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南征北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当北伐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中原,元朝各地方守将告急的羽书,雪片似的飞向大都的时候,元军正忙于内战,打得难解难分,政局反复和军权转移,干变万化、扩廓帖木儿被解除统帅权后,退兵据泽州(今山西晋城),部将关保投向元朝政府。元顺帝见扩廓帖木儿势孤,下诏李思齐等军东出关,和貊高合军围攻扩廓帖木儿,令关保以所部戍守太原。扩廓帖木儿愤极,径自出兵据太原,尽杀元朝政府所置官吏。元顺帝也下诏书尽削扩廓帖木儿官爵,令诸军四面讨伐。元璋北伐大军就趁这大好时机,下山东、取汴梁,元将望风降附,无一人抵抗,无一军堵截,小城降,大城也降,汉官汉将弃城逃走,蒙古、色目官吏将军也弃城逃走,真是“土崩瓦解”,“势如破竹”。

    到了潼关失守,貊高、关保又为扩廓帖木儿所擒杀,元顺帝这才着了慌,面对着两个敌人,自己却赤手空拳,一筹莫展。想来想去,只好和扩廓帖木儿和解,让他来替自己挡一阵。但又苦于前头事情做得太决绝了,不好转圈,便把一切过错都算在皇太子名下,下诏书撤消抚军院,尽复扩廓帖木儿官爵,令他和李思齐分道南征。扩廓帖木儿和李思齐看到局势严重,也着了慌,正准备调遣军队,整装出发,可是这时北伐军已经向大都推进,挽救不及了。

    第三步攻击的目标才是大都。洪武元年闰七月,徐达大会诸将于临清,布置进军方略。马步舟师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通州。元军连吃败仗,毫无斗志。元顺帝知道援军已被隔绝,孤城难守,怕被俘虏,蹈宋徽、钦二帝和瀛国公的覆辙,二十八日夜三鼓,率后妃太子逃奔上都去了。[74]八月初二日北伐军进入大都,元朝蒙汉地主阶级的联合统治,这一天正式被推翻了,广大的各族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愿望实现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代替这蒙汉地主阶级联合统治的,却是汉族旧、新地主阶级的统治,推倒了一座压在头上的大山,换来的仍旧是一座大山,依然被压得喘不得气。

    元大都虽下,元顺帝在上都,仍然保有完整的政府机构,元军的主力仍然完整强大,问题并没有最后解决。徐达、常遇春移兵进取山西、陕西,从洪武元年八月到第二年八月,整整打了一年,才取得解放西北的胜利,完成了北伐战役第四步的任务。在这一年中,元军不但坚决抵抗,而且还有力量组织几次大规模的反攻,在整个北伐战役中,这一年打得最激烈,也最艰苦。

    西征军从河北进入山西南部,扩廓帖木儿遣将以兵来争泽州,大败西征军。又乘北平(元璋改大都为北平府)空虚,亲出雁门关偷袭北平。徐达得到情报,也不回救北平,径率大军直捣扩廓帖木儿的根据地太原。扩廓帖木儿进军才到半路,闻报回军援救,半夜里被徐达军偷营袭击,不知所措,以十八骑北走,山西平。

    洪武二年三月,西征军入奉元路(今陕西西安),李思齐逃奔风翔,又奔临洮,大军进逼,他势穷力竭,只好投降。元军又乘虚攻通州,北平无重兵,常遇春、李文忠率步骑九万还救,直捣元上都,元顺帝北逃沙漠,北平转危为安。遇春暴卒,李文忠领兵会合大军并力西征,大败围攻大同的元军,生擒脱列伯,杀孔兴。元顺帝组织了几次反攻,都失败了,损失惨重,没有力量再南下了,叹一口气,打消了重回大都的念头,洪武三年死去,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继立。徐达大军继续西进,张良弼逃奔宁夏,为扩廓帖木儿所执。其弟张良臣以庆阳降,不久又叛,城破被杀,陕西平定。

