解至厦门,臣遵旨究审确情,即行办理。

    至台匪现在情形,自十月二十六日贼匪众集在斗六门焚烧营房、杀伤官兵之后,二十八日,贼众至北路石榴班汛焚烧营房,官兵前赴扑捕,贼即回至三角庄,官兵追捕,鸟枪打伤贼十余名,杀贼六名,首逆黄教身伤两箭奔逸。二十九日,知府邹应元等分兵三路追擒,于鹿寮遇贼,生擒五名,杀死一名,贼匪止三十余人,分路逃窜,官兵亦分路追捕,贼匪沿山奔窜。自二十九日以后,贼匪复由山边折回南路,现皆潜匿冈山以南一带深山密菁之内等语。此台郡文武自十一月初三日以后陆续所禀之贼匪情形也。其杀伤拿获贼匪,查该道府前后禀报,杀死受伤贼匪六十余名,拿获贼匪七十四名;而所讯供情,不过约略数语。臣已严行批饬。今应俟余文仪到台湾日另行审讯,务令究出实在情节。

    再台郡现在办理搜捕一事,据台湾道张珽禀,黄教等自北路窜回南路,潜匿深山,必须义民、乡勇及熟番熟识山径亦能履险者当先搜捕,官兵四路堵截,方能擒获。现已召募义民、乡勇、熟番,厚给口粮,悬立重赏。伊等俱各奋勇。当此冬晴溪涸,亟令入山剿捕,务期速获等语。臣复委令熟谙番情之理番同知张所受遍竹晓谕生番,若贼匪首伙窜入其地,令其即擒献,重加赏赉:若能擒献黄教,赏银千两。务期首逆速获,根株净尽,以仰副我皇上惩奸除暴之至意。至水师提臣吴必达与臣商订,一到台湾,即将实在情形寄臣知之。今台湾道张珽禀,提臣十一月十二日已到台湾,并与该道面商召募义民、乡勇、熟番入山搜捕情事,复分遣官兵四路搜捕等语。但尚未接到提臣来札,自必因先后递发,中途阻风之故。提臣吴必达自台赍进之折,今一并由驿驰奏,合并陈明。伏乞皇上圣鉴训示施行。谨奏。

    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朱批:览奏俱悉。

    ————录自史料旬刊第十一期天三六七~三六八页。

    ·一四、福建巡抚鄂宁折

    福建巡抚革职留任臣鄂宁谨奏为奏明事:臣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奉到朱批谕旨后,即将台湾贼匪黄教等近日情形并办理缘由恭折驰奏在案。自二十一日后,连日风信不顺,台湾船只进口者少,水师提臣吴必达与臣书札,尚未接到,台湾文武亦无文禀递到。臣复严切申饬道府上紧捕拿首伙各犯,星飞将首逆黄教现在曾否擒获,余党有无续获驰报在案。间有进口之台湾各船,臣逐一询问。据云:近日北路贼匪已无,地方安静。郡治亦安帖。闻贼匪俱潜藏南路山内,提督分遣官兵四路搜捕等语。亦未知是否确实。臣又札询提臣吴必达现在切实情形,迅速复知。按察使余文仪已报于二十日自省起程,计一二日内可到厦门。臣已在厦门先为备办渡海船只,一到即令登舟前往。臣谨缮折具奏,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朱批:知道了。

    ————录自史料旬刊第十一期天三六九页。

    ·一五、福建巡抚鄂宁折

    福建巡抚革职留任臣鄂宁谨奏为奏明事:臣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在厦门接奉廷寄,钦奉上谕:着派余文仪前往台湾,将就获各犯随时审明,即在该处正法示众;惟首犯黄教,于获到后多派妥干员弁,沿途小心押解,交鄂宁严行审讯,照例凌迟处死,钦此钦遵。臣随一面飞调按察使余文仪,一面飞饬台湾道府停止解犯至厦门,即于二十一日缮折驰奏在案。余文仪已先后接到督臣札饬,起程前来,于二十五日已到厦门。

