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之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三奉旨料撰文二。初申仪受告。

    觉海性澄圆。

    后颂择群诠文二。初简余非当文二。初总明方便文三。初标真显妄。

    笺云。觉则无漏真智。海则喻智无涯。缘此智与理冥时。不分能所。圆遍法界故。性则本来自性。澄则本来澄。圆则圆遍法界。

    圆澄觉元妙。

    笺云。此牒澄圆。可也。此圆满澄湛性上。无漏觉智。元来离能所。故称为妙。

    元明照生所。

    笺云。元则元来真性。明则湛寂真明。照则强生觉照之功用。生所者。则无明。为有强觉之智。照彼所照。无明便生。得所相当情。

    所立照性亡。

    笺云。既有所照之相。无明当情。便有能缘之心。能所既立。是前来能照之智亦隐。最初觉海性澄圆亦隐。亡者无也。

    迷妄有虚空。

    笺云。能迷是强觉。所迷是真性。既有能所。便有七识末那。带彼昏钝空相当情。便成众同分虚空。

    依空立世界。

    笺云。觉劳相现。翳本圆明。背本心昏。睹太虚相。乃至四大蔚兴。便成世界。空是所依。世界是所变。

    想澄成国土。

    笺云。想者取象义。澄结也。言想心凝结。便成国土器世间等。是想分。

    知觉乃众生。

    笺云。是能依有情。此见分也。

    空生大觉中。

    笺云。顽空从真生时如何。下句便喻。

    如海一沤发。

    笺云。真如性海。顽空如沤。为向真体上。强生觉照。起得此同分所依空来。如海上一沤发。然顽空亦不离真如。沤亦不离水。已上二句。是生起义。从沤灭空本无下。是治断义。

    有漏微尘国。皆从空所生。

    笺云。有漏。简去无漏。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笺云。则欲有。色有。无色有。

    归元性无二。

    次归证多徒。

    笺云。二十五人。归元性即无别。皆悟圆通。

    方便有多门。

    笺云。随佗根机。便有多般门户。前句结答悟圆通。是二十五人。方便有多门。生起向下观音一门。当此方根机。

    圣性无不通。

    后显性通权。

    笺云。二十五人。皆得圆遍通达法门。

    顺逆皆方便。

    笺云。若是顺。即观音门契□心。若是逆。则余二十四圣人。

    初心入三昧。

    笺云。入是能入。三昧是所入。唐言正受。定之异名。

    迟速不同伦。

    笺云。迟。则如药王药上云。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又如持地。于普先佛世持地。至毗舍浮佛。方悟圆通。又如月光童子。初遇水天佛教水观。未得亡身。经无量佛。乃至山海慧自在通王佛。方悟真空。速。则如观音。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色想结成尘。

