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楞伽阿?多罗宝经参订疏卷第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楞伽。西域记云。僧伽罗国东南隅海中。有?迦山。昔佛于此说?迦经。而云楞伽。讹也。按下经云。楞伽国。摩罗耶山。盖山名摩罗耶。山顶有城名楞伽耳。梵语楞伽。译云不可往。据华严论。楞伽山高五百由旬。下瞰大海。傍无门户。非得神通。不可升往。其所诠义。谓自觉圣智境界。离心意意识妄想。非邪智可到故。梵语阿。译云无。跋多罗。译云上。合言无上。谓究竟觉际。更无有上故。宝者。尊重义。随世所重而赞之之辞。然世宝可坏。如来藏宝不可坏。故合云无上宝也。经者。能诠也。所诠胜。能诠亦胜。故通曰不可往无上宝经也。诸有所表。详如华严论说。今时有作观楞伽经记者。言楞伽。宝名。楞字。去声呼之。以山纯此宝故。因此宝名山。而云楞伽山也。此言谬甚。经首现言种种宝华以为庄严。魏译亦云种种宝性所成。又楞伽王偈云。于此楞伽城。种种宝山上。既曰种种宝。则非纯此宝可知。记又谓此宝八楞。以喻八识。亦谬。楞伽是梵语。译云不可往。他经凡称楞伽者。皆不可往义。岂以八楞八识牵纽。此何据哉。真齐东野人之语也。至于他经或有。释迦毗楞伽宝之名。自有译义。不可以彼证此)。

    刘宋天竺沙门求那?陀罗译

    (译经图纪云。梵语求那跋陀罗。译云功德贤。中印度人也。幼学五明四章陀论。志性明敏。度量该博。后遇杂心论。莫测涯际。方悟佛法崇深。投?落??。专精志业。博通三藏。宋元嘉中。译是经为四卷)。

    皇明吴兴后学沙门广莫 参订

    皇明 夏官大夫携李袁黄 阅正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一

    (一切佛语心者。谓三世诸佛所说第一义心也。然此经原我释迦佛说。何言一切。谓一即一切故。盖一经所明。详显此心之义。故云佛语心也。品者。类也。义类相从。故名为品。相传此经大部有十万偈。百万句。三千六万言。总有一百五十一品。今传此方者。佛语心一品耳。按经初有如是我闻等句。则知今品为百五十一之初品也。是故品下有第一字。卷虽分四。品止第一。有本。品下列二三四者。讹也。若权用第一之一。之二等。乃可)。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濵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

    (华严经云转论圣王。以金瓶盛四大海水。灌太子顶。授与转轮王位。此世尊取喻上地菩萨堪绍佛位。乃以智水而灌其顶。盖表心与佛智相应。如佛灌顶。以显位邻大觉也。今大慧等。位在上地。行非下贤。是故经家叙此灌顶之说)。

    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

    (此语倒置。天竺文体。盖如此也。若唯此方润色。应云善解自心现境界义。文始顺)。

    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

    (下经云。五法者。谓名。相。妄想。正智。如如。自性有三。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识有八。谓眼。耳。鼻。舌。身。意。第七末那。第八赖耶。二无我者。谓人无我。法无我。众义解见下文。已上经家所叹菩萨之德也。然阙声闻叹德。所列听众。又阙缘觉众。)。

    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

    (摩帝。又云末底。译云慧)。

    游一切诸佛刹土。

    (言诸菩萨。从游诸佛刹土而来)。

    承佛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五阴合聚。成世间也。思益经云。说五阴是世。世间所依止。依止于五阴。不脱世间法。盖以佛智。观察世间。如虚空华。本无所有。不起分别。生灭园离。若有若无。俱不可得。故云智不得有无也。然诸众生。为贪所使。妄执有无。起诸恶见。佛愍彼愚。承本愿力。兴大悲心。而救济故)。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世尊知法如幻。远离心识。兴如幻悲。度如幻众。不堕有无故。上四偈。初偈依五阴赞。次偈依心识赞。第三偈依诸见赞末偈依二无我赞。总谓世尊。离诸妄想。证法真性。自既得度。复能度他故也。梵语尔焰。译云所知。烦恼。事障也。所知。理障也。言佛二障永离。心常清净。而无能所之相)。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

