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要解卷第十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温陵开元莲寺比丘戒环解

    △二如来开示二。初赞许。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二正示四。一因妄生习二。一总标。

    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

    △二别明二。一内分积情。

    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着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心动于内曰情。故情为内分。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故因诸爱染而起。以阴积故能生爱水。润业润生轮回不断。职皆由此。

    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诸爱不一。皆能感水结惑。故曰流结是同。水性沉下。故情积之业多从沦坠。

    △二外分发想。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眄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

    意缘于外曰想。故想为外分。想人之阳气有冀者也。故因渴仰而发。以阳积故能生胜气。如轻清雄毅等事皆胜气也。想能生胜而卵以想生者。由染净异也。

    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诸想不一。皆能轻清飞举。故曰轻举是同。以轻举故。多能超越。

    △二从习感业三。一标感变之时。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

    人之情习。好生恶死。以生为顺。以死为变。逆顺相交。谓方死方生之间也。一生善恶之业。即于是时随其情想轻重而感变焉。

    △二辩感变之理五。一纯想。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想体轻举故。纯即飞升。然此特纯善故。止于生天。若兼修福慧净愿。则二交六时。感变倍胜。

    △二情少想多。

    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

    胜想不纯。少滞邪情。故感此类。

    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虽滞邪情。而有善愿。斯感善缘。即天龙八部类也。

    △三情想均等。

    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

    人有聪钝。其理如此。

    △四情多想少。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此六情四想也。情多故沦变。带想故飞举。而重业不能但为毛群。横生即旁首者。由行不正故。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俱舍说。大地最下有金水风轮。有八寒八热地狱。在三轮之上。此文说沉下水火风轮。又似地狱在三轮之下。疑此所指非地下三轮。乃地狱三轮也。言水轮火际。即寒狱第八也。受气猛火。谓受火气以为身故。常被火烧。或得水饮。亦化为火。故曰水能害己。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情业愈滞故。狱报愈沉下。洞火轮即八热狱也。入风火交过地。谓超寒狱入热狱也。热狱第八。名五无间。有间即余七也。

    △五纯情。

    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阿鼻此云无间。谓受罪苦具身量劫数寿命五者。皆无遮间。名五无间狱。此唯情业最重者坠入。至劫坏乃出。若兼谤大乘等罪。则此劫虽坏。更入十方阿鼻。无有出期。以谤法毁戒。令无穷人堕邪见故。

    △三结所感以答。

    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前问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故答纯情以造。虽则自招同业所感。不无定处。元地者各随元由也。

    △三从业分趣。下从地狱。上至非想。文七。一地狱趣二一结前起后。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前略明情想感变。此详明根境构造也。十习本于十惑。以习成恶业。六交因乎六根。而交起恶报。

    △二总徴别明五。一十习因十。一淫习。

    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

    恶业起于情惑。而淫为情惑之最。故前后皆首明之。十习之业。皆先言所感之境。次言所报之事。淫感火业。由惑心炽盛相摩而发也。故所感之境。见大猛火。舒王曰淫习研摩不休自耗其精。则火界炽然。于其生也。尚有痟渴内热等疾。则其死也。见大猛火。宜矣。能所交炽。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之报。乃应其习业也。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如来为导师。故色目以警之。菩萨为行人。故深怖以避之。色目犹詺目也。

    △二贪习。

    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于中冻冽。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二习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

    贪习感水。由爱心计着。吸取而发也。吸积风为寒。风结水为冰。故有积寒冻冽之境。吒吒寒冰之报。即寒冰狱也。俱舍云。吒波罗等忍寒声也。青赤白莲寒冰色也。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贪水能润业滋恶。瘴海能毒性没身。

    △三慢习。

    三者慢习交陵。发于相恃。驰流不息。如是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如人口舌自相绵味。因而水发。二习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菩萨见慢。如避巨溺。