    后别简非圆文九。初拂尘圆证文六。初厌色添尘过。

    笺云。内心功结从大尘。?成邻虚。邻为邻近。虚为虚空。然二十五人。叙圆通时。陈那在前。乃众中上座。故宜先叙。简时沙□谛色在前。为五尘之□先是色也。

    精了不能彻。

    笺云。若是精真了别。则此观。不能明彻。为色即是空。不假析色归空。

    如何不明彻。

    笺云。问起如何。

    于是获圆通。

    笺云。是答。为于是不明彻处。于是获圆通。为佗?色要得圆通。乃不得圆通也。白骨微尘上。作观。

    音声杂语言。

    二声言不普过。

    笺云。音则五音。宫商角徵羽。声则四声。一言为言。□字为语。此憍陈那尊者。

    但伊名句味。

    笺云。此等名句。但因名文身义味也。舌以文身为味。

    一非含一切。

    笺云。此尊者。悟明四谛。缘苦集是世间因果。与灭道出世间因果。别也。

    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根□即一切。此乃不得圆通。

    香以合中知。

    三香无离觉过。

    笺云。香严。因邻房烧沉水香入观。

    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无不觉照。未尝断灭。未有合时即觉。离即不知也。

    味性非本然。

    四味性非常过。

    笺云。则药王药上二菩萨。向舌根。尝此娑婆草木金石。入圆通。

    要以味时有。

    笺云。要因味方有性。无味又无分别。

    其觉不恒一。

    笺云。味时有觉。无味又无分别。故不恒一。

    云何获圆通。

    笺云。圆通法门其性常一。

    触以所触明。

    五触尘无定过。

    笺云。能触是身。所触是水。无所触不明能触。须有所方有能。此?陀婆罗。

    无所不明触。

    笺云。三和方能成触。为根和境和识和。阙一不成故。

    合离性非定。

    笺云。合乃触时知。非触时又无分别。此性不定。

    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其性常一。

    法称为内尘。

    六法分能所过。

    笺云。则饮光。及柴金光比丘尼。向法尘上作观云。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此法尘影象。是内第六所缘之尘。

    凭尘必有所。

    笺云。凭五尘。必有法尘。此法尘。是第六识心所。

    能所非遍涉。

    笺云。为能缘心。所缘尘。各别故。

    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圆通根。能所一如。根尘无二。

    见性虽洞然。

    二拂迹旋根证文五。初视境亏功过。

    笺云。谓五圣向五根上作观。则如意尊者。向眼根上作观。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

    明前不明后。

    笺云。明犹见也。言但见前。不见后。

    四维亏一半。

    笺云。四维者。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两隅角不见。秪见二隅。此约功德所配。此论肉眼。前叙时乃天眼。

    云何获圆通。

    笺云。谓因果不相称。

    鼻息出入通。

    二现气无交过。

    笺云。若是出息入息则通。此周利槃特迦尊者。

    现前无交气。

    笺云。若是出入相交。则阙中间无交。气有间断故。若是圆通。则无间断。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笺云。为出息不是入息。入息不是□息。支则分义。出入分各相离。不能相涉入故。

    舌非入无端。

    三纯味方生过。

    笺云。为此舌根。非是入于无端倪之处可了别。唯须有味乃可了。此憍梵钵提尊者。

    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恒常无间。

    身与所触同。

    四质量偏涯过。

    笺云。此则慢习尊者。向身根作观。因入城乞食。毒刺伤足入观。身为能触。毒刺为所触。此二俱是无记。故言同。

    各非圆觉观。

    笺云。能触所触。二俱无记。各无真觉觉观。若是圆通根。有真觉。起来观照也。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笺云。为身与刺。各当涯际剂量。不相冥合契会故。

    知根杂乱思。

    五杂想资□过。

    笺云。则善现尊者。于意根作观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等。为第七所依知根。杂和第六。撩乱思量。

    湛了终无见。

    笺云。若是湛寂了别。真性则不能得。

    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绝其乱思想念。

    识见杂三和。

    三息□澄流证文三。初体含三杂过。

    笺云。则鹙子。于眼识现量心上作证。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乃至种种变化。一见则通等。了别以解识。八识总名识。此眼识须仗眼根与色尘。三法和合。方能照见。

    诘本称非相。

    笺云。今能依之识无体。根境更有何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其体恒常不变。不同根尘识三。无根本也。

    心闻洞十方。

    次初心不及过。

    笺云。普贤。于耳识现量心上作观。云。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心者。缘虑以解心。八识通名心。言此心洞达览见十方。如前云。若于佗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

    生于大因力。

    笺云。普贤行门。是大因。有不可屈伏义名力。为对菩萨大乘。得大因力名。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笺云。此门庭格高。唯化上根。下根即不能入。若是圆通根。中下俱接。

    鼻想本权机。

    后滞权增住过。

    笺云。??喜尊者。鼻识上作观云。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至三七日。身心内明等。为佛见佗多贪欲。令摄心。秪是权宜之机。

