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庸译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译文:君子立身处世,以道为重,顺道而行,不因居上位而自我膨胀,欺侮地位低的人;君子自处有道,不因处在下位而自卑,所以不会讨好攀缘上级;君子立身中正,行事坦荡光明,时时以身作则,而不用要求别人,就不会招来怨怒不平;对上不埋怨上天不保佑,对下不责怪别人不帮忙,君子把自己摆在最美好的心上,等候天道天命的到来;小人多贪多欲而多求,不知天命有安排,会在欲望的驱迫下,靠着智谋权力去追求本分以外的福利,这就是行险侥幸。孔子说:[射箭不能射中耙心,就像君子反求自己是不是有力量一样。

    (30)、原文: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必及其身也。]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背。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译文:孔子说:[身处乱世的时候,愚昧而能力不足却又没有自知之明,喜欢自我表现。自己地位卑贱有小聪明而不安于本位,自信太过一心想要揽权霸势专断做为,甚至想要呼风唤雨;身处乱世,不明白进退的因缘,妄想要出人头地,一心走冒险侥幸的路,于是违反古圣先贤所开示处世原则,一定会遭遇灾祸。所以进退有道的人,处在上位不会骄慢,不会仗势欺人,能够做到谦卑有度量,所以能够尽到自己的职责,得到众人支持而免于灾祸;进退有道的人,处在下位不会违背正道,攀缘妄求,能够做到随遇而安,所以能够安守本分,完成岗位责任的事,而免于灾祸。进退有道的人,国家有道的时候,能做到正直谏言,来导正提升天下的风气;进退有道的人,国家无道的时候,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身。《诗经.大雅.烝民篇》说:[既明道理,又有睿智,可以安保自身。]

    第六章:大德受命

    (31)、原文:子曰:[舜其大孝也欤!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译文:孔子说:[舜应该是个最孝顺的人了吧!他怀抱天性仁德,孝养父母,推孝行和谐乡里,而移风易俗,让天下人都能做感恩报本,以推爱父母的心爱天下人,把亲亲仁民爱物在自性本分内完成了。从行孝报本到安天下,这是明德立德的大;担起天子的使命,到完成敬天事天的天命,这是明道行道的大;德明道大所以是大孝。使父母常住安乐,一般人用物质养亲,大舜用明德顺亲;一般人孝亲只照顾到家庭,大舜的孝亲能照顾到天下;德性大明于天下,所以成为圣人。能知天事天顺天,用言教身教不言之教来化导天下,所以被尊奉为天子。有圣人之名,有天子之位,[盛德大业]普及到五湖四海;死后还有宗庙祭祀他,由子孙保持这祭礼,世世不绝。所以有大德性的人,一定可以得到天爵、天禄、天名、天寿。所以上天生物成物,是顺着感应的道理,万物的材质是善的,就得到善果的感应;材质是恶性的,就得到恶果的感应,就会遭逢灾害。所以可栽植之材,必加以培溉;倾危的就将它推倒。《诗经.大雅.假乐篇》说:良善和乐的领导人,有光明的美德,能知人善任,照顾好百姓,于是能承载天禄做天子;因为他能顺天爱民,天也就保佑他,命他为天子,并郑重地把天命交付给他。所以有大德性的人,一定能承担自己的天命,了悟自己的使命,开启自己的生命,创造众生的慧命。]

    (32)、原文: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译文:孔子说:[文王可算是终身无忧的人了!上有季历作他的父亲,下有武王作他的儿子;季历开创在前,能够孝继祖先遗教;武王继承在后,能够孝传自身的德业。]

    (33)、原文: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译文:孔子说:[武王、周公的孝行通达情理天理,成就文王的志业理想,没有执着挂碍。大孝的人,是要用大智慧继承光大先人的志向,用大仁德传述发扬先人的事业。

    (34)、原文: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译文:周武王继承曾祖父太王、祖父王季、父亲文王的事业。一次征战就能平定天下;把人民从水火中拯救出来,赢得天下的美名,也得到天子的尊位,拥有四海的福禄,更享有子孙宗庙的成代寿享。

