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一、文化的体与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之体不仅是道,亦不仅是心,而乃是心与道的契合,意识与真理打成一片的精神。

    因精神中所含蕴的道或价值理念有真美善的不同,故由精神所显现出来的文化亦有不同的部门。因不同部门文化之表现精神价值有等差之不同,遂产生相对性文化的体用观。譬如真理是一精神价值,哲学与科学皆同是真理之显现。但哲学追求价值的真理,科学追求自然的真理。哲学阐发关于宇宙人生之全体的真理,科学研究部分的真理。哲学寻求形而上的理则方面的真理,科学寻求形而下的事物方面的真理。因此虽就绝对的体用观说来,科学与哲学皆同是精神之用,精神兼为科学与哲学之体,但就相对的体用观说来,我们不能不说哲学为科学之体,科学为哲学之用。又宗教与道德皆同为善的价值之表现。但宗教所追求者为神圣之善,道德所追求者为人本之善,宗教以调整人与天的关系为目的,道德以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为目的。在此意义下,我们不能不说,宗教为道德之体,道德为宗教之用。又如艺术与技术都同是代表美的价值的文化。但艺术是超实用的美的价值,而技术代表实用的美的价值。艺术是美的精神生活的直接产物,而技术只是实用智慧的产物。故只能说,艺术是技术之体,技术是艺术之用。至于政治、法律、实业、经济、军事等,距真美善之纯精神价值更远,乃科学、道德、技术之用,以科学、道德、技术为体,而直接以自然物质为用。

    对于各文化部门之体用相对性略有所了悉,请更提出规定各文化部门之三原则,以供观察文化、批评文化的参考。一为体用不可分离。盖体用必然合一而不可分。凡用必包含其体,凡体必包含其用,无用即无体,无体即无用。没有无用之体,亦没有无体之用。如谓宋儒有体无用,近代西洋文明有用无体的说法,皆是不知体用合一关系的不通之论。譬如就宋儒以理学为体言,亦有其对自然、人生、社会、历史种种事业的观察研究以作之基。换言之,宋儒有其理学之体,亦自有其科学之用。又如宋儒虽重人事方面的道德修养,但亦自有其由希贤希圣进而希天的宗教识度,及至诚感神的宗教精神以为之体。至于宋儒的理学及其道德观念,对于中国社会、政治、民族生活影响的重大深长(影响之好坏姑不具论),乃显而易见者,更不能谓为有体无用。至于近代西洋物质文明有其深厚的精神基础,稍识西方文化者类能言之,亦不能谓为有用无体。所以无论事实上、理论上,体用都是不可分离的。二为体用不可颠倒的原则。体是本质,用是表现。体是规范,用是材料。不能以用为体,不能以体为用。譬如宗教、哲学、艺术等在西洋文化中为体,决不会因为介绍到中国来便成为中国文化之用。而科学、技术等在西洋文化中老是居于用的地位,亦决不会因为受中国实用主义者的推尊,便会居于体的地位。所谓冠履不同位,各部门文化皆截然有其应有的逻辑地位,决不能因一时实用,个人好恶,而可以任意颠倒的。持体用颠倒说,认形而下之用为本体,认形而上之体为虚幻,便陷于形而上学的割裂,持体用分离说,认为有离用而独立存在之体,有离体而独立存在之用,便陷于孤立的武断论。第三个原则,为各部门文化皆有其有机统一性。因为各部门的文化皆同是一个道或精神的表现,故彼此间有其共通性。一部门文化每每可以反映其他各部门的文化,反映整个的民族精神,集各种文化之大成。这个原则是应用有机的宇宙观的说法以讨论文化。因为据近代有机的宇宙观的说法,每一事物都是全宇宙的缩影,是一个反映全宇宙的小宇宙。甚至可以说,每一事变都是集宇宙过去一切事变的大成。自然事物既然可以说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则持此说以表明文化事物为一有机统一体,当然更平正而无偏弊。譬如,试以西洋现代的基督教而论(不管旧教或新教),在不知有机统一说的人,必以为基督教根本是反科学的,反平民化社会的,反无产阶级革命的,反物质文明的。其实我胆敢说一句,中世纪的基督教,是中古文化的中心,近代基督教是整个近代西洋文化的缩影与反映。可以说西洋近代精神的一切特点,基督教中皆应有尽有。反之,西洋近代精神的一切特点,近代科学研究中亦莫不应有尽有。因为西洋近代的科学与近代的宗教,皆不过是从不同的方面以表现此同一的西洋近代精神罢了。