    慢习骄逸。由轻凌恃己而发。以骄佚驰流故。感腾逸奔波之境。积致恶毒故。有血河灌吞之报。慢能滋痴故。如饮痴水。能致深害。故譬巨溺。痴水西国水名。

    △四瞋习。

    四者瞋习交冲。发于相忤。忤结不息。心热发火。铸气为金。如是故有刀山铁橛剑树剑轮斧钺枪锯。如人?冤杀气飞动。二习相击。故有宫割斩斫剉刺捶击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瞋恚。名利刀剑。菩萨见瞋。如避诛戮。

    心属火。气属金。瞋者由心作气。而反动其心。加之冲击抵忤。则心火转盛。气金转刚故。曰心热发火。铸气为金也。断刑曰宫。肉刑曰割。

    △五诈习。

    五者诈习交诱。发于相调。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校。如水浸田草木生长。二习相延。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挝棒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奸伪。同名谗贼。菩萨见诈。如畏豺狼。

    诈习依奸智起恶。而渐滋蔓故。如水浸田。草木生长。由调引相延故。感绳木延引之事。谗贼奸诈败正者也。

    △六诳习。

    六者诳习交欺。发于相罔。诬罔不止。飞心造奸。如是故有尘土屎尿秽污不净。如尘随风各无所见。二习相加。故有没溺腾掷飞坠漂沦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践蛇虺。

    诳者以狂言欺人。其志诬罔。其心飞扬。如风鼓尘使人无见。故感尘土秽恶之境没溺腾坠之报。

    △七冤习。

    七者冤习交嫌。发于?恨。如是故有飞石投礰匣贮车槛瓮盛囊扑。如阴毒人怀抱畜恶。二习相吞。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冤家。名违害鬼。菩萨见冤。如饮鸩酒。

    冤习含恨。阴隐为伤。故如阴毒畜恶。而感飞石囊扑之境投掷抛撮之报。飞石投掷车匣牢栅。皆阴隐事也。

    △八见习。

    八者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戒禁取邪悟诸业。发于违拒。出生相反。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证执文藉。如行路人来往相见。二习相交。故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鞫察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恶见。同名见坑。菩萨见诸虚妄遍执。如临毒壑。

    见习有五。一萨迦耶。此云身见。谓执身有我种种计着。二边见。于一切法执断执常。三邪见。邪悟错解拨无因果。四见取。非果计果。如以非想为涅槃之类。五戒禁取。非因计因。如持狗戒为生天因之类。此五总名恶见。顺邪反正故。云发于违拒出生相反。由其违反故。感王吏证执之境权诈推鞫之报。路人相见。一去一回。喻所见违反也。是五恶见。能陷法身。故名见坑。能致业苦。故名毒壑。行人当疾灭之。

    △九枉习。

    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硙耕磨。如谗贼人。逼枉良善。二习相排。故有押捺槌按蹙漉衡度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如遭霹雳。

    于不宜曲而曲之曰枉。枉非真情。由诬谤发。逼压于人。故感报如之。排挤挫也。押捺亦其义也。漉沥也。衡横也。谓迫蹙其体。沥漉其血。又于迫隘。苦具横冲而度。所谓下透挂网倒悬其头者。皆衡度类也。谗能伤入。故名谗虎。以可惊慑。故喻霹雳。

    △十讼习。

    十者讼习交諠。发于藏覆。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如于日中不能藏影。二习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菩萨观覆。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讼非官讼。公发其覆之谓也。此正覆习也。此覆彼讼曰交喧。故感鉴见照烛之境恶友对验之报。阴贼藏覆。发则自害。覆罪适足。自压自坠。故如戴山履海也。十习发于十惑。通根本而兼随。随烦恼二十。初曰忿恨恼覆诳谄憍害。今诈习即谄也。冤即恨也。枉即害也。讼即覆也。略例而已。

    △二六交报二。一总标。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

    从识造业。从根显报。业报相会。谓之交。

    △二别明六。一见报二。一依根感报。

    云何恶报从六根出。一者见报。招引恶果。此见业交。则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坠乘烟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明见。则能遍见种种恶物。生无量畏。二者暗见。寂然不见。生无量恐。

