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居官日省录卷之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觉罗乌尔通阿润泉编辑 男溥斌 煜斌

    受业胡世华岫桐 仝校

    青浦胡履吉理生 参订

    莅任

    延幕友

    事上官

    和同寅

    待胥吏

    驭衙役

    考代书

    ○莅任

    昔者子产为政。初行之日。民歌虿尾。久之乃有众母之称。古今无不可整之风俗。亦无不可饬之纪纲。惟作事当谋其始。始事从严。则人以犯法为惧。而无不奉行。若始事一宽。则人多玩心。日后虽欲振作。而积习难返矣。后人不及子产之才。不必学其更张。不可不学其严厉。一官初到。未讲兴利。先讲防弊。弊所从生。莫甚于蠹吏奸民之窥伺。我以严厉自持。则言语不苟。嚬笑不轻。使人无从伺我之喜怒。虽有巧伪。奚敢相尝试哉。若夫民生利害所系。果有必应更张者。亦当筹其至善。毋以急功近名之心。参杂其中。一念粗疏。或不免矫枉而过正。变本而加厉也。且才即如子产。犹且访然明之议。采乡校之谈。盖虚衷可以集益。甫履其任。于地方人情土俗。因革兴除。岂能尽悉。非在在留心考察。一朝贻误。百弊丛生。大可虑也。是以莅任之始。气欲其静。而心欲其精。气静则上下惕然而不敢玩。心精则巨细厘然而不能淆。异日举措。皆迎刃而解已。

    下车首政三十二条(伍燕堂先生作)

    前明苏州太守况公下车各政凡十七条

    事迹

    格言

    △下车首政三十二条(伍燕堂先生作)

    入境私访。广耳目也。稽察宅门。严出入也。仆从谨朴。防弊窦也。易服查街。树风声也。峻拒请托。励节操也。清理庶狱。伸冤抑也。勤宣讲约。先教化也。敦崇士品。维风化也。振励书院。崇实学也。和协同寅。集众长也。虚询耆庶。宣幽隐也。盘查仓库。免后累也。严惩盗贼。安善良也。访拿讼棍。清讼源也。痛锄撞骗。除扰害也。查拿娼赌。端风俗也。申禁鸦片。保民生也。裁革官价。防冒滥也。约朿书差。惩蠹弊也。裁汰冗役。减扰害也。传审定限。省拖累也。亲查饭店。防淹讼也。肃清街道。新气象也。编连保甲。弭盗贼也。拯恤孤贫。广慈惠也。慎恤监狱。防逃越也。普修桥路。便行旅也。禁止演戏。惜财费也。禁宰耕牛。重民依也。劝课农桑。足衣食也。开筑堤堰。防旱涝也。严禁奢侈。裕民财也。

    △前明苏州太守况公下车各政凡十七条

    一州县府道等官。到任之时。宜猛以济宽。日久应宽以济猛。下车之日。清查仓库。以免日后赔累。仓谷石数。库银成色。均应亲自过眼。以防胥役欺诈。

    一清查积案。冤者伸之。应死者拟抵。减流者减流。庶囚犯无久系囹圄之苦。

    一私立班馆。诈取钱财。极为可恨。下车之日。访着即重办。

    一班房乃看押要紧人证之所。可以取保即释之。须防差役。应押者私放。应放者私押。该管官每日或间一日。于四五更时。亲往班房照簿一查。有私押私放者。即将该役重办。

    一讼棍访着即办。须在下车时。迟则无济矣。

    一编查保甲。城内及各镇热闹去处。尤宜亲查亲到。不凖住一行踪可疑之人。庶无大盗来境。及邪匪串通等事。

    一编查保甲。须防胥役勒索钱财。及奉行故事。

    一下车之始。有利必兴。有弊必除。

    一严查家丁撞骗。幕友须有品方延。匪人勿请。

    一娼赌乃盗贼之薮。到任即将此种人逐出境外。少无数的事。

    一书院月课认真。士子教以作人。勿写状子。

    一百姓爱之如子。遇有旱涝。即应请赈。

    一厯代荒政应留心。

    一厯代水利应留心。

    一厯代保甲应留心。

    一厯代积储应留心。

    一厯代贤吏遇变守城应留心。

    △事迹

    杜正献公衍。有门生为县令者。公戒之曰。子之材器。一县令不足施。然切当韬晦。无露圭角。不然无益于事。徒取祸耳。门生曰。公平生直亮忠信。取重天下。今反诲某以此。何也。公曰。衍厯任多。厯年久。上为帝王所知。次为朝野所信。故得以伸其志。今子为县令。卷舒休戚。系之长吏。长吏之贤者。固不易得。若不见知。子乌能伸其志哉。予非欲子毁方瓦合。盖欲求和于中也。