    (一切。指上四偈中世间心识人法烦恼等也。谓一切法。本涅槃相。若执涅槃。则涅槃亦成法数。故复遣云无涅槃也。无有涅槃佛。道能也。无有佛涅槃。遣所也。佛。能觉也。涅槃。所觉也。远离下。结明涅槃佛佛涅槃二句。以有无不可得故。能所俱离也)。

    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静。

    (魏译云。若如是观佛寂静离生灭彼人今后世。离垢无染取。○梵语牟尼。译云寂默寂默即寂静义。牟尼寂静者。华梵兼举。佛之名也。观者。言观佛也。按魏译。观从人说。谓所观之佛。由远离前偈所云有无能所而生。故云是则远离生。然彼能观之人。亦当远离有无能所彼我之相。是名不取。既不取者。而今而后。三世性空。复其本然之静矣。已上诸偈。虽云赞佛。而全经大旨。悉蕴其中。何者。愚谓此经。直显一心。顿袪四句。世出世间一切法数。如空中华。本无所有。唯一自觉圣智。灵鉴虚涵。为此心之妙用也。自觉即佛。佛即一心。此今经之极致。因知此偈。经义昭然矣)。

    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我名为大慧。通达于大乘。今以百八义。仰咨尊中上。世间解之士。闻彼所说偈。观察一切众。告诸佛子言。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曰。

    (此经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所破之要。今大慧问语。无出此法。众义既破。自觉全显。一经大意。诚在此耳。读者毋厌其繁。可也)。

    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

    (唐译云。云何起计度。云何净计度。○今经增长。即唐译起义。此经先言净。后言起。彼经先言起。后言净也)。

    云何见痴惑。云何惑增长。

    (见。唐译作净。起净先后。同上)。

    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

    (相字。义属上句。问如来刹土中教化之相)。

    云何无受次。何故名无受。

    (魏唐二译。合此二句。作一句。云寂静及次第。盖无受。即寂静义。次第。即入住出之次第也)。

    何故名佛子。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何等禅境界。云何有三乘。唯愿为解说。

    (已上一十四句。末句以愿说结之)。

    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云何俱异说。

    (俱异二字。俱对不俱。异对一说。此问外道所执四句。然不及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略也。实影带其中)。

    云何为增长。

    (唐译作云何诸有起)。

    云何无色定。及以灭正受。

    (上句问无色四定下句问第九灭定也。九次第定名。详如法界次第初门中说。可检)。

    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

    (此问无想定也。是定经五百劫。最初半劫。其想始灭。最后半劫。其想复生)。

    云何所作生。进去及持身。

    (所作生。魏译作因生果。进去及持身。魏译作何因身去住。○今文进字。即去义。持字。即住义。身者。五阴身也。下文佛领偈中云。五阴身往来是也)。

    云何现分别。

    (唐译作云何见诸物)。

    云何生诸地。

    (生。唐译作入)。

    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

    (下句问。意连上句。谓何为三有处。何为三有身)。

    往生何所至。

    (问既破三有。往生何处)。

    云何最胜子。

    (唐译作云何诸佛子)。

    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云何三昧心。最胜为我说。

    (末句。唐译作愿佛为我说。○最胜。称佛也。佛姓瞿昙。译云地最胜。是故称佛为最胜也。谓于人中。此族最胜。事见释氏要览。又杂阿毗昙心论第一云。我等诸佛。悉离诸漏。故名最胜。已上二十句。末句以愿说结之)。

    云何名为藏。

    (问第八识)。

    云何意及识。

    (意是第七识。识是前六识。解见下文)。

    云何生与灭。云何见已还。

    (见已还。魏译作断所见。唐译作退诸见。○还字。即断退义。言见性览物。则流而不返。今不为物转。返流全一。外用不行。谓之见已还)。

    云何为种性。非种及心量。

    (唐译作云何性非性。云何唯是心。○按唐译。今种性是有性。非种是无性)。

    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云何无众生。云何世俗说。

    (无众生之无。上通诸佛。谓无佛无众生。清净本然。指真谛也。世俗说者。指俗谛也)。

    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

    (不生二字。通上句断见。谓云何断常二见不生)。

    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云何当来世。种种诸异部。

    (佛灭度后。大小乘经。有二十部之异)。

    云何空何因。

    (上半句。问空之相。下半句。问空之因)。

    云何刹那坏。

    (梵语刹那。毗昙论中。译为一瞬。俱舍论云。时之极少名刹那。刹那坏。魏译作念不住。盖此约时言。彼约念言。坏即不住义)。

    云何胎藏生。

    (胎藏者。谓胎中藏诸肝腑故。问意实该胎卵湿化四生。今单举胎生。影带其余也)。

    云何世不动。

    (世以迁流为义。故问云何得不动耶)。

    何因如幻梦。及揵闼婆城。

    (梵语揵闼婆。译云寻香。帝释之乐神也。其城大论云。日初出时。海中见城门楼橹宫殿。行人出入。日转高转灭但可眼见。而非实有。此即世人所谓海市亦云蜃楼。今登莱海中常见者。是揵闼婆所居之城也)。