    根据上面的一些理论和原则来讨论我们对西洋文化应取的态度的问题,我们可得下列三个指针。

    第一,研究、介绍、采取任何部门的西洋文化,须得其体用之全,须见其集大成之处。必定对于一部门文化能见其全体,能得其整套,才算得对那种文化有深刻彻底的了解。此条实针对中国人研究西洋学问的根本缺点而发。因为过去国人之研究西洋学术,总是偏于求用而不求体,注重表面,忽视本质,只知留情形下事物,而不知寄意于形上的理则。或则只知分而不知全,提倡此便反对彼。老是狭隘自封,而不能体用兼赅,使各部门的文化皆各得其所,并进发展。假使以这种偏狭的实用的态度去研究科学,便难免不陷于下列两个缺点。一因治科学缺乏哲学的见解和哲学的批评,故科学的根基欠坚实深厚,支离琐屑,而乏独创的学派,贯通的系统。一因西洋科学家每承中古修道院僧侣之遗风,多有超世俗形骸的精神寄托与宗教修养,认研究科学之目的亦在于见道知天,非徒以有实用价值的技术见长。此种高洁的纯科学探求的境界,自非求用而不求体者所可领略。

    我所谓治西学须见其体用之全,须得其整套,但这并不是主张全盘西化。因为说须对于所研究的那一部门的学术文化,得其体用之全,或得其整套,即是须深刻彻底理解该一部门学术文化的另一说法。有了深刻彻底的了解后,不唯不致被动的受西化影响,学徒式的模仿,而且可以自觉地吸收、采用、融化、批评、创造。这样既算不得西化,更不能说是全盘西化。譬如,就政治制度而论,彼持全盘西化之说者,似应将西洋的法西斯蒂主义、民治主义、共产主义等全盘搬到中国来,一一照样模仿扮演。但我仅主张对于各种理论的体与用之全套之源源本本,加以深刻彻底了解,而自己批评地创立适合民族生活时代需要的政治方案。此种方案乃基于对西洋文化的透彻把握,民族精神的创进发扬,似不能谓为西化,更不能谓为全盘西化。且持数量的全盘西化之说,事实上理论上似均有困难。要想把西洋文化中一切的一切全盘都移植到中国来,要想将中国文化一切的一切都加以西洋化,事实上也不可能,恐怕也不必需。而且假如全盘西化后,中国民族失掉其民族精神,文化上中国沦为异族文化的奴隶,这当非提倡全盘西化者的本意。但假如中国人有选择与创造的能力,与西洋文化接触后,中国文化愈益发展,民族精神愈益发扬,这不能算是西洋化中国,只能说是中国化外来的一切文化。譬如,人吸收外界食物而营养身体,只能说人消化食物,不能说食物变化人。又譬如宋明的理学,虽是与佛教接触很深很久的产物,但不能说是“佛化”的中国哲学,只能说是“化佛”的中国哲学。所谓“化佛”即是将外来的佛教,吸收融化,超越扬弃的意思。所以我根本反对被动的“西化”,而赞成主动的“化西”,所谓“化西”,即是自动地自觉地吸收融化,超越扬弃西洋现在已有的文化。但须知这种“化西”的工作,是建筑在深刻彻底了解西洋各部门文化的整套的体用之全上面。固然,我承认中国一切学术文化工作,都应该科学化,受科学的洗礼,但全盘科学化不得谓为全盘西化。一则科学乃人类的公产,二则科学仅是西洋文化之一部分。

