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总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唐宋以前,东方之大国,惟吾中华人主之国也。西部则如印度,象主之国也;如波斯,宝主之国也;如土耳其,马主之国也。虽声名、文物不逮中华,皆泱泱乎有大国风,比之于吾,犹兄弟也。

    试披舆图,五天竺国(古称印度为天竺,其义不可考。盖胡僧初至,称其国为天国,其书为天书,聊自夸大,非有他义)尤与吾为近邻,宜乎交通频烦,汉梵诸族亲如一家。乃自张骞奉使以来(《汉书》: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奉使西域,通三十六国,封博望侯),介子立功之后(《汉书》:博介子,北地人也,西凤中使大宛,以计杀楼兰王,威震西域,封义阳侯),西方诸国,通于中国者多矣。而远识之士,终以和戎为大戒,远交为非计。其通使之故,不外二道:彼之来也,常以朝贡;我之去也,恒以兵事。此外海舶南来,驼队东至,仰杖见于大宛(注详批评中),团扇供于师子(《法显佛国传》:显在师子国,忽于玉像前见商人以晋地一白团扇供养),货贿流通汉晋已然。顾其志仅在商贩,其事不由政府,故亦不闻有他种之发展也。

    若夫以个人之冒险,作域外之远游,亲陟须弥,身瞻舍卫(须弥,印度山名。舍卫,印度城名,皆佛在世时讲经处),神州学术,蒙其影响,东亚坤舆,资夫实验。此等大事,乃出自佛教中之信徒,而史传不详其事,学者莫究其书。惟彼教之中,尚守其故书雅记,不至湮没无闻。元时意大利国有马哥博罗者,行滕履跷,来游中土。西人至今称之,重译其书,侈为美谈。而吾国僧人,遵陆西迈、仗策孤征者,其数匪一。彼有一马哥博罗而语之惟恐不详,吾有无数马哥博罗而讳之惟恐不深,岂不异哉?

    汉永明中,明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梦。傅毅言:“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即遣郎中蔡愔、博士北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于中天竺,遇见胡僧摄摩腾竺法兰,乃要还汉地。冒涉流沙,至乎洛邑。明帝甚加赏接,于城西州立白马寺处之(事在明帝永平十一年,民国前一千八百四十四年,西历六十八年)。

    此为汉地有佛法之始(案:《朱士行经录》云,秦始皇帝之时,沙门宝利防等十八人赍佛经来化,帝以其异俗囚之。《汉武故事》云,汉武帝元狩中,伐匈奴得金人,帝香华礼拜,祭之于甘泉宫。刘向《列仙传序》云,刘向校书天禄阁,往往见有佛经,又考自古寻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中七十四人已见佛经。《魏西戎传》云,前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景宪等使月支国,日受浮图经。是汉明以前佛教早已东渐,群书言汉明始者,从其盛也),亦即中印人士沟通学术之始。当日蔡愔、秦景之往来,取道何所,经历几年,及其所至之国,与所见之风土如何,人情如何,书缺有间,今皆不可知矣。

    汉桓帝时,安息国王太子安清,灵帝时,月支国人支娄迦识(亦云支识),游方弘化,并来洛阳。三国时,魏有中天竺人昙柯迦罗,亦至许都。吴有康居国人僧会、维祗难并来江左。降及六代,来者尤多。自晋至唐,吾国古德高僧,游历印度者,亦得五六十人,然仅达葱岭之东而止,或至印度之一处而止。若夫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四语皆唐太宗赐玄奘圣教序中语),则惟唐僧玄奘一人。高据论坛,折服五千余众,受各国王者之优礼,此诚足为吾国增光者也。其坚忍之心,强毅之力,不避险阻,不辞劳瘁,不畏濡迟,均可于其所述之《西域记》想见之。

    【批评】

    唐初声威极盛,进兵西域,不止一次。如李靖进兵至吐谷浑,侯君集进兵至高昌,郭孝恪进兵至焉耆,阿史那社尔进兵至龟兹,苏定方进兵至贺鲁,又进兵至阿支那属部,王方翼进兵至伊丽,元庆进兵至大勃律。惟王元策由西藏进兵入天竺,直抵恒河流域之科普尼尔城而返。至此中央亚细亚天山南路之路开矣。而其事多在玄奘西行之前,故其旅行极艰险也。

    印度或称婆罗门国,意谓婆罗门神所造之国土。婆罗门或曰梵天,故又称梵土,而其国语,乃称梵语。印度之异名,或为月氏、月邦、月明、月支、天竺、身毒、贤豆、天豆、天真。《汉书·张骞传》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观此知中国与印度汉时已有商业,骞谓“从蜀宜径”,盖由四川入藏,逾雪山而通道也。论者不察,多谓中印两国,山川阻隔,古时不通往来。良由欧美人士多喜至中亚细亚探险,自诩独得,土苴前人。彼于吾国之史传,本非所悉,何吾国人士亦沿袭其说而不一考耶?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玄奘奉诏撰,其弟子辩机润辞。记载翔实,今东西诸国,均有译本。盖考据印度古事与李唐之声威者,惟此为可信。金山钱氏守山阁刻置丛书中,跋其后云:“唐释玄奘作《大唐西域记》,明西洋人艾儒略作《职方外纪》,皆以自张其教。然外纪于各国山川风土,犹能略举其概。元奘所记,则惟侈述灵异而已。其弟子辩机雅擅文辞,故虽极荒诞,尚不至令人掩卷欲睡也。”此等评语,诚可谓之荒诞。

    马哥博罗之书,名《Marco Polo Travels》,原书用拉丁文。今各国皆有译本,并加详注。吾国亦有译本,名《马哥博罗游记》,宁波丁氏谦注其地理。

    在唐宋以前,东方的大国只有我们中国。在西方,则有如以大象著称的印度,以宝物著称的波斯,以马著称的土耳其等国。这些国家虽然名声、文化、物产比不上中国,却也气魄宏大,有大国的风范,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兄弟之国。

    且看一下地图,五天竺国(古代称印度为天竺,它的含义已经不可以考证了。大概是胡僧刚到中国的时候,称自己的国家为天国,他们的书为天书,只不过是自我夸大罢了,没有什么别的含义)距离我国特别近,因此来往也频繁一些,汉族和印度各个民族互相亲近,好像一家人一样。从张骞开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