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楞伽阿?多罗宝经参订疏卷第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但问刹那坏相。今世尊因刹那。兼明非刹那。意令择其善者。而从之也)。

    大慧。善不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心。意。意识。及五识身。非外道所说。

    (谓如来藏。为无明所熏。即转名识藏。意意识等可知。此出善不善等之本。所谓万法唯识也)。

    大慧。五识身者。心意意识俱。善不善相。展转变坏。相续流注。不坏身生。亦生亦灭。

    (谓五识身。与心意意识。同时俱起。所造善不善相。展转变坏。即刹那法也。此刹那法。相续长劫。流注不坏。以相续故。不坏身生。非真不坏。生已复灭。灭已复生。故云亦生亦灭)。

    不觉自心现。次第灭。余识生。形相差别摄受。

    (古注云。此明五识。不觉诸法自心现故。取种种尘。随取即灭。故言次第灭。随次第灭处。即六识生。故言余识生。余识生。记五识所取形相差别法)。

    意识五识俱相应生。

    (此明余识生意也。余识。指第六意识。盖谓意识。与前五识和合取尘。相应俱起。摄受差别形相。即唯识所谓同时意识也)。

    刹那时不住。名为刹那。

    (此结前文心意识等所造诸法。刹那不住。名刹那义也)。

    大慧。刹那者。名识藏。如来藏意俱。生识习气刹那。无漏习气非刹那。非凡愚所觉。计着刹那论故。

    (此牒明刹那非刹那意也。谓如来藏。是八识果体。若如来藏。与有漏识相应。名为藏识。生诸识习气。名刹那也。若如来藏。与无漏习气相应。名如来藏。无漏习气。非刹那也。凡愚不觉此义。故计刹那言论)。

    不觉一切法刹那非刹那。以断见坏无为法。

    (凡愚不觉善不善等诸法。即刹那非刹那。遂因刹那坏法。作断灭论。计着断见。故不知无为非刹那之常。亦以断见坏之)。

    大慧。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

    (谓前七识。念念生灭。无自性故。不能作生死涅槃之因。意显藏识不灭。能为漏无漏之本也。宗镜云。七识从缘。本无自性。尚不能为生死苦乐之本。岂复与涅槃作因)。

    大慧。如来藏者。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

    (此承上文。以明如来藏识藏。能为生死涅槃之因。故云受苦乐与因俱也。由是长劫。若生若灭)。

    四住地。无明住地所醉。凡愚不觉。刹那见妄想熏心。

    (四住及无明者。为五住地惑也。华严钞云。一一切见住地惑。二欲爱住地惑。三色爱住地惑。四有爱住地惑。五无明住地惑。盖凡愚以此五惑醉心。不觉如来藏义。作刹那见。种种妄想熏心)。

    复次大慧。如金。金刚。佛舍利。得奇特性。终不损坏。

    (谓如来藏性。如金金刚佛舍利等。一任镕冶槌击。体性不坏。有奇特义。以喻如来藏性。恒受苦乐生死。不为彼所沦灭也)。

    大慧。若得无间。有刹那者。圣应非圣。而圣未曾不圣。

    (集注云。谓得如来所证无间之法。非刹那不住。若有刹那不住者。则圣应非圣。以非刹那不住故。而圣未尝不圣也)。

    如金金刚。虽经劫数。称量不减。云何凡愚。不善于我隐覆之说。于内外一切法。作刹那想。

    (承前得无间法者。如金刚等。经劫不灭。言不坏也。然佛有时说诸生灭流转等法。是如来隐覆之说。非真实义。诸凡愚人。不善了知。于内外法。作刹那想。殊不知生即不生。灭即不灭。如来藏性。无所增减)。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六波罗蜜满足。得成正觉。何等为六。

    (大慧前闻诸去流转。是坏灭义。故有刹那之问也。今刹那既明。复从建立自通义中。演出六波罗蜜为问。虽不明指自通义意所自来者。然或远从总问偈中抽绎问耳)。

    佛告大慧。波罗蜜。有三种分别。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

    (梵语波罗蜜。译云到彼岸。大论又翻事究竟。天竺国人。凡作事毕。谓为到彼岸也。谓施。戒。忍。进。禅定。智慧。此六俱称到彼岸者。各得究竟实际故虽云究竟。亦有浅深权实之不同。称机巧说。自分三种)。

