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赤壁成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汉建安十二年,曹操北伐乌丸。先主说表袭许都,表不能用,事后始悔之,谓先主曰:“不用君言,故为失此大会。”先主曰:“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之于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表卒,子琮代立,操引兵南下,琮遣使请降。时先主屯樊城,琮不敢告。久之,先主乃觉,遣所亲问琮。琮命宋忠来报,详告其事。先主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侯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刘荆州临亡,托我以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操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武侯、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斜趣汉津,适遇羽船,得济沔。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亦率众万余人来会,俱奔夏口。

    操下荆州,志在得先主,其锋不可当。先主以孤军保夏口,情势岌岌。侯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遣鲁肃吊刘表二子,并令与先主相结。遇于当阳,因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于是侯与肃共诣权。

    侯既见权,乃说之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命,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侯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冑,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侯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努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必矣。操军破,则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侯诣先主,并力拒曹操。

    时操军屯于赤壁,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操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投操,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操军吏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着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赩(音肸,大赤也)烂。烟炎涨天,烧尽北船,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延及岸边营砦。先主与瑜等,率轻骑锐军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败退,留曹仁等守江陵,径自北归。先主遂收江南,以侯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批评】

    当阳之受败,东吴之奉使,皆武侯第一次盘根错节之试验也。至赤壁一胜,而三分之局定矣。特怪旧史氏叙赤壁战事,不见于侯传,而见于周瑜传,一若其功之不属于侯者。而岂知收霜回电之手段,发踪指示之指挥,固不在吴而在侯。方曹操之下荆州,降刘琮,顺流而东也,舳舻百里,旌旗蔽天,已令吴人胆落矣。操又遣一志得意满之书于权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得之,以示其下,莫不响震失色,多劝权降者。所主张不降者,独周瑜、鲁肃寥寥数子耳。设侯不于此时运其良平之策,说以苏张之口,则安知孙权之不为刘琮、江东之不为荆州也哉?

    旧史氏以武侯劝先主袭刘琮为非,此经生迂论也。当时刘表身亡,长江无主,是取荆州于曹操,而非取荆州于刘表也。且先主不欲成大事则已,先主而欲成大事,则舍荆州外,更有何处为立足之地乎?隆中之对,已明言之。先主不用其谋,侯亦不复强者。此时操以迅雷不及之势,虎视荆州。先主、刘琦之兵,不满二万,仓猝成军,兼支两大胜负之数,安能预必?万一复为当阳之续,孑身投吴,吴人缚而献诸操,则大事去矣。以豫州之弱,而侯犹能挟之自重,以动孙权之听,使之折而入我者,有江夏百里之地故也。设并此而无之,作穷鸟之投入,空言虽美,岂足成事?此外交之所以必有后盾也。

    武侯受命于败军之际,而能转危为安,其后长驰北伐,而无内顾之忧,皆得外交之用也。昔范蠡之相越也,取远交近攻之策,而越以霸。武侯之相蜀也,取近交远攻之策,而蜀以兴。文无定法,惟其当而已矣。

    先主对刘表曰:“事会之来,岂有终极?若能应之于后,则可勿悔之于前。”此我少年之万金良言也。孔子取狂者而不取狷者,为狂者抱积极之进取主义故。进取之事,岂无艰阻?狷者预虑其事之有所阻,不肯枉抛心力,而蠖居以自守。使人人效彼,则世界安得有冒险家,人类安得有进化史?从来大英雄欲成大业,虽遭千万劫之失败,而其气不衰,其志不回,终必有告成之日。庸人则不然,一次失败便不敢为第二次之试验矣。刘表拥全盛之荆州而败,先主一无凭借而成,成败之机,观此可知。

    英国历史中有一事,足以证明鄙说者。译之如下:

    苏格兰当柏鲁思王在位时,国内多故,英人思乘其弊,一举下之。苏格兰六战六败,兵尽援绝,亡在旦夕。柏鲁思忧思无策,遁入荒山。山中不见一人,居无屋,食无粮,夜色沉沉,天又大雨,一时感慨无聊,悲愤欲绝。见一蜘蛛,在其头上结网,风动枝摇,弱丝易断。旧者断,新者续,如是凡六次而终不成,柏鲁思伤之。然蜘蛛终不以累次之失败,而自绝于天,则更试其第七次之运动。柏鲁思视其一顾一却,凄凉之感以忘,私心为之希冀曰:“庶几其成功乎?”而果也,精神所至,阻力尽消,烈风骤雨,不能毁一发之丝,而网以成。柏鲁思乃奋然起曰:“我亦愿为最后之决战。”觅路而归,即以蜘蛛之事,通告国中。因苏人累败之余,兵气不扬,藉此以激之也。于是流亡皆集,英人累胜而骄,苏人皆怀死志,遂大胜之。

    战争者,人类最大之戏剧也。故西国史家重之,震古烁今之大战事,史家记载,往往多至数十万言,虽千百年后读之,犹如身亲其境。赤壁之战,是吾国历史上何等大事。而旧史氏乃以数百言了之,后之人而欲见先民之精神于散阙之史乘,其亦难矣。

    东汉建安十二年,曹操率兵北上攻打乌丸。刘备劝说刘表偷袭许都,刘表不听,等到曹操从乌丸王踏顿大本营柳城班师时,刘表才后悔,对刘备说:“都怪我不听你的劝,才错失了这大好机会。”刘备说:“如今天下分裂,战事很多,恨不能天天都会打仗,以后还有很多机会的,哪会这么快就结束呢?如果今后能够快速反应,这一次就不必遗憾了。”刘表死后,他的儿子刘琮继承了他的位置。曹操领兵南下,刘琮派使者去投降。这时刘备正驻军在樊城,而刘琮没有告诉他。过了一段时间,刘备有所察觉,派亲信追问刘琮。刘琮派宋忠来报告事情的详细经过。刘备十分惊骇,对宋忠说道:“你们这些人做出这等事,竟然都不早点告诉我,如今大祸临头了才告诉我,不是也太过分了吗?”于是将刀架到宋忠的脖子上,说道:“今天,砍了你的人头都解不了我心中的恨意,同时我也以受刘景升托付而杀你等为耻。”诸葛亮劝说刘备攻打刘琮,这样就可以占有荆州。刘备说:“刘表临死时托孤给我,违背信义这种事,是我不能做的。”刘踪的下属及许多荆州人士多归附了刘备,等到当阳县时,追随他的人就达十多万,粮草物资装了几千车,每天只能行进十几里,于是他另外派关羽率几百艘船从水路行进,约定在江陵会合。有人劝先主:“应当全速前进去保江陵,现在虽说人众甚多,但能作战者很少,如果曹操的大军追上,我们怎么抵抗呢?”先主说:“成就大业以取得天下人心为本,现在人们主动归随我们,我怎可忍心抛下他们而去?”

    曹操知道江陵有军备,怕刘备先占据,就放下辎重,轻军简骑到达襄阳。听说刘备已经过去了,他亲率五千精锐骑兵急速追击,一昼夜行进三百余里,到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