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阿赖耶即密严品第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尔时金刚藏,为明此藏识。

    即密严之义,告如实见言:如磁石吸铁,常能自转动。如蕴车性定,转动由习气。草木土竹等,及绳以成舍。

    和合而可见,身蕴亦如是,起尸磁石铁,转动如有情。一切皆亦然,如是蕴无我。时宝手菩萨,白众色王言:

    王今应请问,金刚藏定者,一切诸世间,所有於众汝。无觉离於觉,远离诸言诠。相应不相应,二种之名字。

    彼世间所有,自性云何祝此会诸佛子,专心咸愿闻。众色最胜王,即随义而问。名相等境界,一切世间法。

    为唯是分别,为离分别有。如其所立名,是名依何祝金刚藏闻已,即告色王言:一切唯有名,亦唯想安立。

    从能诠异故,所诠不可得。四蕴唯名字,是故说为名。如名摩纳婆,但名无有体。诸佛及佛子,说名唯在相。

    离相而有名,不可得分别。是故依诸相,分别有诸名。如匿兔未勿,假名不可得。於相无所有,愚夫妄分别。

    世间亦如是,离相无有名。瓶衣车乘等,名言所分别。名相虽可说,体性无所有。世间众色法,但相无有馀。

    唯依相立名,是名无实事。王应观世法,离名无所有。但以分别心,而生於取著。若离於分别,取著即不生。

    无生即转依,证於无尽法。是故大王等,常应观想事。但是分别心,离此即无有。形相体增长,散坏资与身。

    如是等众名,皆唯色之想。想名及分别,体性本无异。随於世俗仪,建立名不同。若舍离名字,而求於物体。

    过去及未来,此皆不可得。但诸识转变,无有所知法。所知唯是名,世间悉如是,以名分别法,法不称於名。

    诸法性如是,不住於分别。以法唯名故,相即无有体。相无名亦无,何处有分别。若得无分别,身心恒寂静。

    如木火烧已,毕竟不复生。譬如人负担,是人名负者,随其担有殊,担者相差别。名如所担物,分别名担者,

    以名种种故,分别各不同。如见杌为人,见人以为杌。人杌二分别,但有於名字。诸大和合中,分别以为色。

    若离於诸大,体终不可得。如德依瓶处,瓶依名亦然。舍者而取瓶,瓶终不可得。瓶不住瓶体,名岂住於名。

    二合分别生,名量亦非有。住於如是定,其心不动遥譬如金石等,本来无水相。与火共和合,若水而流动。

    藏识亦如是,体非流转法。诸识共相应,与法同流转。如铁因磁石,周回而转移。二俱无有思,状若有思觉。

    赖耶与七识,当知亦复然。习气绳所牵,无人而若有。遍满有情身,周流於险趣。如铁与磁石,展转不相知。

    或离於险趣,而得住於地。神通自在力,如幻首楞严。乃至陀罗尼,莫不皆成满。赞佛实功德,以之为供养。

    或现无量身,一身无量手。肩头口及舌,展转皆无量。往诣十方国,供养诸如来。雨花及衣服,头冠与璎珞。

    种种宝庄严,积如须弥等。供养萨婆若,佛及诸佛子。或作宝宫殿,如雲备众彩。化现诸天女,游处於其中。

    妓乐众妙音,供养於诸佛。或与佛菩萨,游止常共俱。一切诸魔怨,自在而降伏。得自觉圣智,正定以庄严。

    已转於所依,即见法无我。五法三自性,及与八种识。能成就诸明,住定常供养。或现身广大,或现如微尘。

    种种诸色身,供养於诸佛。或身纳诸刹,刹入芥子中。大海为牛迹,牛迹或为海。其中诸有情,无有所逼恼。

    平等施资用,如地及日月。如水与火风,如宝洲妙药。普能作饶益,长养诸有情。诸法不生灭,不断亦不常。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妄立种种名,是为遍计性。诸法犹如幻,如梦与乾城。阳焰水中月,火轮雲雷等。