    (35)、原文:武王末,授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候、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译文:武王晚年,将天命交付周公,周公继承文王、武王的德政教化、更制礼乐来定君臣的心,安百姓的情,让文王救民的志愿,武王定天下的理想,可以真正的实现。周公继承文王武王的圣业之后,东征平乱,定都洛阳,制礼作乐,然后追封曾祖太王、祖父王季的帝位名号,又用天子的礼节来祭祀祖先,让祖先配享上帝的礼仪,从周公开始。这种儿子追祭祖先的礼仪,是从天子、诸候、大夫、士人,一直到平民百姓都是一样的。如果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葬礼的时候用大夫的礼来葬,用士的礼来祭祀;如果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葬礼的时候就用士人的礼来葬,祭祀的时候用大夫的礼来祭祀。一年的丧期,从百姓士人到大夫,对旁系血亲服丧一年是一样的;为父母服丧三年,是从百姓士人大夫诸候到天子,都是一样的。周代所订的丧礼,从天子到庶民,对父母的丧礼,一律要守丧三年,没有贵贱的分别。

    (36)、原文: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践其位,行其祠,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译文:每逢春秋祭祀的时候,要修理好祖宗的庙宇,排列祖宗留下来的宝器,摆设好祖宗穿过的衣服,诚敬奉献四季应时的新鲜的果品。主祭的人要恭敬地走到祖先的神位面前,诚敬地行祖先所传的祭祀礼仪,演奏祖先所留的祭典音乐;尊敬祖先所尊敬的贤人,爱护祖先所亲爱的亲人;举行祭祀,敬事亡魂就像他还活着,虽然祖先已经很遥远,祭祀的时候就好象在眼前一样。人民心中都把事亲丧祭看重,民德归厚而不忘本,人人自治安身而安心,天下没有不平静的,这就是孝道的极至。

    (37)、原文:宗庙之礼,所以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践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耄,所以序齿也。郊社之礼,所以祀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译文:宗庙的礼节,在于区别长幼亲疏辈分大小的次序;按照官位大小为序,分别身份的高低;办事人员依照职称分班,分别能力的高低;祭礼结束后,大宴会全民互相酬饮,由晚辈向长辈敬酒,让卑贱的人,从心中生发亲近长者的敬慕光荣;祭礼结束后的大宴会,把年纪大的老人家请到上位,表示敬老养老。祭祀天地的礼仪,是用来礼敬上帝,启发人人尊天顺天的情怀;祭祀宗庙的礼仪,是用来报答祖先,启发人人事亲爱亲的天性。明白祭天地就是敬神敬天地,就知道怎么尊天顺天;明白春秋的祭祠就是祭祖孝亲,就知道怎么事亲爱亲。崇高天德与报答亲恩一贯,人人明理知本,就能自己治理好自己,上位者不必动用政令与刑罚,就可以长治久安。这就是礼教的效果,治理国家就象看自己的手掌一样容易。

    第七章:圣人之道

    (38)、原文: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

    译文:多么崇高伟大啊!圣人中庸教化的道理。圣人的礼乐教化,充满宇宙天地,能启发长育万民,让人民不失德而入于道,让人民不会悖道而能顺天;天生[智愚贤不肖]不齐的,圣人的中道教化能使他平齐;天生[性情气禀]不一样的,圣人的性命天道能使他归一。圣人政治教化的功德,至大至中,跟天一样高明。大的仪节有三百多条,小的仪节有三千多条。制礼作乐用来治理世界教化人民,必须有位有德有天命的圣人才作得来。

    (39)、原文: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制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译文:不是有德有位有天命的天子,不能议论礼乐,议定礼仪,不能制定一切的法度,不能考核文化。虽有天子之位而无圣人之德,不敢制作礼乐;虽有圣人之德而无天子之位,也不敢制作礼乐。要德位兼全,像尧舜以及三王,才能制作礼乐。制礼作乐要俱足尊位、善德、征验三条件。居天子之位,虽有善德,而善德未大施于民,人民没有被润泽的征验,对上位者的信心未立,纵然制礼作乐,万民不过迫于形势,而不是乐于心从,所以必须兼善天下,树大信于民才行得通;有德无位的领导人虽有善德而无尊位,纵然制作礼乐人民必不信,因为踰越礼分,很难叫民相信。所以有德无位就不尊,不尊则民心不能信服。

    (40)、原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译文:当今周朝的天下,文化统一,车轮的宽度相同,书写的文字相同,伦理纲常的行为也相同。孔子说:[我喜欢夏朝的礼乐,可是夏朝的后代杞国的典籍文献,不能证明我说的话;我学过商朝的礼乐,可是商朝宋国的典籍文献,已经不完备了;我研究周朝的礼乐,方面完备,正是现在所实行的,所以我遵循周朝的礼仪。]