    李思齐、孔兴、脱列伯、张良弼兄弟,降的降,死的死,蒙古大将只剩扩廓帖木儿还拥大军驻屯宁夏,不时出兵攻掠,边境守将昼夜提防,十分紧张。刘基警告元璋说:“不可轻视扩廓帖木儿,此人真是将材。”洪武三年,元璋又命徐达领大军北攻沙漠,扩廓帖木儿方围兰州,解围还救,大败奔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南)。五年又遣将率大军分道进攻,到岭北为扩廓帖木儿所大败。二十五年后,元璋想起这次大败仗,还非常伤心,写信告诫他的儿子朱木冈、朱棣说:“吾用兵一世,指挥诸将,未尝败北,致伤军士。正欲养锐,以观‘胡’变。夫何诸将日请深入沙漠,不免疲兵于和林,此盖轻信无谋,以致伤生数万。”据当时人记载,连同过去几次败仗,合计死亡有四十多万人。

    扩廓帖木儿逃回和林以后,家属被俘,元璋使人送信劝他投降,娶他妹子为第二子秦王妃。最后派李思齐去做说客。见面时扩廓帖木儿以礼款待,辞回时还派骑士送到交界地方,正欲分别,骑士说:“奉总兵令,请留一点东西作纪念。”思齐说:“我为公差远来,无以相赠。”骑士直说:“我要你的一只手臂。”思齐知不可免,只好砍下一只手臂,回来后不久就死了。[75]元璋尝说:“如今天下一家了,尚有三事未了,挂在心头。一件少传国玺,一件王保保未擒,一件元太子无音问。”到洪武八年,扩廓帖木儿死。洪武十一年爱猷识里达腊死,子脱古思帖木儿继立,仍然拥有重兵,不时进攻明朝边境。[76]

    元璋事后总结北伐战役的战略方针说:“陈友谅、张士诚既灭,举兵北伐,先取山东,次下河洛,止住潼关西进之师,不急攻秦陇,这是因为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良弼都是百战之余,决不肯轻易屈服。而且,大军西攻,正好促成他们联合起来,全力抗拒。不如出其不意,直取大都,根本既除,然后西进,张、李势穷望绝,不战而克。可是扩廓帖木儿还是顽抗到底,费了多少事!当时假如不取北平,就和关中军决战,又会是两线作战形势,我以一敌二,丧失主动,胜利就没有把握了。”他又指出临敌必须持重,不可骄傲大意,告诫诸将说:“土不可以恃广,人不可以恃众,我从起兵以来,与诸豪杰相角逐,每临小敌,亦如大敌,所以能够致胜。”[77]

    北方平定,洪武四年正月,出兵攻夏。以汤和为征西将军,周德兴、廖永忠为副将军,率舟师由瞿塘攻重庆;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顾时为副将军,率步骑由秦、陇取成都。

    明玉珍随州(今湖北随县)人,世代务农,有上百亩田地产业,是个中小地主。他身长八尺,目有重瞳,性情刚直,乡里间有口舌纠纷,都找他排解,在地方上很有威信。徐寿辉起兵,玉珍招集乡豪,修械筑防,以保乡里,被推做屯长。徐寿辉使人招降,不得已加入红军,积战功做到统兵征虏大元帅,奉命率所部入川攻取城池。寿辉死后,自立为陇蜀王,以兵守霍塘,和陈友谅断绝来往。至正二十二年即皇帝位于重庆,建国为夏,年号天统。保境安民,礼聘名士,专务节俭,开进士科,求雅乐,赋税十分取一。下令去释道二教,止奉弥勒,各地都建立弥勒佛堂。休兵息民,百姓安居乐业。在位五年,死时才三十六岁。子明昇以十岁孩子继位,诸将争权,互相残杀,国势日渐衰弱。[78]

    夏国见大军压境,倚仗瞿塘天险,以铁索横断关口,凿两岸石壁,引绳作飞桥,以木板平铺放上炮石木竿铁铳,两岸置炮,层层布防,以为敌人舟师决不能通过。汤和水军果然被阻,三个月不能前进一步。

    夏人把重兵都配置在东线,北边防务空虚,傅友德乘隙南下,连克名城,将攻克城池日子写了木牌,投在长江里。廖永忠得到消息,从间道绕到夏军背后,两面夹攻,断飞桥,烧铁索,水陆并进,夏兵抵挡不住,明昇乞降。傅友德进军成都,成都守将知重庆已失,也投降了。十月,汤和等全定川蜀郡县,夏亡。[79]

