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会释卷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唐天竺三藏法师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清粤东鼎湖山菩提心沙门弘赞 会释

    ○次诵赞叹

    阿嚩??啰左睹啰娜(二合)舍(引)啰?(二合)娑么(二合)啰哩补句致钵啰(二合)拏么跛娜尾呬帝阿者礼怛??娑哩素你祖礼悉??思准泥萨啰(二合)闷底南(引)婆嚩舍么你娑嚩(二合)(引)罕(引)帝萨钵啰(二合)拏吠怛你也(二合)佗(引)讫洒(二合)啰(引)拏蘖帝阿尾你多萨怛嚩(二合)娜么你钵啰(二合)枲(引)那路(引)迦怛啰(二合)野(引)啰佗(二合)迦唎啰讫多(二合)(引)啰尾孕(二合)(引)那戍(引)鼻你播(引)怛啰(二合)迦啰那讫使(二合)??娑普(二合)砧(底浪切)悉体(二合)怛嚩(二合)进底多么啰贪(二合)(去)钵啰(二合)瑟砧(二合)李佉惹曩你尔娜(引)你萨帝(知曳切)曩钵啰(二合)库舞(二合)地晒逻始佉嚟野萨怛梵(二合)(引)啰抳焰(二合)惹闭怛母(二合)你帽(引)你(你夷切)嚩日哩(二合)担枳逻?弥焰(二合)素啰哩补婆嚩喃钵啰(二合)吠奢野底阿引哩野(二合)嚩路(引)枳帝皤悉??底诺僧舍阎萨怛多惹播(引)多(半音)(多语切)旦曩(引)悉底(二合)惹?底紧旨你也(二合)萨怛梵(三合)(引)曩那娜(引)悉薄羯底(二合)毗药(二合)壹底娑迦罗播(引)跛曩(引)舍你婆誐嚩底跛耻多么(引)怛啰(二合)悉地迦哩布啰野么努(引)啰贪冥枲(引)娜底曩怛梵(二合)(引)娑么(二合)囕迦室子(二合)多(半音)婆誐嚩底准泥陀(引)啰尼萨妒(二合)怛罗(二合)萨么跛多(二合)

    赞叹者。谓称扬赞叹圣德之美。具足无边福智。能成就众生所求。一切世出世间之乐。然智译缺此赞法。持明藏中虽备。其文尤繁。行者若不能作此梵赞。当知苏悉地经赞偈。苏悉地经云。其赞叹文。应用诸佛菩萨所说叹偈。不应自作。而彼经无赞准提文。今按本经述一偈。以赞本尊。偈曰。

    大慈救世尊  善导一切众  福持功德海

    我今稽首礼  真如舍摩法  能净贪瞋毒

    善除诸恶趣  我今稽首礼  得法解脱僧

    善住诸学地  胜上福德因  我今稽首礼

    大圣准提尊  哀愍于世间  成就诸悉地

    我今稽首礼  大悲观自在  一切佛赞叹

    能生种种福  我今稽首礼  大力忿怒身

    善哉持明王  降伏难伏者  我今稽首礼

    忿怒身。即明王大威金刚。

    ○次说本尊陀罗尼布字法

    从顶至足。观一一真言字。屈曲分明。流出光明。照六道四生轮回有情。深起悲愍。施与安乐。用陀罗尼九字布列于行者身。即成。以如来印。八大菩萨所加持身。若作息灾。增益。降伏。敬爱。随四种法。所谓白黄黑赤。成办悉地。即结布字印。二手内相叉。二大指。二头指。二小指。相合直竖。即成。

    智译云。结此手契成。即想自身犹若释迦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圆满身光。想已。以手契触头上布唵字。触眼中布折字。一一依字次第。乃至两足。皆以契触布之。