    臣查台湾匪案人犯,虽已前后报获七十四名,而首逆黄教尚未报获,余匪亦未报续获。其实在起事纠伙确情,至今未接道府讯供禀报。臣随与余文仪面言:此案贼匪抗敌官兵,烧毁汛营,杀伤官兵,蔓延数百里,冲突几一月,罪大恶极,首犯黄教拿获之日,固应加以极刑,其中伙犯内有号为头目同恶相济者,及在各处实系杀伤官兵者,审讯确实,亦应照首犯处以极刑。其余实系伙犯并未杀伤官兵者,方照谋叛律斩决(朱批:是)。总应从严办理,使海外地方民番咸知儆惧。臣又将台湾文武节次具报匪案,疏漏矛盾应行严查办理之处,逐条开列,交与余文仪到台湾详细访查,据实具覆,以便分别办理。

    二十八日,风色稍定,余文仪即于是日登舟开行。至台湾自水师提臣吴必达十二日到后,至今半月,并无文报。臣询之厦门文武,俱称近日因天阴,风信不定,故台湾进口船只甚少。台郡近日情形,是以无从访问。除俟接到提臣吴必达来札并文武禀报情形,另行具奏,合并陈明,伏祈皇上圣鉴。谨奏。

    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朱批:知道了。

    ————录自史料旬刊第十五期天五三九页。

    ·一六、福建巡抚鄂宁折

    福建巡抚革职留任臣鄂宁谨奏为奏明台湾贼匪蔓延实情、添调陆路官兵赴台,仰祈圣鉴事:窃照台湾贼匪黄教等,节据道禀,自十月二十九日以后,贼匪仅三十余人由北路折回南路等语。是贼势已竭,扑捕宜速,迭经臣严檄飞饬擒拿去后。自提臣吴必达十一月十二日到台湾之后,仅接该道一禀,并不禀及贼匪情形,臣亦未接提臣咨札,即疑风信无定,必有中途阻风未到之事。臣于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两次折内声明附奏在案。

    二十八日臣拜发奏折后,于戌刻奉到臣与提臣吴必达会奏带兵赴台湾一折朱批:并廷寄上谕一道。臣正在作札封寄提臣,二十九日巳刻接到提臣十七日来札,始知提臣于十一日晚已抵台湾,即知贼匪在南路势甚猖獗,非克期即能扑灭。且处处需兵防守堵御,前调官兵尚属不敷,亟应添调陆路官兵一千名,由泉州、厦门雇募商船乘坐,速令赴台。并云此事已于十四日专差赍投,恐风信迟速不定,兹重复缮咨,由北路鹿仔港渡海等语。前此十四日文札,臣至今并未接到。臣查水师提臣吴必达上次添调官兵,原欲调陆路提标兵五百名,臣因已添调水师兵一千三百名,是以陆路官兵暂缓调拨。已先期札致陆路提臣黄仕简,令其预为选调备办。黄仕简覆臣,已预备陆路提标官兵五百名、漳州镇官兵五百名候调,立时遣发等语。臣随即飞饬地方官预备船只银米,咨行提镇两标,即日遣发过台湾,以应协剿。

    至提臣吴必达咨札内所叙贼匪情形:十一月初八、九等日,贼在南路九脚桶、八仔寮被官兵杀败而逃;十一日晚,又在磱碡坑杀伤官兵。十四日早,闻冈山又有贼数百竖旗五面之事,随即添兵接应,由南路进山搜捕,贼已遁去。十五日,游击陈玉书同知府邹应元带兵至水鸡潭遇贼二百余人,旗五面;随枪毙贼匪二名,伤一名,乘势赶杀,割取首级五颗,生擒贼一名,追至三角堀,贼已遁去。是日,诸罗县水沙连等处有贼三百余人,分为三起,现在添兵往捕等语。就提臣所言十日内贼势蔓延猖獗情形,不特该道张珽所禀二十九日以后仅余贼匪三十余名尽属虚词,其初报贼匪止百余人或七八十人更非实在情节。臣已另折参奏。此次添调官兵,已先期预备停妥,臣加紧催趱,务令于三日内登舟开驾。

    按察使余文仪虽于二十八日登舟,尚候风信放洋。臣复将现在台匪情形详悉告知。据伊指陈台地情形与搜捕事宜,似有主见。臣已令其到台湾后,与提臣熟商妥办,务期迅速剿灭擒获。

    至臣先拟俟台湾情形已定,如止搜捕首伙,臣即驰赴建宁,查办匪犯案件。今台湾贼匪,势为猖獗,臣尚应留厦门办理。又经行知钱琦、孙孝愉等上紧督率查拿匪犯,务速穷究,以尽根株。合并陈明,伏祈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

