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多妻多子孙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元璋的妻子马氏,原来是红军元帅郭子兴的养女,后来元璋做了镇抚、总管、元帅、丞相、吴国公、吴王,一直到了做皇帝,马氏妻以夫贵,从夫人成为皇后。但是,在元璋刚结婚时,情形相反,是夫以妻贵的,做了元帅养婿以后,军中才称为朱公子。[1]

    马皇后的父亲马公的名字无人知道。[2]马皇后的名字也是一样。在历史文献上记她嫁人后的称呼是马夫人,丈夫称帝后的名号是马皇后,死后被谧为孝慈高皇后。

    两人结婚时的年龄,男的二十五岁,女的二十一岁,照那时候的习俗说,都已经过了结婚的年龄了。

    马皇后虽然没有上过学,长得也不很好看,由于是元帅的养女,对朱元璋的早期事业起了不少的作用。

    郭子兴性情暴躁,忌才护短,不能容人,又好听闲话,做事迟疑少决断。朱元璋精细耐心,有魄力有担当,做事果决,说话有分量,翁婿两人性格、作风都不对头。子兴和同僚、部下都伤了和气,互相猜忌;元璋却处事周到,上上下下都夸他,人缘很好。也正因为元璋的人缘好,子兴越发不喜欢。又有人在他们中间播弄是非,郭子兴对这干女婿更加不放心,成天挑错处,呼来喝去,没有好脸色。军情紧急的时候,子兴摆布不开,元璋就一刻也离不得身,比亲儿子还亲。到了情势好转,子兴的脸孔又拉长了,干女婿也就变成童养媳,成天得挨骂、受气。元璋身边几个能干亲信的将校和幕僚,一个接一个被调走,带的部队也另派了指挥官。元璋知道子兴犯了疑心病,越发小心谨慎,加意侍候,逆来顺受。马夫人出主意巴结小张夫人,把私房钱帛拿出来孝敬,求她在子兴面前替她丈夫分解、说好话。[3]一天,子兴发怒禁闭元璋在空屋里,不许送茶饭进去,马夫人背着人偷刚出炉的炊饼给他,揣在怀里,把胸口都烫红了。平时总准备些干粮腌肉,宁愿自己挨饿,想法子让丈夫吃饱。[4]渡江时领着将士家眷留守和州,长江交通线被元军切断,和州孤立,她鼓励将士,抚慰眷属,稳定后方。打下集庆以后,带着妇女们替战士缝战衣,做鞋子。陈友谅兵临城下,应天的官员居民有的人打算逃难,有的人忙着窖藏金宝,有的人在囤积粮食,她毫不惊慌,拿出宫中金玉布帛,犒劳有功将士。[5]

    在军中她见有文书就求人教认字,暗地里照样子描写。做了皇后,要女官每天教读书,记得许多历史上有名妇女的故事。元璋有写札记的习惯,每天随时随地,甚至在吃饭的时候,想起什么事该办的,什么事该怎样办,用小纸片记录下来,省得忘掉,到了晚上,马皇后替他细心整理,等查问时,立刻检出,省了元璋许多精力。[6]元璋尝时对臣下说皇后的贤德,提起当年的炊饼,比之为芜篓豆粥、滹沱麦饭。又比之为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回宫后当家常话提起,她说:“我怎能比长孙皇后。但是,常听说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和我贫贱时过的日子,也愿不忘和群臣过的艰难日子,常时这样想,有始有终,才是好事呢!”[7]