    (41)、原文: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不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译文:所以品行端正的君子君临天下必定具备六个条件:本身要有德有位有天命,要合时合理而得到百姓的信从,能损益夏商周三代的制度而更完美,明德受天命建立天地化育的准则常道,诚明通神制定祭祀的礼仪,中庸垂范百代前圣后圣法度不二。君子光明的行为,可以质正于鬼神而无所疑虑不安,诚明接神,生命管道与天相通;君子的人道圆满,仁政王道照顾到百姓而天与人归,等到百世以后的圣人出来,对于这个自性中道也不会有怀疑。所以君子治理世间教化人民,要从修养自身开始,怎么修?时时存养省察自己的性命大事,明德修身从事亲入手,怎么事亲?用感恩的心来培本,用顺亲的心来报恩。君子知恩报恩以事奉父母亲,要从爱身敬德来作,怎么爱敬?行出人性中的孝悌仁义,尽心做好人道。君子明白人性尽好人道,要从正性立命来做,怎么正立?修性了命而回返上天,行功立德而归本于道。

    (42)、原文: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早有誉于天下者也。

    译文:所以,君子的道德言行,成为引领天下人的法则,君子的行事态度,成为治理人间教化天下的法度,君子所说的话,成为天下人率性修道的准则。君子道行天下,后世的人或远方的人闻声感化,万民仰慕,好象枯苗渴望下雨,又好比草木处在春风化雨,愈久愈受用。《诗经.周颂.振鹭篇》上说:[君子之道在远处没人怨恨,在近处没人厌烦,君子自己早晚戒慎恐惧,念兹在兹不离此道,所以永远保持美好的名声。]君子没有不是慎独修身,正己成人而德治道化,在事业没有成就之前,早已闻名天下。

    第八章:哀公问政

    (43)、原文: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芦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译文:哀公向孔子请问为政强国之道。孔子说:[文王武王治理天下的方法,史书上的记录都还可以考证。有文王武王这样的圣人在,礼乐政令才能实行,如果没有圣人的圣德,再好的政治制度也会熄灭。领导者有道,政治会很快就上轨道;同理,地气好的地方树木很快就会成长。家国天下的政事,就像蒲苇草一样,地气好水利好阳光好就快速生长;治国若有好的天时地利人和,很快的就会有成效出现。所以治理政事,最重要的是得到有道有德的人,求取人才最重要的是得到以德修身的人。修养自身,最重要的是实践仁义道德;修行仁义之道,最根本的是回归本心仁德。这一点仁心是人的根本,做人最重要的是亲爱父母;义就是人道人事恰好,人事人道最重要的是尊重贤人。亲爱亲人,有亲疏远近的等差。尊重贤人,有高下先后之别。明君治理天下有仁、义、礼三件重大的事,顺着仁义天性制定的礼乐去做,为政的过错就很少了。

    (44)、原文: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译文:天下人都可以走的人伦大道有条,走通这五条大路要有三种功夫。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这五种伦常,是天下古今人人所共由的路;智、仁、勇三者,智能明道,仁能守道,勇能成道。自性三德是众德的根本,好比天下人交通往来的道路,所以叫达德。知道这三种达德,人人反求诸己,自尽己性,素位行道,人道就通达。如果自性三德不立,五伦就行不通。明白以道修身,以德立身,以诚敬身,就知道怎么治理人民;为政的人知道先尽己性以修身,先明己德以正人,能治好自己就能治好别人,以性道为本中和为用就可以治理众人的事,也就可以治理好国家天下。

    (45)、原文:凡为天下国家有几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报之以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译文:凡是君主要治理天下国家,有九种常而不变的准则可以依循。即: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德立于自身则道行天下;尊重贤人知人善任,就能明察政令得失没有疑惑,施政就不会有错误;能以道齐家推爱亲人,孝悌忠恕都做得到,则伯叔兄弟都能和睦相处,人情温厚就没有怨恨了;能恭敬礼遇大臣,得到左右手辅助,君良臣忠,则朝廷纲纪不会昏乱迷惑;以德服人体恤群臣,量才为用,臣子感恩图报,各个都能尽忠职守,相互鼓舞做好份内的事;爱百姓像儿女,人人生活安定而亲情和乐,家族情谊和谐而相劝来归,好象赶赴市集那样高兴,全国上下都心悦诚服;物产丰富,地利充沛,招来各种专业人才,努力生产,必然民生富裕,国家的用度不会匮乏;国有道国泰民安,又能抚慰远方的来人,于是近悦远来天下归心;君王道达德立,大臣守法奉公,百姓安和利乐,礼乐行政令兴赏罚分明,于是天下诸侯怀德畏威,没有不臣服的.