    此中妄所取,是为遍计性。由彼彼名诠,以名彼彼法。於彼不可得,是为遍计性。一切世间法,不离於名色。

    若离於能诠,所诠不可得。如是遍计性,我说为世间。眼色等为缘,因三和合起。声依桴鼓发,芽从地种生。

    宫殿与瓶衣,无依众缘起。有情及诸法,此悉依他性。若法是无漏,其义不可舍。自觉圣智境,此性名具实。

    诸法相差别,已说其自性。若离自性门,诸法不明了。如众物和合,现作幻化形。众色虽不同,性皆无决定。

    世事悉如是,种种皆非实。妄情之所执,遍计无有馀。譬如摩尼宝,随色而像现。世间亦复然,但随分别有。

    体用无所在,是为遍计性。如乾闼婆城,非城而见似。亦非无有因,而能如是见。世间种种物,应知亦复然。

    日月等宫殿,诸山及宝山。烟雲相击触,未尝有杂乱。无共无自性,体性皆非有。但是所分别,遍计之自性。

    诸物非因生,亦非无有因。若有若非有,此皆情所执。名依於相起,二从分别生。正智及如如,远离於分别。

    心如相显现,相为意所依。意与五心生,犹如海波浪。习气无有始,境界亦复然。心因习气生,境令心惑乱。

    依止赖耶识,一切诸种子。心如境界现,是说为世间。七识阿赖耶,展转互相生。如是八种识,不常亦不断。

    一切诸世间,似有而安布。有计诸众生,我等三和合。发生种种识,了别於诸境。或有妄计言,作者业因故。

    生於梵天等,内外诸世间。世间非作者,业及微尘作。但是阿赖耶,变现似於境。藏识非缘作,藏亦不非缘。

    诸识虽流转,无有三和合。赖耶体常住,众识与之俱。如轮与水精,亦如星共月。从此生习气,新新自增长。

    复增长馀载,馀识亦复然。如是生死转,悟者心无转。譬如火烧木,渐次而转移。此木既已烧,复更烧馀木。

    依止赖耶识,无漏心亦然。渐除诸有漏,永息轮回法。此是现法乐,成就三摩地。众圣由是生,从刹至於刹。

    譬如微妙金,在矿不能见。智者巧陶炼,其金乃明显。藏识亦如是,习气之所缠。三摩地净除,觉者常明见。

    如酪未攒摇,酥终不可得。是故诸智者,攒酪而得酥。藏识亦复然,诸识所缠覆。密严诸定者,勤观乃能得。

    密严是大明,妙智之殊称。佛子勤修习,生於此刹中。色及无色界,空识非非想。於彼常勤修,而来生是处。

    此中诸佛子,威光犹日月。修行得正定,演说相应道。诸佛与灌顶,咸皆授其位。如来所证法,随见而转依。

    虽处密严场,应物而变化。随彼爱乐法,住空而演说。是时金刚藏,复告大众言:赖耶无始来,为戏论薰习。

    诸业所系缚,轮转无有穷。亦如於大海,因风起波浪。恒生亦恒灭,不断亦不常。由不悟自心,随识境界现。

    若了於自心,如火焚薪荆通达於无漏,则名为圣人。藏识变众境,弥纶於世间。意执我我所,思量恒流转。

    诸识类差别,各各了自境。积集业为心,遍积集名意。了别名为识,五识取现境。如翳见毛轮,随见而迷惑。

    於似色心中,非色计於色。譬如摩尼珠,日月光所照。随其所应现,各雨自类物。阿赖耶亦尔,如来清净藏。

    和合於习气,变现周世间。与无漏相应,雨诸功德法。譬如乳变异,成酪至酪浆。藏识亦如是,变似於众色。

    如翳见毛轮,有情亦复尔。以恶习气翳,住藏识眼中。於诸非色处,此所见诸色。犹如於阳焰,远离於有无。

