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讲】发大乘心,普济一切—化自私为慈悲、化烦恼为菩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修正觉之法,在‘发菩提心论’中说:

    〈1〉观我自身过患:

    1、自观我身,五阴四大,俱能兴造无量恶业,欲舍离故。

    2、自观我身,九孔常流臭秽不净,生厌离故。

    3、自观我身,有贪嗔痴,无量烦恼,烧燃善心,欲除灭故。

    4、自观我身,如泡如沫,念念生灭,是可舍法,欲弃捐故。

    5、自观我身,无明所覆,常造恶业,轮回六趣,无利益故。

    〈2〉思维诸佛成就:

    1、思维十方三世诸佛,初始发心,具烦恼性,亦如我今。而终成正觉,为无上尊。

    2、思维一切三世诸佛,发大勇猛,各各能得无上菩提,若此菩提是可得法,我亦应得。

    3、思维一切三世诸佛,于无明Š,建立信心,积集苦行,皆能自拔,超出三界,我亦如是,当自拔济。

    4、思维一切三世诸佛,为人中雄,皆度生死烦恼大海,我亦丈夫,亦当能度。

    5、思维一切三世诸佛,发大精进,舍身命财,求一切智,我今亦当随学诸佛。

    〈3〉上求最上道果:

    1、见诸如来相好庄严,光明清澈,为修习故。

    2、见诸如来法身常住,清净无染,为修习故。

    3、见诸如来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清净法聚,为修习故。

    4、见诸如来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为修习故。

    5、见诸如来有一切智,怜愍众生,慈悲普覆,能为一切愚迷正导,为修习故。

    〈4〉下化愚痴众生:

    1、见诸众生,为痴爱所惑、受剧大苦;不信因果,造作恶业;舍离正法,信受邪道;于生死海,长夜漂流。

    2、见诸众生,畏老病死,不求解脱;忧悲苦恼,而常造作;爱别离苦,而不觉悟;怨憎会苦,更复造怨。

    3、见诸众生,为爱欲故,造作恶业;知欲生苦,而不舍离;虽欲求乐,不具足戒;虽不乐苦,造苦不息。

    4、见诸众生,毁犯重戒,而犹放逸;造无间业,不生惭愧;谤毁大乘,而起憍慢;虽怀聪哲,而断善根。

    5、见诸众生,生于八难,不知修善;闻说正法,不能受持;习染外道,不知出离;善报既尽,还堕三途。

    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是因‘见诸众生,无明造业,长夜受苦,舍离正法,迷于出路,为此缘故,发大誓愿,上求大觉,下化有情,一切众生,有苦恼者,我当拔济,令无有余。’以上所说,就是菩提心,也即是大乘心。

    (4)化自私为慈悲,化烦恼为菩提

    大乘行者的基本精神,是在于利他——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无奈我人先天所具有的自私利己的天性,就成了修行的障碍。我们说自私利己是先天所具的,事实上就是我们心识功能的一部分。唯识学上说,我们的心识,有八种主要的功能,五十一种配合的功能——就是‘八识心王’,和‘五十一相应心所’。八识心王的第七识,梵音末那识,它是第六意识之根,它依于第八阿赖耶识而生起,它的作用是‘恒审思量’。

    末那识思量些什么呢?它的‘见分’缘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误认为第八识是常、一、主宰的‘我’,因而恒审思量,念念不忘。再加上‘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个相应心所的配合,就使这第七识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痴迷倨傲的中心。

    第七识本身并不造作罪恶,但它是第六意识之根,由于它自私自利,影响到第六识的善心也发不起来,每当第六识发心为善时,第七识就出面阻挡。原来第六识中有二十六个烦恼心所,有十一个善心所(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本来烦恼就比善心多,再加以第七识处处只为自己著想,利他行的善心愈加难以生起了。

    如何化自私利己为利他?这事开头最难。我们的行为有一种‘惯性’作用,凡事作习惯了,也就习以为常了。究竟我们还有十一个善心所,时时提醒自己,促发善心生起。这就是‘四正勤’所说的:‘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为生,已生善令增长。’一切善恶行为,对八识种子都是一种薰习,时日长久之后,八识种子逐渐转染成净,自然就‘化自私为慈悲’,自利之念日减,也就是我执之念日轻,我执减少,烦恼也日少。到功夫日深,自然而然的‘化自私为慈悲,化烦恼为菩提’了。

    (5)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释迦牟尼世尊,成道后游行教化,曾发四愿,一愿济众生困厄,二愿除众生惑障,三愿断众生邪见,四愿度众生苦轮。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的人,也应有此宏愿,普遍救济一切众生,使之远离一切身心苦痛,使之获得究竟安乐。佛菩萨观见众生有无量苦恼,即视为自己觉道未圆。如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如普贤菩萨‘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菩萨度化一切众生,使之证得无上菩提,毕竟大乐,才尽到度生的责任,这都是慈悲心最高的表现。这种利他行为,也正是增长自己的福德,所以度人即是自度,利人也是利己。

    大乐,有别于小乐,也不同于短暂的乐,而是涅槃四德‘常乐我净’的乐,是《唯识三十论》所称:‘安乐解脱身’的安乐,事实上就是证得佛果了。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廿二日撰稿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