    邵伯温初入仕。请教于程明道曰凡奉行官司文书。于其急处能宽一分。民受一分之赐。真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廖德明朱文公之高弟也。少时曾梦一神题其谒刺云。宣义郎廖某。后登第果受是职。思及前梦。恐官止此。遂不欲行。文公谕之曰。人与物不同。如笔止能为笔。不能为砚。剑止能为剑。不能为琴。故其成毁久速。有一定不易之数。惟人则不然。虚灵知觉。万理兼备。有朝为跖而暮为舜者。有恶人而斋戒沐浴可祀上帝者。故其吉凶祸福亦随之而变。难以一定言也。今汝赴官。惟是起心处。动念时。先当充广德性。力行善事。前梦不足以为芥蔕。德明顿释所疑。拜而受教。后果官至侍郎。

    武林张恭懿公瀚。释褐。观政都察院。其时台长为仪封王廷相。一见即器重。延坐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一舆人蹑新履。自灰厂厯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转出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犹是尔。倘一失足。无所不至矣。公佩服其言。终身弗忘。

    昔有士人初拜官。将行。其兄戒之曰。人言官品定于生初。我谓人品定于官初。作官全在立脚之始。起处不失脚。便终身不错趾。

    新昌有士人。少年负气。筮仕得岩邑。濒行。谒梁石门请教。石门曰。清慎勤。乃居官三字符也。子力行之。夫复何言。士人曰。天德王道之要。独不可闻乎。石门微笑而答之曰。言忠信。行笃敬。天德也。不伤财。不害民。王道也。士人退而语人曰。石门议论平平尔。越三年。士人以不检罢官。归里中。语人曰。吾不敢再见石门先生。

    胡公宿。知湖州。前守滕公。大兴学校。费钱数千万。工未讫罢去。羣小斐然兴谤。皆以滕用钱不明。自通判以下。皆不肯书其簿。胡于坐中折之曰。诸君佐滕侯几时矣。假有不臧。奚不早告。俟其去。今始讦之。岂美事乎。一坐大惭。

    △格言

    薛文清云。正以立心。廉以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以处事。居官之七要也。

    颜茂猷曰。居官者孰不知廉谨足尚。而一入仕途。愈有愈要。贪婪无己者。不过为自身安乐计。与子孙久远计耳。孰知冤债相寻。尽成孽报。虽幸免于王章。难脱漏于天网。利令智昏。岂非左计乎。抑吾更有慨焉。古之人其将入仕也。为父兄师傅者。无非以清廉谨慎为朂。故虽有不肖。亦莫不勉为好官。今也不然。士人一有地方。亲族辄代为屈指曰。此缺一年分规当得若干。粮条火耗当余若干。地方供应当进若干。民间词讼当取若干。无非以规例羡余之多寡。为缺之美恶。而民生吏治不问焉噫筮仕之始。习见习闻。无非利之一事。安有货贿当前。而能淡定不动者哉。无怪墨吏之日益多也。

    徐太守九思。尝谓人曰。我昔为句容县令时。初入境。县中百姓满路迎我。或趋前。或拥后。或更番以轿抬我。己而至堂上。敷公座坐我。百千余人。跪伏阶下。不论老少。皆以爷称我。尔时我悚然内省曰。嗟嗟。此百千人者。其形体与我无异也。乃高年白发。亦相率呼我曰爷。彼固以我为父母云尔也。如何乃可以当此父母之称哉。为之惭愧悚惕者数日。观徐公之言。则为民上者。虽时加爱护。犹恐实不副名。倘再肆轻蔑。岂不丧天良而速官谤乎。

    不循法律。不守规矩。事本可也。而必欲创一政以新人耳目。意本无奇。而必欲别一调以耸人听闻。致使人人嗟怨。道路以目。可不痛哉。然此扰乱之祸。大约多出于聪明才辩之士。妄作妄为。毫无忌惮。岂知前人创建之事。已经多少损益参酌。果有不善。当必早为更改。何待我事后饶舌。