    世间热时??。及与水月光。

    (幻梦揵城热焰水月。皆喻世间不实。世间二字。通上下句。故唐译云。云何诸世间。如幻亦如梦。揵城及阳焰等)。

    何因说觉支。及与菩提分。云何国土乱。

    (乱。指五浊而言)。

    云何作有见。

    (唐译作云何见诸有)。

    云何不生灭。世如虚空华。云何觉世间。云何说离字。

    (唐译作云何知世法。云何离文字。云何如空华。不生亦不灭)。

    离妄想者谁。

    (魏译作云何无分别)。

    云何虚空譬。如实有几种。

    (次句。魏唐二译作真如有几种)。

    几波罗蜜心。何因度诸地。谁至无所受。

    (末句。魏译作真如无次第。○无所受。即真如也。魏译直说真如。今经在行者边说。故云谁至)。

    何等二无我。云何尔??净。诸智有几种。几戒众生性。

    (末句。问众生性与戒品。当有几种)。

    谁生诸宝性。摩尼真珠等。

    (梵语摩尼。译云离垢)。

    谁生诸语言。众生种种性。明处及伎术。谁之所显示。

    (明处。魏译作五明处。○大智度论云。五明者。一曰声明。释诂训字。诠目流别。二曰工巧明。伎术机关。阴阳历数。三曰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针艾。四曰因明。考定邪正。研核真伪。五曰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

    伽陀有几种。

    (梵语伽陀。译云颂)。

    长颂及短句。成为有几种。

    (成。魏译作法。唐译作道)。

    云何名为论。云何生饮食。及生诸爱欲。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云何名为地。星宿及日月。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弟子有几种。云何阿阇黎。

    (梵语阿阇黎。译云轨范师)。

    佛复有几种。

    (下文偈云。化佛。报生佛。如如佛。智慧佛等。盖下问名义。此问种类)。

    复有几种生。

    (问佛过去本所生也)。

    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自性及与心。彼复各几种。

    (自性。问意在三自性。心。问意在想心能所。故领偈中云。自性想所想)。

    云何施设量。

    (魏译作施假名。唐译作唯假设)。

    唯愿最胜说。

    (已上七十二句。末句以愿说结之)。

    云何空风云。

    (魏译作何因有风云)。

    云何念聪明。

    (念聪明。魏译作黠慧。○念。即作意。言作意聪明。非无作般若。故云念聪明也)。

    云何为林树。云何为蔓草。云何象马鹿。云何而捕取。云何为卑陋。何因而卑陋。

    (上句问卑陋之相。下句问??陋之因)。

    云何六节摄。

    (六节。魏唐二译作六时。○按西域记。时有两说。一云一年三时。谓春夏秋也。一云一年六时。谓春时热时雨时秋时雪时寒时。今六节即六时也)。

    云何一阐提。

    (梵语一阐提。译云信不具)。

    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

    (不男有五种。谓生。犍。妒。变。半)。

    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

    (生。魏唐二译作进)。

    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

    (禅。唐译作瑜伽。○梵语具云禅那。译云静虑。又云思惟修。瑜伽。译云相应)。

    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

    (相以色言。像以状言。类以族言)。

    云何为财富。何因致财富。

    (上句问财富之相。下句问财富之因)。

    云何为释种。

    (梵语具云释迦。译云能仁。佛之姓也。种。犹裔也。因缘解见下文)。

    何因有释种。

    (问立姓之因也。本行经云。甘蔗王。名善生。其第一妃。名善贤。生一子。名长寿。第二妃生四子。一名炬面。二名金色。三名象众。四名别成。时善贤妃。欲立长寿。白王摈遣四子出国。至雪山北。住直树林中。其第四子别成为王。以德化人。即为强国。父王追悔。遣使往召。辞过不还。父王叹曰。我子释迦。释迦之姓本此)。