    想o?唵字安于顶。以大拇指触头上。

    次想ca左字。(即者字)两目瞳人上俱。

    想le礼字。复以大拇指触左右眼上。

    次想cu祖字(即主字)安于颈上。用大拇指触。

    次想le礼字当心。以大拇指触。

    次想cu?准字安左右肩。以大拇指触。

    次想de泥字安脐????上。以大拇指触。

    次想svā娑嚩(二合)字安右左两?上。以小指触。

    次想hā诃字安右左两胫上。以小指触。

    智译。每字皆以偈释。及令观字色相。然其安布与本译略有参差。故不录。如欲知者。下持诵法要当出。又当知。令想九字真言。皆是天竺梵书。非此方之文。故一字顶轮王仪轨云。所言观诸字。唯瞻于梵书。非是随方文。有大神力用。或问曰。何以梵字。皆有不思议神用耶。答曰。谓每一一字。当体即是诸佛菩萨心故。当体即是离相法界故。当体即是教理行果故。是以有不可思议神用也。又天竺梵字。法尔本有。何以故。以世界初成时。梵王传说。不同此方苍颉等创制。若然者。凡天竺梵字。皆有不思议神用。何得偏赞真言中字耶。答曰。以真言中字。由诸佛不思议神力加持。体含多义。法性如然。故偏有神用。即如此方语言文字是一。唯急急如律令等语。咒火不烧。咒汤不热。咒刀不伤。咒毒不中。由作咒语。偏有此神用。非余一切文言。皆有此功力。天竺亦尔。文字虽一。唯真言中字。偏有神力。非余一切字。皆有如是神用也。或曰。咒是诸佛秘密之法。尚非因位所知。何以今解释此九圣字义。答曰。据贤首心经疏。及神变疏。并密藏诸经。释陀罗尼字意。而有二门。一不可说门。谓咒是诸佛密法。唯佛与佛相传。不通他解。但当持诵。不须强释。二强说门。谓真言中随举一字。或作人。或作法。横竖该罗。自在解脱。以要言之。无尽法门。于一字中。解说都尽。方是陀罗尼字义。就此而言。假使十方诸佛。经恒沙劫。共说真言中一字义。亦不能尽。故庄严宝王经云。六字陀罗尼。是观自在菩萨微妙本心。无量如来。而尚难知。其因位菩萨。云何而能解耶。是知。知者尚难。况其受者。今于一字中。略为解释。即是强说门中。少分一途义耳。谓于真言一字中。或作二义五义十义。乃至百义等解释。名为少分义。若作一义解释。名为一途义。上云。尚非因位能解者。此据密教圆宗。不可说门而言也。其不可说门。义当密教圆宗。离言果海。其强说门。义当显教圆宗。带言因分也。

    由想布真言结印加持故。行者身即成准泥佛母身。灭除一切业障。积集无量福德吉祥。其身成金刚不坏体。若能常专注观行。一切悉地皆得现前。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智译云。如是布字想念已。便成准提胜法门。亦名本尊真实相。能灭诸罪。得吉祥。犹如金刚坚固聚。是名准提胜上法。若常如是修行者。当知是人速悉地。故持明藏仪轨经云。若于准提菩萨法中求成就者。先观准提菩萨根本微妙字轮。安自身分。一一分明。是人先身所造一切罪业。悉得除灭。凡有所求。决定成就。神变疏云。真言行者。能令三业。即同本尊三业。又真言中。每一一字。皆是诸佛全身。故云行者身。即成准泥佛母身。故知此准提神咒体即法身圆圆果海。用即不可思议。所以得速证无上菩提。

    ○次结根本印

    如前阏伽印出。持明藏经云。行人结根本印。诵根本真言时。本尊菩萨欢喜顾视行人。

    诵根本真言七遍。顶上散印。

    智译用第二根本印。诵根本真言。

    即取菩提子念珠。具一百八。依法贯穿。即以涂香。涂其珠上。以二手掌中。捧珠当心。诵真言七遍。加持念珠。

    苏悉地经云。捧数珠时。微小低头。以至诚心。顶礼三宝诸佛菩萨。若作阿毗遮噜迦法。应用诸首而作数珠。速成就故。

    真言曰。

    唵吠嚧(引)遮那(引)么罗娑嚩(二合)(引)贺(引)