    李昌龄曰。幼而学之。壮而行之。贵行己也。况登仕版。又与处乡不同。忠直公廉。乃本分内事。今也求迁。而先济以巧诈。则心术已自不端。置之廊庙。能忠直乎。出而临民。能公廉乎。

    刘忠宣与吴献臣书曰。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特戒近利。尤当戒近名。吾子利固澹然。苟有意近名。则凡事皆有为而为。持此而欲政善民安。恐未可得。又语陆吉士深云。初入仕途。不可受人知。知己多。则难为立朝。

    袁司李曰。为官切莫恃才。一任聪明。往往多有错误。悔无及矣。又曰。风俗之相安者。虽事不近理亦须从容感化。猝而更张。反足致怨。鲁人猎较。夫子亦猎较。方是大圣人作为。张懋谦曰。士大夫一饮啄。一言动。则当为世道虑。为地方风俗虑。万不可只顾目前。徒逞己见。冯小山曰。凡入仕者。不可有立异心。不可有好名心。纔好名便要立异。纔立异便要紊乱旧章。旧章既紊。不免便要破败。惟平易二字。可终身行之。胡瑗教人曰。心中疑事便不要做。华阳范氏曰。民莫不恶危而欲安。恶劳而欲息。以仁义治之则顺。以刑罚治之则拂。故治天下在顺之而已。又先贤曰。政事尽宜古而不宜今者。则损益二端。亦治天下所不可少。但须实见得道理明白。合乎人情。宜乎土俗。斟酌尽善。方可次第改革。若师心自用。无补于民。不如仍守旧章为愈。诸先达所言。确有至理。好事喜功者。得不少为动念乎。

    士君子济人利物。宜居实。不宜居名。居其名则德损。士大夫爱国为民。当有心不当有语。有其语则毁来。

    嘉靖中京师缝人某姓者。擅名一时。所制长短宽窄无不□度。尝有御史令裁公服。跪请入台年资。御史曰。制衣何用如此曰相公辈初任要职。意高气盛。其体微仰。衣当后短前长。任事将半。意气微平。衣当前后如一。及任久欲迁。内存冲挹。其容微俯。衣当前短后长。不知年资。不能称也。

    寡过录曰。新官初到。一切人役来接。众目攒视一官。视其所喜者何在。后即思所以承顺之。视其所恶者何在。后即思所以掩饰之。视其所疑者何在。后即思所以惑乱之。视其所畏者何在。后即思所以恐动之。此时凡百举动。不可不慎。而其要尤在于少说话。

    汪氏学治臆说曰。官声贤否。去官方定。而实基于到官之初。盖新官初到。内而家人长随。外而吏役讼师。莫不随机尝试。一有罅漏。羣起而乘之。近利以利来。近色以色至。事事投其性之所近。阴窃其柄。后虽悔悟。已受牵持。官声大玷。不能箝民之口矣。故莅任时。必须振刷精神。勤力检饬。不可予人口实之端。

    受前官交代。是到任先务。其时官亲长随急欲自见。往往盘量仓谷。百计搜求以为出力。甚有不肖长随。借刁难为由。从中需索。一信其说。便着刻薄之名。迨监交持平。说亦终归无用。此等人便须留意。不宜委以事权。平庸幕友。大处不能察核。每斤斤于些小节目苛驳见长。亦不可轻听。第同监交官三面核算。正项亏缺。断难接收留抵。如有详案。自不妨斟酌承受。其它杂项短少些微。直可慷慨出结。此实品行攸关。勿效宦情纸薄。

    告示一端。谕绅士者少。谕百姓者多。百姓□不省文义。长篇累牍。不终诵而倦矣。要在词简意明。方可人人入目。或用四言八句。五六言六句韵语。缮写既便。观览亦易。庶几雅俗共晓。令行而禁止乎。

    剽悍之徒。生事害人。此莠民也。不治则巳。治则必宜使之畏法。可以破其胆。可以铩其翼。若不严治。不如且不治。盖不遽治。若辈犹惧有治之者。治与不治等。将法可玩而气愈横。不至殃民罹辟不止。