    元璋亲侄朱文正被猜忌得罪,幕僚多人被杀,部下随从行事头目五十多人割断脚筋,元璋当面审讯,要杀文正,她苦劝说:“这孩儿纵然骄惯坏了,也该看在渡江以来,取太平、破陈也先、下集庆,有多少功劳的分上,也亏他坚守洪都,挡住陈友谅的兵锋;况且只有这一个亲骨肉,纵然做了些错事,也该看他年轻,饶他一次。”文正虽然免死囚禁,禁不住发牢骚,又被告发,她又劝说:“文正只是性子刚直,说话不检点,造反是决不会的。”[8]李文忠守严州,杨宪告发他有不法的行为,元璋要立时召回。马皇后以为严州和敌人接境,轻易掉换守将,于军事不便。况且文忠向来小心谨慎,杨宪的话也不可轻信。学士宋濂的孙子宋慎被告发是胡党,宋濂连坐要处死刑。她又求情说:“百姓家替子弟请先生,对待极恭敬,好来好去,何况是皇家的师傅?而且宋濂一向住在原籍,一定不知情。”元璋不许。到用餐时,发觉皇后不喝酒,也不吃肉,惊问是不舒适还是不对口味?回说是心里难过,替宋先生修福。元璋也伤感了,放下筷子。第二天特赦宋濂,免死安置茂州。吴兴财主沈万三(秀)多年来在海外做买卖,是全国第一富户,被迫捐献家财助修南京城墙三分之一,城修好了,检校们还是不时寻事。又忍痛出钱犒劳军队,不料反而触犯忌讳,元璋大怒,以为平民要犒赏皇帝的军队,是何居心?这般乱民不杀,还杀谁来?经马皇后劝解,沈万三才免死充军云南,家产籍没。[9]诸王傅李希颜脾气古怪,教乡下孩子惯了,诸小王有顽皮不听话的,常用体罚惩治。一天,把一个小王的额角打了一下,小王哭着到父亲处告状,元璋一面用手抚摸孩子,变了脸要发作,她又劝解:“师傅拿圣人的道理管教孩子,怎么可以生气呢?”元璋才释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10]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病死,年五十一岁。病时怕连累医生得罪,不肯服药。元璋恸哭,不再立皇后。

    多妻是封建统治阶级特权之一,元璋的妃缤很多,生有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

    妃缤中有高丽人[11]、蒙古人[12]。来源有陈友谅的妃子,有从元宫接收来的,有从民间征选的。内中胡妃是濠州人,守寡在家,元璋要娶她,胡妃的母亲不肯。隔一些时,知道胡家避兵在淮安,元璋写信给平章赵君用,叫把母女二人一起送来。龙凤元年娶青军马元帅的义女孙妃。[13]关于陈友谅的妃子,他在《大诰》中曾经自白:

    朕当未定之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有四年余,军中未尝妄将一妇人女子。唯亲下武昌,怒陈友谅擅以兵入境,既破武昌,故有伊妾而归。朕忽然自疑,于斯之为,果色乎?豪乎?知者监之。[14]

    这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后来衍变成一个故事。说是陈友谅妻阇氏入宫后不久,生遗腹子潭王。到成年就国时,阇氏哭着吩咐:“儿父是陈友谅,儿父被杀,国被灭,我被俘辱,忍死待儿成年。儿他日当为父报仇,为母雪耻。”后来潭王果然起兵造反,元璋派徐达之子统兵征讨,潭王紧闭城门,在铜牌上写着:“宁见阎王,不见贼王!”掷于城外,阖宫举火自焚,抱着小儿子投惶堑而死。其实这故事是捏造的,因为第一潭王是达定妃所生,和齐王同胞,生母并非阇氏;第二陈友谅死于龙凤九年,潭王生于洪武二年,前后相隔六年;第三潭王因妃父于显攀入胡党被杀,奉诏入朝,疑惧自杀,和陈友谅全不相干。[15]另一关于代王生母的故事,说代王母亲是邳人,元璋有一次战败,逃到民家躲避,这家的女人问:“你是朱某人吗?人家说你要做皇帝呢!”留住了一晚。第二天临别时说:“将来有孩子怎样办?”元璋留下一个旧梳子作凭证,她也拿首饰赠行。到元璋做皇帝后,这女人带着长成的孩子和木梳来认夫认父,元璋叫工部替她盖一座木头房子居住,不让进宫。代王出封后,和生母一同就国。这故事也是假的,因为代王的生母是郭子兴的女儿郭惠妃,代王生于洪武七年,这时元璋已经做了七年皇帝了,从何战败落荒逃走?”[16]

    诸妃中蒙古妃和高丽妃都生有子女,传说明成祖即蒙古妃所生。[17]元璋子孙中有蒙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