    云何甘蔗种。无上尊愿说。

    (本行经云。大茅草王。得成仙已。寿命极长。老不能行。时诸弟子。出外乞食。恐有虎狼之患。遂以草笼盛之。悬于树上。猎人遥见。疑谓是鸟。乃射之。滴血于地。生二甘蔗。日炙开剖。一出童男。一出童女。大臣闻之。迎归王宫。养育长成。男名善生。女名善贤。男立为王。女立为后。后世相承。名甘蔗种。已上二十三句。末句。以愿说结之)。

    云何长苦仙。彼云何教授。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子围绕。云何不食肉。云何制断肉。食肉诸种类。何因故食肉。云何日月形。须弥及莲华。师子胜相刹。侧住覆世界。如因陀罗网。或悉诸珍宝。箜篌细腰鼓。状种种诸华。或离日月光。如是等无量。

    (梵语须弥。译云妙高。山名也。居四洲之中。大海之上。梵语因陀罗。译云主。又云帝。忉利天主之称也。天帝有网。百宝所成。光光涉入。不相障碍。佛刹如之。自日月形至此。问佛刹形相差别。详如华严经说)。

    云何为化佛。云何报生佛。云何如如佛。云何智慧佛。

    (前问佛名几种。此问佛名何义)。

    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何故色究竟。离欲成菩提。

    (成唯识论云。诸异生求佛果者。定色界后。引生无漏。因生净居天上大自在宫。得菩提故。色究竟。即净居天之顶也)。

    善逝般涅槃。

    (善逝。佛十号之一也。涅槃经第十七云。善者名高。逝名不高。不高者。如来心也。高者。不名如来。是故如来名善逝。如老子所云上善若水之意。又华严钞第六云。善者好也。逝者去也。谓不向余三界二乘去。唯向大菩提去。即直往菩提号。梵语般涅槃。具云摩诃般涅槃那。译云大灭度。灭者。寂灭也。言得寂灭乐。度生死苦故)。

    谁当持正法。天师住久如。

    (天师。魏唐二译作世尊。○天师。即天人师也。久如。犹言久近。问住世久近也)。

    正法几时住。悉檀及与见。各复有几种。

    (悉檀及见。解见下文)。

    毗尼比丘分。云何何因缘。

    (云何何因缘。二问辞也。承上句谓云何毗尼分。何因比丘分。梵语毗尼。译云律。又云灭。灭诸恶故。比丘。译云乞士。僧之美名也)。

    彼诸最胜子。缘觉及声闻。何因百变易。云何百无受。

    (百变易。唐译作转所依。百无受。魏译作百寂静。唐译作得无相。○最胜子。是菩萨乘。并缘觉声闻。指三乘人也。百变易百无受。是三乘证之法。百变易。言诸三昧意生之身。百无受。言诸三昧所得之境。境即真如。真如无所受故)。

    云何世俗通。云何出世间。

    (上句问世间神通。下句问出世神通)。

    云何为七地。唯愿为演说。

    (七地已前。未离有作。登第八地。始号不动。盖问有作地相耳。已上四十四句。末句以愿说结之)。

    僧伽有几种。

    (梵语僧伽。译云和合众)。

    云何为坏僧。

    (问破僧事)。

    云何医方论。是复何因缘。

    (承上句问医论因缘)。

    何故大牟尼。唱说如是言。迦叶拘留孙。拘那含是我。

    (梵语具云迦叶波。译云饮光。拘留孙。译云所应断。拘那含。具云拘那含牟尼。译云金寂。此三是过去佛也。是我者。释迦自称。下经云。以四等故如来唱言。我是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佛。大慧欲明四等。故发此问。四等者。谓字等。语等。法等。身等。解见下文)。

    何故说断常。及与我无我。何不一切时。演说真实义。而复为众生。分别说心量。

    (何不下。魏译作何故不但说。唯有于一心。○魏译言一心。即今真实义。而复下二句。魏译略之)。

    何因男女林。

    (男女林。立世阿毗昙论第一云。阎浮提林外有二林。一名诃梨勒。二名阿摩勒。此二林南。复有七林。中有人林。是人林中。果形如人。若男十六岁。女十五岁。又长阿含第十八云。金刚山不远。有大海水。海水北岸有丛林。名曰男女。纵广五十由旬。集注谓男女众多如林。必其未考毗昙及阿含语。故失引据。今改正)。