    大慧。世间波罗蜜者。我我所摄受计着。摄受二边。为种种受生处。乐色声香味触。故满足檀波罗蜜。戒忍精进禅定智慧。亦如是。凡夫神通。及生梵天。

    (世间六度。谓世善究竟也。世善有为。三轮不空。着我我所。摄受施者受者二边。依此行施。求生未来善处。贪乐彼处五欲乐。故得生彼已。为施事究竟名世间波罗蜜也。余戒等五。亦复如是。修世度者。得凡夫神通。及生梵天为究竟处。凡夫神通有五种。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他心通。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未离生死。所以不得第六漏尽通也。得漏尽者。乃名圣人)。

    大慧。出世间波罗蜜者。声闻缘觉。堕摄受涅槃故。行六波罗蜜。乐自己涅槃乐。

    (新说云。出世间波罗蜜者。是二乘人。厌舍生死。欣趣涅槃。求于自度。修习六种劣无漏行。故不得作佛)。

    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者。觉自心现妄想量。摄受及自心二故。不生妄想。于诸趣摄受非分。自心色相不计着。为安乐一切众生故。生檀波罗蜜。起上上方便。

    (出世上上六度者。是大乘菩萨所修之行。能觉自心现量。及外所摄。并内自心。了达内外二法。无实性故。不生妄想。故于诸趣受生。非其分矣。自心证得殊胜色相。无所计着。但为安乐一切众生故。修行檀度。三轮既空。四摄巧作。超过二乘。起出世上上方便)。

    即于彼缘妄想不生戒。是尸波罗蜜。即彼妄想不生忍。知摄所摄。是羼提波罗蜜。初中后夜精勤方便。随顺修行方便。妄想不生。是毗黎耶波罗蜜。妄想悉灭。不堕声闻涅槃摄受。是禅波罗蜜。自心妄想非性。智慧观察。不堕二边。先身转胜。而不可坏。得自觉圣趣。是般若波罗蜜。

    (于彼外缘。妄想不生。不生即无生。无生即戒。是名戒度。不生有忍义。知摄所摄非性。是无生忍。名忍度。精勤方便。而无勤行之着。虽终日行。而未尝行者。为上上方便。是名进度。妄想悉灭。不堕二乘见处。是名禅度。自心现量妄想非性。以智观察。不堕有无。先所证得。离妄想身。展转增胜。而不可坏。自觉圣趣。由此满足。是名智度。前文檀是梵语。具云檀那。译云施。尸。具云尸罗。译云灭恶。羼提。译云忍辱。毗黎耶。译云精进。禅。具云禅那。译云静虑。又云思惟修。般若。译云智慧。盖即一心而具六度。故今文中。皆称自心。宗镜云。檀因心施。圆清净之施门。戒因心持。成自性之净律。辱因心受。具无生之大忍。勤因心作。备牢强之进门。能观心性。名为上定。则禅因心发。般若灵鉴。穷幽洞微。则智心起。故经云空心不动。具足六波罗蜜)。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空无常刹那。愚夫妄想作。如河灯种子。而作刹那想。

    (集注云。世尊常以如河流。如种子。如灯等喻。破彼妄想有为作法。皆是空无常刹那。凡愚不善此隐覆之说。计作刹那想也)。

    刹那息烦乱。寂静离所作。一切法不生。我说刹那义。

    (集注云。说刹那者。息愚夫妄想计着烦乱。然烦乱性本寂静。离作所作法。一切下。新说云。以一切法。刹那流转。必无自性。无自性故。即是无生。若非无生。则不流转。契无生者。方见刹那)。

