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之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

    三叙结解同体疑文二。初申迷请指文五。初牒前迷结。

    笺云。如来虽说第二义门。是第四经。决择双源指密因文中。二决定义。第二决断烦恼文云。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阿难今蹑前文。向此中问。意间。佛前来是垂此结解同体疑。阿难既见佛垂语。今向此中便请。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

    二况疟陈谦。

    笺云。诸无明。即根本无明也。若是诸教言。是痴之一法。此中祇是性明相。即俱生烦恼。盖无始时来。与身与心。俱时生起。

    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

    笺云。多闻善根。住持诸佛如来无漏言教也。名为出家。爱相出家也。如隔日疟。法上声闻之人。虽断烦恼障。未断所知障。如人患疟。一日而住。一日而发。

    惟垂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

    三请指结舒。

    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

    四利通来业。

    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五度悲待旨。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

    后广释除疑文二。初长行文二。初佗方共演文二。初明释迦摩顶尘佛舒光文二。初摩顶文四。初哀问首。

    及诸会中。诸有学者。

    二愍在会。

    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

    三备未来。

    笺云。作将来眼。若是远指。俱约此五密因。三修证文。若近指。下根尘同源之文。正是今时。今一切众生。因行起智照理。如眼照物无惑。

    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

    四伸金手。

    笺云。摩顶。表说此顶三昧之教。

    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后舒光文三。初普摇群刹。

    笺云。长阿含。说六时动。一入胎。二出胎。三出家。四成道。五转法轮。六入涅槃。今约转法轮方动。六动者。大般若经说。动涌震击吼爆。摇动不安名动。嶙巄凹凸为涌。或六方为涌。隐隐为声曰震。有所扣打为击。碎磕发声曰吼。出声惊异曰爆。此各三。名十八相。谓动。等动。极动。乃至爆。等爆。极爆。倏尔小动曰动。诸处遍动。名等动。遍八倾动。名极动。准上。总名六动。十八变中。一震动。如此表说顶三昧教。警一切大众。

    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

    次众佛舒光。

    笺云。微尘如来。言佛之多。住世界者。各住本国也。各有宝光。从其顶出。表离自佗之见。灌如来顶。灌释迦佛之顶。表此顶三昧法。文表佛佛道同。生生体一。惟佛与佛。乃能知之。

    是诸大众。得未曾有。

    后此会获益。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惟汝六根。更无佗物。

    后彰外演真音通闻此会文二。初陈结本。

    笺云。声别故异口。语等故同音。问。十方佛告。意在于何。答。表此圆融法门也。俱生则俱生烦恼也。无明性明也。

    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佗物。

    后述真源。

    笺云。如唯议无学颂云。此则无漏界。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安乐。寂灭之理。解脱。离烦恼所知二障。寂静妙常。俱约法身也。

    阿礼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佗物。

    后此佛重宣文二。初迷□再请。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

    后愍惑重宣文四。初空华比识根境同源。

    笺云。根乃六根。尘乃六尘。同一真源。即如来藏。缚乃生死结缚。脱乃真如解脱。无二者。真妄同体。波水同湿。识既并华。相非可得。

    阿难。由尘发知。

    二再喻交芦双明互发。

    笺云。由所缘相分。引能缘见分。

    因根有相。

    笺云。因能依根。发所见相。

    相见无性。同于交芦。

    笺云。所缘相。与能缘见。如交芦相倚。或因前尘发起识。性是知根。六根也。相分与见分。无其体性。二俱无实。如芦二束相依而立皆虚。

    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三标双合一。

    笺云。知本来真知。见本来真见。若向此上。立能知能见。此即无明本也。

    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佗物。

    笺云。苟能知能见上。不立见知。即是涅槃。此云圆寂。肇师云。夫涅槃之道。寂寥虚旷。不可以形名得。微妙无相。不可以有心知。超群有而幽升。量大虚而永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四叙演伽陀。

