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心经注解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来云居士山阴 诸万里 注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摩诃大也。般若智慧也。波罗彼岸也。密和也。多众也。心本也。经径也。本诸心而经诸行也。然智慧非聪明。情识之谓也。识有生而有死。悟无得而无失。动则不被境瞒。静则不滞莽荡。方是智慧也。又何谓彼岸也。言迷生死者在此。超生死者在彼。原无涯岸。任心而分也。又何谓密多也。言煅成一味清净真心种性。和而无参杂也。心经者何。言静乃心体。静外无心。而心外无径也。是命名之义也。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即佛祖也。心无挂碍何。其自在反观内照。时时皆然。此举其号而称之。行者修也。深者微也。言菩萨修行。到微妙处。此作经者之起语也。

    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

    时现在也。五蕴色受想行识也。色者空碍。受者领纳。想者妄思。行者流动。识者辨别。蕴藏也。五蕴因积习不散。妄认色身是我。故长劫轮回。惟菩萨识得色身是幻。常自反照。照见五蕴。净尽清辨。本然见境。逢物不着。不染声色二境。心不领纳。过去不思。未来无计。不被物转。不逐境留。物无分别。一概平等自然。四大非我。六根总虚。出生死。免轮回。成真仙子矣。舍者屋。舍利子者。舍中之本来。言众妄皆空。而虚灵不妹也。宋景濂谓。苦厄者诸苦也。寒而不得衣则苦。饥而不得食则苦。劳而不得息则苦。病而不得休则苦。云云。恐菩萨亦无此等苦也。度一切言。其度彼而守此。舍利也。舍利佛采以为珠。故曰子。想佛祖时。亦携之在念也。

    按宗泐注。舍利。佛之弟子。为众请问。故呼而告之。是以舍利为人矣。又按第二尊阿罗汉前。有琉璃瓶。贮舍利数十。又非人也。愚谓前后文。皆无弟子等语。而突出此一段。文理觉不通。且下文又呼弟子名。更无谓矣。

    然笔乘载。净名经诸菩萨。论不二法门。舍利弗默然。天女不之许。是亦以以舍利为弟子也。更详之。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

    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五蕴以色为首。故色字该得四蕴。五蕴既空。则色不异空。既空五蕴。则空不异色。然非特不异已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无二相。彼此实一而已。盖色蕴虽空。然无色处。乃是真色。则下四蕴可知。眼是色不能见。惟妙性能见是见。见处为真见。则下四蕴。又可知真便不妄。妄便是真。真色复无色。色何异空。无色乃真色。空何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色。皆以空为色也。此言五蕴本空。而一切苦厄之所以度也。乃以起诸法空相之句。

    宗泐谓。众生迷真空。而受幻色。譬如水之成冰也。菩萨因修般若。而识真空。其犹融冰为水。然色之与空。其体无殊。故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如冰不异水。水不异冰。复恐钝根众生不了。犹存色空二见。故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水即是水。水即是冰也。如此譬喻亦切。然分明曰。众生迷真。又钝根众生不了。则非菩萨之自修。可知矣。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五蕴虽是妄念。然法身只此五蕴。故名为诸法。色即是空。可见诸法皆空相。相即色也。相既空。生灭皆空也。生即是灭。何所增而又何所减。垢净皆空也。垢即是净。何所垢而又何所净。增减皆空也。增即是减。何所增而又何所减。生灭垢净增减。皆空中色相。无此六相。又有何色。无色又安有受想行识。到此只了得五蕴皆空一句。

    (贤首曰。不生不灭者。在道前凡位凡夫。死此生彼。流转长劫。是生灭位。真空离此。故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者。在道中菩萨等位。谓诸菩萨。障染未尽。净行已修。名垢净位。真空离此。故云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者。有道后佛果位。生死惑障。昔未尽而今尽。是减也。修生万德。昔未圆而今圆。是增也。真空离此。故云不增不减)。

    愚按生灭垢净增减六字。分生灭垢净。佛果亦得。但既从诸法空相。上来则是万德已圆。自然而然。又何有三位。盖三不即是三无。无者浑然之不。不者有痕之无。空虚世界。何不何无。从何处分界限也。此又对钝根人言也。不可从。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蕴与根相连。蕴是种根的土。根是华木的本。五蕴空故。六根亦空。如眼虽看不着色上。不着色上。便与无眼一般。下五根皆然。六根清净。便自六尘不染。既六尘不染。有何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从根上起。只从根上。反照六根灭。六尘亦灭。眼意二根亦无不灭。缘眼。是障道魔军。着境。自迷回路。眼界净。意界安。十八界自然宁静。此又是断绝六根要诀。故曰眼观意动。着物迷真。

    (宗泐曰。真空是相之中。亦无六根六尘。此空十二入也。既无十二入。亦无十八界。十八界者。六根六尘六识。是也。乃至者。举其始末。而界在其中也。如上五蕴十二入十八界。不出色心二法。为迷心重者。说为五蕴。为迷色重者。说为十二入。为色心俱迷者。说为十八界。已上三科。修学之人。随其根器。但修一科。即能悟入)。

    (宋景濂曰。眼耳鼻舌身意。谓之六根。犹草木之有根也。亦谓之六入。根则主内而言。入则主外而言。眼见为色尘。耳闻为声尘。鼻臭为香尘。舌尝为味尘。身染为触尘。意着为法尘。是谓之六尘。谓如沙尘之障蔽也。根尘二者和合。为十二处。处所也。从见为眼识。从闻为耳识。从臭为鼻识。从尝为舌识。从染为身识。从分别为意识。谓之六识。三者和合。为十八界。界者限也。众生所以汩没生死。为三者互相钩引。不能脱离。真空之中。初无是也)。

    愚按六根六尘六识。名十八界。能悟之者。便是十八尊阿罗汉。不能悟者。便是十八重地狱。何以悟之。从无而无。何以迷之。见有执有。执着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