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44章 百年安西都护府,十万铁甲出阳关(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自汉以来,中国便有接纳、册封来投的草原各族、西域各国的传统,尤其是汉唐两朝,这样的事情多不胜数,是以此时李绍城的这个行为,并不是托大和无的放矢。

    历代以来,真正让西域与中国隔绝的,多不是西域人的反叛,而是匈奴、突厥、吐蕃、回鹘、蒙古等族的攻伐,与伊斯兰等文明的东来——安西四镇的覆灭,便是源于吐蕃入侵。

    李绍城在军中摆下宴席,与仲云来使相谈甚欢,有了张金来这个“中间人”,双方的交流很是顺畅。

    孟平点点头,很赞同李绍城这个观点,“出兵的时机大致已经议定,选择的是风沙最小、沙暴最少的时节,这回往西域用兵,我和曹义金走北面,攻伊州、西州回鹘,往龟兹镇行进,你和张金来走南面,攻仲云、于阗,克复于阗镇,最后两军会师于疏勒,再一起解决西面的其它敌手。”

    夕阳西下,众人停下脚步,李绍城道:“行军路线规划完后,由先遣队跟随军情处向导,先行试走一遍,而后马军前锋先行,最后才是大军跟进,如此一来,路线熟悉了,沿途的情况都掌握了,大军出征才不会有太多意外。虽然这样会让敌军有所防备,但却是利大于弊,以我军之战力,不惧与任何强敌血战,我军之将士,可以死在战阵中,却绝不可能渴死在荒漠、走失在半途!”

    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碎叶、疏勒,龟兹为都护府所在地,位在西州之西、天山之南,于阗镇位于昆仑山北麓,疏勒镇位于葱岭之北,碎叶镇位于天山之西。当其时,安西都护府之大唐数万边军,于西域、中亚诸国众邦而言,便如天兵天将,有无上不可侵犯之威,因惧而降之城邦部族不计其数,因敬而投之城邦部族不计其数。

    孟平和李绍城在沙州城外牵马行走,一面回顾这些历史,一面讨论接下来的战事。

    没有别的原因,因为蒲昌海,后来叫作罗布泊。

    李绍城行军至仲云地界,未曾冒然进攻,而是派遣军使持诏书,先至大屯城。

    不过唐军却不缺水源,他们扎营在蒲昌海之侧,这处地方,已经不是沙漠绿洲可以形容,水草丰腴,林木幽深,有碧海蓝天之景,且时在暖春,正是百花绽放之际,让人直怀疑到了江南。

    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接下来,便是就归顺条件进行商谈。

    牙帐所在的胡卢碛,“汉明帝时征匈奴,屯田于吾卢,盖其地也。”

    李绍城点头道:“自甘州西行,沿途多是戈壁荒漠,水源太少,大军只得载水而行,这对辎重营是莫大负担。人能克复种种困难,战马却不能被怠慢,别的姑且不言,久行戈壁荒漠中,马掌都磨得厉害,还不透沙,得将铁马掌换成有孔的木涩,驼蹄也得包裹牦皮,才能远行……咱们的战马从未到过这西北蛮荒之地,日后远行荒漠征战,能不能适应都是问题,若是战力打了折扣,就是灭顶之灾……”

    孟平眺望着边地戈壁,不无沉重的对李绍城说道,风沙吹打在脸上,说不出的难受,吹打在甲胄上,发出窸窣声响,到这里的时日还短,众人面上却已尽是土色,嘴唇也干裂得厉害,不仅如此,莫说洗漱,三军将士的引水都是问题。

    “河西之地,虽说党项、回鹘、沙陀、吐蕃诸族杂居,但终究距离中国较近,风俗民情多受我中国影响,男子多冠中国帽,沙、瓜二州也多中国人,这亦是归义军存在之基础。但是再往西用兵,中国人便少了,大军能够得到的呼应就少,且遇到的抵抗势必更多,战事不会轻松。”

    李绍城这话说得没错,当仲云使者来到蒲昌海,看到一副军民和谐的画面时,面上既有意外之色也有欣喜之意,一行人再看唐军将士,眼神都亲切了几分。

    一言以蔽之,西域,中国故有之土,中国固有之土。

    眼下,李绍城以军使持诏书先行大屯城,便是意欲册封仲云君主,试一试能否让其乖乖归顺大唐。

    为彰显诚意,李绍城在军使先行后,又行进了两日便停止前进,于蒲昌海之侧扎下营寨。蒲昌海是个湖泊,上游龟兹河、下游沮末河(塔里木河),这一段河流为季节性河流,眼下春暖雪融,河中有水,但水量不大。

    仲云国,据石头镇、大屯城,“其牙帐居胡卢碛”。石头镇、大屯城,即鄯善、若羌故地。鄯善、若羌,即汉初楼兰国,“不破楼兰誓不还”之楼兰也,也是汉初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班超定西域后,楼兰便是汉朝所属。唐初,鄯善更名石头镇,隶属沙州,后为吐蕃所占,现为仲云国,人丁稀少,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