    此是持珠真言。吠字。无盖切。智译作微字。于么字上有阿字。余悉同。吠嚧遮那。此云遍照。亦云大日。如世间日。唯照昼不照夜。照一世界。不照余世界。不得名大日。如来色身。法身。普周法界。十方世界悉皆照耀。若人称名皈依礼拜。则得法界一切诸佛菩萨贤圣。乃至八部。加持卫护。

    加持顶戴。心口作是愿言。我今欲念诵。惟愿本尊诸佛菩萨。加持护念。愿令速得随意。所求悉地圆满。然后以左手无名指大指承珠。右手以大指无名指移珠。手如说法相。

    先以珠加持顶载。后方结此持珠印。有云。右手大指捻无名指头。直舒中指。小指微屈。以头指着中指上节侧。此是佛部执数珠印。智译云。二手相去一寸许。余指散开微屈。

    当于心前。持珠念诵。其声不缓不急。

    此名言音持诵。根本真言。智译云。不得高声。须分明称字。而令自闻。此名声念。一字佛顶轮王念诵仪轨云。字句分明呼。不缓亦不急。不频伸哕嗌。咳??与唾涕。染等心相应。及与缘苦受。如是等过患。皆不得成就。

    心专注。不异缘。观自身。同本尊身。相好具足。又于身前坛中。观想七俱胝佛母。与眷属围绕。了了分明对坐。

    智译云。所观本尊及身上布字。念诵记数于一念中。并须一时观见。不得有缺使心散乱。苏悉地经云。念诵之时。不作异语。想真言如对目前。如是倾诚。不应散乱。心缘别境。身虽疲极。不纵放之。制诸恶气。世间谈话。皆不思念。不舍本尊。纵见奇相。而不怪之。

    每称娑嚩(二合)(引)贺字。同时移一珠。

    智译云。诵本尊陀罗尼一遍。以右手无明指捻一珠过。周而复始。

    一百八。或一千八十。为念诵遍数。常须限定。若不满一百八。即不克求悉地遍数。

    苏悉地经云。依法念诵了。应起诚心。作祈请云。我依本法念诵数满。唯愿尊者。领受为证。于其梦中。为授教诲。正念诵时。若有謦欬昏??欠呿。忌真言字。即起就水。作洗净法已。还从前念被所障隔。为须一一皆从始念掐珠将毕时。申礼一拜。终而复始。数珠一匝。一睹本尊颜。而作一礼。若正念诵时。忽然错误。当诚心忏悔。过由放逸。故致斯误。愿尊舍过。便申顶礼。复须从始。而念诵之。

    念诵毕已。蟠珠于掌中。顶戴。发愿。作是愿言。以我念诵功德。一切众生。所修真行。求上中下悉地。速得成就。安珠于箧中。

    言上中下悉地者。每地各有三品。共成九品。下三品者。若下品成就。能摄伏一切四众。凡有所求。举意从心。一切天龙。而来问讯。又能伏一切虫兽。及鬼魅等。若中品成就。能驱使一切天龙八部。能开一切伏藏。或要入阿修罗宫。龙宫。便得入之。去住随心。若上品成就。便得仙道。乘空往来。天上天下。而得自在。世出世间事。无不通达。中三品者。若下品成就。便得诸咒仙中为王。住寿无数岁。福德智慧。三界无比。若中品成就。便得神通。往余世界。为转轮王。住寿一劫。若上品成就。现证初地已上。菩萨之位。上三品者。若下品成就。得至五地已上菩萨之位。若中品成就。得至八地已上菩萨之位。若上品成就。三密变成三身。只于此生。得证无上菩提之果。此是持咒人九品成就。若直求成佛。不须求中下三品等。即当求上三品成就。余如下增益法明。