    财赋繁重之地。印官初到。书吏之有仓库职事者。闲有馈献陋规。若辈类非素封。其所馈献。大率挪用钱粮。一经交纳。玩官于股掌之上矣。无论不能觉其弊也。觉之亦必为所挟持。不敢据实究办。谚云。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其斯之谓欤。顾官既洗心。则门印亦难染指。必且多方怂惥。非有定识定力。不惑者尠矣。

    人情俗尚。各处不同。入国问禁。为吏亦然。初到官时。不可师心判事。盖所判不协舆情。即滋议论。持之于后。用力较难。不若熟访人情风俗。然后折中判断。自然情法兼到矣。

    裁陋规。美举也。然官中公事。廉俸所入。容有不敷支给之处。是以因俗制宜。取赢应用。忽予汰革。目前自获廉名。迨用无所出。势复取给于民。且有变本而加厉者。长贪风。开讼衅。害将滋甚。极之陋规不能再复。而公事棘手。不自爱者。因之百方掊克。善良转难乐业。是谁之过欤。陋规之目。各处不同。惟吏役所供。万无受理。他若秤余津贴之类。可就各地方情形。斟酌调剂。去其太甚。不宜轻言革除。至署篆之员。详革陋规。是谓慷他人之慨。心不可问。君子耻之。

    人无全德。亦无全才。所治官事。必不能一无过举。且好恶之口。不免异同。去官之后。瑕疵易见。全赖接任官弥缝其阙失。居心刻薄者。多好彰前官之短。自形其长。前官以迁擢去。尚可解嘲。若缘事候代寓舍。有所传闻。必置身无地。夫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不留余地以处人者。人亦不留余地以相处。徒伤厚德。为长者所鄙。

    州县政务殷繁。一官交替。断不能一律清结。巨细无遗。接任者。或恃才。或挟怨。往往不问案情轻重。一味平反。虽出入之愆。咎归前任。而小民何辜。徒遭枉纵之冤。有伤天理矣。即或案情未确。必得细心研鞫。恐新任匆迫。不若旧任之熟悉也。切勿存利己损人心。以博能名。若案中果有冤抑。于事实堪病民。又不当一概论也。

    凡牧宰之治州邑。如主翁之治家。无论大事经心。即琐屑亦须留意。所以家道渐致兴旺。门庭气象。亦自整饬可观。以治家之勤而有才也。每见牧宰于钱谷刑名而外。多非所计。如艺果木。植桑榆。禁淫祀。严邪教。礼耆德。恤孤贫。立义塜。平治道涂。建立坊铺。修葺馆署。严饬关津。禁溺子女。育养婴儿。禁止妇女烧香。凌锢仆婢等事。皆于政教风俗。煞有攸关。固当亟为留意者也。昔成汤解网。西伯瘗骨。皆属末节。一以觇大圣之仁。一以动诸侯之慕。至今史册称之。可知事切民风。政关治体者。即偶尔寓目。未可忽畧放过。

    ○延幕友

    尝谓名士有虚名。名幕无虚名。何也。幕道中以刑名钱谷为重。其知名者。皆由夙昔互相推重。曰某人向馆某郡某邑凡若干年。事本确据。一经访察便知。故延幕之法。当访其夙昔之声名。勿徇情于上官同寅之推荐也。然刑钱事件。关系极重。服官者。亦应自己讲求明晰。不得专恃幕友。若使自己不能明晰。又何以辨幕友材能之优绌乎。接谈一二次。从容商确。则才学人品。皆可窥见。然后聘请。庶几十不失一矣。抑有虑者。端方守正之人。岁修而外。他无所入。故致望于修脯者。其数必丰。有需于馈送者。其期必早。为居停者。要当曲体其隐衷。如愿以应之。否则内不足以安其心。而欲其尽力以佐我。恐贤能之士。难于久留。佐理苟不得人。贻误于公事者岂浅哉。择之以明。待之以厚。斯宾主相得。劳怨不辞。居官者乃克收其效也。至籍隶本地之人。所宜避忌。不可延请。即使本人品行谨饬。或亲友借名滋弊。亦不可不防其渐也。