    见觉属火。故感猛火。畏见于境。恐藏于心。六交皆直入无间者。就重言耳。成论云。极善极恶皆无中阴。所以直入。

    △二随根转变。

    如是见火。烧听。能为镬汤洋铜。烧息。能为黑烟紫??。烧味。能为焦丸铁糜。烧触。能为热灰炉炭。烧心。能生星火迸洒。煽鼓空界。

    闻听属水。故烧听能为镬汤洋铜。鼻嗅主气。故烧息能为黑烟紫??。舌主味。丸糜味类也。身主触。灰炭触类也。心正属火。烧之转炽。故迸漉煽鼓。

    △二闻报二。一依根感业。

    二者闻报。招引恶果。此闻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波涛没溺天地。亡者神识。降注乘流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开听。听种种闹。精神愗乱。二者闭听。寂无所闻。幽魄沉没。

    闻听属水。故观听旋复。则水不能溺。依之造业。则能感波涛。开闭犹通塞也。愗昏也。

    △二随根转变。

    如是闻波。注闻。则能为责为诘。注见。则能为雷为吼。为恶毒气。注息。则能为雨为雾。洒诸毒虫。周满身体。注味。则能为脓为血。种种杂秽。注触。则能为畜为鬼。为粪为尿。注意。则能为电为雹。摧碎心魄。

    注闻发声。故为责罪诘情之事。注见能为雷吼者。闻波为阴。见火为阳。阴阳相薄而成雷故也。注息为雨雾。水随气变也。注味为脓血。水随味变也。注触为畜鬼。水随形变也。注意为电雹。意出于心。水火交感也。一切物理。莫不因五行乘阴阳以变化故。此随根转变之事。皆不出此。

    △三嗅报二。一依根感业。

    三者嗅报。招引恶果。此嗅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毒气充塞远近。亡者神识。从地踊出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通闻。被诸恶气。熏极心扰。二者塞闻。气掩不通。闷绝于地。

    因贪恶香。作种种业。果感毒气。成种种报。

    △二随根转变。

    如是嗅气。冲息。则能为质为履。冲见。则能为火为炬。冲听。则能为没为溺为洋为沸。冲味。则能为馁为爽。冲触。则能为绽为烂。为大肉山。有百千眼。无量??食。冲思。则能为灰为瘴。为飞砂礰击碎身体。

    质碍也。履通也。嗅业所依不离通塞。故冲息能为质履也。冲见为火炬。冲听为没溺洋沸。则见觉属火。闻听属水。明矣。饥馁乖爽。由味随气变也。绽拆烂坏。由体随气变也。冲思为灰砂依土感也。

    △四味报二。一依根感业。

    四者味报。招引恶果。此味业交。则临终时。先见铁网。猛??炽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识。下透挂网。倒悬其头。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吸气。结成寒冰。冻裂身肉。二者吐气。飞为猛火。燋烂骨髓。

    舌根属心。发语罔人。贪味网物。故感铁网炽烈。周覆。舌业所依。不离吸吐。吸气为寒。吐气为热。盖常理也。

    △二随根转变。

    如是尝味。历尝。则能为承为忍。历见。则能为然金石。历听。则能为利兵刃。历息。则能为大铁笼弥覆国土。历触。则能为弓为箭为弩为射。历思。则能为飞热铁从空雨下。

    舌啖生命。使彼承忍。故历尝发苦。使己承忍。依见贪昧。故能为燃金石。依听发恶。故能为利兵刃。依嗅恣贪。笼取群味。故能为大铁笼。触味伤物。故感弓箭以自伤。终味思物。故感飞铁以充味。

    △五触报二。一依根感业。

    五者触报。招引恶果。此触业交。则临终时。先见大山四面来合无复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师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槊驱入城门。向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合触。合山逼体。骨肉血渍。二者离触。刀剑触身。心肝屠裂。

    身业多受恶触。多起恶触。故执招大山来合及铁城火狗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