    初生则有灭。不为愚者说。无间相续性。妄想之所熏。

    (世间万物。有生有灭。智者即于生灭。了悟无生。愚者因观代谢。计为断灭。由是不为愚者说耳。如来藏性。与有漏和合。相续长劫。无有间断。为妄想之所熏故)。

    无明为其因。心则从彼生。乃至色未生。中间有何分。

    (以无明为因。生彼识心。赖耶心体。未涉六粗。心无初相。中何可分。盖言其妄耳)。

    相续次第灭。余心随彼生。不住于色时。何所缘而生。

    (前二句。颂长行次第灭余识生义。后二句。言其妄体无依也。故魏译云。色不一念住。观于何法生。斯可知矣)。

    以从彼生故。不如实因生。云何无所成。而知刹那坏。

    (承前次第灭余心生者。谓从不如实因所生。念念不住。无自体性。无自体性。则无所成。无所成。则刹那非实。是故微云。云何无所成。而知刹那坏)。

    修行者正受。金刚佛舍利。光音天宫殿。世间不坏事。

    (前长行中。但有金刚舍利之言。而无光音宫殿。此天。劫坏时。水灾所及。今云不坏者。盖用长阿含经意。谓世界初成。光音天人。下生此间。为人之始。似不坏故。金及金刚。亦是可坏。经意但取坚久于万物者。用为喻耳。唯佛舍利。实为不坏。至劫坏时。沉金轮下。终不磨灭)。

    住于正法得。如来智具足。比丘得平等。云何见刹那。

    (此颂得无间法者非刹那也。住于正法得。如来智具足二句。语倒置。应云得住于正法。具足如来智。语始顺也。集注云。如来智满足。比丘得八地平等。云何有刹那之见)。

    捷闼婆幻等。色无有刹那。于不实色等。视之若真实。

    (集注云。色等诸法。如犍城幻梦。无有刹那生住异灭之相。于不实色相。计着刹那。视犍城等。若实有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记阿罗汉。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诸菩萨。等无差别。

    (此问。从前三种波罗蜜。及刹那非刹那义中来也。盖今罗汉得菩提记。出自三种波罗蜜。下文一切众生法不涅槃。出自非刹那。化佛说法出自刹那。不施本际。出自次前恒沙章中生死本际。诸业果报。出自隐覆之说。按经文义。秪发五问。集注列而为十。其言似枝。今乃顺文疏释。殊为妥当。幸诸达者校焉。今文起第一问。罗汉得记。与菩萨无别者。夫法华以前。未经开显。盖密记也。非与法华义同。详如辅行中辨。引见下注)。

    一切众生。法不涅槃。谁至佛道。从初得佛。至般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无所答。如来常定故。亦无虑。亦无察。

    (此第二问也。诸法本然。无起灭相。生佛平等。谁至道者。所以从初得佛。乃至涅槃。于其中间。何所说示。亦无问者答者。所以终日说示。而未尝说示也。如法华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此之谓欤。如来常寂光定。无虑无察。然则东涌西没。何尝非定。谈天论人。一何非寂。如肇论云。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湖竞注而不流。法乃如斯。非作故尔。经初偈云。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义同于此)。

    化佛化作佛事。何故说识刹那。展转坏相。金刚力士。常随侍卫。

    (此第三问也。第一经云。法佛所说。离心意识相。然则心意识相。刹那坏灭。一切权乘佛事。悉由化佛所作。故今问谓法佛本然。无虑无察。云何复有化佛作事。无威德力。假借侍卫耶。金刚。护法神名。梵语跋阇罗波腻。译云金刚手。谓手执金刚杵以立名也。正法念经云。昔有国王。夫人生千子。欲试当来成佛次第。拘留孙。探得第一筹。释迦。得第四筹。乃至楼至。得末筹。第二夫人生二子。一愿为梵王。请千兄转法轮。次愿为密迹金刚神。护千兄教法。此金刚护法之由也)。

    何不施设本际。

    (此第四问也。前恒沙章中云。生死本际不可知。不可知。即不施设。今问何故不施设本际。中论云。大圣之所说。本际不可知。生死无有始。亦复无有终。若无有始终。中间云何有。盖以虚妄故。不施设也)。

