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

    王法祖 校定

    △四行阴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至)此则名为行阴区宇。

    五阴前粗后细。故想尽则无粗重影事。虽观万象而无想念。故如镜鉴之明。无粘无迹。虚受照应。了无陈习。唯一精真明极如此。故幽隐行阴。于是披露也。行为万化生灭相根元故。其想披露。凡彼十二类生之元。无不殚见。然虽未能见彼修因趋果。因由谛绪。已能总见生类。但由行起名。此行阴者。为同生基。

    若此清扰熠熠元性(至)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生灭不停。业运常迁。名众生浊。即行阴之体也。故行阴尽者。则能超之。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至)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梦想消亡。寤寐常一。故称正知奢摩它。又称凝明正心。皆想尽之相也。外境皆由心召。故想尽凝明。则天魔不至。从此唯是修禅失趣。狂解妄计。是即阴魔也。生类本即同生基也。于本类中生元露者。于同生基。见己之行元也。幽清动元。即行元也。既见此已。遂以一切生灭。皆圆于此。而不进穷识因本末。遂立二无因论。

    △二无因论  其目有二

    自此以下十种皆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

    一者是人见本无因(至)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生机既破。则根离区穴。而眼清净。故能洞见众生。业流湾环。随业轮转。不能自出。以其未脱识阴。定力有限。故八万劫外。冥无所见。以无所见故。计本无因也。生机全破。机喻扰动。即行阴也。不为想阴所覆。故云全破。

    二者是人见末无因(至)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谬执生根。不达化理。以人竟为人。乃至黑竟为黑。无复改移。因而例我。本不见道。末亦无成。故曰末无因也。

    △二遍常论  其目有四

    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至)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由妄计行阴。为生灭圆元。遂于心境四大八识行等。皆起妄计。或拨生灭而计常。或存生灭而计常。或认识神而计常。或起邪见而计常。今此穷心境。性本无因无生灭。故以十方众生生灭之理。皆则循环。本无散失。此拨生灭而计常也。想阴尽者。依心境二法修观故。功力能知二万劫事。后四万八万例此。

    二者是人穷四大元(至)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众生依地水火风生灭。而四性元则常住。则诸生灭法。皆有体常。此存生灭而计常者也。

    三者是人穷尽六根(至)穷不失性计以为常。

    六根及末那执受。即八识也。心意识中。本元即识神也。八识元由。惟佛八地菩萨能穷。若真能穷尽。则入知境。离心意识。今此惟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谓其本性恒常。众生依之。循环而住。不曾散失。此认识神而妄计也。

    四者是人既尽想元(至)因心所度计以为常。

    想元想阴也。生理行阴也。妄谓流转生灭。皆属想心。今已永灭。则不生灭。理自然属行。不知行阴。即生灭元。是起邪见而妄计也。

    由此计常亡正遍知(至)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三四颠倒见  其目有四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至)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妙明圆湛。离我我所。而外道于此妄立神我。从是计我。偏凝不动。遂以为常。而诸众生。于生于死。计他无常。

    二者是人不观其心(至)劫不坏处名究竟常。

    谓三禅以下。终为三灾所坏。名无常种性。四禅以上。灾不能坏。名究竟常。

    三者是人别观我心(至)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前于一法作无计。此于一性作二计。皆妄计也。

    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至)今已灭尽名为无常。

    幻阴一体。迁流一相。而且执是执非。见今见昔。而以流者为常。迁者为灭。

    由此计度一分无常(至)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四有边论  其目有四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至)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分位有四。乃生灭分位也。

    一者是人心计生元(至)计相续心名为无边。

    生元流用行阴也。因迁流计三际。以过者已灭。来者未见。故名有边。见在相续。故名无边。不知真际。本非有边。非无边也。

    二者是人观八万劫(至)不得无边之心但有边性。

    我曾下。谓但见彼人。现我知中。而不能知彼人性遍。故计彼性。以为有边。

    四者是人穷行阴空(至)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性。

    △五矫乱论  其目有四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至)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此观万化。见其不齐。遂生异解。不能决择。故矫乱其语。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至)除无之外无所言说。

    互互无。念念灭相也。

    三者是人谛观其心(至)除是之外无所言说。

    各各有。念念生相也。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至)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六计后有  正计 旁计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至)死后有相发心颠倒。

    无尽流即行相续也。以生灭灭尽。相继不绝。故知死后有相。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至)如是循环有十六相。

    前色即目前云色。行中相续亦色也。作此四计。受想行亦然。故成十六相从此。

    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

    旁计有为无为诸法。毕竟并驱者。计烦恼菩提不相陵灭。皆后有也。

    由此计度死后有故(至)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七计后无  正计 旁计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至)如是循环有八无相。

    阴性消散。谓色受想灭也。生理即行也。谓无受想。则行亦灭也。此约四阴。现前因亡。未来果灭。因果合论。故成八相。

    从此或计涅槃因果(至)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八计八但非  正计 旁计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至)死后俱非起颠倒论。

    行存即有相也。受想灭即无相也。以前后相例。则存者终无。虽有非有。灭者会有。虽无不无。四阴双计。故成八非。

    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至)皆言死后有相无相。

    三阴为灭。相本虽有。不有迁流。为存相故。观无不无。随得一缘。于四阴中。随举一阴。

    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

    诸行。一切迁流法也。因见行阴。迁讹不定。遂有邪悟。谓一切法有无俱非。不可定指。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至)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九计断灭  正计 旁计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至)是人堕入七断灭论。

    见行阴念念灭处。名后后无。由是妄计。设入人天七处。后皆断灭。

    或计身灭或欲尽灭(至)现前消灭灭已无复。

    身灭即欲界人天二处也。欲尽初禅也。苦尽二禅也。极乐三禅也。极舍四禅及无色也。是名七际。谓七际事相。皆现前消灭。更无复生。终归断灭。

    由此计度死后断灭(至)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十计涅槃  正计 旁计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至)如是循环五处究竟。

    转依者。转生死为涅槃也。或于欲界。悟圆明理。遂以欲界即转依处。或以初禅离欲二禅离苦三禅极喜极舍即转依处。是谓五涅槃也。不知皆属有漏。非无为果。非究竟处。

    由此计度五现涅槃(至)作大觉王清净标指。

    吴兴曰。此云心魔。后识阴云见魔。即烦恼魔也。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