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春秋通论卷八

    新安首源姚际恒

    文公僖公子,母声姜,在位十八年。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僖公薨于上年十二月,故踰年即位。即位必于岁首,不问已葬未葬也。

    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

    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

    锡命,锡命为诸侯也。公继世应立,然必锡命于天子,始加重焉。谷梁执「常事不书」之见,谓「礼,有受命,无来钖命,锡命非正也。」春秋诸侯继世而立,其立也,岂必朝天子而始受命乎?

    晋侯伐卫。

    卫成以执归京师之怨故不从晋,今晋襄伐之。经言「晋侯伐卫」,则左氏谓「先且居胥臣」者,非矣,又谓「朝王」,经不书,亦未可信。

    叔孙得臣如京师。

    使卿如周,拜锡命也。

    卫人伐晋。

    卫能伐伯主,亦强矣。

    秋,公孙敖会晋侯于戚。

    左氏谓「晋围戚」及「疆戚田」,然皆不见经。此大夫专会诸侯之始,政逮于大夫之端见矣。

    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弒其君頵。

    弒君父者,称「国」、称「世子」,罪大恶极,不知用何字以为贬也。

    公孙敖如齐。

    鲁之伐齐皆先公事,至是复通好。

    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

    秦报殽之役,伐晋而复败也。彭衙,秦地,晋师追而败之。书「晋侯及秦师」,凡言「及」者,皆是客之应主也,岂可妄生议论?

    丁丑,作僖公主。

    礼家之言纷杂难稽,据礼谓卒哭而祔,祔则作主矣。诸侯五月而葬,又谓诸侯七月而卒哭,则作主当在卒哭之时。今僖公丧至此已十有五月,作主则太缓,故左氏谓「不时」,此与礼文合也。然鲁秉礼之国,丧礼岂无定制,文公何事而缓作主乎?或礼家言未可信耶?若公、谷为二主之说,分「虞主」、「练主」,礼家并无之,是为白撰矣。二月作僖公主,将以八月入庙定昭穆而袷祭也。

    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

    盟不地,在晋也。左氏谓「公不朝,来讨」,或近之。书「处父」,不族,无例。

    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毅盟于垂陇。

    左氏谓「晋讨卫」,「卫请成」。按:元年卫、晋交伐,自此会后,明年卫人会伐沈,则晋、卫已释憾矣,但经不书「讨卫」及「卫请成」,何也?春秋自桓、文没后,大国大夫与诸侯专会专盟者渐多,兹者鲁与晋皆以大夫会盟三国诸侯,明年,伯国大夫且会诸大夫伐国矣,「三家专鲁」、「六卿分晋」,实基于此。此皆由诸侯自恣养尊处优、卑视小国之所致也。履霜坚冰,其亦不知戒哉。

    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记旱灾也。

    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

    「大事」,大袷也,亦即吉褅也。礼谓三年之丧二十七月,今僖公丧至此二十二月,而即告褅入庙,故或又谓之「迟其礼」,不可详也。闵、僖皆庶,而闵为兄,左氏谓「逆祀」者,以其跻僖公于闵公之上是矣。按:礼,诸侯五庙,二昭二穆,文公当以闵为昭,僖为穆,今跻僖于闵之上,则僖为昭、闵为穆,乱昭穆之序矣。盖闵兄僖弟,此世次也,若庙次,则父子固为昭穆,兄弟则以君臣为昭穆,僖尝为闵之臣,不论其弟兄也。乃何休有「兄弟同次,不分昭穆」之说,意谓闵僖同为穆,而僖之坐升于闵之上,二公位次之逆,非昭穆乱也,孔颖达亦主其说。殊不知一庙一主,若是一庙二主,古无此礼也,恐人惑其说,附辨之。

    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

    左氏谓「卿不书,为穆公故,尊秦也」,非也。卿众自书「人」,何必列书诸国大夫之名乎?又谓「报彭衙之役」,亦非。彭衙已报,何云报乎?或以称人为贬,更不足辨。

    公子遂如齐纳币。

    僖公丧至冬十月为二十三月,若十二月为二十五月,二十五月纳币,至次年夏始娶,则逾三年之期久矣。君昏大事,先事纳币,未为不可,左氏谓「礼也」,是也,公、谷执「常事不书」之说以为讥,谬也。

    三年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

    沈服楚故也。鲁之遂、敖、得臣屡见经,政逮于大夫,文公为之也。卫始与晋合。

    夏五月,王子虎卒。

    交于鲁,故赴。或谓「不书爵,讥之」,若「尹氏卒」、「刘氏卒」,不知讥王朝之臣何以如是之多耶?