    事迹

    格言

    △事迹

    乾隆壬子间。绍兴郡人乐姓东杰者。夙习刑名。修脯岁以千计。年四十五。妻妾三人。生子多不育。因乞道士请乩。以卜休咎。 吕真君降坛云。汝因作幕不行善事。不但无财无子。并有罪孽。东杰跪祷云。弟子未敢狥私受贿。何为不善。乩云。不尽心民事。即是罪孽。尚欲狥私受贿耶。东杰云。弟子今后永不作幕。典卖田地。以行善事。未识晚否。乩云。何必不作幕。惟作幕则行善愈易。善愈大也。何也。天下之最便于为善者。莫如为官为吏。生杀利害在己。倘存心行善。则积德易如反掌。然为官无论才具短长。必资幕友而决断。凡官吏生杀之权。皆存幕友掌握之中。千词万状。由幕友以定其死生曲直。吾尝见年月日时四位功曹。以暨空中往来神祇。时常在幕友室中窥视。如见断案恰当。则喜记其功。否则怒录其罪。甚有自恃无私。好执偏见。不能虚衷。人命大事。尚不敢忽。至寻常可即断结之案。以为不甚紧要。拖累无辜。因有小事而使经年累月不结者。又有最恶之幕友。狥情贪利。以致沉冤莫雪。此作幕最易损阴德。亦最易积阴德之关键也。汝若从今日起。存仁爱公正之心。为济人利物之事。亦不必典卖田地。即从作幕时。平心以察其隐微。公心以定其虚实。常施法外之仁。勿狥一己之见。大事加慎。小事速完。律毋或枉。讼毋久羁。事事处以虚心。件件求其实效。行之有恒。必获善报矣。吾去也。后东杰为幕。凡判定□□悉以恤民艰为念。惩诬安良。除强扶弱。诛巧拔愚。有屈必伸。无冤不白。尤加意于鳏寡孤独。亦无虐于贵族富家。事事一秉大公。行之未及二年。妻产一子。家业日隆。后二妾又生二子一女。东杰自知挽回之报。悉赖作幕虚心行善之力。勉益加勉。后一子入泮。一子举孝廉。一子作幕。东杰寿八十七岁。无疾而终。愿天下幕友。以此为积德之鉴。

    陆补梅为浔州太守。□和奸自尽一案。县详到府。文卷在案上。将批如详核转矣。其晚幕友房中起大风。宛然一女子立而不言。五更始去。友以告太守。适太守奉调上省。谓其子曰。汝胆大。今晚可至幕友房伺之。公子遵父命。宿幕友书房。果如前风起。幕友又见此女。即告公子。而公子无睹也。因大声问曰。汝何为者。女泣曰。吾即几上案中人也。因拒奸致死。父母受贿。证成和奸。污我名节。前诉之县。县受贿不为申理。所以来此诉冤。公子大骇。即以其言具书驰告太守。太守从省归。必经是县。因札致幕友。将原案发回本县。归途县令来迎。太守不宿公馆。先往城隍庙行香。谓令曰。吾访闻前奸案事有冤。信乎。县据其父母口供。抗辞请质。太守无如何。即宿城隍庙中。传犯人及邻证等于大殿后陪宿。阴伏人于后察之。夜深。邻证等不成寐。出怨言。有骂其父母之无良。怜其女之贞烈者。听者取笔记之。至天明。先盘诘邻证。取夜间所书示之。俱服。遂以强奸致死定案。旌其女入节孝祠。

    孙景溪令吴桥时。幕客叶某一夕方饮酒。忽仆地。厯二时而苏。次日闭户书黄疏。赴城隍庙拜焚。莫喻其故。越六日又仆如前。良久苏起。则请迁居署外。自言八年前。在山东馆陶□。有士人告恶少调其妇。本夫请主人专惩恶少。不必妇对质。而同事谢某。欲窥妇姿色。怂恿传讯。致妇投缳。恶少亦抵法。今恶少控于冥府。谓妇不死。则渠无死法。而死由内幕之传讯。馆陶城隍。因移牒来拘。昨具疏申辩。谓妇本应对质。且造孽者为谢某。顷又移牒。谓传讯之意。在窥其色。非理其冤。念虽起于谢。而笔实操于叶。谢既拘到。叶不容宽。余必不免矣。越夕而殒。