    何梨阿摩勒。

    (梵语诃梨勒。译云天王持来。阿摩勒。译语未详。翻译名义集云。树叶如枣。华小而白。果如胡桃。味酸甜。可入药)。

    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

    (鸡罗。即须弥。天竺诸国。梵语不同。或音声相近。传写之讹也。四宝所成。在大海中。据金轮上。日月之所回泊。诸天之所游舍。自海入空。高十六万八千由旬。昼夜因之而有。铁围。亦山名。环绕世界。日月光明照烛不及。故名铁围。金刚诸山。即七金山也。七重环绕须弥之外。金刚所成。此七山中。或仙人。或乾闼婆。或诸贤圣所居。具载华严经中。已上二十句。末句失结愿说。此下佛领所问。语虽错综。而不遗漏。至问不及者。佛更补之)。

    无上世间解。闻彼所说偈。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

    (此四句。是经家序语。赞上大慧所问百八句义。是入大乘诸度之门。亦是诸佛第一义心也。盖经以佛语心名品。而大慧所问。一经之大意已具。故云诸佛心第一也。又前问义。出自五法等数。而此法数。是一经所破。自觉圣智。是一经所显。学者于破显处。幸毋忽焉)。

    善哉善哉问。大慧善谛听。我今当次第。如汝所问说。

    (此四句。是佛诫听许答之辞。下文先领。次答。已上八句。总为结前生后之意。此下正领)。

    生及与不生。涅槃空刹那。趣至无自性。

    (生及不生。涅槃及空。领问可知。刹那二字。义属下句。趣至。唐译作流转。无自性。即坏义。此领云何刹那坏之问。盖谓刹那流转不常故坏也。集注及古注意。皆以趣至无自性一句。作答辞。谓大慧所问生及不生涅槃虚空刹那之法。皆想所见。初无自性也。此解误矣。何者。答偈别在后文。此但总领其问。岂此领中。孤置一语。为答文耶。愚故通会问语。以刹那趣至无自性句。为领文。非答语也)。

    佛诸波罗蜜。佛子与声闻。缘觉诸外道。及与无色行。如是种种事。

    (如是句。兼指前后事也。领辞虽错综。一一可寻。下文或隐晦者。略标明之。其明显者。不复繁指)。

    须弥巨海山。洲渚刹土地。星宿及日月。外道天修罗。解脱自在通。力禅三摩提。

    (修罗。梵语具云阿修罗。译云非天。其性多嗔。无天行故。三摩提。即三昧通名。是梵语也。译云正心行处。又云正定)。

    灭及如意足。觉支及道品。诸禅定无量。诸阴身往来。正受灭尽定。三昧起心说。心意及与识。无我法有五。自性想所想。及与现二见。

    (现二见。魏译作所见能见二)。

    乘及诸种性。金银摩尼等。一阐提大种。荒乱及一佛。

    (荒乱。即国土乱。一佛。即拘那含等是我)。

    智尔??得向。

    (智尔焰可知。得向。领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得。果义。即四果也。向。因义。即四向也)。

    众生有无有。象马诸禽兽。云何而捕取。譬因成悉檀。

    (譬因。即宗因喻三支之二也。悉檀。悉是华言。檀是梵语。悉。遍也。檀。具云檀那。译云施。谓佛以世界为人对治第一义四法。遍施众生也)。

    及与作所作。丛林迷惑通。

    (丛林。言稠林也。喻诸邪见。诸经中。多以稠林喻邪见故。盖谓邪见如林之稠也。唐译作众林。迷惑通者。领云何见痴惑。云何惑增长二句。通。即见义)。

    心量不现有。诸地不相至。

    (领何不一切时演说真实义下四句。不现有。不相至。即不真实)。

    百变百无受。医方工巧论。伎术诸明处。

    (此下佛补大慧问不及者)。

    诸山须弥地。巨海日月量。下中上众生。身各几微尘。

    (畜生为下。人类为中。诸天为上。末句。言诸身量。几尘所成)。

    一一刹几尘。弓弓数有几。

    (四肘。为一弓。言一弓尘数有几)。

    肘步拘楼舍。半由延由延。

    (毗昙论云。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拘楼舍。八拘楼舍。为一由延。名义集云。一肘。人一尺八寸。佛三尺六寸。今四肘有七尺二寸。为一弓也。如是增上可知。梵语拘楼舍。又云拘卢舍。译云五百弓。又云一牛吼地。言牛鸣声所极闻也。半由延二十里。一由延四十里。故魏译云。肘步至十里。二十及四十。梵语由延。又云由旬。译云限量)。

