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六十四章 工匠精神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些年,我们国内的机床企业,对了,包括你们临机在内,的确是推出了一些号称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机床,这或许就是你们自信的基础吧。而事实上,咱们国家的工业,和德国、日本相比,差距并不是拥有多少种国际一流水平的产品,而在于工业精神、工业文化,这是我们学都学不来的东西。”

    “但是,工匠毕竟是手工业时代的职业,那个时代的产品都是很简单的,比如一把锄头,一根钉子,工匠只要把细节注意好了,做得足够精细,就可以了。

    工匠精神这个概念,有一阵子很流行,卢玉杰经常在公司里说,楚占龙也觉得有道理,还曾在公司的一些会议上提过这个概念,弄得公司里的不少高管也是张嘴闭嘴就讲工匠精神。

    “你凭什么说德国、日本缺乏工程师精神?”卢玉杰硬着头皮反驳道。

    “你们比德、日的同行做得更好?”卢玉杰嘿嘿冷笑着,“于总工,我觉得我们谈问题还是脚踏实地一点为好。德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在机床领域的领先地位,是全球公认的。人家的领先,不是体现在某一种具体的机床上,而是植根于他们的文化上。

    卢玉杰是个文科生,有情怀而不懂技术,跟他谈技术是对牛弹琴。要战胜一个文科生,必须使用另一个文科生的理论,而唐子风,恰恰就是一个擅长于发明奇谈怪论的文科生。

    于晓惠很笃定地点点头,说道:“有。目前,在关于机床系统优化方面,我们国家的研究水平是最高的,代表人物就是清华大学机械学院的肖文珺教授,她是我的老师,而且,她还是我们唐总的夫人。”

    “比如说,德国企业和日本企业里,都特别讲究工匠精神。人家打造一个零件,说了要锻造1000次,就绝对不会只锻造999次,而我们呢……”卢玉杰说。

    “我还是不明白……”刘江源皱着眉头,似乎是想继续杠的样子。

    临机集团一直将德日的机床企业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对于这些对手的特征有相当深入的研究。集团技术部门指出,德日的机床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产品的精度高,这得益于它们的零部件水平,临机集团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同样的水平,难度很大。

    “工程师精神,什么意思?”

    于晓惠说:“系统的优化,不是一个工匠能够做到的。我们设计的机床,要兼顾功能、加工精度、加工速度、无故障工作时间、操作便利性,还有成本,这涉及到很复杂的计算,光有工匠精神,是解不开这样的最优化模型的。”

    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对话,几乎就是鸡同鸭讲。在文科生看来,精神、文化、情怀啥的,都是天经地义的东西,一说就能明白。可是,对于纯工科背景的刘江源来说,世界上的一切难道不都是可以用公式来描述的吗?

    “精神,文化,这是最重要的东西。”卢玉杰说道。

    新维公司是做风电机的,一台风电机也是几千个零件组成的。楚占龙深深地懂得,要做好一台风电机,光是把每个零件做好是不够的,关键是零件间的组合。一个好的设计,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这远比把一个零件做得尽善尽美要重要得多。

    不过,具体说到什么是工匠精神,卢玉杰说不清楚,楚占龙也同样说不清楚。在大家想来,反正就是一种很玄虚很高级的东西,是值得大家去追求的东西。

    当今世界上的两大机床强国德国和日本,都有关于工匠精神的传说,诸如下水道旁边必须埋油纸包,马桶必须刷七次,临了还要喝一口马桶水等等,这都是曾被传为美谈的。

    “于总工,你刚才说,搞大型系统设计的理论和经验,德国、日本都是欠缺的,那么,咱们国家就有这方面的理论吗?”徐金云抛出了一个问题。他是跟着楚占龙创业的老人,有工业生产的经验,提出的问题也更有针对性。

    但同时,集团技术部门也发现,德日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不强,机床整机的水平低于零部件的水平,形成一加一小于二的结果。

    “刚才卢先生说德国、日本的企业有工匠精神,而我们没有,这一点我不想和卢先生争论。但是,要论工程师精神,德国、日本的企业无法和我们相比,因为,要论搞大型系统设计的理论和经验,德国、日本都是欠缺的。”

    “这就是你说的工程师精神?”徐金云问道。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