    笺云。结前长行为偈。或为乐偈者。结为五字。或为后来者。重说。梵语偈陀。亦云伽陀。唐言重颂。重颂前长行故。

    真性有为空。

    后重颂文二。初弃疑双拂文三。初双破有无。

    笺云。真如体性上。一切有为之法。皆悉空寂。无有实故。

    缘生故如幻。

    笺云。一切许法仗因托缘而生。缘无自性。当体即空。故如幻化。无有实体。经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无为无起灭。

    笺云。起犹生也。无为之理。本自无生。今亦无灭。

    不实如空华。

    笺云。有为之法不实。如空中华。本无所有。

    言妄显诸真。

    次两袪真妄。

    笺云。外人问。妄法既不实。如今因何。又有一切妄法。经家答云。言妄显诸真。说个妄但是显真而说也。

    妄真同二妄。

    笺云。又问。如今舍妄趣真。又如何。答妄真同二妄。若有一妄可舍。一真可取。真亦是妄。故云二妄。

    犹非真非真。

    笺云。犹尚也。上非真是真。是对妄之真。而今尚自非。亦无对妄之真。下非真。是对真之妄。亦无对真之妄。非真是妄也。此句牒上同一妄句。或下一非真。亦非也。

    云何见所见。

    笺云。尚无真妄之法。云何更有能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

    后劝证同源文三。初牒一明双显如无二。

    笺云。中间指识。此识无有真实。脱体是妄。

    是故若交芦。

    笺云。根境互依。是牒前来见相二分。云相见无性。同于交芦。

    结解同所因。

    笺云。生死亦汝六根。解脱亦汝六根。牒前文云。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圣凡无二路。

    笺云。一切众生亦如也。众贤圣亦如也。

    汝观交中性。

    次迷悟同体重遣二边。

    笺云。再劝观妄识。内是根。外是尘。识交在中。

    空有二俱非。

    笺云。若言是空。诸佛又转识成智。是识体不空。若言是有。识相又无。故云二非。

    迷晦即无明。

    笺云。迷妄晦昧。即是无明。一切众生。迷后无真觉之明。其体昏暗。即此便是无明。

    发明便解脱。

    笺云。悟妄即真。此牒释同源也。

    解结因次第。

    后劝择入流悬消一六。

    笺云。若解此结。乃有次第随解。如人解结。解一结了。又解一结。

    六解一亦亡。

    笺云。六根既解。无明亦除。一即无明。已上二句。生六解一亡疑。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笺云。此二句生下圆通分。随拣一根圆通入道。如观音以耳根入证。

    陀那微细识。

    后再指超门文三。初标陈昔演。

    笺云。八之异名赖耶。唐言藏识。能含藏诸法种子故。若单言赖耶。即翻为藏识。此藏识名。宽通三藏义故。若言阿赖耶者。即翻为执藏。此名即局。于三藏中。唯得执藏义。今约宽者而说。故云藏识。从因至果。有三位。一者。我爱执藏位。即一切异生。并七地已前。并前三果人皆有。缘此等有情第七识。起其我见。执第八故。二者。善恶业果。即名异熟识。前世造善恶为因。今世感得无记第八是果。因通善恶。果唯无记。果异于因。名为异熟。异熟识名。通一切异生皆有。若约显处者。至舍阿赖耶识名时即显。此约法执位中说。佛位即无。三者。相续执持位。即名阿陀那识。此名亦通一切位。若约显处说。佛果方显。以能执持根身种子。不坏散故。名阿陀那。唐言执持。三藏者。能藏。所藏。执藏。且能藏者。即八识自证分现行。能持一切旧种。故名能藏。如库如藏。能含藏外财帛等。库藏名能藏。财帛名所藏。法中一切本有种子。从无始已来。不散失故。皆由第八自证分能含藏。言所藏者。以自证分是所熏处。故名所藏。即前七识所熏得诸法种子刹那。便落在第八识自证分。自证分中。是佗前七识新熏种子。所归趣所藏之处。受佗前七熏故。自证分所藏。即此二藏。唯自证分。言执藏者。即第八见分。即第六所执之处。名执。本来第八非执藏故。今缘被第七妄执为我。故名执藏。

