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正见卷第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心光回照。得四大内融。故能拾出腹虫。而不伤损尔。

    此名下拣邪善。此是功用逼越精明。流溢形体为变。若认为证圣。则受其邪矣。

    △三空中说法。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至)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下明现境之相。执受身也。魂魄等五脏所主也。除执受身不动。余脏等五皆能涉入。或离或合。而无专一。由前初则出碍。次则内彻。今则内外精研。故得互为宾主。又空中闻说法声者。以心意识无始时来。熏闻成种。今神离其舍。失其故常。还闻旧识发现。是故空中闻有所说也。

    此名下拣邪善如文。

    △四华台现佛。

    又以此心澄露皎彻(至)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下明现境之相。澄露皎彻一句是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者。即是内外一色也。其色赤黄。故名阎浮檀。毗卢遮那。此云遍一切处。谓遍一切俱觉故。然觉则无相也。无见也。今由前定中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是有相矣。有相可见岂非魔耶。大概澄极无宰。被旧习见闻牵引。故有是境也。

    此名下拣邪善如文。

    △五空现宝色。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至)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下明现境之相。观察不停者。分别太明也。制止超越者。研穷太深也。不知太深失中。太明失实。于是抑按过当。遂见十方虚空。尽成七宝色。又各各纯现者。青则遍界俱青。黄则遍界俱黄等。且又不失留碍者。岂有他哉。不过驰求心不歇尔。

    此名下拣邪善如文。

    △六暗室见物。

    又以此心研究澄彻(至)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心实无形。定元无相今能暗室见物。光与白昼不殊。是心有形而定有相矣。焉得为正。不过心细澄极。物得映彻。然物是实体。不与定移。故云不除尔。

    △七火烧刀割无所觉。

    又以此心圆入虚融(至)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心纯遗物。物不能侵。定胜排尘。尘不能并。是故火烧不爇。刀割不觉。此离能执所执。一向入空。空性虚融。暂得如是非正受矣。

    △八胜界化成。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至)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一向见山河大地是劣。佛土楼殿是胜。见地狱是苦。天堂是乐。由是欣乐厌苦。慕胜卑劣。今则静功臻极圆定入深。积想化成。暂得如是。非本来有也。

    △九远人隔见。

    又以此心研究深远(至)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研穷至极。色阴将尽。故能隔见远人。及闻其语。此皆迫极心飞。脱其本阴尔。

    △十别识变现。

    又以此心研究精极(至)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精究色尽。乃见他识以为依止。虽为依止。然又种种不定。或喜或怒。或好或丑。须臾之间。迁改不常。是人曾有宿习邪染种子。或是外魔乘间而入。大概色阴初尽。心失所依。是故魔得入其心腹矣。

    △三结示。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至)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已上十种。总是色阴所变。前力。但是本相所变。以色阴未尽故。第十乃是他相所变。以色阴是尽故。用心交互者。行人修禅。惟缘自相。不缘念相。念相虽不缘。毕竟精明之心。还流前境故。又色阴或时窃发故。所谓交互也。若不说破。误认证圣。隳坏禅定。非为细事。故劝开示后世。无令天魔得其便也。

    △二受阴。

    初总明。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至)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下明区宇之相。色阴既尽。心地开豁。如明镜现像。虽有领会。不得其用。隐隐似有所碍者。乃是受阴区宇也。譬如鬼魇其身。见闻了然。手足动不得。被客邪所触。受阴覆其心故。

    若魇下明阴尽之相。心有领纳。如鬼魇其身。反为所障。设若心亡领纳。魇咎消歇。得去住无碍。便是受阴尽也。见浊者。即最初一念。揽法成知。抟体成觉。此觉知心性。全是四大妄织。皆有留碍。故名见浊。又虚明者。盖众生原有灵明之智。因无明不觉而成妄相。是虚有其明矣。故云。虚明。今受阴一尽。心得自在。观得最初之由。与妄想之本。便是超过见浊之相也。

    △二别释十。

    一悲魔。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至)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阿难下明现境之相。此中二字。指受阴也。得大光耀者。指明白心也。以明白心见得受阴为过。于是摧而抑之。但摧抑过分。心不能持。见物辄生悲哀者。乃是忧悲种子发现也。