    <hr />

    [1]《草木子》卷三《克谨篇》。

    [2]《辍耕录》卷二十八《刑赏失宜》。

    [3]《元史》卷一百八十八《董搏霄传》:“至正十一年,除济宁路总管奉旨从江浙平章教化征进安丰。……遂复安丰。十二年,有旨命搏霄攻濠州,又命移军援江南。遂渡江,至湖州德清县,而徽、饶贼已陷杭州。教化问搏霄计,搏霄曰:贼皆野人,见杭城子女玉帛,非平日所有,必纵欲,不暇为备,宜急攻之。……遂进兵杭城。贼迎敌至盐桥,搏霄麾壮士突前,斩杀数级,而诸军相继夹击之,凡七战,追杀至清河坊。贼奔接待寺,塞其门而焚之,贼皆死,遂复杭州。已而余杭、武康、德清次第以平。”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八十《答凤督马瑶草书》:“徐寿辉之众,久而弥炽。欧普祥陷袁州,妖彭、项甲陷徽、饶。”《回金正希馆丈书》:“尝观元末,盗起汝、颍,而襄、汉、蕲、黄应之。蕲、黄之贼既陷江州,旋略南康、鄱阳,即由婺源犯休宁,一夕而陷徽州,由是而陷昱岭关,破杭州,蔓延吴兴、延陵,江南之涂炭从此始。当时克复徽、杭,杀妖彭、项奴儿诸盗魁,遏楚贼方张之势。虽董搏霄、三旦八辈督师剿御……”彭莹玉死于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七月,至元四年(公1338年)他在袁州起义,假定起义时为三十岁,彭莹玉存年约为四十五岁左右(公元1308——1352年)。  柯绍忞《新元史》卷二二六《徐寿辉传》记彭莹玉于至正十三年六月被杀于瑞州:“初袁州有妖僧彭莹玉用泉水治病多愈,远近神之。至正十年其徒周子旺以妖术惑众,从者五十余人,僭称周王,官军获而杀之。莹玉避去,匿淮西民家,日夜密构异图。寿辉浴于池,莹玉之徒见其有赤光,异之。十一年八月乃拥寿辉为王,聚众剽掠。……其众以红巾裹首,与汝、颍妖贼同。……十二年二月彭莹玉陷瑞州。……未几,项普略陷饶州、信州。……十三年六月行省左丞火你赤复瑞州,执彭莹玉,斩而脔之。莹玉攻城略地,所至无噍类,至是就戮,天下快之。七月,项普胜陷婺源州、徽州,自昱岭关入浙西,遂陷杭州。……是年,元帅董搏霄得州,受代去,寿辉兵复入昱岭关,陷于潜。行省檄搏霄御之,事具《搏霄传》。”按《元史》卷四十二《顺帝本纪》:“至正十二年三月丁未,徐寿辉伪将陶九陷瑞州。”《新元史》卷二十五《顺帝本纪》同,由此可知陷瑞州的是陶九,不是彭莹玉。项普略陷杭州年月,《新元史》《顺帝纪》也作:“至正十二年七月庚辰,项普略陷杭州路,参知政事樊克敬死之。济宁路总营董搏霄复杭州路,遂复徽州。”和同书《徐寿辉传》自相矛盾。再按王逢《梧溪集》卷三《题岁寒桥》:“至正壬辰七月十日徽寇犯杭,时樊时中执敬为浙省参政,亟御于桥,遂死之。”《辍耕录》卷十一《女奴义烈》、卷十四《忠烈》、卷二十八《刑赏失宜》也记蕲、黄军于七月初十日入杭州城,《元史》卷一百八十八《董搏霄传》同。由此可见《新元史》的记载不但自相矛盾,也是错误的。今不取。  附录:这本书写成以后,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杨讷同志知道我正在研究彭莹玉的史实,抄送给我一些前所未见的材料,附录如下:  (1)正德《瑞州府志》卷十一《遗事志》:“至正八年,万载妖人彭国玉诡白莲教以惑众,倡言撒豆成兵,飞茅成剑,谋为不轨。事败,逃至麻城,纠邹普胜,合众数万,以红巾为号。十二年国玉及其党闵总管导贼将况普天拥众寇瑞,据焉,大肆杀戮。乡民立寨自保者,亦称红巾应之。未几,左丞火逆赤等克复本路,擒况普天、闵总管、彭国玉,并家属无少长脔之。民之应者,亦戮以徇。”  崇祯《瑞州府志》卷二十四《余志》所记同。  (2)赵汸《东山存稿》卷四《休宁县达鲁花赤八侯武功记》:“至正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民有言项奴儿自广德陷常、湖,为大军所逼,弃其众逃来,已入休宁境中者,侯(八忒麻失理)与邑义士分道遮捕。斩首三十余级,生得项奴儿及其将二人。”卷五克复休宁碑:“项奴儿之众溃于浙西,间道逃来,民争起逐之,侯(八忒麻失理)与邑义士遮捕,生得项奴儿,槛车送行省伏诛。”《代举留沙元帅状》:“初复徽州,(沙不丁)亲入贼阵,射杀蕲、黄贼首伪彭万户。”卷四《休宁县达鲁花赤八侯武功记》:“(至正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行省兵大破贼,元帅沙不丁射伪万户之据徽州者,殪之。”  晗按:正德《瑞州府志》记彭莹玉为彭国玉,项普略为况普天,火逆赤即《新元史》的火你赤。这条记载大概就是《新元史》的根据。  《瑞州府志》记彭莹玉、项普略死于江西瑞州,赵汸则以为二人死于安徽,彭万户于至正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被沙不丁射杀,项奴儿则于同年十一月十三日被擒送行省被杀。两书记载互异,从时间先后看,彭莹玉、项普略在杭州战败后,退走江西或安徽,中伏被擒杀是有可能的。但是,不管彭莹玉死在何处,死的时间是至正十二年则是一致的。