    (46)、原文:斋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饩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译文:心斋性明端庄仪态,用来恭敬自身;不合礼法的不轻举妄动,用来诚敬自心;时时事事诚意正心就是修身的要义;摒除搬弄是非的人,远离迷惑心志的女色,用来存养正气保全道义,看轻财物看重道德,用来庄重自己的行为,这是劝勉贤人的方法;让亲人官位升薪水多,他喜欢的我也喜欢,他厌恶的我也厌恶,这是劝勉大家亲爱亲人的方法;让大臣拥有众多办事的官员,足够供他使用,这是劝勉大臣的方法;对一般的士人,用忠诚信实的态度,劝勉他勤学精进,并提拔他重用他给他加薪水,这是劝勉士人的方法;使用民力,要配合农时,还要减轻税收,节省民财,这是劝勉老百姓的方法;对各行各业的人才,日日察验他的勤劳怠惰,月月考验他的工作成绩,按照他的技术能力给出适当的待遇,这是劝勉百工的方法;当远方来的人要走了,我们用礼欢送他们,当他们来时我们也用礼欢迎他们,尽好地主之谊;对善良有才能的人,给出奖励嘉勉,对平庸无能的人给出关怀帮助,这是安抚远方人的使他乐意归顺的方法;替断绝世系族谱的诸侯立接班人,使侯国的血脉得以续传。帮助国家已荒废的国家振兴,为诸侯国平治祸乱,扶持诸侯国度过危险难关。定时朝贡聘问。天子赐给诸侯的礼物要丰厚,诸侯送来的礼物乐其诚意而不嫌薄,这是用来感服各国诸侯的方法。

    (47)、原文: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首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德,不诚乎身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一者,诚也。

    译文:在下位的臣子,不能得到上位者的信任,就不能治好人民;要想获得上位者的信任,必须先得到朋友的信任,如果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就不能得到上位者的信任;要得到朋友的信任,一定要先做到孝顺父母,如果没有做到孝顺父母,就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要孝顺父母,一定要做到以诚修身,如果做人没有真心诚意,那也就做不到孝顺父母了;要真诚的做人,一定要先明白本来的善性,如果不明白自身的至善宝地,想真诚的做人是很难彻底的。想要经营治理天下国家,虽然有九条路,怎么样去走通这九条路,只要一个态度,就是真诚。

    第九章:至圣至诚

    (48)、原文: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譬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译文:孔子能传述尧舜永执厥中的大道,能宏扬文武周公礼乐天下的大法,从尧舜到孔子的道统文化,本是一脉相传。孔子的圣德,上知道天时,而能像日月一样光照天下;下知道地理,而能像大地长育万物一样成就万民。孔子拿天道地道人道教化苍生,让人人知道怎么做人而伦理定位,知道怎么作官而社会安定,知道怎么修养而物我和谐;这样的教化功德,就像上天的覆盖又像大地的扶持承载一样。好象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运行,又好象太阳月亮白天晚上轮流照映;于是天地定位,万物各自生长而不相妨害,分裂背反的各种学说思想,被割裂的大道又回归中道而一道同风;圣人的道德,圣人的学问,圣人的教化,像河海一样广阔流行,又像高山一样博厚而能化育。天地的伟大在生成长育万物,圣人的伟大在化性成德万民。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为大的原因。

    (49)、原文: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斋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薄渊泉,而时出之;溥薄如天,渊泉如渊。现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悦;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译文:只有天下至德无漏的圣人,才能耳聪目明地辨明是非曲直、忠奸善恶,才能定力强大,智慧充满,去当机应事;只有圣人能够宽大从容,温和柔顺地待人接物;只有圣人的性情能发而中节自强不息,意志能够至大至刚勇往直前,才能够执中不偏,顺天行事;圣人心思无邪,有严密敬慎的威仪,存心不偏不过,有大中至正的态度,足以让人仰望而尊敬;圣人俱足仁义礼智信五常的文德,通达情理天理性理,能思虑周密,无微不至的体察民情民隐民风民俗,大小事情都能洞鉴分别。圣人的智慧像天那般的高明广大,圣人的仁爱像深渊那么的澄静而能润泽,二六时中随时流露,凡事都能应对恰好;圣人道大,普及宇宙天地;圣人德大,清澈如水深不可测。他出现的地方人民没有不尊敬他的,他说的话语人民没有不相信他的,他所做的事人民没有人心悦诚服的;所以圣人的美名,充满全中国并传播到海外各邦国,凡是交通工具能到,人力能通的地方;凡是天所覆盖,大地所承载的每一个角落;凡是日月所照得到,霜露所坠落的地方;只要是有生命的人,没有不尊敬他亲爱他的,所以说圣人的功德,跟天相同。