    兔毫窗尘虮。羊毛??麦尘。

    (杂阿毗昙心论云。七极微为一阿耨。七阿耨为一铜上尘。七铜上尘为一水上尘。七水上尘为一兔毫上尘。七兔毫上尘为一羊毛上尘。七羊毛上尘为一牛毛上尘。七牛毛上尘为一牕游尘。七牕游尘为一虮。七虮为一虱。七虱为一??麦。七??麦为一指。二十四指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拘楼舍)。

    钵他几??麦。阿罗??麦几。独笼那佉梨。勒叉及举利。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

    (钵他。唐译作一升。阿罗作一斗。独笼作一斛。那佉梨作十斛。勒叉作十万。举利作一亿。频婆罗作一兆。谓几??尘成一升。乃至几尘成一兆。故云是各有几数)。

    为有几阿?。名舍梨沙婆。几舍梨沙婆。名为一赖提。几赖提摩沙。几摩沙陀那。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几迦梨沙那。为成一波罗。此等积聚相。几波罗弥楼。

    (阿?。唐译作尘。舍梨沙婆。作芥子。赖提作草子。摩沙作豆。陀那作铢。迦梨沙那作两。婆罗作斤。弥楼。名义集云。有人谓弥楼。译云光明。七金山也。金色光明故。若准第一义法胜经云须弥楼山。则须弥楼。是须弥山旧译。俱舍论亦以须弥。作弥楼。是则梵音有异。若据法华云内外弥楼山。须弥及铁围。是则山体有异。未知孰是。详载于此。俟来者校焉。今文谓如是次第增上。乃至几斤成弥楼山。末句。字义缺略。会意可知)。

    是等所应问。何须问余事。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火??几阿?。风阿?复几。根根几阿?。毛孔眉毛几。

    (应问三乘。身各几尘。火焰及风。六根诸毛窍等。为几尘所成。何故不问此耶。上自诸山须弥地至此。有三十八句。佛因大慧问不及此。佛自补之。夫此数量。唯佛能知。非下地可测。故大慧不能发问也。如华严阿僧祗品。诸菩萨不能说。佛自说之。然世有算经。列二十三数。始从一至十为十。次有十三数。从十十为百。十百为千。次万亿。兆。京。垓。梓。坏。沟。涧。正。载。即此世数。尚谓天地不能容载。况佛所知量乎)。

    护财自在王。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云何为解脱。广说及句说。

    (末句。领长颂及短句)。

    如汝之所问。众生种种欲。种种诸饮食。云何男女林。金刚坚固山。云何如幻梦。野鹿渴爱譬。云何山天仙。犍闼婆庄严。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云何禅境界。变化及外道。云何无因作。

    (此领无句)。

    云何有因作。

    (此领有句)。

    有因无因作。

    (此领俱句)。

    及非有无因。

    (此领不俱句)。

    云何现已灭。云何净诸觉。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云何断诸想。云何三昧起。破三有者谁。何处为何身。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惟愿广分别。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云何为胎藏。及种种异身。

