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元前的鲁迅先生》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鲁迅一生功业的建立虽在民元以后,而它的发源却都在民元以前。他深切地知道革命先要革心,医精神更重于医身体,所以毅然决然舍弃医学而研究文艺了。他曾在《浙江潮》和《河南》两种杂志上撰文,又翻译《域外小说集》,都是着重在精神革命这一点。

    他之所以受业于章师太炎先生,也因为他是革命的学者,“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鲁迅后半生的成就,可以说,早在他的少作“我以我血荐轩辕”诗句中透露消息了。王冶秋先生注意及此,特地搜罗民元前鲁迅的事迹,并且井井有条地编述这一本书,使我读了不禁回想起他的轶事来了。

    鲁迅的海外八年和杭州教书一年,我几乎是晨夕相见的。就是中间他去仙台学医了,每逢寒假、春假和暑假,也必回到东京和我同住在一个旅馆。至于他的童年和在矿路学堂的一段,可惜我知道的太少————所知道的已经发表过了,无须乎再说。正在踌躇中,忽然久违的老友张燮和————鲁迅矿路学堂的同学,同被派往日本留学的,远道来山见访了。机会难得,几句寒暄之后,我便立刻探询鲁迅在南京时的轶事。

    “没有。”他想了一想,答道。

    “我从前由你这里知道他那时爱看小说,好骑马,不喜交际,学业成绩优异,……此外可能还有什么?”

    他又想了一想,仍旧说道:“没有。”

    于是我们只好谈别的事情了。但是几句之后,我又转到了鲁迅的绘图和抄书。

    “抄书是大家听讲时的本分,”他说:“因为教师把整本的书写在黑板上,教我们抄录,中间还有插图。不过鲁迅是年龄最小,抄得最快罢了。”

    我听了“年龄最小”这句话便认为一种新发现,连忙追问他:“他在你们一班中,年龄最小吗?全班共有若干人?”

    “是的,全班二十几个人,他最小,可是他的绘图迅速而又好。我们常常因为赶不及,下课后便托他代为补绘。他每逢考试,从不曾温习功课,但总是完卷最早,成绩揭晓时,名次也总是最高,十九是第一,难得有一回第二。某一回,我得了第一,他第二,他便带愤带笑地说:‘我下回必须把你打下去!’”

    “他爱看小说,可有钱来买小说吗?”

    “啊!我记起一件事了:我们每次考课都有奖金的。国文每周一次,其他小考每月一次,优者都给以三等银质奖章。依章程:凡四个三等章准许换一个二等的,又几个二等的换一个头等的,又几个头等的换一个金的。全班中,得过这种金质奖章的惟有鲁迅一个人。他得到之后,就变卖了,于是买书籍、买点心,请大家大嚼一通。”

    这是我最近晤见燮和的大收获。鲁迅天资之明敏,工作之认真,当学校生活开始之初,可见已经出人头地了;所以后来在革命文艺的创作上,和翻译上能够有那么大的贡献。

    现在说点他在日本的轶事吧。有一次,从仙台回东京,为的要去瞻仰明末大儒朱舜水的遗迹,忽然中途在水户下车了。朱舜水反抗满清,百折不挠,“自誓非中国恢复不归”,以致终老异域。鲁迅一向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