    此名下正拣邪善。由摧抑过分。是故悲魔入其心腑。悟则为善。不悟则为邪也。

    △二狂魔。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至)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见得此中道理。即是明白心也。以明白心过激。见三祇劫。不过此一念。然此一念能超释迦。轶弥勒。无有过于我者。由是发狂。见人即夸示之也。

    △三忆魔。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至)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观前空相无见。故无有新证。观后色阴已脱。故归失故居。于是前后观之。一总无有可得。故名中隳地。又不进故曰沉。不退故曰忆。终日击心一处。谓之撮悬也。

    △四易知足魔。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至)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盖定能养慧。慧能养定。定慧均调。谓之得中。今则不然。慧过于定。则是溺于知见矣。心忘于审。则是失于猛利矣。猛利即是胜心。知见便是狂慧。此人见得自己是卢舍那。便是狂慧。更不求进。得少为足。便是知见。如此不悟。将来必有易知足魔。入其心腑矣。

    △五忧愁魔。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至)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新证之意未有。旧得之心已亡。进退无据。遂生艰难。以为学道无益。不欲活命。唯求速死。此修定失于方便。令悔恼种子发现尔。

    △六喜魔。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至)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心有所滞则沉。心无所滞则浮。今定中觉得轻安清净而生欢喜。然轻安属定。欢喜属浮。由轻浮故。慧不能禁持。是以喜支生也。

    △七慢魔。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至)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慢有七种。同德相傲曰慢。恃己陵他曰我慢。于同争胜曰过慢。于胜争胜曰慢过慢。未得谓得曰增上慢。以劣自矜曰卑劣慢。不礼塔庙及毁经像等曰邪慢。前六种是兼举。后一种是正显。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者。此即是邪慢。又不礼塔庙及毁经像等。即是我慢。由定中见得自心无佛无众生。无自无他。谓之胜见。胜见生。慧不能持。故慢魔起也。

    △八轻清魔。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至)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精明是定。圆悟是慧。然慧与定最难随顺。今圆悟精理。理契于智。是得随顺矣。因随顺故。见得轻安自在。妄谓证圣。岂不误哉。而又不求升进。是无闻也。无有所闻。而好轻清。岂非魔耶。

    △九空魔。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至)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空中见得虚明境界。遂执空为是。谓空何有持犯乎。由是内起邪见。外引空魔。破佛律仪。不避讥嫌。而令人不疑者。乃是魔所摄持也。

    △十欲魔。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至)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味者爱着也。爱着虚明境界。虚明空也。空无慧察。故魔入其心骨。以说欲为菩提。行淫为法子。此便是魔业矣。

    △三结示。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至)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已上十种。是受阴所变。譬如垢痕。心垢虽除。而物痕犹在。慧不能辩。受阴乘之而现也。言用心交互者。盖定慧均则魔不能入。今则不然。或慧偏而定不能持。或定胜而慧不能辩。是以外魔乘之而起也。若不说破。误认证圣。混扰禅定。为害非小。故劝开示后世。毋令天魔得其便也。

    △三想阴。

    初总明。

    阿难彼善男子(至)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下明区宇之相。夫色受二阴。物之幻影也。众生一向妄执为身。如鸟处笼相似。今受阴已尽。身执已亡。如鸟出笼。心离其形者也。当此之际。若是根利者。不涉余想。即凡身而历圣位。得意生身而升道阶。便是证得无碍慧也。若是根钝不然。受阴虽尽。犹有念动。是堕想阴区宇。譬如熟寐寱言相似因忘身执。喻之熟寐。因有念动。喻之寱言。盖登地圣人。知得受阴尽而有圣位分。但被想阴所盖。不得自在。是为想阴区宇尔。

    若动念下明阴尽之相。大概有念不得自在。有想被其所碍。若是念息想除。得觉明圆照。便见得本末矣。又本即生也。末即灭也。盖想有则生。想无则灭。以生灭全是妄想。今若照得本末首尾尽。自然不随其生灭。生灭已灭。便是想阴尽也。所言烦恼者。即无始妄想忆识诵习。扰动清心。故名烦恼。今以觉明圆照。观得生灭之由。与妄想之本。便是超过烦恼浊矣。

    △二别释十。

    一贪物所变。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至)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阿难下明体用。夫受阴尽而心地空净。故见虚妙。圆定深而邪虑不遭。故得发明。此约定体也。三摩地。云观照也。因定生明。因明生爱。心爱其明。而锐其精思以求巧。巧者。利有所得也。即贪物之余习。物是其境故。行人心贪。巧得其道。故云善巧。此约定用也。