    (50)、原文: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智,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译文:在天底下只有至诚至圣的圣人,才能经营条理宇宙天地的天道与人道,只有圣人能够立定生天生地的根本大道,能够了解事的理、人的性、天的道,并且能够赞助天地的变化,成就万物的长育。圣人所依靠的是什么力量呢?圣人用至诚的心,来经纶五伦五达道;用静深莫测的智慧,来立定真理,阐明心法;用生天生地的大愿力,来化育无边的众生;如果不是本来聪明圣智,通达天道的人,谁能知道天道天命呢?

    (51)、原文: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着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彰;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译文:《诗经.卫风.硕人篇》说:[穿着有彩色的锦衣,外面一定还要加上一件布袍。]因为嫌那锦衣的文采太显着的缘故。所以君子的立身处世,建德如偷不让人知道,默默地存养自性明德,原本幽暗的心性一天一天光明;没有德行的小人行事唯恐别人不知,放纵欲望无所不至,原本光明的心性一天一天消亡。有道之人重内德的充实,不表现才华才气,行事作风平淡无奇,每天做同样的事,却让人乐意亲近而不嫌弃不厌烦。君子行事简单不繁琐而有礼敬,仁义忠信的态度让人觉得文质彬彬。待人温和而有节度,能洞察性理天理;君子自明明德,而能推广行远;能从显的事物去洞察隐微,能明于未明,达于未达,所以能够做到知所不知,成所难成,而德性没有不立定。

    (52)、原文:诗曰:[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以不可及也,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译文:《诗经.小雅.正月篇》上说:[君子做好慎独的功夫,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能战胜自己,所以君子知道,一个人的念头虽然潜伏看不见,仍然会在隐微当中显现出来。]所以主敬存诚的君子,看重思无邪,无不敬,不自欺的修养,常常良心自问,有没有惭愧不安,所以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君子之所以有使人赶不上的地方,恐怕就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能自己谨慎检束吧!

    (53)、原文:诗曰:[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译文:《诗经.大雅.抑篇》上说:[君子独居内室,虽然别人看不见听不到,更是戒慎恐惧,不让自己的念头行为出轨,所以能心神凝定,不会愧对神明。]所以君子能抱一守中而无思无虑,内诚外敬而感动神明,不必有什么做为,人人自然礼敬他;不必说什么话,人人自然相信他。

    (54)、原文:诗曰:[奏格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译文:《诗经.商颂.烈祖篇》上说:[至诚的君子在祭祀的时候,没有言语而能感动神明,当那时天与人归,人心的争斗计较都没有了。]所以君子治国治民先治心,用的是格至诚正的道德而不必政治法令,所以不必利诱的赏赐,人民都能互相劝勉为善;不必动怒惩罚人民而人民不敢为恶,德威并行,比动大刑的效果还要好。

    (55)、原文: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型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译文:《诗经.商颂.烈祖篇》上说:[圣人治民不显其德而德更大,无所作为而政通人和,这种无形的政治胜过有形的法令,可以做为天下诸侯、百官的典范。]所以圣人用道德治国,能感通隐微,能感化精神,只要怀抱笃实谦恭的态度,天下自然太平。

    (56)、原文:诗云:[余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輏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译文:《诗经.大雅.皇矣篇》中,上帝对文王说:[我怀念儿的明德,能新民赞化育,不用声色而民同化。]孔子说:[有声有色着气象,要用声色觉醒本性不可能,文王用真理化民,尽万民的本性;声色是枝末,只能服人身于一时,连民心都服不了。]《诗经.大雅.烝民篇》上说:[至高的德性轻如鸿毛。]但鸿毛还是有形有相,而上天的主宰造化,生天地日月滋养万物,一无声色能清,二无气味能虚,是本来无一物的无极至境。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