    △格言

    毛穉黄曰。人生极伤天理。最坏阴德。不可不戒者有四。以不可信之师。而以私情荐之。使人托以子弟。不可信之医。而以私情荐之。使人托以生命。不可信之堪舆。而以私情荐之。使人托以先骸后荫。不可信之女子。而以私情媒之。使人托以宗庙之主。家道之重。继世之大。四者媒为尤甚。盖一事而祖宗父母兄弟子孙皆所关切故也。予谓此四戒之外。更有甚者。以不可信之幕友。而以私情荐之。使人托以生杀之权。官得处分是小。出入人命。颠倒是非。所关甚大也。故特附之。

    凡事见得是。于例有碍。自己有担当。幕友多拘于法不肯为。然识见既定。亦可曲行吾意。凡遇事有可原。可保人身家性命者。皆是。

    每事当前。虽见得是。还须细心讨论。不可固执。幕友或不暇致详。或不肯虚衷。然为民父母。岂容膜视乎。如自己不肯耐心体察。虚衷讲求。幕友更不无潦草从事。其中本有可施之恩泽。而不能施。有可保之身家性命。而不能保矣。例者法之正。曲行吾意者。用法之权。正欲委曲不背乎例。以济人而集事。非高下其手。违例以沽名也。

    学治说云。有司之职。礼士勤民。迎来送往。谒上官。接僚属。日有应理公事。簿书凌杂。虽能者亦须借佽幕友。况省例不同。俗尚各别。惟习其土者知之。故到省先宜谘访贤友。聘请入幕。同寅推荐不宜滥许。上官情势有必不可却者。可如数赠修。隆以宾礼。勿轻信妄任。驯致误事。

    又曰。人之气质。大概不同。毗于阳者刚。不免伉直忤物。毗于阴者柔。类多和易近人。然非平日究心律例。断不能高自持议。较之随波逐流。胷无定见者。遇事终可倚赖。择友自辅。当无求软美也。

    又曰。幕宾固不可不重。一切公事。究宜身亲习练。不可专倚于人。盖已不解事。则受理词讼。登答上官。仓猝自有机宜。非幕宾所能赞襄。不能了然于心。何能了然于口。耳食之言。终属葫芦依样。底蕴一露。势必为上所轻。为下所玩。欲尽其职。难矣。

    ○事上官

    朱子注誾誾云。和悦而诤。此事上官之道也。和悦则极恭极慎。诤则无少唯阿。无稍隐匿。盖上官之前。仪节不可有愆。而言语尤不可有错。仪节一愆非取上司之憎。即启旁人之侮。至于言语之际。尤为紧要。语寒暄。必有先后之序。禀公事。必有简切之方。或蒙诘问。宜委曲而详明。倘语他人。勿搀词而越次。毋多言。多言必失。毋轻诺。轻诺难成。若有启事。袖中书折。临见时温览以免忘。若询及他邑官声政迹。最宜隐恶扬善。若询及风闻。苟非灼见真知。惟有实对以不知为是。此皆恭慎之道也。然恭慎二字。与谄媚不同。谄媚者迎合趋承。令色足恭。在自己则失品。而有识之上司。亦必心薄其人矣。若夫地方公事。利害所在。或面陈可否。或意见不同。有宜详尽进言者。有宜委婉而达者。不可以唯唯诺诺了事。使下情壅塞。他日得失分明。上司必怪我之不尽言也。故贵有用诤之道也。世风日薄。仕路流品不齐。乃有露才取巧之人。往往于上司之前。乘间进谗进谤。揭人之短以显己之长。孰知升沈荣辱。皆由天定。挟诈怀私。徒为丧德。倘上司借此以探心术人品。则求荣反辱。亦非智者之为也。

    事迹

    格言

    △事迹

    明太祖召宋学士濂。问廷臣臧否。濂但言其善者。上复问否者为谁。对曰。其善者与臣交。故知之。否者纵有。然不与臣交。又焉知之。卒无所举。

    任延迁武威太守。光武戒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履正奉公。臣子之节。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中官金英奉使南京。公卿俱饯江上。独薛文清不往。英至京言于众曰。南京好官唯薛瑄。

    杨文定公溥在内阁时。其子至署中。备言所过州县官。迎送馈遗之勤。惟江陵知县范理。颇不为礼。溥闻而异之。后廉知其贤。即荐知德安府。再擢布政司。或劝理宜致书谢。理曰。宰相为朝廷用人。非私于理。后闻溥卒。乃祭而哭之。