    朱批:好,知道了。尤应以镇静为要。俟崔应阶至厦门,汝即可回省。

    ————录自史料旬刊第十一期天三六九——三七○页。

    ·一七、提督福建水师总兵官吴必达折

    提督福建水师总兵官奴才吴必达跪奏为奏明事:窃逆匪黄教未获,正在设法分布官兵堵截搜捕,又有南路闽粤庄民挟仇互相焚杀之事,奴才业于十一月二十八日缮折由驿奏明圣鉴。兹续调水师官兵陆续已到台湾。奴才现就台湾、凤山两县交界及诸罗、彰化各县属总路要口分布堵截,并遣派官兵,酌配现募之土著乡勇,引路入山,一面侦探贼匪踪迹,一面跟寻追捕。统计此案贼匪,先后拿获共九十余名。早晚添调陆路官兵到齐,将一切山路各口再行密截,大加搜捕,务期逆匪首从尽行剿灭,以尽根株(朱批:好)。

    至闽粤庄民互相焚杀之事,奴才现准在南路截捕贼匪,就近弹压查办之总兵王巍札称,传到粤人首事万丹乡老人等严谕倾服,并取具二比甘结在案,现又前往崁顶查办等语。又据知府邹应元禀称,会同游击陈玉书前往查办,闽粤之人尚在相持,或见官至则止,官去仍生衅端,或见官劝谕,则引过于不肖子弟,窥其意未肯遽息。现在劝谕,务使二比解散等语。又据署游击刘宗宪禀称,探有闽粤庄民械斗之事,即传闽粤乡老人等,指陈利害,甚得降心相从,约令齐到,面相会释前怨。忽有南势一带闽人党众焚抢粤人庄社,各有损伤。察看二比构怨已深,惟有竭力安顿,以期止息等语。又据知县方辅悟禀称,随同台湾镇办理水底寮闽民与港东粤民面立合同和好,现在水底寮老民于初四日随同至崁顶,等候粤民首事到齐,安抚妥协,再赴山猪毛一路安抚。所有被焚房屋间数,伤毙人口,俯俟确实查明另禀等语。奴才查南路一带,自罗汉门起,至水底寮止,相去一百余里,闽粤村庄联络庄民数万,拥众互斗,一时劝谕不能遍及,是以未得尽行平息。除再移行文武,极力严谕劝止,务令相安外,谨将现在截捕贼匪并劝谕闽粤庄民各情形,缮折由六百里驿递奏明,伏乞皇上睿鉴,训示遵行。谨奏。

    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

    朱批:已有旨了。

    ————录自史料旬刊第十五期天五三九~五四○页。

    ·一八、福建巡抚鄂宁折

    福建巡抚革职留任臣鄂宁谨奏为奏报台湾贼匪现在情形事:臣自十一月三十日奏报台地贼匪情形之后,将及十日,未接该处文武禀报,业于十二月初九日附折奏明。即于初九日戌刻接到水师提臣吴必达来札,据称十一月十八日闻凤山县凤弹马鞍山地方有竖旗招伙之事。十九日又闻北路水沙连贼匪甚多,各处俱请添兵剿捕。及至领兵前往,贼已逃遁,遍搜无踪。首逆黄教踪迹,先闻逃往南头、枋寮等处,后又访闻逃入诸罗内山,终无定所。二十四日晚,又闻南路水底寮有贼匪抢庄焚杀,又闻系庄民挟仇焚杀,飞札台湾镇及知府确探实情,星往扑捕。二十五日,即有漳泉庄民递呈三十六纸,皆指名具控粤人客庄管事藉义民名色,率众焚抢之事,已发道查办。闽粤各庄,素有仇隙。现因该地有招募义民之事,粤人藉捕贼名色焚抢闽人,闽人又会众报复,彼此俱有杀伤。南路闽粤庄民不下数万,拥众互杀,大有关系。现已飞檄文武,极力前往谕止。又闻二十四日夜,贼匪在大穆降烧毁民房三十余间,杀伤二命。又据守备邹维熊禀,探得北路斗六门又聚匪数百欲攻斗六门。俱分派将备前往确探剿捕各等语。此提臣札内所言之贼匪情形也。