    现魔魔业。恶业果报。旃遮摩纳。孙陀利女。空钵而出。恶业障现。云何如来得一切种智。而不离诸过。

    (此第五问也。不示本然。全彰隐覆。大意明宿业必报。无可忘者。故维摩经云。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理之然也。现魔魔业者。上魔字。言外魔也。魔业者。言自造魔业也。梵语魔罗。译云能夺命。谓能作夺命因缘。外则夺乎身命。内则夺乎慧命故也。辅行云。古译经论。魔字。从石。自梁武来。谓能恼人。字宜从鬼。观佛三昧海经云。佛坐道树。肌骨枯槁。以成佛道。有魔。名波旬。欲往征之。乃兴天神地祗。精魅妖怪。一切鬼部。莫不毕至。殊形异状。恶兽火雷。擎山持杵。弓弩枪戟。如云如雨。死人脓血。秽污不净。娆害于佛。佛以慈心三昧力。一一对之。刀兵悉变莲华。不能加害。此外魔也。佛本行经捔术争婚品云。悉达。调达。及诸王子。争婚瞿夷。种种捔术。瞿夷尔时在高楼上。观其捔试。乃至弯弓彻鼓。纳妃生子。此为自造魔业也。恶业果报等者。谓佛宿生恶业。报不可忘。今虽成佛。宿业必酬。大圣尚尔。吾侪岂为。因录其详。以备观者。知有所警也。旃遮摩纳。出曜经作旃摩那祗。兴起行经乃作旃沙。盖旃遮是名。摩纳是婆罗门姓也。西域风俗。先名后姓故。婆罗门。具云婆罗贺摩拏。今云摩纳。即摩拏。字形稍差。又略上三字。偏称摩纳耳。兴起行经云。佛为六师等诸比丘。及诸王臣。清信士女。说法之时。以宿业故。旃沙多舌童女。系盂起腹。来于佛前。谤曰瞿昙沙门。何以不说家事。乃说他事。今汝自乐。不知我苦。汝先共我通。使我有身。今当临月。事须酥油。以养小儿。尽当给我。尔时众会。皆低头默然。时释提桓因。化作一鼠。入其衣里。啮盂系断。忽然落地。众等见已。皆大欢喜。孙陀利。未详译语。准孙陀罗。译云好爱。又云端正。疑孙陀利。即孙陀罗。梵音稍异。是婆罗门女名也。佛言往昔波罗奈城有博戏人。名净眼。时有淫女。名鹿相。净眼诱此女人。共车出城。至树园中。相为娱乐。时彼园中。有辟支佛。修行道法。净眼待辟支佛入城乞食遂杀鹿相。埋辟支佛庐中。后累辟支佛。将至死地。净眼见已。即起悲心。我所造作[白]当受故。自说罪因。国王即杀净眼。时彼净眼。则我身是。彼鹿相者。孙陀利女是。又宝积经去来方便会中云。诸婆罗门。杀婆罗门女孙陀利。埋祗洹园堑中。尔时如来。知孙陀利女。命根将尽。必为他杀。以此方便。令诸外道不善障露。堕不如意处。令多众生。生清净心。增善根故。空钵而出者。大智度论云。佛昔一时。于舍婆提国。受岁竟。阿难从佛游行。欲到婆罗门城。彼城有王。知佛神德。今来到此。谁复乐我。便作制限。若有与佛食者。输五百金钱。制已。佛到其国。将阿难持钵入城乞食。众人皆闭门不应。佛因空钵而出。此诸问意。总谓佛得一切种智。超诸心量。云何不离诸过耶)。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为无余涅槃故。说诱进行菩萨行者故。此及余世界修菩萨行者。乐声闻乘涅槃。为令离声闻乘。进向大乘。化佛授声闻记。非是法佛。

    (将酬前问。且立答意。谓五问中义。若权若实。若事若理。皆为无余涅槃。诱进修菩萨行者故。又为怖大乐小者。令离着故。又明化佛授声闻记。非是法佛。辅行云。大慧问佛。如来何故授声闻记。佛言。三意故记。一为入无余界者。密劝修菩萨行故。二为此界他土菩萨乐求声闻涅槃者。劝舍此心。修大行故。三变化佛授声闻记。非法性佛。然授声闻记。与菩萨不异。此是秘密说也。又云若闻法华。是显露记。不同方等隐密与记。若据斯理。净名大品。皆应有之。何独楞伽。又云当知大慧发起密说。是故问授记之事)。

    大慧。因是故。记诸声闻与菩萨不异。大慧。不异者。声闻缘觉。诸佛如来。烦恼障断。解脱一味。非智障断。大慧。智障者。见法无我。殊胜清净。烦恼障者。先习见人无我断。七识灭。法障解脱。识藏习灭。究竟清净。