    习气成暴流。

    笺云。习气都有三义。一种子名习气。气则气分。习谓熏习。由彼现行熏习得此气分故。种子名习气。二现行。亦名习气。谓即由种子。能生现行。现行是种子家之习气。三习气。名习气。如裹香纸而有气分。此中二习气。唯约种子说。深密经七字颂云。阿陀那识甚微细。一切种子成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言此习气炽盛。如溪头急暴流水。次第炽盛。流注而下。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笺云。若言第八识是真。一切众生。又执妄为真。若言是非真。又将净分。一时拨同断灭。恐一切众生迷妄去。我乃寻常。不开通演畅。是四十五年前。不说此第八识。此一节。孤起之文。经意具简。第八识中。真妄染净。向下欲说六解一亡疑。恐佗将真。一时拨同断灭故。或且劝佗断妄归真云。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又说。非幻成幻法。约妄生时。令佗知真识妄。或向下欲破识阴。此中且先简。令佗知真知妄。此中破染分。不破净分也。

    自心取自心。

    次推迷显顿文四。初推妄生。

    笺云。自之真心。今更起能觉之心。缘彼自心。则自心取自心也。

    非幻成幻法。

    二子妄体。

    笺云。非幻之真。成幻之妄。

    不取无非幻。

    三指顿了。

    笺云。但不起能取之心。亦无真名可得。故云无非幻。非幻。真法。法执亡也。

    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四显双除。

    笺云。便牒真尚自不生。是法将亡。幻妄之法。云何更立。

    是名妙莲华。

    后目法彰超文四。初喻彰三胜。

    笺云。既无真妄二法。如莲华。出凡夫淤泥。离声闻浊水。出菩萨清水。斗顿馨香。不染烦恼。

    金刚王宝觉。

    笺云。金刚无破坏义。王者自在义。宝则可贵可重。觉乃真觉之智。

    如幻三摩提。

    笺云。一切诸法如幻。便是三摩钵提。唐言等至。法界大定。

    弹指超无学。

    次一念悬超。

    笺云。弹指。立速义。超犹到也。无学。举其证位。即佛果位也。

    此阿毗达磨。

    三妙慧堆诠。

    笺云。梵语阿毗达磨。唐言对法。摄大乘论云。有四一对。此法对向无住涅槃。能说谛菩提分解脱门。名对。二数。于一一法数宣说。训释言词。自于共差别。名数。三伏。申此是足论处所等。能胜□佗论。名伏。四通。由此能释。通素呾览义名迁。又梵语阿毗达磨。唐言论藏。阿之言无。毗犹比也。达磨唐言法。是无比之法。

    十方薄伽梵。

    四十方同指。

    笺云。佛地论颂云。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言祥及尊贵。具足如是诸六义。应当总号薄伽梵。薄伽者。声梵谓具德。若有为薄伽声者。能破四魔。必具六德。一自在。永不系属诸烦恼故。二炽盛。炎猛智火所烧炼故。三端严。三十二相所庄严故。四名称。佛之胜名。无不知故。五吉祥。常起方便。利有情故。六尊贵。天上天下咸尊重故。若言世尊。则少前五义。此赞佛德。

    一路涅槃门。

    笺云。一路更无二路。路。乃三乘圣人游履之处。涅槃。乃寂灭之理。门者出入义。三世诸佛。起智合理。从此门入。或三世诸佛。从根本智。起后得智达俗。从此门出。一切众生。造轮回总别报业。从此门出。向三界受生。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