    第二,根据文化上体用合一的原则,便显见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说法不可通。因中学西学各自成一整套,各自有其体用,不可生吞活剥,割裂零售。且因体用不可倒置,西学之体搬到中国来决不会变成用,中学之用,亦决不能作西学之体。而且即在精神文明为体,物质文明为用的前提下,或道学为体器学为用的前提下(因在张之洞时,有认中学为道学,西学为器学之说),中体西用之说,亦讲不通。盖中学并非纯道学,纯精神文明,西学亦非纯器学,纯物质文化。西洋的科学或器学,自有西洋的形而上学或道学以为之体。西洋的物质文明亦自有西洋的精神文明以为之体。而中国的旧道德、旧思想、旧哲学,决不能为西洋近代科学及物质文明之体,亦不能以近代科学及物质文明为用。当中国有独立自得的新科学时,亦会有独立自得的新哲学以为之体。中国的新物质文明须中国人自力去建设创造。而作这新物质文明之体的新精神文明,亦须中国人自力去平行地建设创造。这叫做以体充实体,以用补助用。使体用合一发展,使体用平行并进。除此以外,似没有别的捷路可走。此外以新酒旧瓶,旧酒新瓶之喻来谈调合中西文化的说法,亦是不甚切当易滋误会的比喻。因为各部门的文化都是一有机统一体,有如土壤气候之于植物,密切相关,决不似酒与酒瓶那样机械的凑合。

    第三,根据精神(聚众理而应万事的自主的心)为文化之体的原则,我愿意提出以精神或理性为体,而以古今中外的文化为用的说法。以自由自主的精神或理性为主体,去吸收融化,超出扬弃那外来的文化和已往的文化。尽量取精用宏,含英咀华,不仅要承受中国文化的遗产,且须承受西洋文化的遗产,使之内在化,变成自己的活的产业。特别对于西洋文化,不要视之为外来的异族的文化,而须视之为发挥自己的精神,扩充自己的理性的材料。那入主出奴的东西文化优劣论已成过去。因为那持中国文化优于西洋文化的人,每有拒绝西洋文化以满足自己的夸大狂的趋势。那持西洋文化优于中国文化的人,也大都是有提倡西学,厉行西化的偏激作用的人。我们不必去算这些谁优谁劣的无意识的滥账。我们只需虚怀接受两方的遗产,以充实我们精神的食粮,而深彻地去理会其体用之全,以成就自己有体有用之学。那附会比拟的中西文化异同论,现在亦已成为过去了。若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目的在使生“悟解”,但结果恐会引起“误解”。因为文化乃道、精神之显现,可以说是形而下的价值物。形下事物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毕同毕异”,而无有绝对的异同。若执着文化间之异同,认为绝对,则陷于武断。所以应该直接探求有普遍性永恒性的理则,勿庸斤斤于文化事物的异同。

    因此我们无法赞成“中国本位文化”的说法。因为文化乃人类的公产,为人人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不能以狭义的国家作本位,应该以道,以精神,或理性作本位。换言之,应该以文化之体作为文化的本位。不管时间之或古或今,不管地域之或中或西,只要一种文化能够启发我们的性灵,扩充我们的人格,发扬民族精神,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我们不需狭义的西洋文化,亦不要狭义的中国文化。我们需要文化的自身。我们需要真实无妄有体有用的活文化真文化。譬如,你写一篇科学论文,我不理会你这是中国科学抑是西洋科学,我只去考察你这篇论文是否满足任何真实的典型的科学所应具备的条件。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的乃是有体有用的典型文化,能够载道显真,能够明心见性,使我们与永恒的精神价值愈益接近的文化。凡在文化领域里努力的人,他的工作和使命,应不是全盘接受西化,亦不在残缺地保守固有文化,应该力求直接贡献于人类文化,也就是直接贡献于文化本身。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