    尔时下明魔现之相。其人。指魔所附之人也。彼求巧。指修定人也。修定人心贪其巧。魔即附人来说。或作比丘。或为帝释。正是魔现之相。修定人不悟。惑而信之。便是堕其巧以成其党矣。

    口中好言下明魔说之事。盖人之好怪。彼说灾祥变异以动其欲。人之好讹。彼说刀兵劫火以恐其心。此又魔之善机迎合于人也。

    此名下结判。怪者。物怪也。物力衰必至败露。所以致难尔。汝当下劝令先觉。先觉则善。不觉则堕落矣。

    △二贪色所变。

    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至)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阿难下明体用。定体如前。心爱游荡。游荡心风也。即贪色之余习。色是其境故。行人心贪历诸境。故云经历。此约定用也。

    尔时下明魔现之相。其人指魔所附之人也。彼求游。指修定人也。修定人心游色境。魔即附人来说。或坐莲华。或现金聚。正是魔现之相。修定人不知。惑而信之。便是堕其境以成其党矣。

    口中好言下明魔说之事。盖人好其境。彼说佛应某处。某佛化身。某人即是某菩萨。此又魔之善机迎合于人也。

    此名下结判。魃者。风魃也。风力衰必至败露。所以致难尔。

    汝当下劝令先觉。先觉则善。不觉则堕落矣。

    △三贪惑所变。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至)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又善男子下明体用。定体如前。心爱绵?。?合也。即贪惑之余习。惑是其境故。行人心贪希合妙道。故云契合。此约定用也。

    尔时下明魔现之相。其人。指魔所附之人也。彼求合。指修定人也。修定人心贪合道。魔即附人来说。且说者不以形。听者不以声。能令人先悟者。契合于心也。或得宿命。或得他心。乃至诵经说偈。令各各欢娱者。契合于理也。此是魔现之相。修定人不觉。惑而信之。便是堕其计以成其党矣。

    口中好言下明魔说之事。盖人心欲求合其道。彼即说佛有大小。有先后。乃至菩萨亦然者。此又魔之善机迎合于人也。

    此名下结判。魅者。妖通也。妖力衰必至败露。所以致难尔。汝当下劝令先觉如文。

    △四贪恨所变。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至)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又善男子下明体用。定体如前。根本者。物之元性也。元性是空。心爱根本。即贪恨之余习。何以知之。大都色受虽亡。想元仍在。今定中穷览物性之空。以爽其心。贪其辩析者。非余习耶。以行人心求物理。故云辩析。此约定用也。

    尔时下明魔现之相。其人。指魔所附之人也。彼求元。指修定人也。修定人心贪物元魔即附人来说。都将肉身为法身。妄想为常住。秽境为佛国。此魔现之相。修定人不觉。惑而信之。便是堕其术以成其党矣。

    口中好言下明魔说之事。盖行人心爱物元。彼故说五蕴即净土。男女即菩提。此又魔之善机迎合于人也。

    此名下结判。蛊者。坏也。物腐而虫生之。然不至于空不已。是蛊坏之者。所以致难尔。

    汝当下劝令先觉如文。

    △五贪忆所变。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至)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又善下明体用。定体如前。悬应者。冀感通也。即贪忆之余习。忆是其本念故。行人心悬圣应。故云冥感。

    尔时下明魔现之相。心贪冥应。魔得其便。附人为知识。修定人不察。惑而信奉之。如胶漆。成其魔党矣。

    口中好言下明魔说之事。言妻妾兄弟者。是展其亲也。于佛共住者。是酬其愿也。酬愿则所应之实。展亲则入人之深。此正冥感之意。此名下结判。疠者恶鬼也。疠终不久。必当自败。是以致难尔。

    汝当下劝先觉如文。

    △六贪傲所变。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至)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又善下明体用。定体如前。深入者。入无何之乡也。克己者。克苦其身心也。即傲习所变。傲变为虚。虚气最静。行人心贪其静。故云静谧。此约定用也。