    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作能住是心。所住是鼻。亦未契圆通。若是圆通。则无能所。

    说法弄音文。

    四纵辩摧邪证文一。有漏□真过。

    笺云。音则音声文则文□也。此富楼那尊者。

    开悟先成者。

    笺云。祗可开示晓悟。先未成就久修之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笺云。名句文身。是不应行中。行所收。不得无漏。

    持犯但束身。

    五□勒钳神证文一。□形无遍过。

    笺云。近执尊者。向身识□作观。经云。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乃至众推无上。为止则是持作则是犯。但束其身也。

    非身无所束。

    笺云。有身则可持。无所持者。无身也。如无色界人。无身何可束也。

    元非遍一切。

    笺云。秪是欲色二界。无色不遍故。

    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无不遍。

    神通本宿因。

    六涌没凌虚证文一。宿念□缘过。

    笺云。则采菽氏。向意识上作观。为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故为神通。须是夙世修习也。

    何关法分别。

    笺云。则法性真分别。终日分别。未尝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笺云。为初习神通时。想此身如飞花柳絮。此能缘之心。不离所缘物象也。

    若以地性观。

    七了相疑空证文五。初阻碍乖通过。

    笺云。□相则四大□也。凝空空大也。证者为五圣□曰五□相上作观。则持也菩萨。往遇普光佛。于一切要路□口。我皆平填。或作桥梁。乃遇毗舍浮佛。教云当平心地。方悟圆通。

    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笺云。□□道路有为功用。非是圣性。因中是有。果中是无。因果不相称也。

    若以水性观。

    二作想招生过。

    笺云。月光童子。于水大上作观。内身津液。与外浮幢王刹。等无差别。

    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笺云。为理如智如。一如体上。离能觉观之心。觉寻观伺。是六识心所法。

    若以火性观。

    三起厌非真过。

    笺云。是火头金刚。言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因此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等。

    厌有非真离。

    笺云。厌欲有。若是真离。无忻厌。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笺云。言火大门庭高远。

    若以风性观。

    四动寂相形过。

    笺云。则琉璃光法王子。风大上作观云。我过无量声如来。教我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于是观世动时。乃至诸动无二等。

    动寂非无对。

    笺云。则动对寂故。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笺云。有对待故。非真也。

    若以空性观。

    五凝空昏钝过。

    笺云。则虚空藏菩萨。云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诸幢王刹。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

    昏钝先非觉。

    笺云。为此空相。不是真空之性。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笺云。菩提觉义。今空体无觉。与菩提异。

    若以识性观。

    入一心唯识证文一。住识存虚过。

    笺云。则慈氏菩萨。遇日月灯明佛。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至然灯佛出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

    观识非常住。

    笺云。为起能缘观心。观此入识。非是常住故。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存能缘观心。亦是虚妄也。

    诸行是无常。

    九妙刹求安证文一。因生不称过。

    笺云。则大势至菩萨。言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等。行是造作迁流故。

    念性元生灭。

    笺云。为此念者。亦行蕴收。与第六识相应。生灭不暂停。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笺云。因是生灭。果是净故。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地。实以闻中入。

    后择示真圆文三。初述观音独契文六。初娑婆教体。

    离苦得解脱。

    二广叹观音。

    笺云。离三苦五苦。分段生死。变易生死。

    良哉观世音。

    笺云。良犹善也。叹辞。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笺云。前来以十四种无畏。施众生也。