    秦人伐晋。

    左氏谓秦「取王官及郊」,「遂伯西戎」,经皆不见,然自是不复报晋,必其得志也夫。

    秋,楚人围江。

    齐桓为伯,江、黄从之,楚前已灭黄,兹又围江,其后虽有晋救,然卒为所灭,二国之受害如此。

    雨螽于宋。

    郝仲舆谓「障天而下曰雨」,近是。

    冬,公如晋。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晋侯盟。

    此书「公如晋」之始。先往不盟,再往始得盟,自此鲁专事晋,国日却弱矣。

    晋阳处父帅师伐楚以救江。

    明年,江卒为楚灭,是救之无功也。

    四年春,公至自晋。夏,逆妇姜于齐△书△法△△△。

    此文公母声姜逆妇也。声姜,齐女,此妇孝公女,声姜侄也。书「逆妇」者,如僖二十五年「荡伯姬来逆妇」之辞,不书逆之人者,夫人姜氏以姑逆妇,非正,故为内讳也。且若书「夫人姜氏逆妇姜」,则两见「姜」,亦不成文矣。姑于妇「姑于妇」,二本皆同。,故不书「夫人」;妇同姑族,故不书氏。书氏、不书氏,亦无例。夫云「妇」,则自知姑矣,此甚明白易见,而千古以来竟无人知之者,何耶?不然,圣人何故于逆称「妇」又不书「夫人」,又不书氏,又不书所逆之人,不知为何卿、何大夫,如是之暧昧为辞者哉?左氏谓「贱」,公羊谓「娶乎大夫」,谷梁谓「成礼乎齐」尤谬。,胡氏谓「方逆而已成为妇」,「诛意之法」,尤荒。季明德谓「不称『夫人』,不以定为夫人,鲁人贬使为妾」。谬极,后曰「夫人姜氏归于齐」。因不解文义,致生种种邪说,岂不可叹哉?夫人书「至」、不书「至」,无例。

    狄侵齐。秋,楚人灭江。

    病晋也。

    晋侯伐秦。

    晋襄不忘秦而忘楚,何耶?

    卫侯使宁俞来聘。

    宁武子为政,通鲁好也。

    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风氏薨。

    风氏,庄公妾,僖公母,文公祖母,不称「夫人」,宜何称邪?说之可恶如此。

    五年春王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王不称「天」,仍旧史偶遗也,下同。或云「来归」,或云「归」,无例。若以无「来」字为论,则下会葬何以有「来」字乎?

    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风。

    夫曰「我小君」者,孔子之辞也。孔子以为君夫人,而说经者必欲反之与孔子为难,何也?竖儒谓「成风书『葬』,乃有二夫人入庙,乱伦易纪」。夫子为君而母不得入庙,世有此理乎?礼,妇祔于祖姑,妾祔于妾祖姑,则妾之入庙何待问乎?天子、诸侯、大夫、士礼同也。

    王使召伯来会葬。夏,公孙敖如晋。

    不如京师谢王,乃如晋,何也?