    四释六解一亡疑文二。初乘标请决文五。初承诠悟益。

    笺云。由前来颂云。六解一亦亡。所以阿难。便□此中请云。我今闻佛无遮大悲。乃至洗涤沈垢。既作如是请已。于是世尊。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乃至若欲除结。当于结心。表大乘之人万法皆修于心。无上慈诲者。则前是名妙莲华。至一路涅槃门。此则无上慈悲诲喻。

    祇夜伽陀。

    笺云。梵语祇夜。唐言讽颂。此不牒长行。孤然而起。陀那微细识。向下经是也。梵语伽陀。唐言重颂。重颂前长行。是前真性有为空。向下文是也。

    杂糅精莹。

    笺云。相杂间糅而说。或理或事。精纯而莹净。

    妙理清彻。

    笺云。赞前所颂。微妙道理。清明廓彻。

    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笺云。心是理。目是智。起智照理。如眼照物分明。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

    次叹法陈疑。

    笺云。无遮遍益义。世尊有同体大悲。是指前经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等文。或指前根尘同源缚脱无二文。或指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之文。性则体性性。净为清净。微妙圆常。是所诠理。真实乃无虚妄。法句指前颂文。是等流教法。即能诠文。

    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

    笺云。然后请释向下六解一亡疑。舒为舒开。即菩提涅槃。结为结缚。伦即伦流。次为次第。

    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沈垢。

    后请宣除惑。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机。引手于机。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

    后绾叠通疑文二。初立结微研文三。初结问酬名文六。初盘中问目。

    笺云。于向。整齐。敛收。揽按。引展也。师子。表无畏也。涅槃僧。唐言内衣。即今裙也。僧伽梨。即大衣。又云杂碎衣。以条数多故。从用立名。名入王宫聚落衣。亦云和合衣。有三品。从九条。增至二十五条。佛说法。入王宫降魔时。俱着此衣也。世尊前有七宝为机案。劫波罗树名。树上有缕。取之为巾。乃北方毗沙门太子。名曰那吒。所奉如来也。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

    二标答结名。

    笺云。法合一切众生。无明为能变。六根为所变。便先有眼根。取色尘境。名第一结。

    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

    三重结重问。

    笺云绾摄叠其华巾。问是甚物。

    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

    四重答。

    笺云。第二便有耳根。缘着声尘。

    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

    五问。

    笺云。如是伦流次第。三结四五六等。皆取执持问之。

    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

    六合。

    笺云。一一随结。皆答云。此名为结。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

    次徴相不齐体文二。初问。

    笺云。佛便责之。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是牒第一问。结此巾先实一条。意为性本一真。第二第三。云何汝辈。总名为结。但知前结。其余五结亦然。大乘人。若解结时。一根既返源。六根齐解脱。

    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绾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

    后答。

    笺云。缉麻谓之缉绩。虽本一体者。巾本一条。阿难顺同小乘。执异不通。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

    后研消同异文四。初劝审同生异。

    笺云。此巾可贵可重如宝。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法上性本一真。我六绾时。名有六结。元于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令佗审巾体是同如。性体是一。因结有异。因妄有六根。

    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

    二审试互成。

    笺云。佛将第六。为第一结。意谓大乘之人。了六根无自性。一根受用。遍缘诸境。得其互用。

    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辨。如何令是六结乱名。

    三答执异不通。

    笺云。尽其聪明智辨。不可将第六为第一。然小乘人。执眼不同意。

    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

    四比根同异。

    笺云。六结不同。牒佗执异不通。令佗审因起之处。此六结。皆因一个手巾所作。法上此六知根。皆因一个无明为能变。六根为所变。

    令其杂乱。终不得成。

    笺云。牒佗不能互用一根。遍缘诸境。

    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笺云。以法合之。毕竟同中。则性本一真。生毕竟异。则分成六妄。佛且顺佗小乘人。祇了我执。未断法执。

    佛告阿难。汝心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