    [4]《初学集》卷八十《答凤督马瑶草书》:“元季盗之初起,先自汝、颍,而后徐寿辉起蕲、黄,布三王起邓州,孟海马起襄阳,各有其众,各战其地。”

    [5]《初学集》卷八十《回金正希馆丈书》:“当时克复徽、杭,杀妖彭、项奴儿诸盗魁,遏楚贼方张之势,虽董搏霄、三旦八辈督师剿御,而汪同、程国胜,俞茂结集民兵,誓死血战,恢复城柵,其功尚多。”

    [6]《庚申外史》,《草木子》卷三《克谨篇》,《国初群雄事略》卷三引俞本《纪事录》,《明太祖实录》卷八《徐贞一本传》,陆深《平胡录》,《明史》卷一二三《陈友谅传》。

    [7]《明太祖实录》卷十五。

    [8]《明太祖实录》卷八十一。

    [9]《明太祖实录》卷七十八。

    [10]《国初群雄事略》卷三天完徐寿辉,《明史》卷一百二十三《陈友谅传》。

    [11]《明太祖实录》卷八。

    [12]宋濂《平汉录》,《国初礼贤录》。

    [13]《明太祖实录》卷八,《平汉录》。

    [14]《平汉录》,《国初礼贤录》。

    [15]《国初群雄事略》卷一宋小明王引俞本《纪事录》。

    [16]《明太祖实录》卷九。

    [17]《元史》卷四十五心《顺帝本纪》,《明史》卷一百二十二《韩林儿传》。

    [18]《国初事迹》,《明太祖实录》卷九,《国初群雄事略》卷一《宋小明王》。

    [19]《明史》卷一百三十五《叶兑传》。

    [20]《国初事迹》,《国初群雄事略》卷一《宋小明王》。

    [21]《国初事迹》,《国初群雄事略》卷一《宋小明王》。

    [22]《国初群雄事略》卷一《宋小明王》引《龙凤事迹》,郎瑛《七修类稿》卷七《朱氏世德碑》。

    [23]《明太祖实录》卷十二,宋濂《平江汉颂序》,《国初群雄事略》卷四《汉陈友谅》,《明史》卷一百二十三《陈友谅传》。

    [24]即拔都,巴图鲁,蒙古话勇士的意思。

    [25]《国初群雄事略》卷四汉陈友谅引俞本《纪事录》。

    [26]《国初事迹》,《明太祖实录》卷十三。

    [27]《庚申外史》上,《元史》卷五十一《五行志》二,钱谦益《太祖实录辩证》卷一。

    [28]《明太祖实录》卷十四。

    [29]陶安《陶学士文集》,祝允明《九朝野记》。

    [30]《国初群雄事略》卷七引《月山丛谈》。

    [31]《国初事迹》。

    [32]《明太祖实录》卷十四。

    [33]《明太祖实录》卷十四。

    [34]《秘阁元龟政要》,《辍耕录》。

    [35]《国初群雄事略》《周张士诚》,周昂《元季伏莽志》。

    [36]《明太祖实录》卷四。

    [37]《辍耕录》卷二十九《纪隆平》,姚桐寿《乐郊私语》。

    [38]《辍耕录》卷八《志苗》,卷二十九《纪隆平》,《元史》卷一百四十《达识帖木儿传》,《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吴宽《平吴录》。

    [39]《国初事迹》。

    [40]《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平吴录》,《明史》卷三十《五行志》。《实录》文字有不同,作:“黄蔡叶,作齿颊,一夜西风来,干瘪!”

