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总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名节侠义之风,莫盛于东汉党锢诸贤,趋死不避,何其烈也。曹魏得志,恶其不为己用,乃百端凌折之,而士气衰矣。朱子答刘子澄书曰:“建安以后,中州士大夫只知有曹氏,不知有汉室。且以荀氏一门论之,则荀淑正言于梁氏用事之日,而其子爽已濡迹于董卓专命之朝,及其孙彧则已为唐衡之婿,曹操之臣,而不知以为非矣。盖刚大直方之气,折于凶虐之余,而渐图所以全身就事之计,故不觉其沦胥以至于此。”司马氏以曹氏重臣,阴篡其国。魏之士大夫,亦复倒戈相向,无复为曹氏守节者。虽天道之好还,而名节侠义之风遂不复存。

    晋之建国,初无忠厚开基之道,而有作人之雅化也。承魏何晏、王弼之风,祖述老庄,雅尚清谈,崇尚虚浮,不遵礼法。王衍、乐广之徒,俱宅心事外,名重于时,天下化之。终日捉麈尾,据胡床,自称名士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无为辨而贱名检;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仕进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朝野之间,翕然成风。有识者,固不待石勒之啸、刘裕之篡,而知汉族之不竞,晋室之必亡矣。

    当众人梦梦,举世滔滔之日,而无一人焉。树风节,明大义,为疾风之劲草,岁寒之松柏,则波流所届,伊于胡底?譬之于时,长夜漫漫而无旦时,天地之道亦将息矣,岂不危哉?乃知人类之赖有忠臣、孝子、贤人、高士也,甚于粟米水火之不可一日阙也。

    乱极之世,人才乃出,其出身加民,致位将相,旋乾转坤,而奏赫赫之功者。夫固泽流一世矣,亦有人焉,避世若凂,逃名不出。高洁之行,天下皆望之;难言之痛,天下皆谅之。其迹愈隐,其风概愈显。百世之下,闻其风者,犹足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在当时,虽不及名将名相有特殊之功绩,而其为一代之典型,维万古之纲常,则非廊庙中人所能及其万一也。

    东晋之季,有陶渊明焉。世皆以隐逸称之,徒以其迹论之,则固然矣。今读其《饮酒》《述酒》诸诗,则知陶公之托于曲糵,逃于昏冥者,夫岂得与阮籍辈并论?公固宰辅子孙,当恭帝之时,刘裕迫帝禅位,既而废帝为零陵王。未几,潜行弑逆,公乃高举远蹈,不受世纷,而至于躬耕乞食,其忠义亦足见矣。其退休所作诗,类多悼国伤时,感讽之语。论者不察,与竹林诸狂士(晋书嵇康,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琊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等量齐观,夫岂足与论古者哉?

    楚之屈大夫、韩之张司徒、汉之诸葛丞相、晋之陶征士,是四君子者,其制行也不同,其遭时也不同,而其心一也。一者何?明君臣之义而已。欲为韩而毙吕殄秦者,子房也;欲为汉而诛曹殄魏者,孔明也。虽未能尽如其心焉,然亦略得伸其志愿矣。灵均逆睹谗臣之丧国,渊明坐视强臣之移国,而俱莫如之何也?略伸志愿者,其事业见于世,莫如之何者,将没世而莫之知,则不得不托之空言,以泄忠愤。人所以每读屈辞、陶诗而为之流涕太息也。嗟乎,陶公无昭烈之可辅以图存,无高皇之可倚以复雠,乃终以高隐终也。悲夫!

    追求名节侠义的风气,没有人能比得过东汉时期朋党之争中的那些贤人,就算被杀头,他们也不会因此而逃避,这是多么地刚烈啊!曹魏政权建立之后,统治者痛恨他们不肯为自己服务,于是便百般折磨他们,从而导致读书人的这种追求名节侠义的风气日渐衰落。朱熹在给刘子澄的回信中说:“建安时期以后,中原一带的士大夫们只知道有曹氏家族,却不知道有汉家天下。就以荀氏一族来说,在荀淑向粱氏直言陈事的时候,而他的儿子荀爽,已经在董卓的手下做官了;他的孙子荀彧,则已经做了汝阳侯唐衡的女婿,成了曹操的臣子,却不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大概是因为这种刚正率直的气节,在遭到社会的迫害时,他们便开始寻找保全性命的方法,因此,不知不觉中就沦落到如此地步。”司马氏凭借自己是曹魏政权的重臣,暗中篡权,夺取了曹魏政权。曹魏政权的士大夫们,便又纷纷投靠司马氏,没有一个人为曹氏政权拼死抗争的。即使世间善恶有报,这种侠义风气却不复存在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