    刘大夏之父刘仁。令瑞昌。与高安令严某同入觐。时杨溥当国。与刘严皆姻亲也。杨遣人往瞰。还报曰。严富厚。雅称一官。刘草席布被。瓦盆煤灶。犹然穷人耳。杨心识之。严先见。贽以金帛。杨麾之。刘嗣见。具茗一袋。蜜一缶耳。杨嘉纳之。寻擢仁为御史。居恒六七人。共一马。更迭出入。除岁享同僚。一枯鱼而已。后杨公展墓还朝。便道造刘。问其子大夏曰父在否。曰在道中。母安否。曰在邻家磨面。乃至其家。诣寝室。见床上惟蒲席布被。喜曰。可称真御史矣。

    胡书田为广西某县。有上宪嬖人过。向县取夫。胡不与。嬖人怒。唆激上宪。以他事诬劾下狱。胥吏无一顾者。独守门役张祥。日入狱询候。胡素贫。饮食不给。祥每有所得。辄市肥鲜以进。踰年弗怠。人讶其过曰胡爷好官。负屈至是。吾义属旧役。坐视其毙而不救。忍乎。后胡以昭雪复起。感其义。召其子入署。课以诗书。竟成名。

    刘璟为某郡太守。以刚直忤侍御。侍御恚。欲按以贪婪。拘刘诸掾拷之。掾畏刑皆诬服。独周禋者。力辩其冤。榜掠数四无完肤。始终不二辞。或曰。此上司意。何自苦。禋曰。赃罪安在。如君言。天理灭绝矣。越日。侍御复召鞫。禋曰。死即死耳。何敢诬上。且前者属令某。张盖入太守门。太守恶其无礼。庭挞其从者。使果贪婪。安能有此气骨耶。侍御悟。事得解。后禋为乐年县主簿。

    曹怀朴河南解元。宝应朱文定公。及陈恭甫编修。所取士也。作令于闽有循声。宰闽县时。值新廉访莅任。故事闽县与侯官分办署中磁器。侯官费至洋钱千圆。而曹以百圆了之。司阍者不纳。且毁其器之半。曹乃怀器单及各碗式。亲呈于廉访曰。以大人上下人等计之。无论侯官所办若干。即卑职此一单。已足敷厨房茶灶之用。今为阍人毁其半。亦愿补行送入。若必求多且精。只有取之于民。非卑职所敢出也。廉访无如之何。转奖慰之。一日于途中遇两人争辩。执而问之。其一人曰。某拾得银一封。约重五十两。持归家呈母。母曰。银数太多。倘此人急需此项。失之恐有他变。亟应守其地而归之。某因到此守候。果遇此人寻至。即以原银还之。其人熟视许久曰尚有五十两。汝应一并还我。盖其人即欲藉此讹诈也。曹诘失银者曰。汝所失银实是百两乎。曰然。又语得银者曰。渠所失系百两。与此不符。此乃他人所失。今其人不来。汝姑取之。复与失银者曰。汝所失之百金。少顷当有人送还。可仍在此候之。其得银者持银竟去。失银者嗒然不能复置一辞。途中围观者咸称快。曹之断狱明决类此。曹面貌枯槁而少须眉。相者谓其终身无子。今五旬外。已举一子。且擢淡水同知。论者谓廉明之报云。

    嘉庆初有进士作令于闽者。贪与酷兼。而才复足以济之。初任晋江县。适大吏以巡阅过境。距县尚数十里。即有村间民妇提筐跪献道左者。问其何以知我来。则曰小民那知有大人过此。昨闻本县官将到。官爱我等若子。又素不受馈赂。计惟田园中所有蔬菓。可藉以展芹忱。今适遇大人。因思县有好官。皆出自大人之赐。理应先献大人。后再补送县官也。大吏笑受之。如是者络绎数十起。乃悉令随舆至城中领赏。及至行馆。见某令大奖异之。因筹所以赏提筐者。则某令已代备银牌百面。随传命分给之。各欢声雷动而去。大吏又大称快。而不知皆此令所预为之也。不数月。即擢厦防同知。为闽第一优缺。莅任之日。适报一命案。有本辖富绅捐部郎者。因起造园亭。亲督工匠。自坐一圆椅。旁置灯火。以供吸食鸦片烟之用。俄一匠亦携潮烟筒向灯吸火。富绅叱之甚厉。匠负气出。乘仆从不在侧。携斧劈其背立毙。匠亦旋被执送官。自认不讳。即收禁。牌示明日早堂听审。而夜遣人语匠。令供指使者。翼日匠供主人之妾某氏。签拘某妾晚堂听审。某绅家急使客以万金赂得免。复使人语匠曰。某妾不肯到官。恐指使别有人。明日覆讯当另供。又越日覆供。事出某妾而其意实起于其妻。签拘某妻。则复使加赂万金。案遂定。盖受篆甫三日。已干没二万金。而于案情并无出入。于是人皆畏其贪酷。而亦羣服其才。大吏益贤之。旋擢守泉州。后屡缘事复递降为令。盖厯任所为率类此。终至辗转褫职。有所任干仆。阴记其前后所入。不下五十万金。皆随手散去。罢废之后。两目旋瞽。两子皆纳赀为郡丞者。亦相继亡。贫无以自存。竟客死。