    (此答第一问也。因是故者。牒上三意。以起答文也。不异下。明有异不异之义也。不异者。谓三乘同断烦恼障。同得一味解脱。故言不异。若其异者。则佛菩萨智障永断。而诸声闻未断智障。今约烦恼障断。暂言不异。非谓智障断也。智障下。明二障断相。谓智障断者。见法无我。得谛理。殊胜清净。是智障断相。烦恼障断者。先所修习。见人无我已。则烦恼障断。七识灭也。以法障解脱故。藏识习因亦灭。二障既灭。则得究竟清净)。

    因本住法故。前后非性。无尽本愿故。如来无虑无察而演说法。正智所化故。念不妄故。无虑无察。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二烦恼障断。离二种死。觉人法无我。及二障断。

    (此答第二问也。谓本住法。三际平等。湛然一心。故云前后非性。如来本愿。称性周普。故无尽也。以本住故。无虑无察。以愿无尽故。而演说法。正智所化者。正。中道义。谓以中道之智被物。念离有无。故不妄也。说即非说。度生同空。故又称云无虑无察。此由如来断尽诸障。圆具三觉故尔)。

    大慧。心意意识。眼识等七。刹那习气因。善无漏品离。不复轮转。大慧。如来藏者。轮转涅槃苦乐因。空乱意慧愚痴凡夫。所不能觉。大慧。金刚力士所随护者。是化佛耳。非真如来。大慧。真如来者。离一切根量。一切凡夫声闻缘觉。及外道根量悉灭。得现法乐。住无间法智忍故。非金刚力士所护。

    (此答第三问也。谓眼识等七。是刹那习气因。修善无漏品。则离此七。不复轮转。是故不能与生死苦乐作因。唯如来藏常住不灭。能与生死涅槃作因。此非凡小所能觉也。空乱意慧者。谓空慧。乱意慧也。空属二乘。乱属外道。金刚所护者。是化佛隐覆之迹。非真法佛之本也。真如来下。牒明法佛本义。谓法佛离诸心量。一切凡小心量悉灭。得现前法乐。及住持平等法忍。无间。魏译作平等。离对所对。众魔所不能动。故非力士所护)。

    一切化佛。不从业生。化佛者。非佛。不离佛。因陶家轮等众生。所作相而说法。非自通处说自觉境界。

    (此答第五问也。谓化佛非真。随机现相。说法亦从权耳。由是不从自通业行所生也。化佛权现。故非佛。去法无化。故不离佛。如月临四海。万影同真。佛应群生。众权皆实。因陶家轮众生作相说法者。谓诸众生轮转六道。互为升降。如陶家之轮。如来现身亦同胜劣。此非法佛自通。及说自觉境界)。

    复次大慧。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常见。自妄想故。不知本际。自妄想慧灭。故解脱。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一切过断。

    (此答第四问也。谓彼愚夫。依七识身刹那灭处。则起断见。见相续处。不知是藏识体。则起常见。然诸生灭。从自妄想生。以妄想故。本际虚妄。故不知也。若自妄想慧灭。则得解脱生死本际。四住下。明其灭妄想得解脱之断德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三乘亦非乘。如来不磨灭。一切佛所说。说离诸过恶。

    (三乘权设。则乘非乘也。化佛非真。然不离法。故不磨灭。一切佛所同说者。谓同说佛离诸过也)。

    为诸无间智。及无余涅槃。诱进诸下劣。是故隐覆说。

    (此颂初文三意也)。

    诸佛所起智。即分别说道。诸乘非为乘。彼则非涅槃。

    (谓诸佛以如实所起智。分别说彼诸乘。非为实乘。彼所得涅槃。亦非实处)。

    欲色有及见。说是四住地。意识之所起。识宅意所住。

    (欲等四住。由意所起。意以识藏为宅。依之而住)。

    意及眼识等。断灭说无常。或作涅槃见。而为说常住。

    (谓前七识。刹那断灭。故说无常。见无常。即著于断。识藏相续。作涅槃见。计以为实则著于常)。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

    彼诸菩萨等。志求佛道者。酒肉及与葱。饮食为云何。惟愿无上尊。哀愍为演说。愚夫所贪着。臭秽无名称。虎狼所甘嗜。云何而可食。食者生诸过。不食为福善。惟愿为我说。食不食罪福。