    习赖耶所现,仁者依眼色。而生似色识,如幻住眼中。飘动犹热焰,色皆是藏识。与色习相应,变似体非有。

    愚夫妄分别,诸昏醉放逸。坐卧及狂走,顿起诸事业。皆是赖耶识,犹如盛赫日。舒光照於地,蒸气如水流。

    渴兽望之走,赖耶亦复尔。体性实非色,而似於色现。恶觉妄生者,如磁石吸铁。迅速而转移,虽无於情识。

    似情识而动,如是赖耶识。为生死所摄,往来於诸趣。非我而似我,如海中漂物。无思随水流,赖耶无分别。

    依身而运动。譬如二象斗,被伤者永退。赖耶亦如是,断染无流转。譬如净莲华,离泥而皎洁。

    人天皆受用,莫不咸珍敬。如是赖耶识,出於习气泥。转依得清净,佛菩萨所重。譬如殊胜宝,野人所轻贱。

    若用饰冕旒,则为王顶戴。如是赖耶识,是清净佛性。凡位恒杂染,佛果常宝持。如美玉在水,苔衣所缠覆。

    赖耶处生死,习气萦不现。於此赖耶识,有二取相生。如蛇有二头,随乐而同往。赖耶亦如是,与诸色相具。

    一切诸世间,取之以为色。恶觉者迷惑,计为我我所。若有若非有,自在作世间。赖耶虽变现,体性恒甚深。

    於诸无知人,悉不能觉了。譬如於幻师,幻作种种兽。或行而或走,似有情非实。赖耶亦如是,幻作於世间。

    一切诸有情,体性无真实。凡愚不能了,妄生於取著。起微尘胜性,有无异分别。及与於梵天,丈夫等诸见。

    分别皆是意,分别於世间。此之分别见,本来无有实。譬如画中质,亦如虹霓像。及以雲中物,翳眼见毛轮。

    女人窥镜容,如梦观众色。如帝弓谷响,树影与乾城。热时阳焰水,池中明月像。如是诸计度,於赖耶妄龋

    观察是等时,谛了唯藏识。即达世间相,所依一切法。是诸分别见,即皆而转灭。赖耶是意等,诸法习气依。

    常为於分别,心之所扰浊。若离於分别,即成无漏道。常恒而不变,犹若於虚空。若於阿赖耶,获得三摩地。

    则生无漏法,如意定解脱。及以四无畏,十力并善巧。自在与神通,如是诸功德。起十究竟愿,意成微妙身。

    永转於所依,识界常安祝体同虚空性,不坏亦不荆如来悉明见,世间无增减。有情复不生,涅槃者非灭。

    此刹及馀刹,同於一法性。诸佛出於世,或不出於世。法性本常住,不常亦不断。又若解脱者,而有情界灭。

    即坏於如来,一切之智性。三世诸佛境,不得於平等。又若般涅槃,有情界灭者,是谁离於苦,得有馀无馀。

    降魔伏邪见,皆应是妄说。是故应当知,诸胜观行者,若证於解脱,其身则常祝永离於取蕴,灭除诸习气。

    譬如以热铁,投之於冷水。热势虽已除,其铁体无坏。诸仁应当知,阿赖耶如海。常为於戏论,粗重风所击。

    五法三自性,诸识浪相续。所有於境界,其相而飘动。於无义处中,似义实无体。若悟则皆空,转依恒无荆

    住密严如月,影现於十方。应知赖耶识,行於蕴稠林。末那为先导,意识能决了。色等一切境,及以五识身。

    与根境和合,了於现境界。自境之所取,皆是阿赖耶。藏识与寿暖,及触和合性。末那依此识,识复住於意。

    所馀五种识,亦住於自根。心意及诸识,而安住於蕴。为业习系缚,流转无有穷。如是所有业,皆由於贪爱。

    既以业受身,复以身造业。舍於此身已,更受於馀身。前後以依因,徐行如水蛭。心及诸心所,相续生诸趣。

    更展转积集,住诸蕴稠林。寿暖及与识,若舍离於身。身则无觉知,犹如於木石。藏识是为心,执我名为意。