    即结定印。端身闭目。澄心静意。当于胸臆身内。炳现圆明。如满月。皎洁光明。起大精进决定取证。若能不懈怠专功。必当得见本源清净之心。于圆明中想唵字。余八字右旋于圆明上布列。于定中须见真言字分明。既不散动。得定。即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即画圆明月轮。

    即结定印者。以两手外相叉。仰于脐下。或以二手仰掌展舒。将右手在左手上。二大拇指甲相拄。安于脐轮下。又无量寿仪轨云。以二手外相叉。二头指背相着。从中节以上直竖。二大指捻二头指。即成。此之三印。随结其一。皆得作此圆明观法。名为瑜伽念诵。故智译云。若求解脱速出离生死。作此三摩地瑜伽观行。无记无数念者。即想自心如满月。湛然清净。内外分明。以唵字安月心中。以折隶主隶准提莎嚩诃字。从前右旋。次第周布轮缘。谛观一一字义。与心相应。不得差互。

    圆明布列梵书图

    持明藏仪轨云。唵字为毗卢遮那佛根本。左字为大轮明王根本。隶字为大忿怒不动尊明王根本。又为马头明王根本祖字为四臂佛身根本。隶字为不空罥索菩萨根本。亦观自在菩萨根本。尊字为大尊那菩萨根本。祢字为金刚萨埵菩萨根本。莎字为伊迦惹吒菩萨根本。贺字为嚩日啰曩佉明王根本。

    次应思惟字母种子义。

    此九圣字。能生一切字。故云字母。言种子者。是引生义。摄持义。以初一字为种子。而下诸字。所有观智。依所引生。摄入初字。若得唵字门。秘密相应。即得诸佛无尽法藏。则悟一切法本不生。一以普及为言。切以尽际为语。由悟一切法本不生。即达诸法空。以诸法入实相中。故不生不灭。乃至悟一切法言语道断。故无言说。法相平等。如霔大雨。故云平等。于一一字。专注思惟观察。则一切行愿。皆得满足。

