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弁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前曾在「清季外交史料选辑」的一弁言」中,指出『近代中国外交史料的彙编,始自清廷官纂的道、咸、同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同时,并引述原书蒋廷黻先生的序言:『有了「筹办夷务始末」及「清季外交史料」二书,以前的著作(按指研究外交史者以外国发表文件为根据的著作)均须大加修改;并且这二书已引起全世界的学者注意,此后他们将逐渐知道中国材料的重要』。现在编印这本「筹办夷务始末选辑」,特先重述一过,藉以说明本书的史料价值与重要。

    按清廷自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议禁鸦片起,至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日兵侵台事件结束止,分朝纂有命名相同的「筹办夷务始末」三书;通常所称,即係并指三书而言。三书的卷帙,道、咸两朝各八十卷、同治朝一百卷,合为二百六十卷;故宫博物院影印本,分装一百三十册(这三书进呈写本,原藏清廷内府,并未印行;故宫博物院于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故宫物品时发见,原订二百六十册。至十九年(一九三○),始行影印。现在台湾另由国风出版社再行缩印,合订七册)。凡先后历时近四十年间与洋务有关的朝廷谕旨以及枢臣疆吏摺奏暨与外国往来的照会书札,倣「清实录」例编年、纪月、按日详载。本书对于同治十三年日兵侵台事件部分,因前已据以编有「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文丛」第三八种),不再重複;但就选取其馀关涉台湾的资料,分道、咸、同三朝,辑为三卷。书末,并採辑前清廷军机处存档中一些有关文件,作为「附录一」与「附录二」。

    兹将本书内容,作一提要。

    卷一,道光朝(原书自十六年议禁鸦片起)。台湾在这时期所发生的涉外事件,即为鸦片战争期间英船的侵犯鸡笼(今基隆)与大安港及其馀波。按鸦片战争,开始于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九月。二十年(一八四○)六月,英军陷定海,旋在天津提出和议。至十二月,战事重起,英军复攻陷虎门外沙角、大角两砲台,和议遂破裂。此后连陷厦门、舟山列岛、宁波、乍浦、镇江各地,直至二十二年(一八四二)七月,始订约了结。闽海自战事初起不久,即有英船游奕;二十年六月间,并屡至台湾及澎湖外洋。闽浙总督邓廷桢先后奏报筹办水陆巡防,清廷并派在籍前任提督王得禄协同台湾镇、道防护台湾;后王得禄专驻澎湖,台湾防务全由台湾总兵达洪阿、道员姚莹负责。二十一年(一八四一)七月,厦门一度失守(旋英军退踞鼓浪屿);大陆对台湾虽尚有福州五虎门对渡淡水八里岔、泉州蚶江对渡彰化鹿港可通,但由于内、台主要航线厦门对渡台湾府鹿耳门一路中断,使台湾「形势愈觉孤危」。至八月初,南、北路外洋均有英船发见。同月十六日,竟有一艘进犯鸡笼,守军还击,英船折桅触礁;经分头追逐,颇多斩获。据达洪阿、姚莹奏报:此役『前后共计斩馘白夷五人、红夷五人、黑夷二十二人,生擒黑夷一百三十三人,同捞获夷砲十门、搜获夷书图册多件』(后九月中,另有一船至鸡笼口滋扰)。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四日,又有英船在淡水、彰化交界之大安港口发见,达洪阿、姚莹遵照「不与海上争锋」之旨,于三十日计诱一船进入土地公港搁浅,予以击破。据奏报,此役『计破其舟,溺毙斩馘无数,生擒白、红、黑夷四十九人,夺获砲械、图书,并将通夷汉奸(五人)一同拏获』。四月初,清廷接据奏报,谕令『取供之后,除夷目暂行禁锢候旨办理外,其馀各逆夷与上年所获一百三十馀名均著即行正法,以抒积忿而快人心』。嗣经迭加审讯,据供出敌情甚详。五月间,达洪阿、姚莹遵旨除将「夷目」颠林等十一名禁锢及病毙者以外,馀一百三十九名均予处决。同年七月二十四日,江宁条约(亦即所谓「万年和约」)签订;不久,英人追寻前事,援约索还台湾俘囚。待获悉大部分已遭处决,英使■〈口僕〉■〈口鼎〉喳(Pottinger)乃控诉前在台湾各船俱係遭风被达洪阿等「妄称接战俘获,冒功捏奏,混行杀戮」,欲将达洪阿「抵偿籍没」。经由闽浙总督怡良渡台查办,以「一意铺张,致为藉口指责,咎有应得」为词,奏准将达洪阿、姚莹革职交部审讯定拟。延至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八月,上谕终以「姑念其在台有年,尚有微劳足录」,「业已革职,著毋庸议」,了此公案。

    卷二,咸丰朝。在这一朝十一年中,台湾所涉的外事乃为开港问题。开港的承诺,则为咸丰八年(一八五八)分别与英、法、美、俄所签的天津条约。先是,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以后,淡水厅属之鸡笼山一带洋面,时有英船游奕。三十年(一八五○)三月,英使兼香港总督呅咹(Bonbam亦译呅■〈口翰〉)照会闽浙总督刘韵珂,要求採购鸡笼山煤炭(同年正月,先曾照会粤督提及此事)。随后,又有一英船赴津过鸡笼,以船中缺煤,求为代买。不久,又在报章喧腾:呅咹在港表示『福建港口(按指福州)不好,亏折甚多,因思另换台湾地方作为港口』。直至咸丰八年英、法联军北犯,法有『请将浙江温州海口及距厦门不远之山岛有买卖处通商』之要求,并称『暗地早已交易,惟求明定章程』。同时美国亦提条款,谓『现有数处早经私开贸易,咸可立为通商正港』;并列举『如粤之琼州、电白、潮州之沙头、闽之泉州、台湾、淡水、浙之温州等处』。至五月间,与四国先后签订之天津条约准开的通商口岸,除五口(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外,俄约有台湾府、琼州府二口,美约有潮州、台湾二口,英约有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等五口及长江三口(后开镇江、九江、汉口三处),法约有琼州、潮州、台湾、淡水、登州、江宁等六口。法约在台湾(按指台南)以外,增加淡水一口;由于各约有最惠国之条款,事实上法约所增之淡水同为各国通商口岸。在此前后,英船并以调查遭风难民为由,曾至台湾沿海巡历一周。九年(一八五九)五月,以白河之衅,英法联军二次开仗,换约搁置;嗣美约与俄约先行互换,美国即首先要求依照新约在潮州、台湾二口先行互市。同年十二月,闽浙总督庆端等奏以台湾开市通商,惟以淡水沪尾(即八里岔)为宜,并委派候补道区天民赴台会同镇、道筹办设关事宜。后以美国领事迟未到台,延未实施。十年(一八六○)八月,英法联军入京续订北京条约后,恭亲王奕诉于十二月奏准「办理通商善后章程」,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指定五口及内江三口、潮州、琼州、台湾、淡水各口通商事务归钦差大臣江苏巡抚薛焕办理。十一年(一八六一)五月,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奕诉等与总税务司英人赫德(RobertHart)议商税务,由于台湾尚未正式开港,据赫德估计,台湾连同琼州、宁波每年应收进出税银并船钞、子口税暨洋药税(鸦片税)银通共一千零六十八万两;而徵税费用,则又与牛庄、琼州合为七万二千两云云。此外,是年德国(布路斯)继英、法、美、俄之后要求订立通商条约,并「欲在台湾之鸡笼、浙江之温州通商」;是又为基隆开港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