    能取诸境界,以是说为识。采集业为心,意为遍采集。意识能遍了,五识现分别。心能持於身,末那著诸趣。

    意识能遍了,五识缘自境。藏识以为因,从是生馀识。意意识所缘,无间而流转。五识复更待,增上缘而生。

    同事自根事,是为增上故。是身如起尸,亦如热时焰。随行因缘转,非妄亦非实。为受之所牵,性空无有我。

    意等诸转识,与心而共生。五识复更依,意识而因起。如是一切时,大地而俱转。赖耶为於爱,所熏而增长。

    既自增长已,复增於馀识。展转不断绝,犹如於井轮。以有诸识故,众趣而生起。於是诸趣中,识复得增长。

    识与世间法,更互以为因。譬如河水流,前後而不断。亦如芽与种,相续而转生。各各相差别,分明而显现。

    行识亦如是,既三和合已,而复更和合,差别相而生。如是而流转,常无有断绝。内外一切法,皆因此而起。

    愚不了唯心,汝等勤观察。时众色王等,复向金刚藏。而作如是言,金刚藏无畏。善入於密严,能演一切法。

    佛及诸佛子,正定而思惟。无比甚奇特,显明於法相。金刚藏无畏,垂见为宣说。尊处摩尼宫,居师子胜座。

    最胜子围绕,往於密严定。愿为诸佛子,说瑜伽胜法。此是月幢佛,为众所开演。彼众当来此,愿说而无倦。

    此月幢如来,亦现多神变。於欲界宫殿,及於色界中。与佛子围绕,诸天皆侍卫。所说胜理趣,密严无畏法。

    彼诸瑜伽者,闻说如是已,得自觉圣智,内证之境界。怖於尼夜摩,及正位之乐。不住於实际,定中互观察。

    而皆各念言,谁已证实相。观行之上首,愿得见斯人。此众咸一心,复更重思惟。何者是於定,云何为非定。

    复於何所定,又复以何法。为定所待缘,彼诸佛子等。复於何所定,以三摩地力。见密严土中,清净最胜子。

    菩萨众之王,首戴於宝冠。具三十二相,及以随形好。而作於严饰,彼诸佛子等。悉皆从定起,挂微妙宝璎。

    从无量佛土,而来於此会。同共以一心,瞻仰金刚藏。大力瑜伽尊,彼等皆思惟。得法乐而请。

    金刚藏见已,周顾於四方。发於和雅音,微笑而告曰:汝等诸佛子,一心咸谛听。瑜祇定境界,甚深不思议。

    非分别所知,定及缘亦尔。远离欲不善,及以诸散动。有寻伺喜乐,寂静入初禅。如是渐次第,四八至於十。

    著我诸外道,常修习此定。声闻辟支佛,亦复皆如是,各知於世间,诸法之自相。蕴处如空聚,一切皆无我。

    无思无动作,但三和合生。如机关起尸,本无能作者,外道修是定,起於空性见。此人迷法相,坏於一切法。

    若修佛妙定,善知蕴无我。即发胜福聚,灭除诸恶见。一切皆唯心,无能相所相。无界亦无蕴,一切皆无相。

    分析至微尘,此皆无所祝愚夫妄分别,彼地水等性。不知其性者,取於如是相。妙色及恶色,似色馀亦然。

    如空中虹霓,雲霞等众彩。思惟如骨琐,遍满於世间。及遍处想观,观於诸大等。身有色无色,定者常谛思。

    若於缘一心,即缘说清净。如其所分别,即彼成所缘。非定非定者,妄计以为定。定者在定中,了世皆藏识。

    法及诸法相,一切皆除遣。获於胜定者,善说於诸定。破诸修定人,妄智所知法。若人生劣慧,取法及於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