    唵字者。是三身义。亦是一切法本不生义。

    智译云。唵字门者。是流注不生不灭义。复于一切法为最胜义。

    左字者。一切法不生不灭义。

    智译云。于一切法是无行义。

    礼字者。一切法相无所得义。祖字者。一切法无生灭义。

    智译云。于一切法是无起住义。

    礼字者。一切法无垢义。准字者。一切法无等觉义。泥字者。一切法无取舍义。娑嚩字者。一切法平等。无言说义。诃字者。一切法无因义。

    于一切法。是无因寂静无住涅槃义。

    由一切法本不生故。即得不生不灭。

    由不生不灭故。即得相无所得。

    由相无所得故。即得无生灭。

    由无生灭故。即得无垢。

    由无垢故。即得无等觉。

    由无等觉故。即得无取舍。

    由无取舍故。即得平等无言说。

    由平等无言说故。即得无因无果。

    般若相应。无所得。以为方便。入胜义。实则证法界真如。以此为三摩地念诵毕已。

    谓由悟一切法本不生故。平等无二。成无分别智。与般若波罗蜜无智无得相应。由此无所得智以为方便。悟入最胜义谛。证法界真如。此法界真如海。不可以言诠。是佛境界。自觉圣智所证。非思量分别所能知。智译云。所说文字义。虽立文字。皆是无文字义。既无文字。须谛观一一义相。周而复始。无记无数。不得断绝。不断绝者。为流注不生不灭最胜义。是故无行。为无行义。乃至云。无因寂静无住涅槃。为无因寂静无住涅槃义。是故不生不灭最胜无断。周而复始。此名三摩地念诵。按诸陀罗尼经。持诵法。亦有多种。今略出其六。一三摩地持。亦名瑜伽持。但想心月中布字。如本经布字法所明。二出入息持。即于出入息中。想有梵书真言字。若息出字出。若息入字入。字字分明。朗如贯明珠。不得间断。如息出时。想自心月轮中九圣梵字。字字连环。皆有五色光明。从自口中流入准提菩萨口中。右旋安布菩萨心月轮内。如息入时。想菩萨心月轮中字。字字连环。皆有五色光明。从菩萨口出。流入自口中。右旋安布心月轮内。如是终而复始想之。三金刚持。急口齿。舌不至?。但口中微动。四言音持。亦名微声持。但令自耳闻之。不缓不急。字字分明称之。五高声持。令他闻之灭罪。此须观时。若有不信者在傍。闻声。反生毁谤。便获重罪。只宜微声持之。六降魔持。内以悲心为本。外现威怒之相。颦眉厉声念之。如后阿毗遮噜迦法。是也。复有二种持诵。一无数持诵。谓不持珠定数。常无间断念之。二有相持诵。谓掐数珠。每日须得限定其数。不得阙少。于上八种持诵。随用其一。依法念诵无有间断。所祈胜果。决定成就。准金刚智所译本。亦出多种持诵。故智译本。次说准提求愿观想法云。若求无分别者。当观无分别无记念。若求无相无色。当观文字无文字念。若求不二法门者。应观两臂。若求四无量。当观四臂。若求六神通者。当观六臂。若求八圣道。当观八臂。若求十波罗蜜圆满十地者。应观十臂。若求如来普遍广地者。应观十二臂。若求十八不共法者。应观十八臂。即如画像法观也。若求三十二相。当观三十二臂。若求八万四千法门者。应观八十四臂。如上观念。当入一切如来三摩地门。甚深方广不可思议地。是正念处。是正真如。正解脱。念诵观行了。欲出道场。复须依前次第更结烧香。灯明。饮食等。手契。供养。忏悔。随喜。发愿。即结前第一根本印。诵根本陀罗尼七遍。顶上散之。复结前辂车印云云。

    应结根本印。

    ○次结澡浴印。

    ○次结五供养印。

    ○次诵赞叹献阏伽。

    ○次结阿三摩拟你(二合)印。左转一匝。解界。

    谓结前火院印。诵阿三摩拟你真言。左转一匝。解前所结诸界。持明藏仪轨经云。复作供养。赞叹忏谢。某甲上来供养。绝无殊妙。唯愿菩萨布施欢喜又献阏伽。而作顶礼。作法毕已。发遣贤圣。复作护身。次作阿三摩拟你印。

    ○次结宝车辂印

    此中诸印。准前应结。辂车者。乃大车之总名。此方黄帝始制。天子所乘法车。名曰玉辂。今宝辂。是佛母所乘。上有幰盖。垂诸华缨。四面悬铃。周匝栏楯。七宝间错。种种严饰。

    以大拇指向外。拨中指头。奉送圣者还本宫。

    准智译。以二大拇指向外。三度拨二中指头。诵真言三遍。

    奉送真言曰。

    唵者礼主礼准泥。蘖车蘖车。婆誐嚩底。婆嚩(二合)(引)婆(引)嚩南。布娜啰(引)誐么那(引)野。娑嚩(二合)(引)贺(引)

    车字。当书何切。蘖车蘖车。即奉送句。前请辂车羯哩洒耶。即迎请句。

    ○次结三部三么耶印。各诵真言一遍。礼佛。如前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无上菩提。随意经行。转读大乘经典。华严。大般若等经。印塔像。浴舍利。右旋绕。思六念。以此福聚。回向自所求悉地。

    智译云。诵大般若。或华严。或无边门。或法华。楞伽。涅槃。大经论等。思惟讲说。或以七俱胝佛像塔印。用印香泥。沙上。纸上。随意印之多少。如念诵有功。如经所说境界。一一分明了知次第。苏悉地经云。为净心故。常持六念。心注一境。而不散乱。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施。五念戒。六念天。前三是念他。后三是念自。以施戒是自因。天是自果。而果有近远。近是生天。远是第一义天。又前三。亦可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