    (葱者。五辛之总名也。然虽独举。意实兼之。是故后偈云。一切肉与葱。及诸韭薤等。五辛者。梵网经云。一大蒜。二茖葱。即薤也。三慈葱。乃葱之正名也。四兰葱。即小蒜也。杂阿含经云。非小蒜。是木葱。即韭也。五兴渠。又云兴宜。叶如蔓菁。根如萝卜。生熟皆臭如蒜。出于阗国。此方无故不翻)。

    大慧菩萨说偈问已。复白佛言。惟愿世尊。为我等说食不食肉功德过恶。我及诸菩萨。于现在未来。当为种种希望食肉众生。分别说法。令彼众生慈心相向。得慈心已。各于住地。清净明了。疾得究竟无上菩提。声闻缘觉自地止息已。亦得速成无上菩提。恶邪论法诸外道辈。邪见断常。颠倒计着。尚有遮法。不听食肉。况复如来世间救护。正法成就。而食肉耶。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当说。谓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等肉。屠者杂卖故。不应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肉。众生闻气。悉生恐怖。如旃陀罗。及谭婆等。狗见憎恶惊怖群吠故。不应食肉。

    (旃陀罗。译云严帜。谓持杖摇铃。以恶帜自严故。又云屠者。谭婆。译云食狗肉人)。

    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应食肉。凡愚所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令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以杀生者。见形起识。深味着故。不应食肉。

    (食肉之人。见彼禽兽之形。起于识想。深生味着。故不应食)。

    彼食肉者。诸天所弃故。不应食肉。

    (首楞云。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其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

    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多恶梦故。不应食肉。空闲林中。虎狼闻香故。不应食肉。令饮食无节量故。不应食肉。

    (如彼饱饫之徒。烹调五鼎。炮炙八珍。于饮食无节者。奚以过此)。

    令修行者。不生厌离故。不应食肉。我常说言。凡所饮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药想故。不应食肉。听食肉者。无有是处。

    (佛诫食肉之人。作食子肉想。以制其心。复制比丘。乞食人间。不自熟食。凡食不别精粗。食者为疗饥故。作服药想。疗饥求食。岂必于肉)。

    复次大慧。过去有王。名师子苏陀娑。食种种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谋反。断其俸禄。以食肉者。有如是过故。不应食肉。

    (此示食肉有过之微也。王名师子苏陀娑。魏译作师子奴。唐译作师子生。据奴生二义。盖是苏陀娑之译语耳。考其立名之由者。唐译云。昔有一王。乘马游猎。马惊奔逸。入于山险。既无归路。又绝人居。有牝师子。与同游处。遂行丑行。生诸子息。其最长者。名曰斑足。后得作王。领七亿家。食肉不厌。初食禽兽。后乃至人。此似立名之由也)。

    复次大慧。凡诸杀者。为财利故。杀生屠贩。彼诸愚痴食肉众生。以钱为网。而捕诸肉。彼杀生者。若以财物。若以钩网。取彼空行水陆众生。种种杀害。屠贩求利。大慧。亦无不教不求不想而有鱼肉。以是义故。不应食肉。

    (此示杀因也。以二因故杀。一因财利。二因贪食。凡诸下。因利故杀者也。彼诸下。因食故杀者也。彼杀下。谓因杀故。造诸杀具。或以食。或以利。杀诸众生。是故不应食肉。集注云。世间之肉。未有不杀而得肉者。纵使不教不求不想而得之。是必从于杀也。故不应食)。

    大慧。我有时说遮五种肉。或制十种。今于此经。一切种。一切时。开除方便。一切悉断。

    (集注云。诸经遮制五种十种。以不能顿断众生食肉。故尚有开除方便。今此经中。一切悉断。为最后清净明诲。十种者。谓人蛇象马龙狐猪狗师子猕猴。五种者。谓不见不闻不疑自死鸟残)。

    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尚无所食。况食鱼肉。亦不教人。

    (集注云。如来但以法喜禅悦为味。故无所食。况于净不净肉。岂教他人食之耶)。

    以大悲前行故。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是故不听令食子肉。

    (大悲前行者。谓世尊度生。以大悲为前导故。无苦不拔。无乐不与。等视众生。犹如一子。是故不听食肉也。子肉子字。承上一子意。谓等视众生作一子想。食众生肉。即食子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曾昔为亲属。鄙秽不净杂。不净所生长。闻气悉恐怖。一切肉与葱。及诸韭薤等。种种放逸酒。修行常远离。