    尔时下明魔现之相。起心贪静。魔得其便矣。大概邪定亦具五通。知其本业。即是宿命通。知其肇心。即是他心通。能诘阴事。即是天眼通。以此现相。令人倾心钦伏矣。

    口中好言下明魔说之事。未来祸福应无差忒者。此又魔之善机迎人也。

    此名下结判。大力者。虚憍之气。虚气力衰。必至销败是以致难尔。

    汝当下劝先觉如文。

    △七贪罔所变。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至)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又善下明体用。定体如前。知属意。见属眼。心爱知见。即贪罔余习所变矣。盖罔不知也今求知。罔不见也今求见。以是研寻贪求宿命。宿命六通之一。

    尔时下明魔现之相。宝珠难见之物也。符牍难见之书也。令皆见之。地下伏藏。难知之事也。药草嘉馔。难知之味也。令皆知之。此是魔现之相。以诿致尔。

    口中好言下明魔说之事。言他方宝藏者。令人乐知也。言奇异之人者。令人乐见也。此是魔之善机迎合尔。

    此名下结判。汝当下劝觉如文。

    △八贪明所变。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至)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又善下明体用。定体如前。神通者六通之一。此以意通盖以意不以识。以神不以形。是谓神通。若以心爱而求通。乃是贪明余习所变。以贪明之心研究化元故。化元是意。所变是通。此乃是邪通。非真神通也。

    尔时下明魔现神通之相。唯于刀兵一句略拣邪正。谓正则刀兵无沮。邪则不得自在。此邪正之验矣。

    口中常说下。明魔说神通之事。

    此名下结判。汝当下劝觉一一如文。

    △九贪成所变。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至)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又善下明体用。定体如前。心爱入灭者。灭即无也。研万物之化性唯无。遂拨一切俱无以入空者。此亦贪成之余习。以物之化性由空而成。故贪求其深空也。

    尔时下明魔现之相。于大众内。其形忽空者。现入灭之相。还从虚突然而出者。现空化之性。以行人心贪深空。魔得其便以眩惑尔。

    口中常说下明魔说之事。虚空是无相。即从所生。还灭于空矣。岂有因果与后身哉。此正外道断灭空也。

    此名下结判。汝当下劝觉如文。

    △十贪党所变。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至)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又善下明体用。定体如前。心爱长寿者。冀不灭也。分段是五蕴之粗相。变易是心识之细相。今变五蕴粗相。而易心识细相。得永不灭而求常住者。即贪党之余习也。以心之细识。是朋类故。

    尔时下明魔现之相。或经万里。瞬息再来者。异中同也。同故举眼即到。数步之间。累年不到者。同中异也。异故一室相差。已上皆变易之相。

    口中常说下明魔说之事。说生佛从我出者。此显变易也。说我是元佛者。此显常住也。

    此名下结判。自在天。即欲界第六天。他化所摄。魔王天也。遮文茶。即役使鬼。毗舍。即啖精气鬼。啖精气以求常住。役使以求变易者。便是魔王之法也。

    汝当下劝觉如文。

    △三结示二。

    初总结前境。

    阿难当知是十种魔(至)汝遵佛语名报佛恩。

    阿难下结成魔失。谓后五百岁多有魔王。入佛法中。为善知识。师既为魔。弟莫不然。师弟成魔。谓之淫淫相传。纵有好心学道之士。而无慧觉。皆堕其党。为魔眷属。深可惜也。其故何在。大概以想阴为之害也。想阴有二。一散位。二定位。散位故也。定位非故也。譬如风微水绉。风微是因。水绉是念。修定人或过于浮。或过于沉。定慧不调。故引起旧习之因。以成念想之咎。是以魔得其便以应之尔。故曰其故以想阴为之害也。

    汝今下敕劝阿难。阿难前发愿云。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又云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今敕阿难云纵得无学。未须取灭。盖留愿度生。乃是学道之正务也。能度生。则足以报佛恩矣。

    △二结劝传示。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至)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已上十种。是想阴所变。盖想阴为风。心海为波。风动波起。心体不得宁矣。究竟看来。风亦不关于波。波亦不关于风。起各自起。动各自动。良由旧习以惑之尔。言用心交互者。慧习于定。定不能一。定摄于慧。慧不能持。慧不能持。魔得以乘之矣。定不能一。旧习以惑之矣。此用心交互之过也。若不说破。误认登圣。混乱佛法。为害非细。故劝传示后世。毋令天魔得其便也。

    首楞严经正见卷第九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