    [41]贝琼《贝清江集》卷二《铁崖先生传》。

    [42]《国初事迹》,《元季伏莽志》。

    [43]元璋的特务人员称为检校。

    [44]此据刘辰《国初事迹》,《明太祖实录》卷十一。支伟成《吴王张士诚载记》引俞本《纪事录》作:“八月,平章邵荣、参政赵继祖等部海船于二村港哨巡张氏,谋叛,部下士密告之。朱吴公命廖永忠等谋邀饮擒之,泣数其罪,共宴数日。中秋夜俱斩于聚宝门。”以为邵荣、赵继祖要带海船投降张士城,记载不同。

    [45]《国榷》卷一。

    [46]《明史》卷一百二十三《张士诚传》,《国初群雄事略》卷七《周张士诚》引逸名《农田余话》。

    [47]檄文全文见《平吴录》、祝允明《前闻记》《野记》、陆深《续停骖录》四书。《前闻记》和《平吴录》文字不同处很多,有事后窜改的,如元璋在发此橄文时为吴王,皇帝指小明王,《前闻记》元璋自称朕,《平吴录》则称予、称我,显然《平吴录》是比较可靠的。也有些地方如乡军指地主军,《前闻记》作香军,《平吴录》作乡军,也据《平吴录》。

    [48]《明太祖实录》卷十六。

    [49]《庚中外史》,朱权《通鉴博论》,高岱《鸿猷录》《宋事始末》,潘柽章《国史考异》十六。

    [50]《国初事迹》。

    [51]《明太祖实录》卷十六。关于张士诚母亲的坟,确是受到保护,完整无损的。这个坟在1964年6月下旬因扩建小学被发现,进行了科学的发掘。详情见《考古》1965年第5期《苏州吴张士诚母曹氏墓清理简报》。

    [52]《国初群雄事略》卷七《周张士诚》引俞本《纪事录》,《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平吴录》。

    [53]《明史》《太祖本纪》。

    [54]《国初群雄事略》卷七引《冶城客论》。

    [55]顾公燮《消夏闲记》。

    [56]柴萼《梵天庐丛录》。

    [57]《明太祖实录》卷二十。

    [58]叶子奇《草木子》,宋濂《方国珍神道碑铭》,《明太祖实录》卷八十八,《国初群雄事略》卷八《方谷真》。

    [59]《明史》卷一百二十三《方国珍传》。

    [60]《国初事迹》。

    [61]《明史》卷一百二十三《方国珍传》。

    [62]《国初群雄事略》卷八《方谷真》。

    [63]《元史》卷一百四十一《察罕帖木儿传》。

    [64]《元史》卷一百四十二《答失八都鲁传》。

    [65]《庚申外史》。

    [66]《庚申外史》,《元史》《顺帝本纪》,卷一百四十一《察罕帖木儿传》,卷二百零七《孛罗帖木儿传》,《明史》卷一百二十四《扩廓帖木儿》。

    [67]《国初群雄事略》卷九《扩廓帖木儿》。

    [68]《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五,《明史》卷一百二十四《陈友定传》,《国初群雄事略》卷十二《陈友定》。

    [69]《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八,《明史》卷一百三十《何真传》。《国初群雄事路》卷六《东莞伯何真》。

    [70]《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陆深《平胡录》,《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徐达、常遇春传》。

    [71]《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高岱《鸿猷录》五《北伐中原》。

    [72]《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

    [73]《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鸿猷录》五《北伐中原》。

    [74]《庚申外史》,《明太祖实录》卷三十。

    [75]俞本《纪事录》,《明史》卷一百二十四《扩廓帖木儿传》。

    [76]《草木子·余录》,《庚申外史》,《国初群雄事略》卷九《扩廓帖木儿》。

    [77]《明史》《明太祖本纪》,《明太祖实录》卷二十。

    [78]《明太祖实录》卷十六,杨学可《明氏实录》。

    [79]《明史》卷一百二十三《明玉珍传》,《国初群雄事略》卷五《明玉珍》。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