    初十午刻,又接到台湾道府禀,二十四日夜,贼匪焚杀大穆降民房之事,与提臣所言相同。又询之被害民人,因大穆降系黄教生长之地,彼处居民现有随同员弁侦探剿捕者,此次焚杀,或即系黄教挟恨所为。至凤山县南路,闽粤居民相错,素有仇隙。此番黄教谋逆,粤庄管事召募乡民防守,称为义民。闽民因其加以不义之名,各怀积忿,互相构衅。十一月二十五日,闽民柯友方分赴水师提臣暨道衙门控告,现已派委文武驰赴安抚,并确查严究各等语。此道府所禀之情形也。

    臣查贼匪黄教窜伏情形,忽离忽合,倏南倏北,聚散踪迹无定。贼匪固极狡黠,官兵亦未得其要领,是以贼匪至今久稽显戮。余文仪赶台时,臣与之反复讨论,到彼当与提臣熟筹,务先探明首匪踪迹确在何处,就山川形势相机设伏,截其去路,鼓励将士,可以一鼓成擒,万勿致师老转生懈弛。臣又屡次札嘱提臣,申明军令,振作士气,匪伙无令一名漏网,平民无令稍有惊疑。至贼匪光景,看来必不止黄教一起,是以忽在南路焚杀,北路又传言扰害。臣亦面嘱余文仪,到台须首查贼匪实有几处,务得其根柢巢穴,方能得办理之法,既获其首,余党始能解散就擒。至南路闽粤庄民,平日原互有嫌隙。向来台地遇有奸匪发觉时,粤民各自立义民名色,保守村庄。今次闽民因而挟嫌,彼此擒杀。此事惟当严切晓谕开导,各使解散,自相保守。果系挟嫌乘机焚杀者,严拿各置于法。臣已飞饬余文仪确查妥办,勿致互相残杀,酿成事端。

    再水师提臣自行带往官兵一千二百余员名,久已到台。其初次调赴北路之水师官兵七百二十余员名,配坐淡水艍船十只,于十一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九船俱已到台,惟海坛镇标兵船一只在洋遭风折桅,至今尚无信息。又续调之水师官兵一千三百余员名,亦于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八日先后全数抵台。其第三次调往之陆路官兵一千名,已于十二月初四、初五两日开行赴台讫。现因台郡将领内熟悉干练者甚少,提臣吴必达嘱臣将曾任台湾南路营参将今升福州协副将戴廷栋调往协办剿捕。臣即日飞檄,饬令酌带强干弁兵,星驰至厦门,配船速往,听候调遣。臣仍札知提臣吴必达,谆谕臬司余文仪,将应行查办筹划之处详慎妥办,速迅驰报。

    臣于初九日晚已接提臣吴必达文札,至初十日午刻奏折始递到厦门,今一并由驿站六百里驰奏,合并陈明,伏祈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

    朱批:即有旨谕。

    附片

    提臣吴必达与臣札云:台湾总兵王巍,虽现在尚无贻误之处,而办理一切竟有竭蹶之状等语。臣查王巍虽系初到台湾,甫及一月,即有黄教竖旗为逆之事,一切情形风土未谙,而臣细察其办理调遣剿捕诸事,不过随地敷衍,全无头绪。此时贼匪尚未能剿除,仅藉吴必达一人,有顾此失彼之虑。臣本拟于内地总兵内咨调一员,赴台协剿。现如金门镇总兵杨元超,人似勇往,而年力已经就衰;海坛镇总兵章绅,臣虽未识其人,即就现在调发官兵一事,独该处官兵调发迟滞,不似实心任事之员;漳州镇总兵叶相德,臣闻其人明白强干(朱批:此人去得,已有旨了),但漳泉一带地方亦甚紧要,且陆路提臣黄仕简又留驻建宁,未能即回,不便令其前往。内地总兵亦无可以调往之员。仰请皇上天恩,于近闽省分总兵内有强干谙练实心任事者简调一二员,速行赴闽,即令一员前起台湾任事,将王巍撤回,俟匪案完竣,核其功过,奏请圣裁(朱批:岂但如此;又错了)。臣因台湾海外重地,现在办理重案,既知王巍难以胜任,不敢不及早奏请。督臣崔应阶远驻浙省,臣不及札商。谨此具奏。

    朱批:览。

    ————录自史料旬刊第十五期天五四○~五四二页。

    ·一九、提督福建水师总兵官吴必达折

    提督福建水师总兵官奴才吴必达跪奏为奏闻事:窃贼匪黄教等遁入诸罗县属之大武垄、剑门坑等处,业经具奏在案。奴才正同按察使余文仪会讯已获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