    (异身。唐译作余身分。言身四支也)。

    云何断常见。云何心得定。言说及诸智。戒种性佛子。云何成及论。

    (末句。领成为有几种。云何名为论)。

    云何师弟子。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云何为饮食。聪明魔施设。

    (末句。盖领三问。谓念聪明魔几种。施设量也)。

    云何树葛藤。最胜子所问。

    (最胜子。佛称大慧也)。

    云何种种刹。仙人长苦行。云何为族姓。从何师受学。云何为丑陋。云何人修行。欲界何不觉。阿迦腻吒成。

    (梵语阿迦腻吒。译云质碍究竟。色界顶天之名也)。

    云何俗神通。云何为比丘。云何为化佛。云何为报佛。云何如如佛。平等智慧佛。

    (宗镜第十六云。随机赴感。名之为化。酬其往因。名之为报。本觉显照。名为智慧。理体无二。故曰如如)。

    云何为众僧。佛子如是问。箜篌腰鼓华。刹土离光明。心地者有七。所问皆如实。此及余众多。佛子所应问。

    (末二句。结领大慧所问已竟。下八句。分二偈。生起答文也)。

    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悉檀离言说。我今当显示。

    (一一相。即大慧问中之相也。言说。即相之称谓也。诸相本与实智相应。远离有无等见之过。则名言亦离矣。以此离言说道。遍施众生。故曰悉檀离言说)。

    次第建立句。佛子善谛听。此上百八句。如诸佛所说。

    (次第建立句者。言后之答句。次第建立也。末二句。谓当如诸佛所说。以酬前问。下文正答)。

    不生句生句。

    (唐译作生句非生句。○今文倒置。应云生句不生句。凡答语每句中。皆上半句。拈其问相。下半句。随破之。依心真如门。破一切相。故皆曰非。下文凡字属破义者。唐译皆作非。今经或变他字。亦是破义。如无。如离。如不等字是也。又不生与生。是所诠义相。句字。是能诠句身。下皆仿此)。

    常句无常句。相句无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

    (住异。是生住异灭四相之二。问中不出。答文补之)。

    刹那句非刹那句。自性句离自性句。空句不空句。断句不断句。边句非边句。中句非中句。

    (边中句。前问不出。今补而答之。凡问出答不出。答出问不出者。皆含于心量句中)。

    常句非常句。

    (常。魏译作变。唐译作恒。○常句重出者。古注云。凡有三常。一计四大性常。二计业习气相续得果不断故常。三如来藏体真常故常。据古注因有三常。故经文重出。愚谓举一常。即三常备矣。若据三常。当三出之。列而为二。将安分属。今姑依魏译作变义解。乃变迁流注相续不断。系三常中之相续常也。则前常句。属余二常矣)。

    缘句非缘句。因句非因句。烦恼句非烦恼句。爱句非爱句。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

    (唐译巧上。加一善字)。

    净句非净句。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种性句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所有句无所有句。愿句非愿句。三轮句非三轮句。相句非相句。

    (末句。唐译作标相句非标相句。○相句重出者。前属法相。今属标义。标。即教也。所谓如标指月者是也)。

    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

    (缘自下一句。唐译分作二句。云缘自圣智句非缘自圣智句。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

    刹土句非刹土句。阿?句非阿?句。

    (阿?。唐译作尘)。

    水句非水句。弓句非弓句。实句非实句。

    (实。魏唐二译作四大。言四大实法也)。

    数句非数句。

    (唐译作算数句非算数句)。

    数句非数句。

    (此数。魏唐二译作神通。○此名数之数也。神通是名数故。又南藏本。此句下注云。此数霜缕切)。

    明句非明句。虚空句非虚空句。云句非云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风句非风句。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

    (自性。唐译作体性)。

    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慧句非慧句。

    (慧句。魏译作智句。唐译作觉句)。

    涅槃句非涅槃句。尔??句非尔??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乱句非荒乱句。幻句非幻句。梦句非梦句。??句非??句。

    (阳焰)。

    像句非像句。

    (镜像)。

    轮句非轮句。

    (旋火)。

    犍闼婆句非犍闼婆句。

    (按大慧问中。以五喻明世间非实。则今此句。疑是揵城喻也。然三译皆缺城字。又与下文天句同列。则此当属八部。盖必双显喻部耳)。

    天句非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淫欲句非淫欲句。见句非见句。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戒句非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谛句非谛句。

    (四谛也)。

    果句非果句。

    (四果也)。

    灭起句非灭起句。

    (灭起。唐译分作二句)。

    治句非治句。

    (治。唐译作医)。

    相句非相句。

    (集注云。所答凡有三相句。前则名相之相。次则标相之相。今则占相之相也。世尊既以医道冠于上文。是必以卜术缀于下句矣)。

    支句非支句。

    (唐译作支分句)。

    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

    (此句三出。唐译无今句)。

    禅句非禅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族句非族句。仙句非仙句。王句非王句。摄受句非摄受句。

    (摄受。魏译作捕取)。

    宝句非宝句。记句非记句。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身句非身句。觉句非觉句。

    (觉。唐译作计度)。

    动句非动句。根句非根句。有为句非有为句。无为句非无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节句非节句。丛树葛藤句非丛树葛藤句。杂句非杂句。

    (杂。魏唐二译作种种)。

    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

    (处。魏唐二译作住持)。

    字句非字句。

    (已上如来约心真如门总答百八句义。故皆言非也。如楞严经云。本妙圆心。非心非色。乃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