    妙音观世音。

    笺云。微妙之音。离能所故。不顺声尘。观是能劝之智。世是所观之境。音是所度生。

    梵音海潮音。

    笺云。梵者静也。则寂静之音。性离喧嚣。海潮音。乃警告雄音。则应化不失时也。

    救世悉安宁。

    笺云。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出世获常住。

    笺云。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我今启如来。

    三启述圆通。

    如观音所说。

    笺云。可观音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

    笺云。文殊设喻也。

    此则圆真实。

    笺云。则喻显圆通。

    目非观障外。

    四比余非正。

    笺云。则眼不能见物外之事。

    口鼻亦复然。

    笺云。口鼻舌。以合中知。

    身以合方知。

    笺云。为合触尘方知。

    心念纷无绪。

    笺云。第六识心。念虑纷然。迥无头绪。

    隔垣听音响。

    笺云。垣墙也。音乃种种音。响则山谷应声。

    遐迩俱可闻。

    笺云。此约五根校量。乃就耳根。显圆通。

    五根所不齐。

    笺云。余五。不等耳根。

    是则通真实。

    笺云。通变之义。

    音声性动静。

    五显声彰圣。

    笺云。若是音声性。则有动有静。如树因风则动。无风则静。或有声曰动。无声曰静。

    闻中为有无。

    笺云。此闻。是真闻性中。此声尘或有或无。或一切众生。执声则言有闻。无声则言无闻。

    无声号无闻。

    笺云。此但声尘。或有或无。

    非实闻无性。

    笺云。闻性不随声尘无。

    声无既无灭。

    笺云。声无。是无声尘。即当灭闻。性即无灭。

    声有亦非生。

    笺云。声有。是声尘之时。亦非生。言此闻性不曾生。

    生灭二圆离。

    笺云。生灭是声尘。二圆离。是无生灭也。

    是则常真实。

    笺云。此则性显圆通。前二约寤时。纵令下。约寐昧。后深也。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六叙教当明。

    笺云。约寐时。此性亦常。尚不作思无。岂作思有之解。

    觉观出思惟。

    笺云。起始觉净智来观达。出却前妄识思有思无之解。

    身心不能及。

    笺云。妄身妄心。不能及真。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笺云。本闻则真闻之性。循则顺也。顺声尘故。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次诲责群徒文四。初伤余劝责。

    笺云。多闻不能涤业。干慧未免苦轮。

    岂非随所沦。

    笺云。岂不是阿难随前尘声境。遭佗沉沦。

    旋流获无妄。

    笺云。但返闻闻自性。自然得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

    二别责阿难文二。初述承威演妙。

    笺云。金刚则智。能摧坏一切虚妄之法。此慧观圆通。

    如幻不思议。

    笺云。似有不有。如生不生。

    佛母真三昧。

    笺云。母者出生义。喻法身能出生报化二身。约此圆通门。是法身真理。

    汝闻微尘佛。

    后责外习迷源。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

    笺云。积畜多闻。翻成过患赚误也。

    将闻持佛佛。

    笺云。将多闻之性。任持前佛后佛无漏言教。

    何不自闻闻。

    笺云。何不返自能闻之心。合真闻之性。

    闻非自然生。

    笺云。此能闻之心。不自然而生。须仗声尘方生。

    因声有名字。

    笺云。因声境。牛羊男女等声。

    旋闻与声脱。

    三指观令超文三。初旋闻普脱。

    笺云。但旋妄识归真闻。声尘自然解脱。

    能脱欲谁名。

    笺云。尚无所缘声尘。何有能脱之名。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笺云。见闻是识。但如幻如翳。俱无有实。

    三界若空花。

    笺云。欲界色界无色界。如空中之花。

    闻复翳根除。

    笺云。翳根则见分。但返闻自性。乃无见分妄心。

    尘销觉圆净。

    笺云。尘销是无相分。真觉自然。圆明清净。

    净极光通达。

    次了喻超尘。

    笺云。智也。

    寂照含虚空。

    笺云。即体之智。寂而常照。含真空之体。此根本智也。圆觉云。当知虚空。觉所显发。

    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笺云。如睡梦觉。

    摩登伽在梦。

    笺云。先梵天咒。如梦如幻无实。

    谁能留汝形。

    笺云。谁能留汝阿难之形。秪为不了前境如梦。即被系缚。

    如世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