    秦人入鄀。秋,楚人灭六。冬十月甲申,许男业卒。六年春,葬许僖公。夏,季孙行父如陈。

    陈,小国,与鲁未通好,盖行父之私交也。

    秋,季孙行父如晋。

    去年夏,公孙敖如晋,今年秋,行父又如晋,三家之汲汲于晋如此。

    八月乙亥,晋侯驩卒。冬十月,公子遂如晋,葬晋襄公。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晋狐射姑出奔狄。

    左氏谓射姑杀处父,察经文书国杀,未见射姑杀之也。公、谷又以「君漏言」附会其书晋杀之文,尤不可信。大抵晋灵之立非处父及射姑意,故处父杀而射姑出奔耳。

    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书△法△△。

    「告月」,「月」字「朔」字之误,盖因上「月」字而误耳,论语云「告朔」可证。书「闰月不告朔」,则前此告朔可知。文公始怠于礼事,必以为「天无是月」与「闰为附月之余日」,亦如「丧事不数闰」之类此皆公、谷邪说,文公之不告朔,想亦必以此邪说自解也。,故于闰月不告,孔子谨记其始焉。其后群公每闰月皆不告朔,又其后并常月亦不告朔矣,故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也。「犹朝于庙」者,告朔后因而朝庙,今虽闰不告朔,犹如常月朝庙也,亦并记之。「犹朝于庙」,公、谷谓其可以已,固谬,胡氏谓幸之之辞,亦非。言「犹朝于庙」,政以见不告朔之非也。夫朝庙者本为告朔,既不告朔,则朝庙亦虚焉耳,此孔子之书法也。告朔毕,即以是月听是月之政,谓之视朔礼谓之「听朔」。,闰月不告朔,仍视朔也,即常月不告朔,亦仍视朔也。告朔,礼事也,视朔,政事也,故虽怠于礼事,而政事必不可怠也。自十六年书「公四不视朔」,并政事而亦怠之矣,或以为公疾云。

    七年春,伐邾。三月甲戌,取须句,遂城郚。

    说见僖二十二年。

    夏四月,宋公王臣卒。宋人杀其大夫。

    不名,阙。说详庄二十六年「曹杀大夫」下。

    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晋先蔑奔秦。

    赵鹏飞氏曰:「晋襄之卒,于是期年,其葬久矣,岂晋至是始谋立君?左氏之说必不然也。且左氏初言先蔑在秦,次言先蔑将下军,则蔑在晋,蔑既迎雍于秦,则必不将兵以拒秦,苟已将拒秦,岂容复奔秦耶?理全与经文相背也。」是二说者,皆足证左氏之诬。书「奔」与书「出奔」,无例。

    狄侵我西鄙。

    狄尝侵齐、侵宋、侵卫,至是远来侵鲁,益无忌矣。

    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

    是时晋灵公幼,赵盾为政,代君出盟,此诸侯不序、大夫不名,甚略,不可晓。左氏因谓「公后至」,「不书所会」,非也。经明言「公会」,何言「后至」乎?

    冬,徐伐莒。公孙敖如莒莅盟。

    徐不称「人」,夷也,且渐逼于我矣,故敖如莒莅盟,协谋以备之。

    八年春王正月。夏四月。秋八月戊申,天王崩。

    襄王崩,顷王立。

    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

    赵盾、公子遂皆晋、鲁之强臣,大夫相与专盟始此。左氏谓「报扈之盟」,未然,盟岂必报乎?

    乙酉,公子遂会雒戎盟于暴。

    与戎盟,耻也。左氏谓「书『公子』」,「珍之」,尤不可解,故谬例实起于左氏也。

    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奔莒。

    左氏谓奔莒,「从己氏」,似未可信。季明德谓敖以君命吊襄王之丧,时王室厚求吊丧使,故不至而复,公怒其不终事,将罪之,遂奔莒。按:明年有「毛伯来求金」之文,此说似近之。

    螽。宋人杀其大夫司马。宋司城来奔。

    宋臣皆阙其名,不可晓。既不书名,自书其官矣。若既不书名,又不书官,则「杀」之下、奔之上,当何书耶?三传及后人皆从官立论,可谓痴绝。

    九年春,毛伯来求金。

    王室大丧,诸侯莫赙,故来求金,与隐三年「武氏子来求赙」同。

    夫人姜氏如齐。

    出姜归宁,盖始不安于鲁矣。

    二月,叔孙得臣如京师。辛丑,葬襄王。

    鲁因毛伯来,始使卿往会葬。

    晋人杀其大夫先都。

    时赵盾专国,以致此乱。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