    (放逸酒者。酒能发人贪嗔欲恶。家国灭亡。故礼有生祸之规。书着崇饮之旨。世教尚尔。况修无上菩提。而不戒之哉。靡恶不从此发。故称放逸酒也。是故智论开三十五失。始于现生虚乏。终于来世愚痴。四分律又明三十六失。始于不孝父母。不敬三宝。终于落水失火。冻死热亡。酒过如此。修出世行者应制)。

    亦常离麻油。及诸穿孔床。以彼诸细虫。于中极恐怖。

    (新说云。自下诸偈。多示其过。悉令远离。少颂长行。言离麻油者。外国风俗。捣麻使生虫。合压之。规多汁。益肥。如何可食。及孔隙诸床。多有虫聚。皆不可坐卧。以诸虫于坐卧之时生惊怖故)。

    饮食生放逸。放逸生诸觉。从觉生贪欲。是故不应食。

    (觉谓恶觉也)。

    由食生贪欲。贪令心迷醉。迷醉长爱欲。生死不解脱。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呼狱。若无教想求。则无三净肉。彼非无因有。是故不应食。

    (新说云。既无教想求。则三净肉非有。凡诸肉者。皆杀命而得。如何可食)。

    彼诸修行者。由是悉远离。十方佛世尊。一切咸诃责。展转更相食。死堕虎狼类。臭秽可厌恶。所生常愚痴。多生旃陀罗。猎师谭婆种。或生陁夷尼。

    (陀夷尼。魏译作罗刹女)。

    及诸食肉性。罗刹猫狸等。遍于是中生。

    (死堕虎狼类。犹约近而言也。诸经皆云。先堕地狱经无数劫。复入饿鬼。饿鬼罪毕。方作畜生。酬偿先债。偿债毕已。始复人身。三途剧报。动经尘劫。睹此应生怖畏。速戒可也。所生下。谓虽复人身。杀习未尽。故作旃陀罗等)。

    缚象与大云。央掘利摩罗。

    (缚象。魏译作象掖。唐译作象胁。央掘利摩罗。西域记译云指鬘。皆如来所说经名)。

    及此楞伽经。我悉制断肉。诸佛及菩萨。声闻所诃责。食已无惭愧。生生常痴冥。先说见闻疑。已断一切肉。妄想不觉知。故生食肉处。

    (集注云。佛先所说见闻疑杀等肉。不应食之。而彼愚夫。不明如来所制净不净肉。悉已令断。于开遮方便处。起诸妄想。谓听食其净肉)。

    如彼贪欲过。障碍圣解脱。酒肉葱韭蒜。悉为圣道障。未来世众生。于肉愚痴说。言此净无罪。佛听我等食。食如服药想。亦如食子肉。知足生厌离。修行行乞食。安住慈心者。我说常厌离。虎狼诸恶兽。恒可同游止。若食诸血肉。众生悉恐怖。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

    (以不食故。永绝冤对。纵虎狼之恶。可同游止。人若无慈。杀心偏盛。物见生怖。或飞或走。岂独生怖。亦复含嗔。由是群吠屠狗。追逐衔啮。虽无害于此物。固伤其类耳)。

    食肉无慈慧。永背正解脱。及违圣表相。是故不应食。

    (新说云。背正解脱者。由无慈慧。亏利自他。及违圣人护生仪表)。

    得生梵志种。及诸修行处。智慧富贵家。斯由不食肉。

    (前明食肉之过。此示不食之功。总答大慧食不食肉功德过恶之问也。是经大部未至。来此土者。佛语心一品耳。一品问答。唯谈一心。此心之邪正偏圆。全经具显。然而妙心既明。群邪既破。无复所事矣。是心虽明。坛秽不止。则慈慧不发。正观不净正行不勤。卒难臻其妙域。故以断肉一章。结其全义。良有以也。是犹首楞立三渐次。除助因。刳正性。违现业者同耳)。

    (阁笔偈)

    (笔底楞伽一字无  浮云散去月明孤

    恩深欲报辞难尽  尘劫分身舌不枯)

    楞伽阿?多罗宝经参订疏卷第八(终)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