    同时有莆田令者。汉军人。亦工逢迎。值某大吏过境。午憩于涵江驿馆。莆中山水本佳。而涵江风景尤好。驿馆中一楼。最擅溪山之胜。某大吏颇喜吟咏。因即景成七言绝句一首。书纸粘壁而去。越旬余旋节。复憩此楼。见壁上有墨搨山水一横幅。结构颇佳。幅左有诗欵。就视之。即前所作绝句也。适某令进谒。大加称谢。并询墨榻如有余纸。拟带数幅回省垣。以分贻知好。则早已榻成二百幅。精裱装匣。随辎重发行矣。于是大吏复称谢不已。握手郑重而去。旋有兴粮厅缺出。已拟题升某令。闻其暴卒而止。某令挥金如土。自奉极奢。而身后欠负累累。同寅极力襄助。仅得归去。近有公交车为某宦带信物至京。亲交某令宅中者。则所居极湫隘。仅一嫠妾应门而已。

    △格言

    沈氏弋说。今人初释褐作吏。虚憍恃气。自负清廉。动与上官龃龉。此与孔氏之训违。孔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又往往以后进陵先进。齮龁一二死灰之乡绅。以自鸣其猛。此与孟氏之训违。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夫谐媚纤趋。丑行也。而事上亦自有礼。搏击豪强。美名也。而处同袍亦自有体。矜奋之士。习气用事。最易蹈之。后悔何及。

    事上贵诚敬。言貌亦不可苟。然至辨论公事。如自己见到十分。正当委婉力陈。未可将顺。若曲意依阿。迨及事或不效。公正上官。必且见薄。

    事上务在诚敬。总须将事理之是非虚实。再四审慎。得其确切。上司虚心。固当直陈。即或别有成见。亦宜婉达。至于因此生厌致怒。不妨暂顺。随后仍伸前说。上司自然见允。不至因此为难。久后更当见重矣。居官动谓迫于上官不得不从者。毕竟自己无真见而有私心也。

    隐恶扬善。盛德事也。上官前尤当检点。一言误对。或有关碍于人。故上司愈重吾言。则言凡有涉于人者愈宜慎。惟有益于地方者。则宜尽言耳。

    在上司前。论人与论事。微有不同。论人则善善宜长。恶恶宜短。隐恶扬善。取长节短。难以固执。至于论事。则是非利害。尽言无隐。难容含糊迁就。维不昧本心。求合公道。方尽事上不欺之谊。

    寡过录云。获上是治民第一义。非承奉诡随之谓也。为下有分。恃才则傲。固宠则谄。皆取咎之道。既为上官。其性情才干。不必尽同。大约天分必高。厯事必久。阅人必多。我以朴实自居。必能为所鉴谅。相浃以诚。相孚以信。遇事有难处之时。不难从容婉达。慷慨立陈。庶几可以亲民。可以尽职。

    上官之贤者。使人固必以器矣。虽非大贤。未必不用守正之吏。我向稳处立身。办本分之事。用亦可。不用亦可。舍己狥人断断不可。

    属吏受上官之知。可展素蕴矣。然先受知者忌之。将受知者嫉之。求知而不得。必伺隙而挤之。百密一疏。谣诼生焉。上官不一。不能无爱憎之别。即皆爱我矣。保继者之取舍一辙乎。骆统有言。疾之者深。谮之者巧。受宠若惊。唯阅事者知之。

    上官之前。要人不可为矣。然则作吏必不可迁调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